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因為趙孟頫FU字不易顯示,后文稱趙子昂)。元代大書法家,他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在他之前整個宋代幾乎所有書家都是只擅寫行書和草書,而趙子昂卻能精究各體,而且他的書法影響到了朝鮮和日本,很多朝鮮和日本人都學習他的書法。因此現(xiàn)代人如想學書法的話,不妨學習一下趙子昂的學書之路,一定對我們現(xiàn)代人有很大的啟發(fā)。 趙孟頫像 趙子昂五歲就入當?shù)氐男W開始學習文化和書法了,那么他一開始臨摹的是誰的字帖呢?據(jù)元代學者趙汸在《東山存稿》中記云:“往歲游吳興,登松雪齋,聞文敏公門下士言:‘公初學書時,智永《千文》臨習背寫,盡五百紙,《蘭亭序》亦然?!蔽覀儸F(xiàn)在知道,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因此因家承深得王羲之的嫡傳筆法,而且本人學書也十分用功,在書閣臨書二十年,留下“退筆?!焙汀拌F門檻”的傳說??梢娳w氏學書法,入手就是以王羲之的法度為宗,而且本人對書法的學習用功之勤是一般人比不了的。智永流傳的字帖《千字文》趙氏一寫就是五百遍,《蘭亭序》也是臨寫五百遍,可見他不成功誰成功。 趙孟頫書《真草千字文》 元末明初的大儒,曾被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奉命編修《元史》的宋濂。他曾記載關(guān)于趙子昂的書法師承,有下面這段話:“蓋公之字法凡屢變,初臨思陵,后取則鐘繇及羲、獻,末復留意李北海。”這里說的“初臨思陵”說的是一開始臨摹宋高宗趙構(gòu)的書法,這一點也是有跡可循的。例如在趙氏二十四歲所著的《書畫合卷》中就曾云:“字近思陵,而筆無停機,有大風撼毫之態(tài)?!边€有子昂三十歲時所作的《杜工部秋興四詩卷》亦記載“學高宗書”。還有他在題《思陵書孝經(jīng)》后云:“至于圣翰,沉潛展玩,留心多亦。” 趙孟頫臨《蘭亭序》 趙構(gòu)的書法師承是一開始學習蘇軾和黃庭堅的,后來轉(zhuǎn)向?qū)W習二王,而且他在位期間一直也在推崇古法,自謂:“前人作字煥然可觀者,以師古而無俗韻?!彼赃@種崇尚“二王”,師古為法的學習方法,也深深地影響著趙子昂。 趙氏的學書之路始終以“二王”為根本,至于他學習宋高宗趙構(gòu)、智永,并且沉浸于《蘭亭序》、《圣教序》、《千字文》,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追溯“二王”之風。他對“二王”的佩服可是說是深入肺腑的,嘗云:“(羲之)總百家之功,極終體之妙,傳子獻之,超軼特甚?!贝送?,趙氏章草是學的索靖、蕭子云,隸書學習的是梁鵠,篆書學的李斯,可謂是廣采博收。 趙孟頫臨《圣教序》 他一生的書法之路,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初學趙構(gòu)、智永(大概是能看到真跡的緣故),后學二王,中年以后則學習李邕(李北海)這三個階段。趙子昂學習書法的一路是天資與勤奮的結(jié)合之路,是艱辛的取法古人臨帖中走來的一路。他志大腳實,能深入二王之殿堂而不為所囿,最終能超越前賢,成為一代宗師,“唐以后集書法之大成者”,統(tǒng)領(lǐng)后世書壇五百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