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小說中譯本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主要文學(xué)成就為傳記和小說:傳記有“世界建筑大師”三卷(《與魔搏斗》、《三大師傳》、《三作家傳》)、自傳《昨日世界》等;而小說領(lǐng)域,又以短篇最為知名,所以他也是二十世紀(jì)最偉大的短篇小說巨匠之一,特別擅長刻畫女性心理,堪稱大師。 茨威格出過幾部小說集,中譯本有張玉書先生主編的《茨威格小說集》上中下三卷,除了茨威格的兩部長篇(《愛與同情》和未竟的《變形的陶醉》),另翻譯有他的中短篇小說共二十六篇。張先生已于今年初(2019年1月5日)在北京辭世,享年85歲。 冗長的描寫是茨威格的小說的一大特色,特別是心理活動的描寫。對茨威格來說,情節(jié)是骨架脈絡(luò),心理描寫則是血肉,使得整篇小說豐滿起來。女性心理的狀寫尤為茨威格所長,這亦是為評價家所稱道的。當(dāng)然,情節(jié)的安排也是非常巧妙的,吸引人一直讀下去探知究竟。 題材方面,茨威格的作品還是較為廣泛的,有控訴戰(zhàn)爭的,如《舊書販門德爾》、《無形的壓力》;有歌頌愛情的,如《里昂的婚禮》;有譴責(zé)人性的,如《心的沉淪》;等等。 至于茨威格講故事的方式,則是多樣的,有在小說中借助他人之口說出的,如《夏日小故事》、《馬來狂人》、《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個小時》、《象棋的故事》等;有采用書信形式的,如著名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以及《償還舊債》;還有干脆直接以第一人稱“我”來敘述的,如《偶識此道》、《是他嗎?》等。 茨威格的小說也常涉及到情欲,早期作品即是如此。加之他與弗洛伊德結(jié)識,且接受了后者的心理學(xué)說。在《昨日世界》中,茨威格回憶了自己和弗洛伊德的交往。當(dāng)然,和弗洛伊德相交的作家也不少,如同是奧地利的阿圖爾·施尼茨勒,德國的托馬斯·曼等。施尼茨勒同樣在弗洛伊德的影響下寫作,托馬斯·曼則在稱贊弗洛伊德的同時也保留了自己的意見(見《弗洛伊德與未來——一九三六年五月八日在維也納弗洛伊德八十華誕慶賀會上的講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