不管是什么段位的玉友,去和田玉市場轉的時候,一定會碰到高深莫測的“高人”或者店家用電筒對著和田玉一通照,然后神秘兮兮的談論起這枚玉石的“結構”來,只要你買過和田玉,也一定聽說過這個詞,尤其是這幾年的直閃石玉還把一個新詞帶火了——那就是“目測無結構”,說起這結構虛虛實實到底有還是沒有?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和玉大叔必須同諸位再次復習一下和田玉的最基礎屬性。一般在珠寶店賣的寶石類都屬于單一礦物的晶體礦物集合,所以水晶才可以那么通透晶瑩,鉆石必須通過切割來展現(xiàn)“火彩”;這玉石類剛好相反,和田玉都是屬于隱晶質的,也就是“非晶體”結構,所謂“隱晶”就是指巖石中礦物晶粒極為細小,肉眼根本無法分辨出礦物顆粒。 從課本的描述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蹊蹺”:既然說和田玉是隱晶質的,那就說明礦物顆粒應該分辨不清呀,既然如此人人神秘談論的和田玉“結構”到底是個啥玩意呢? 實際上我們常談的結構,并不是所謂礦物學上面的“結構”,而是指和田玉的內(nèi)部紋理走向。剛才說了,和田玉屬于一種礦物的集合體,作為一種主要由透閃石構成的礦物,和田玉是多種礦物晶體集合而來的,這樣就意味著在不同的地質條件下,晶體的排列可能會發(fā)生一些細微差異,我們把其中比較小型的這種稱之為“顆?!保汛笠恍┑慕小皥F塊”,玉友和玉商神秘兮兮拿電筒照來照去,看的就是這個“顆粒”和“團塊”排列帶來的“纖維交織狀紋理”。 稍有經(jīng)驗的玉友可以通過觀察不同產(chǎn)地玉料的內(nèi)部紋理,大致判斷出這塊玉料屬于哪個產(chǎn)地,就這么一個小技能對于判斷和田玉的價格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愛玉的玉友必須要了解和懂得如何看結構。 今天的干貨是什么呢?就是和玉大叔用最通俗的方法教會大家簡單的看產(chǎn)地,也就是“看結構”的秘密。 首先說最好的產(chǎn)地新疆本地料子,新疆產(chǎn)和田玉擁有一種特殊的云絮狀結構,或短或長的交織排列,描述起來有一點像我們刷鍋用的那種天然海綿,也可以理解為毛氈,這是新疆料的特點。 近親俄料呢,和新疆料比較像,只不過俄料白玉的顏色比較瓷白,打燈以后可以發(fā)現(xiàn)內(nèi)部與新疆的毛氈并不一樣,俄料的內(nèi)部結構更像“云絮”,是一條一條和一片一片蔓延的,就像高空的雨積云,同樣排列不規(guī)范。 山料大戶青海料非常的透亮,所以青海料更加容易被觀察,青海料也有自己獨有的結構,有一些商家說類似“砂糖”,通過大叔自己的觀測認為,更加像給嬰兒喂輔食的粉碎大米糊,青海料特有的顆粒組合效果,就像白砂糖撒粥里卻沒有完全融化開的那種感覺,顆粒很細,所以青海料“水透”。 低端玉料王者韓料,本身顏色偏黃,色澤暗淡,同時排列非常疏松,給人的感覺就是淡黃中帶著一種沒有攪開的感覺,內(nèi)部的結構明顯呈現(xiàn)出塊狀和大顆粒的感覺,分離感嚴重,用實物形容,非常像開水沖泡藕粉的感覺。 但是目測結構也不是絕對的,比如碧玉鴨蛋青,好一些的品種都可以做到目測無結構;還有青海的著名偏色料——藍調(diào)青海青,也可以做到無結構;新疆的塔青,老料子也可以做到無結構;還有直閃石家族的好料——沙棗青很多也沒有結構。 也就是說,結構論屬于玉友約定俗成的一種中階技能,到了高手級別,“結構論”不過是判斷的其中一個輔助手段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