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安縣時屬南通地區(qū)。在我家鄉(xiāng)泰州市的東邊約60公里。泰州至海安中間隔了個泰縣,泰縣距泰州市約25公里,同屬揚州地區(qū),一九九七年泰州設為地級市后,原泰州市范圍設為海陵區(qū),泰縣也在幾次變更名稱后,成為泰州市設姜堰區(qū)。 海安地處現泰州,南通,鹽城三地區(qū)的三角地帶的中心位置,是三地間的交易通樞紐?,F在海安市的社會發(fā)展和市容市貌比之五十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比那時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變,已成了蘇中地區(qū)的一顆熣燦的明珠。 五十年前海安給我的印象,就是路邊的大的集鎮(zhèn)??h名海安縣,縣府就駐海安鎮(zhèn)的范圍內。整個海安鎮(zhèn)當時人口一萬多點。由西向東南方向穿縣而過的328國道是當時縣里主要的道路。汽車站,我們住宿的旅社,縣百貨商店,以及零散的商店,門市部,各類型的小工廠,小作坊,夾居的市民家庭分布在這條國道在縣城內一段叫中壩口的范圍內,倒是有很多人氣,晚上六七點鐘,雖然電燈還不是很多,也不是很亮,卻給忙了一天的人們和家庭帶來很多方便。星星點點的燈光,沿著中壩口兩邊向兩端自然延長,遠遠看去就如一條燈火長龍,偶有夜班車或卡車走過,亮起的大燈就像長龍的兩只明亮的大眼睛。 我們學習培訓的單位全稱“海安縣輕工機械廠”。也是住落在328國道的旁邊,座北朝南。它的位置在中壩口的西邊三四百米處,距我們住的旅社約兩百米。這個廠按當時的情況看在海安縣當屬較大的企業(yè),有近二百名工人,主要生產鋁制各式家用鍋子,勺子,小湯勺,鏟子,叉子。另還生產一些小型農用具及推車等小機械產品。為什么說這個廠當時屬較大的企業(yè)呢?你別看它主要的是生產家用餐廚小商品,但它的質量好,全部都是供應出口。那個年代,商品能夠出口,換取外匯可是個了不起的事。從上到下都非常重視,南通行署,海安縣,海安鎮(zhèn)也是極為看重,常有領導到廠視察指導。廠里常有卡車來拉貨送上海出港。(那時有汽車運貨是極罕見的事,在城市里還是小板車運輸的天下,在廣大農村小板車都很少見,有的僅是木制獨輪車,沒車的地方只有人挑肩扛。影視作品中重慶棒棒挑貨的情景,那時是隨處可見) 正因該廠產品的名稱響,單位派我們一行四人到該廠學習它的鋁制品拋光技術。以求將本單位鋁制小商品外觀有個提高。那時單位以生產銅制勺、鏟、湯婆、銅盆、銅羅、銅镲和鋁勺、鋁鏟、鋁湯勺、鋁課鐘、鋁搖鈴等銅鋁制品為產品,拋光的好丑決定了產品外觀的形象和產品銷售的等級。拋光這道工序單位以前都是放外加工,常因拋光原因而影響產品銷售,這種情況制約了單位產品銷售量和價格,也制約了單位的經濟效益。主管部門和廠里決定,派人培訓學習,廠里自己解決拋光問題。這就有了小叟的海安之行,一次說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海安旅游。諸位朋友,別著急,你說了半天沒見你去玩去旅游???俗話說得好:好話慢慢說,好飯慢慢吃。自言游記是說旅游的事,那就肯定會說到小叟是怎樣玩怎樣游的。 要知后事如何,請看下回《騎行海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