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瀝瀝,依然擋不住家長們學習的熱情。2月23日,《育兒先育己》系列講座之《讓孩子自發(fā)學習無難度》如期而至。 孩子的學習一直是很多父母關注的大問題。從孩子進入幼兒園、學校,家長們就免不了問孩子:“作業(yè)做完了嗎?這次考試考了幾分?” 從低年級的陪讀,到高年級的檢查和監(jiān)督。讓孩子學習并不難,難在什么? 講座開場,老師讓家長們討論:“你們覺得自己孩子在學習中存在哪些問題呢?”大家紛紛打開了話匣子: 1.自己也不想孩子壓力太大,可是孩子常常寫作業(yè)搞到很晚,擔心孩子的睡覺時間不夠。 2.孩子看ipad特來勁,寫作業(yè)卻不喜歡動腦,只喜歡做一些簡單的題,遇到難題就放棄。 3.孩子寫字太慢,16個英語單詞45分鐘,時間耗不起。 4.5歲的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一點挫折就失去信心,老師一表揚就變得很積極。 壹-尊重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孩子不專注?恭喜你。這說明你的孩子是正常的?!崩蠋熣f。 專注力,是指面對不喜歡的東西,也能專注去完成的能力。還沒有形成專注力的時候,不要強迫孩子去做。為什么這么說呢? 視頻中,孩子不理解什么是“親戚”。在場的大人解釋了一堆,孩子依然“一臉懵逼”。這很像我們平時給孩子輔導作業(yè)時的狀況:“大人著急上火,孩子委屈巴巴?!?/p> 究其原因,是孩子還沒有形成逆向思維,不明白“A=B,B=C,所以A=C。” 為什么你說的東西孩子不懂?根據(jù)腦科學研究,孩子的大腦發(fā)育要到20歲才能發(fā)展到成年人的狀態(tài)。皮帶秤 因為沒搞清楚孩子的思維發(fā)展到什么程度,所以大人焦慮,孩子失控。 孩子的專注力也是需要隨著年齡發(fā)展和成熟的,中國很多家長覺得學得越早,就能贏在起跑線上。 其實揠苗助長反而會影響智能區(qū)域得發(fā)展,我們不需要孩子當小學霸,而是要讓孩子的智能均衡發(fā)展,按時間段發(fā)展。 貳-正面的心理狀態(tài),讓孩子在學習中獲得“能力感”第2個討論環(huán)節(jié),家長們開始討論:“學習時應該建立出什么正面的心理狀態(tài)?”并得出了各種要素:責任心、自我效能感、自信心等等。 老師講到:要孩子主動積極,就需要通過動力和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選擇恰當?shù)臅r機幫助孩子“解難”,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感”。 通過一張圖,我們可以從3個方面了解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成長階段,特殊的心理發(fā)展沖突,德行。 嬰兒期,父母的擁抱給孩子信任和希望;兒童期,孩子常常給父母添亂,如果家長習慣性制止和否定,那么孩子的主動性就容易破滅,常見的就是家長說:“你不幫忙,就是在幫我的忙啦。” 兒童期晚期,孩子面臨的是勤勉與自卑的矛盾—— 學習太累了,玩游戲很輕松。而且寫完作業(yè),自己的勞動成果還會因為錯了被“擦掉”。合肥家裝 (老師問:“不擦孩子作業(yè)的舉手!”現(xiàn)場只有2個家長舉手。) 為什么孩子喜歡打游戲?因為游戲中,當闖關失敗時,系統(tǒng)會鼓勵玩家“try again”,而不是“說了多少遍怎么又錯了?” 激發(fā)孩子學習的正面心態(tài),父母要把自己當成一部游戲機。在引導的過程中,可以注意增加以下幾個要素:信心,稱贊,有趣,運動,聽講,模仿。 關注孩子的需要,明白孩子的興趣所在,在這個基礎上去引導。比如為了鼓勵孩子畫畫,可以把孩子的畫掛起來,提高他的成就感。 叁-幫孩子掃清自發(fā)學習的障礙,培養(yǎng)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孩子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有哪些? 1、意志力:意志力是天生就有的,一歲半到3歲的孩子常常說“NO”,想要自己做決定,特別有主見,是為了實現(xiàn)“控制”的心理需要。 家長要配合一些方法,讓孩子既能發(fā)展意志力,又能有規(guī)有矩。 2、創(chuàng)意:是我們解決難題的首要條件。中國的父母常常要求孩子聽話、守規(guī)矩、記住爸媽的話,強調(diào)“都是為了你好”,卻忽略了解決難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要孩子服從指令,比自己更厲害。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失去能力感,沒辦法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認可。 3、主動學習。很多人到了30歲才發(fā)現(xiàn)主動學習的好處,而中學生卻常常不明白,因為他們努力學習是為了避免痛苦(被家長、老師責罰)。 長期只為避免痛苦,便會產(chǎn)生壓力,壓力會制造海馬回,帶來情緒問題。而自發(fā)學習,是由追求快樂帶動的。 老師講述了一個關于信心錢包的心理規(guī)律:同樣是發(fā)現(xiàn)兜里有一塊錢是假的,擁有100元的人和只有1元的人,心理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這里的錢可以理解為孩子的信心,而假幣可以理解為孩子受到的挫折。 獎勵與激勵的本意,是讓受激勵者重復做出正確的行為。夸贊孩子是好事嗎?不同的方法會帶來不同的影響。 有這樣一組實驗,老師把學生分為兩組,對于孩子的進步,第一組夸他們“聰明、厲害、真棒 !”第二組則夸他們曾經(jīng)努力的行為。后來發(fā)現(xiàn),第一組的孩子遇到難題時出現(xiàn)放棄,成績倒退的情況,而第二組孩子的表現(xiàn)則越來越好。 為什么呢?因為“聰明、厲害、真棒 !”是孩子不能控制的,而努力則是孩子們能控制的。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這里提供一個具體的稱贊孩子的句式:我看到/聽到/發(fā)現(xiàn)你.......(行為),我覺得.......。 讓孩子有機會從頭到尾自己完成一個事情,并加以具體贊賞,以此來建立孩子的信心和能力感。 家長現(xiàn)場提問精選1、一年級的孩子,做作業(yè)一直叫媽媽,有一點不懂得就問。這樣如何解決? 針對不同年齡階段,需要不同的處理方法,就像不能要求沒有學會走路的孩子跑起來。 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適當?shù)闹敢鸵龑切枰模穷愃啤按婧⒆铀伎?、完成”的行為,不僅是不需要的,更是無益的。 2、孩子常常12點還沒做完作業(yè),我很替他焦慮。 家長要挖掘孩子問題背后的原因。比如是孩子自己拖延,還是作業(yè)量太大。 如果作業(yè)的量太大,要允許孩子沒做完作業(yè)。因為學習的能力才是成長的關鍵。 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享受學習的過程,不是作業(yè)寫完這個結果和老師的評語。可以跟孩子達成約定:沒寫完作業(yè)要在本星期補交。 3、孩子寫字像鬼畫符,一個口字可以畫成一個圓。怎么引導? 老師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經(jīng)驗,孩子寫作業(yè)時,自己就在旁邊寫毛筆字。孩子以為寫得漂亮是筆的關系,找媽媽要。而媽媽則說:“只有字寫得好看的人才配得上這么好看的筆?!?/p> 以此鼓勵孩子好好練字。孩子也在媽媽的影響下開始努力,喜歡寫字,寫日記。 同樣的道理,很多父母想要孩子主動積極,不玩手機,就要從自己做起,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
|
來自: 昵稱60998503 > 《母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