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突變類型的肺癌是晚期肺癌類型中最幸運的一類患者,目前研發(fā)的一代二代三代TKI靶藥的口服治療可讓患者獲得長期高質(zhì)量生存,是目前腫瘤精準治療的典范。特別是伴隨2018奧希替尼的國內(nèi)上市,更讓這種生存優(yōu)勢提高到新的高度。作為EGFR第三代靶藥的奧希替尼(osimertinib,AZD9291),初治首選可達到18.9個月的無進展生存期,可謂史上最高,目前被肺癌患者廣泛使用。不過,隨著使用人群的增加,目前奧希替尼的耐藥處理問題也成為臨床亟待解決的治療難題。但其實國際上針對耐藥處理已經(jīng)得出了很多研究結論,詳細匯總供臨床處理參考。 要選擇最合適方案,首先必須清楚耐藥后突變情況。以下為一線及二線奧希替尼耐藥后的基因情況,報道于2018年歐洲腫瘤大會(ESMO),數(shù)據(jù)來源于AURA3及FLAURA研究。 1. 一線使用奧希替尼耐藥后突變情況 在91例患者中,最常見的耐藥機制包括MET擴增(15%)及EGFR-C797X突變(7%)。其余還有PIK3CA(7%)、HER2擴增/突變(3%)、SPTBN1-ALK(1%)、BRAF V600E(3%)、KRAS(3%)及細胞周期基因改變等等。各突變可同時存在。未發(fā)現(xiàn)T790M突變。 2. 二線使用奧希替尼耐藥后突變情況 在73例患者中,最常見的突變?yōu)镋GFR獲得性突變(21%)及MET擴增(19%),其中EGFR獲得性突變又以C797X為主(15%)。其他還有細胞周期基因改變(12%)、HER2擴增(5%)、PIK3CA(5%)、癌基因融合(4%)及BRAF V600E(3%)等等。所有C797X突變與T790M均為順式(cis)結構。除此,49%患者出現(xiàn)T790M缺失。 結果分析: 1. 奧希替尼耐藥的原因,主要與旁路激活、下游信號的上調(diào)、其他位點的突變、小細胞肺癌轉化等有關。 2. 無論一線或二線用藥,奧希替尼耐藥后突變多為MET擴增及C797X共突變,后續(xù)治療方案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這兩個基因突變的用藥。 3.T790M突變的確實是耐藥的主要原因,提示體內(nèi)腫瘤細胞群分布比例發(fā)生變化。 以下詳細說明耐藥后處理方案。 進展也分類型,在NCCN指南中,對于緩慢或孤立性進展的患者仍然可以繼續(xù)使用奧希替尼,同時配合局部治療。而對于多發(fā)轉移的則考慮中斷奧希替尼治療,改用其他全身性治療。 ①以下三種情況,最新2019第二版NCCN指南推薦可以考慮根治性局部治療(如立體定向放療或手術),同時繼續(xù)使用奧希替尼: 無癥狀進展;有癥狀的腦轉移(配合腦轉移處理,如全腦放療、培美曲賽、替莫唑胺、鞘內(nèi)注射等);有癥狀的全身性(顱外)孤立病灶。 ②對于全身性多發(fā)病灶,指南建議使用系統(tǒng)性治療(全身化療)。 ③指南備注,阿法替尼聯(lián)合西妥昔單抗可以考慮作為TKI耐藥后的治療。此方案用于一代二代TKI耐藥后T790M突變陰性的患者,以及奧希替尼耐藥后無可用靶向處理方案的一種用藥選擇。此外,不論PDL1表達如何,PD1免疫治療作為EGFR/ALK突變肺癌靶向耐藥后的二線治療,并不是很有效。 雖然指南并未推薦靶向治療作為奧希替尼耐藥后的方案,但已有多個研究結果證實可用靶藥來克服耐藥,且臨床也常用,因此小編也列舉數(shù)據(jù)及案例供借鑒。 從奧希替尼耐藥的機制來說,雖然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具有明確的繼發(fā)基因層面的耐藥原因,但仍有約30%-40%的患者仍能找到基因的繼發(fā)改變,而繼續(xù)采用靶向治療的方式,延續(xù)靶向之路。下面按照目前已知的基因改變分別為大家說明處理方法。 1. MET擴增處理:奧希替尼聯(lián)合MET靶向藥 從比例上講,MET擴增為奧希替尼最常見的耐藥原因,約占20%左右。所以奧希替尼耐藥的患者應積極進行MET基因的檢測。對此目前處理方式比較明確,采用奧希替尼聯(lián)合MET抑制劑方式即可成功克服,相關成功研究及案例報道都比較多,建議大家作為常規(guī)考慮。而且目前的MET靶藥也較多,有克唑替尼、卡博替尼(XL184)、沃利替尼、INC280、替泊替尼(Tepotinib)、Capmatinib等,大家可量力選擇。列舉幾個大型研究結果。 ①奧希替尼聯(lián)合沃利替尼,有效率達33%。 1b期TATTON研究分析,對于既往T790M陽性使用過奧希替尼治療,耐藥后采用奧希替尼+沃利替尼(salvolitinib)治療,其客觀有效率(ORR)可以達到33%。聯(lián)用方案在后線治療的療效仍然可觀。 ②吉非替尼聯(lián)合INC280,控制率高達73% 吳一龍教授的團隊采用吉非替尼聯(lián)合INC280治療吉非替尼耐藥后MET+的患者,整體有效率(ORR)達29%,疾病控制率高達73%,中位緩解時間為5.6個月。 療效的高低與MET擴增的程度或MET蛋白的表達高低成正比。MET基因擴增GCN≥6組的有效率最高,達到了47%,中位PFS為5.49個月。免疫組化MET蛋白表達3+組的ORR為32%,中位PFS達到了5.45個月。 此研究中吉非替尼雖為1代TKI,但結果同樣提示EGFR-TKI耐藥后MET陽性的患者,聯(lián)用MET靶藥可以取得不錯的收益。 ③個案報道:聯(lián)藥成功減小病灶,后線治療依然有效 一女性患者,44歲,IV期肺腺癌,EGFR21-L858R陽性,用吉非替尼。耐藥后出現(xiàn)T790M突變換奧希替尼,19個月后疾病進展?;驒z測L858R突變、T790M突變及MET擴增陽性,遂用克唑替尼聯(lián)合奧希替尼治療,肺病灶達部分緩解(PR),并且腹膜后淋巴結及右腎上腺病灶減小了90%!同時,疼痛、疲乏及水腫等癥狀緩解,體能改善。3個月后又出現(xiàn)病灶增大,基因檢測發(fā)現(xiàn)4個新的MET突變(D1228N/H、Y1230H及D1231Y),患者改用卡博替尼+奧希替尼,一周內(nèi)癥狀改善,肺病灶減小。 圖A為克唑替尼聯(lián)合奧希替尼治療前后對比,圖B為克唑替尼+奧希替尼治療前、1個月后緩解及3個月后再次進展的對比,圖C為卡博替尼+奧希替尼治療前后對比。 2. C797S突變分為順式及反式結構,兩類突變用藥截然不同 第二大奧希替尼耐藥原因是繼發(fā)耐藥突變C797X突變(主要是為C797S類型),發(fā)生率15%左右。但治療上需注意 是否單發(fā)還是與T790M共發(fā),共發(fā)是順式還是反式。對于單發(fā)C797S,一代TKI即可解決。但更常見的是共發(fā),要明確區(qū)分順式和反式。當T790M突變和C797S突變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我們稱之為順式構型(cis);位于相對面的染色體上,稱之為反式構型(trans)。兩種方式的治療策略完全不同。針對反式突變,治療方式為1代EGFR靶藥聯(lián)合3代EGFR靶藥,成功案例較多。但如果是順式突變上述方式不可,但是目前也有一些成功治療案例,下面分享給大家。至于順式反式怎么知道,這個基因檢測報告上會明確告知。 ①C797S反式結構,一代聯(lián)三代案例 患者,男,41,查有肺癌縱膈及骨轉移,EGFR-19Del(+),服用特羅凱(厄洛替尼)。7個月后19del(+),T790M(+),用奧希替尼得到控制。12個月后加重改用化療控制,過后進展,改用O藥(nivolumab),4個周期出現(xiàn)多處轉移,用化療無效。檢測發(fā)現(xiàn)19del、T790M及C797S反式突變(trans),患者使用易瑞沙(吉非替尼)聯(lián)合奧希替尼治療。不到3天癥狀緩解出院,2周后胸片顯示淋巴管炎改善。 ②C797S順式結構,布加替尼起關鍵作用 患者,女,66歲,晚期肺腺癌,口服吉非替尼治療,病情控制。20個月后,病灶開始進展,改用奧希替尼,肺部病灶明顯縮小。1年后CT示肺部病灶再次增大,進行了基因檢測,顯示:21-L858R、20-T790M及C797S順式突變(cis)?;颊呤褂脢W希替尼聯(lián)合貝伐單抗,肺部病灶縮小,癥狀緩解,3m后又進展?;颊呒佑貌技犹婺?,達到PR。患者目前為止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至今還在維持三藥聯(lián)用的方案治療。 另一位晚期女性患者,66歲,左肺原發(fā),右肺轉移,胸腔和心包積液,多發(fā)骨轉移,多線治療,奧希替尼耐藥后,肺部結節(jié)增大,胸水增多,呼吸困難,無法行走,檢測胸水發(fā)現(xiàn)EGFR Del 19/T790M/C797S順式突變,開始嘗試布加替尼聯(lián)合易瑞沙一月,病情穩(wěn)定。之后開始布加替尼140mg/天,聯(lián)合愛必妥(西妥昔單抗)400mg/周,狀態(tài)明顯改善,二個月后CT復查,左肺結節(jié)和胸水較前略有好轉,心包積液不變,骨轉移穩(wěn)定,但有疼痛。 機理:Brigatinib(布加替尼)是通過與ATP競爭結合EGFR激酶區(qū)而發(fā)揮作用,可以不受T790M或者C797S空間位阻影響。近期試驗表明,布加替尼聯(lián)合EGFR-TKI可以克服出現(xiàn)T790M及順式C797S突變的三代TKI耐藥情況。 ③C797S單突變(無T790M),用1代EGFR靶藥成功控制 78歲女性患者,晚期肺腺癌,EGFR19del,服用阿法替尼,部分緩解(PR),30個月后耐藥。檢測發(fā)現(xiàn)T790M突變,用奧希替尼,7個月后疾病進展,基因檢測發(fā)現(xiàn)C797S陽性、19del陽性、T790M無突變?;跓oT790M突變,患者再次挑戰(zhàn)1代吉非替尼(250mg/天),一周后癥狀緩解,之后CT檢查達到部分緩解。 圖A為阿法替尼治療前后對比,圖B為奧希替尼治療前后對比,圖C為吉非替尼治療前后對比。 小結:C797S突變?yōu)閵W希替尼耐藥的一大機制,臨床尚無大型數(shù)據(jù)可以證實,只有反式結構的治療方案較統(tǒng)一,順式及單突變的臨床個案較少。目前針對C797S靶點的第4代EGFR靶藥已在研發(fā)階段,可期待。 3. HER2擴增個案:多西他賽聯(lián)合曲妥珠單抗 HER2的繼發(fā)擴增也是具有一定發(fā)生率的耐藥原因。對此研究數(shù)據(jù)少一些,但也有處理案例報道。這里例舉一例采用HER2單抗曲妥珠單抗+多西他賽治療成功的案例。一男性患者,54,晚期肺腺癌,經(jīng)放療+含鉑化療后9個月出現(xiàn)進展,EGFR19del陽性,服用吉非替尼。耐藥后出現(xiàn)T790M突變,改用奧希替尼,部分緩解。14個月后疾病進展,出現(xiàn)HER2擴增及19del,使用多西他賽+曲妥珠單抗治療,病情得到控制。 4. RET融合:奧希替尼聯(lián)合BLU-667案例 女性患者,60歲,晚期非小細胞肺癌EGFR19del突變,阿法替尼耐藥后,T790M陽性服用奧希替尼18個月,出現(xiàn)RET融合。患者接受奧希替尼聯(lián)合RET抑制劑—BLU-667(200mg/天)治療,2周后BLU-667加量至300mg/天,腫瘤縮小了78%。該方案耐受性良好。 上圖為患者奧希替尼聯(lián)合BLU-667治療前后對比。 5. BRAF突變個案:奧希替尼+康奈非尼(encorafenib) 男,42歲,晚期肺腺癌,EGFR-L858R突變,先后使用培美曲賽+順鉑,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吉西他濱,疾病進展。發(fā)現(xiàn)T790M突變,服用奧希替尼,部分緩解。13個月后耐藥,基因檢測發(fā)現(xiàn)BRAF V600E、19del及T790M三突變陽性,患者于1個月后死亡,未有幸用藥。但從患者胸腔積液中的附著細胞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使用MEK抑制劑康奈非尼(encorafenib)聯(lián)合奧希替尼治療可明顯減少癌細胞增殖。 上圖示患者胸水附著細胞培養(yǎng),含有BRAF V600E、19del及T790M三突變的癌細胞使用康奈非尼(encorafenib)+奧希替尼治療可以最有效的抑制癌細胞增殖。 6. KRAS突變 暫無奧希替尼耐藥后KRAS突變的臨床試驗報道或相關案例,這里例舉一個阿法替尼后線治療EGFR罕見突變及KRAS突變的患者,供參考。男性患者,74歲,晚期肺腺癌,卡鉑+貝伐單抗+替吉奧,培美曲賽+抗血管藥(不詳)二線化療失敗。檢測發(fā)現(xiàn)EGFR-G719C(18外顯子)、EGFR-S768I(20外顯子)及KRAS突變?;颊叻⒎ㄌ婺嶂委?,維持>12個月。 圖A為癌胚抗原CEA變化,實線箭頭為患者開始服阿法替尼,虛線箭頭為阿法替尼2次減量(40到30mg,30到20mg)。圖B及C為阿法替尼治療前后對比。 1. 轉歸化療及再挑戰(zhàn)EGFR靶藥 在無可用靶藥的情況下,奧希替尼耐藥患者理論上都應積極轉歸化療。Mok TS的研究顯示化療對于經(jīng)治的T790M陽性患者有效率可達31%,中位PFS(無進展生存期)有4.4個月。除了常規(guī)化療,研究顯示間插治療及再挑戰(zhàn)EGFR靶藥的方法也有一定的臨床療效,小編逐一介紹。 ①間插治療:化療與靶藥輪換治療 FASTACT-2研究得出,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治療中,使用化療聯(lián)合厄洛替尼間插治療可以延長無進展生存期,其中EGFR突變的患者獲益更為顯著。另一項前瞻性II期研究發(fā)現(xiàn),在27例患者EGFR靶藥獲得性耐藥后,接受第1天化療間插第2-16天靶藥治療,療效較優(yōu),有效率為25.9%,中位PFS為7.0個月。 ②化療后再挑戰(zhàn)奧希替尼 臨床多個研究發(fā)現(xiàn),EGFR靶藥耐藥患者,使用化療后有再次對靶藥治療敏感的現(xiàn)象,這里列舉案例。68歲男性患者,肺腺癌骨轉移,無癥狀腦轉,L858R陽性。厄洛替尼耐藥后出現(xiàn)T790M突變,患者使用奧希替尼,耐藥后改用培美曲賽+順鉑化療,培美曲賽維持治療,期間血檢T790M陰性,疾病控制。停止化療8個月又出現(xiàn)進展,胸水檢測T790M及L858R陽性,T790M由陰轉陽,患者再用回奧希替尼,長期穩(wěn)定控制。 圖A為奧希替尼耐藥后右肺嚴重胸水,圖B為化療后胸水控制住,圖C和D為停止化療后出現(xiàn)疾病進展,圖E為再次使用奧希替尼后病灶明顯縮小。 案例中穿插的化療很有可能根除了奧希替尼耐藥相關癌細胞的增殖,讓對EGFR靶藥治療敏感的癌細胞重新生長,逆轉乾坤,使患者能再次從奧希替尼治療獲益。 2. 轉化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除轉歸化療,案例用奧希替尼輪換治療亦見效 病理類型的轉化也是耐藥原因之一,特別是在長期的某種單一治療的誘導下,患者可以從非小中衍生出一部分小細胞病灶。而奧希替尼耐藥后也同樣存在該現(xiàn)象。2018年8月,哈佛大學的Geoffrey R. Oxnard教授檢測了41位接受奧希替尼耐藥后的患者的組織標本和血液標本,進行了全面的基因分析。結果顯示, 6名患者發(fā)生了小細胞肺癌的轉化。這類患者T790M突變都是消失的(提示T790M與小細胞相互獨立),但一般伴有TP53、RB1和PIK3CA等小細胞常發(fā)的基因突變。而對于此類人群,治療方案上需聯(lián)合EP這樣的小細胞肺癌化療方案,患者群中碰到過多次這樣的患者,對癥用藥后效果不錯。 這里列舉一例奧希替尼輪換治療。一女性患者,61歲,晚期肺腺癌伴腦轉,L858R陽性,先后使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卡鉑+培美曲塞+貝伐單抗,阿法替尼治療了4.2年?;颊叩挠倚啬まD移灶測得T790M突變(組織為腺癌),但發(fā)現(xiàn)右橫膈膜附近的胸膜腫瘤轉化成小細胞肺癌?;颊呦群笫褂脢W希替尼及化療(卡鉑+伊立替康)輪換治療,在一處病灶發(fā)生進展后立即切換另一方案,具體見下圖。 上圖示患者奧希替尼與化療交替使用期間,兩處不同病理類型的病灶變化,以及SLX(唾液酸Lewis X抗原)、Pro-GRP(小細胞肺癌的標志物)的水平變化。 3. 免疫治療:PDL1高表達及抽煙者是獲益人群 對于EGFR陽性患者,大多研究都表示免疫治療不比化療具備優(yōu)勢。不過也并不絕對如此。ATLANTIC研究結果得出,對于PDL1≥25%的患者,EGFR陽性的患者≥3線durvalumab(PDL1單抗)治療的有效率(ORR)為12.2%。 另外,一項意大利的opdivo(納武單抗)研究顯示,EGFR陽性的經(jīng)治患者,抽煙vs不抽煙的有效率為20.6% vs 1.9%。兩項研究提示,PDL1高表達及抽煙可能是EGFR突變患者使用免疫治療起效的預測因素。 這里例舉一個免疫治療案例: 亞裔女患者,69歲,肺腺癌L858R突變,厄洛替尼13個月后進展,T790M陽性服用奧希替尼達到部分緩解(PR)。12個月后新發(fā)病灶,出現(xiàn)L858R陽性、T790M及C796S順式突變。PDL1表達為70%?;颊哂每ㄣK+培美曲賽化療三周期后進展,遂入組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Keytruda)聯(lián)合IDO-1抑制劑(epacadostat)治療,達到部分緩解。 1.無論是作為一線或二線治療,奧希替尼的主要耐藥突變包括C797S共突變、MET擴增,其余原因還有KRAS突變、HER2擴增、BRAF突變、小細胞轉化等等。因此耐藥后仍應積極進行常規(guī)基因的檢測。 2.NCCN指南推薦,對于緩慢進展或孤立病灶的奧希替尼耐藥患者,可以繼續(xù)服用奧希替尼配合局部治療(放療或手術),出現(xiàn)耐藥跡象仍應細致分類,不要過快停止9291的治療。 3.對于繼發(fā)耐藥突變,上述具體處理方式已經(jīng)陳述清楚。大家可參照執(zhí)行。 4.未知原因或無靶藥可用的患者,應轉歸化療,化療后亦可再嘗試靶藥。部分患者可選擇免疫用藥。 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