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靈隱寺內(nèi),懸掛了一副對聯(lián):“人生哪有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strong>細觀這則對聯(lián),內(nèi)容雖然樸實無華,卻飽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萬事只求半稱心”, 并不是沒有追求、沒有目標(biāo)的表現(xiàn),也不是消極無奈、暮氣沉沉,更不是玩世不恭、庸碌無為,而是一種人生智慧和處世哲學(xué),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心靈狀態(tài)。 為人處世,如果能經(jīng)常做到摒棄浮躁心態(tài)、排除外物干擾、清除私心雜念,潛下心來鉆研,那更有可能在平淡的生活和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起的業(yè)績。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在世,必然會遭遇到這樣或是那樣不如意的事:有人事業(yè)無成,碌碌一生;有人仕途不順,懷才不遇;有人家庭失和,妻頑子劣……可以說,人生正是由這諸多不如意構(gòu)成的。 正如智者所言:“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獲得了金錢未必能擁有快樂;擁有快樂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擁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償?!边@段話恐怕也是對“半稱心”狀態(tài)的另一種概括與總結(jié)。 在古人看來,假如硬要追求“萬事如意”“十全十美”的狀態(tài),不僅是難以達到的,而且可能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人生不易,生活不易,讓我們珍惜擁有,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態(tài),以求通達明智、沉浮自如。 人生的路上,固守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做世間功利的奴隸,不為凡塵中各種攪擾、牽累、煩惱所左右,使自已的人生不斷得以升華。 不去強求完美,做真實的自我,讓人性回歸到本真的狀態(tài);不苛求自己,不委屈自己,努力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快樂就在身邊。 萬事只求半稱心,這不是玩世,這是求是。追求“半稱心”的生活,不是無奈和消極,而是一種豁達和智慧 |
|
來自: 時寶官 > 《哲學(xu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