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是一位極為聰慧的人,他自幼早慧,八九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能夠背誦7卷《論語》,字也寫得很漂亮,頗得父親神宗的喜愛。宋神宗去世的時候,哲宗才九歲,當時遼朝派 使者前來吊唁。宰相蔡確想著兩國人民的服侍面貌都有所不同,擔心宋哲宗會害怕,于是暗中向宋哲宗說明情況。哪知道當時宋哲宗聽后,直接說:”遼朝使者是人嗎?“蔡確 愣了一下,哲宗又接著說道:”既然都是人我怕什么!“小小年紀,足見其氣度。 宋哲宗繼位的時候年幼,于是由高太后代理國政。高太后是新政的強烈反對者,以前宋神宗當政的時候,就是反對改革的主要力量。如今掌握權(quán)柄后,面對神宗時期的政策,高 太后當然不可能維持下去。她一上臺,便將神宗時期倚重的新派大臣貶謫,其中就有宰相蔡確。隨后又將守舊派司馬光召回任相,重用守舊派大臣。 高太后確實是一個鐵腕手段的女人,她嚴格按照司馬光制定的政策管理國家,將以前新政的政策全部廢除??墒侨绱藦娪驳氖侄危瑢Ξ敃r的宋朝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高太后去世后,哲宗上位,重新啟用新派官員,如章忳等人,他們再次施行王安石變法的政策。正因為宋哲宗的支持,王安石的政策才得以實施,使得當時漸弱的國力有所回升 。 宋哲宗是一位悲劇性的皇帝,他的悲劇性從他九歲登基就已經(jīng)注定了。和所有幼年登基的皇帝一樣,因為年幼從而失去了執(zhí)政的權(quán)利。當時的國家政權(quán)都掌握在垂簾聽政的高太 后手中,朝臣們往往忽略了年幼的皇帝,而直接向太后回稟。不僅如此,宋哲宗長大之后,到了親政的年齡后,高太后仍然沒有還政于他,一直到高太后去世,國家大權(quán)才回到 哲宗手中。時時刻刻的壓抑,讓宋哲宗心里充滿了逆反的心思。 另一個悲劇源于哲宗自幼受到的壓抑,也許是高太后給他的壓力太大,以至于他對高太后的所有都充滿了憎恨,而對自己父親神宗充滿了欣羨與敬仰。所以親政后,宋哲宗啟用 新派人士,貶謫舊黨,從而使得宋朝的黨爭越發(fā)嚴重,對國力的消耗極大,埋下了宋朝黨爭的禍患。 如果不是高太后的壓制,這位年輕而聰慧的帝王,也許不會如此偏執(zhí),以至于為后世留下禍患。 宋哲宗一生有兩位皇帝,七位妃嬪,共孕育有四女一子,可惜的是唯一的兒子早夭而亡。 后妃:昭慈圣獻皇后孟氏、昭懷皇后劉氏、婕妤張氏、婕妤胡氏、美人韓氏、美人慕容氏、美人魏氏、美人高氏、才人劉氏。 兒子:獻愍太子趙茂,昭懷皇后劉氏子,三月而夭。 女兒:長女鄧國公主、二女陳國公主、三女秦國康懿長公主、四女揚國公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