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植物入藥集 作為普通人,尤其現(xiàn)在的人們都已經(jīng)開始注重養(yǎng)生了,遇到什么身體上的事情,總想著身邊的什么東西可以用。所以貧道編輯了這個(gè)《入藥集》,全當(dāng)是給大家提個(gè)醒,因?yàn)橛∷⒊杀居邢?,希望大家在使用前,能夠上網(wǎng)搜索一下具體使用方法,或者咨詢一下懂的人。也可以加Q:602327070或1065931845咨詢。 1、檳榔:驅(qū)除腸道寄生蟲,食積氣滯。水煮空腹。(脾虛便溏、氣虛下陷者不宜服用) 2、車前子:利小便、消水腫。(無濕熱之象,腎虛滑精者禁用) 3、木瓜:痹痛痙攣、腳氣腫痛、吐瀉轉(zhuǎn)筋、消化不良。(胃酸過多者不宜服用) 4、酸棗仁:體虛多汗、津少口渴、多眠、虛煩不眠、驚悸多夢。(實(shí)邪郁火者不宜服用) 5、小茴香:主治疝氣、腰腹疼痛、脾胃虛弱、嘔吐清水、大小便量少。(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 6、大茴香:主治疝氣、腹痛、寒濕腳氣、膀胱腫痛等,還可以開胃、止吐、促進(jìn)食欲。(熱癥、陰虛火旺者忌用) 7、干姜:脾胃虛寒導(dǎo)致的腹痛,上吐下瀉。(陰虛火旺,血熱,孕婦慎用) 8、丁香果:(桃金娘科的,平時(shí)觀賞的是木犀科的)溫中降逆、行氣止痛、溫腎壯陽。(陰虛火旺導(dǎo)用,不與郁金香同用) 9、桂枝:自汗、盜汗、胸痹、痰飲、經(jīng)閉痛經(jīng)、虛寒腹痛、小便不利、舒通筋絡(luò)。(熱象,孕婦及月經(jīng)過多者不宜使用) 10、薏苡仁:利水消腫,健脾止瀉,美白肌膚,風(fēng)濕痹痛。(津液不足者禁用) 11、山楂:主治飲食停滯,產(chǎn)后瘀阻腹痛、惡露不盡及疝氣等癥。生山楂,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癥,肝大,脾大等癥。吃多了傷牙齒,胃酸過多,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者及孕婦慎服山楂。 12、麥芽:主治食積不化和斷乳,對肝郁氣滯、肝脾不和癥輔助作用。 13、蘇子:主治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秘等癥。潤心肺 14、海藻:主治癭瘤、瘰疬,睪丸腫痛,腹部腫塊等癥。輔助降血壓,降血脂,抗凝血,抑制病毒、真菌的作用。 15、桃仁:主治產(chǎn)后瘀阻腹痛,痛經(jīng),經(jīng)閉,瘀腫疼痛,跌打損傷,潤腸通便。不可過量服用,便溏者及孕婦不宜服用。 16、槐花:肝火上炎之目赤、頭痛、眩暈??嗪讉⑽?。 17、百合:安神寧氣,潤肺止咳。寒咳便溏者禁用。 18、桑皮:肺熱咳平喘、瀉肺清熱,小便不利,浮腫脹滿等癥。肺虛無火、肺寒咳嗽者禁用。 19、杏仁:止咳平喘,降氣潤腸,主治氣喘、咳嗽、腸燥便秘等癥。有小毒,不宜過量用,大便溏瀉及嬰兒禁用。 20、菊花:疏散上焦風(fēng)熱、外感兼頭痛、目赤、平肝潛陽、清肝熱、肝陽上亢或肝經(jīng)熱盛,及肝陰不足引起的目赤目暗、瘡腫毒等癥。陽虛或頭痛而惡寒者忌用。 21、枇杷葉:肺熱咳嗽,胃熱惡心嘔吐醒酒等。風(fēng)寒咳嗽及胃寒者不宜服用。 22、枸杞子:肝腎陰虛、陰血虧虛、內(nèi)熱消渴、陰虛勞嗽,滋腎補(bǔ)髓,養(yǎng)肝明目和祛風(fēng)等癥。脾虛便溏者不宜服用。 23、頭發(fā):燒灰涂于傷口可止血。 24、蘆薈:便秘、癲狂、驚癇抽搐、小兒疳積等癥。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者及孕婦慎用。 25、珍珠:主治驚悸、癲癇、驚風(fēng)、目赤翳障、視物昏花、喉癰腐爛、潰瘍不斂及皮膚濕疹等癥。瘡瘍內(nèi)毒不盡者、無實(shí)火郁熱者慎服。 26、桑葚:主治肝腎不足、須發(fā)早白、頭暈?zāi)堪?、遺精、耳鳴、失眠、陰血虧虛引起的腸燥便秘等癥。便溏、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27、蒲公英:主治熱毒癰腫瘡瘍、濕熱黃疸、熱淋、小便不利等癥。外科陰證及無實(shí)火者忌用。 28、藕:清熱除煩,涼血止血。脾虛胃寒者忌生食。 29、桂圓:有補(bǔ)心脾、益氣血的作用,可治心脾血虛引起的心悸不安、失眠和記憶力減退,氣血受補(bǔ),精神充足,自然耳聰目明。濕阻中焦或有停飲痰火者忌服。 30、石榴皮:治療夢遺、滑精,久痢、久瀉、下血等滑脫癥,有烏發(fā)的攻效。內(nèi)有實(shí)火者不宜使用。 31、砂糖:止血去疤,肺燥咳嗽,口干燥渴,中虛脘痛等癥;赤砂糖可治產(chǎn)后惡露不盡、口干嘔噦。痰濕內(nèi)盛者不宜服用。 32、飴糖:主治中焦虛寒、納少乏力、脘腹冷痛、肺燥咳嗽等癥。中滿吐逆、痰熱咳嗽者不宜服用。 33、麻油:主治禿瘡、腸燥便秘、頭癬、癰腫瘡毒、藥物中毒、食物中毒等癥。脾虛便溏、泄瀉者不宜使用。 34、核桃肉:主治腎虛精虧、虛寒喘嗽、腸燥便秘等癥。陰虛火旺、痰火咳嗽、便溏者不宜服用。 35、梨:飲酒過度引起的煩渴嘔逆、熱盛津傷引起的心煩口渴、消渴、痰粘難咳、燥熱咳嗽、咳喘氣急等癥。脾胃虛寒者及寒嗽者忌服。 36、竹葉:主治煩熱口渴、外感風(fēng)熱、心火上炎、口舌糜爛、心煩失眠等癥。陰虛火旺的骨蒸潮熱者忌用。 37、艾葉:溫經(jīng)散寒、止血安胎,消炎、利膽,升陽氣。艾灸主要原料。陰虛血熱者慎用。 38、綠豆:主治暑熱煩渴、溫?zé)岵〗騻?、小便赤澀不利、癰腫瘡毒等癥。脾胃虛寒、腸滑泄瀉者忌用。 39、川椒:祛除寒邪,明目殺蟲,寒濕泄瀉,疥瘡,濕疹,陰癢等癥。陰虛火旺或血熱妄行者和孕婦禁服。 40、胡椒:主治胃寒疼痛,嘔吐,泄瀉等癥。陰虛火旺、實(shí)熱證者禁用。 41、蔥白:發(fā)汗解表,乳汁稀少不下、瘡癰腫毒、寒凝腹痛、小便不利等癥。表虛多汗者禁服。 42、韭菜子:治脘腹冷痛,下腸中瘀血。陰虛內(nèi)熱及火毒瘡瘍、肝熱目疾均忌服。 43、大蒜:化肉消谷,解毒散癰,暖胃健脾。多用傷目。陰虛火旺者忌服。 44、食鹽:具有催吐作用,治心腹卒痛,可提腎氣,大量流汗時(shí)可服用淡鹽水。過多服用損害顏面皮膚。水腫、腹水者忌用。 45、茶:主治暑熱煩渴,風(fēng)熱上攻引起的頭痛目昏目赤、水腫尿少、小便不利、食積、精神疲倦,瘡瘍,水火燙傷。脾胃虛寒、失眠及服用人參、土茯苓及含鐵藥物者禁服。 46、酒:酒通血脈,消愁遣興,少飲壯神,過多損命,寒凝血瘀、寒濕疼痛等癥。陰虛、失血及濕熱嚴(yán)重者忌用。 47、醋:消腫毒,積瘕可去,產(chǎn)后金瘡,血暈皆治。脾胃濕甚者、痿痹者、筋脈拘攣者及外感初起者禁服。 48、蓮子:主治脾胃虛弱、嘔吐、食欲不振、瀉痢、心悸、虛煩失眠、尿頻、帶下、遺精、白濁等癥。大便燥結(jié)者不宜服用。 49、大棗: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失眠健忘等癥。痰濕導(dǎo)致的胸中脹滿者、體內(nèi)有寄生蟲及患有齲齒者禁用。 50、生姜:主治胃脘冷痛、食少、嘔吐、輕微風(fēng)寒感冒等癥。暈車者,可在肚臍上貼一塊生姜,嘴里含一片生姜。熱盛及陰虛內(nèi)熱者忌服。 51、桑葉:性寒,善散風(fēng)熱,明目清肝,又兼涼血。風(fēng)熱感冒,肺熱燥咳、澀痛目赤,多淚等癥。 52、橄欖:清肺生津,解酒、魚蟹、河豚毒,治咽喉痛。 53、西瓜:主治暑熱、熱病傷津煩渴、心火上炎、口舌生瘡、小便短赤不利,腎炎水腫,高血壓等癥。脾胃虛寒或腹瀉便溏者不宜食用。 54、荷葉:暑濕泄瀉、子宮出血、吐血等癥。孕婦不宜服用。 55、冬瓜子:利濕清熱,排膿消腫,化痰亦良,主治痰熱咳嗽、肺癰、腸癰、白濁、白帶、小便不利緣于濕熱等癥。 56、赤小豆:活血排膿,又能利水,退腫有功。腳氣浮腫、熱毒證、多種原因引起的水腫證等。 57、葫蘆:通利小便,腹脹、黃疸、兼治心煩,退腫。脾胃虛寒者忌用。 58、桑枝:通絡(luò)祛風(fēng)、痹痛拘攣、皮疹瘙癢、上肢痹痛、白癜風(fēng)、水腫腳氣等癥。 59、松節(jié):燥濕祛風(fēng),筋骨酸痛,風(fēng)濕,牙痛,跌打損傷等癥。陰虛血燥者慎服。 60、玫瑰花:疏肝解郁,理氣調(diào)中,行瘀活血。 61、月季花:調(diào)經(jīng)宜服,瘰疬可治,又消腫毒。脾胃虛弱者及孕婦慎用。 62、雞蛋黃:善補(bǔ)陰虛,除煩止嘔,療瘡熬涂,寧心安神,虛勞吐血。不宜多食。 63、小麥:除煩養(yǎng)心,浮麥止汗,兼治骨蒸,臟躁,煩熱,消渴,泄利,癰腫,外傷出血,燙傷等癥。不可與漢椒、蘿菔同用。 64、南瓜子:殺蟲無毒,血吸絳蛔,大劑吞服。 65、桔皮:行氣健脾,開胃去痰,導(dǎo)壅滯之逆氣。陰虛燥咳不宜用。 66、蘿卜:下氣除脹滿,消除面食積滯尤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