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迅紀念館內(nèi)的魯迅坐像)
魯迅紀念館位于魯迅故居東側,與壽家臺門“三味書屋”隔河相望。

-
外部為紹興臺門建筑形式,主入口采用紹興傳統(tǒng)竹絲臺門。
郭沫若題寫的“魯迅紀念館”。
兩側抱柱聯(lián):“文章捭闔承先哲,筆墨縱橫啟后昆?!毖院喴馍?,概括得很到位。

-
新建的“紹興魯迅紀念館”(魯迅生平事跡陳列廳),一座富有紹興特色和時代特征的現(xiàn)代化展館,造型簡潔、樸素。

-
鑲嵌在陳列廳右側墻面上的“紹興魯迅紀念館”七個大字,一看就是郭沫若的筆跡。比對了一下,大門口的“魯迅紀念館”五字,是從中截取的。

-
魯迅生平事跡陳列廳由序廳、南北主展廳、輔助展廳、名人文庫及休閑區(qū)等幾部分組成。
進入序廳,映入眼簾的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苯鹕笞峙远俗斞浮?/span>一尊特別傳神的大型青銅坐像。

-
細賞,從中能同時解讀到“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眱煞N不同對象下的內(nèi)心世界。

-
不同角度,多拍幾張。
-
與許多景點的雕塑一樣,夠得著的部位被游人摸得锃光瓦亮。
-
塑像旁魯迅親筆書寫的“自傳”。

-
整個陳列以魯迅的思想發(fā)展為主線,由五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魯迅少年時期的社會環(huán)境與生活狀況;
第二部分,魯迅青少年時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紹興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與用心投身反清革命斗爭的事跡;
第三部分,辛亥革命后,魯迅在北京、廈門、廣州繼續(xù)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舉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第四部分,魯迅在上海輝煌的十年;
第五部分,魯迅逝世后人們用各種不一樣的方式紀念他、學習他。
通過大量的實物、手稿、照片、書信、圖表、模型等展品,采用現(xiàn)代化展示手段,如多媒體觸摸屏、三維立體成像及魯迅與閏土、魯迅與藤野等仿真人物蠟像,生動地再現(xiàn)了魯迅一生的光輝業(yè)績。
隨走隨拍,不系統(tǒng)。
一并置于后——
魯迅與閏土、魯迅與藤野先生,兩組仿真蠟像。

內(nèi)容多了點,下面再來一集。
(待續(xù)。文字部分參考了網(wǎng)絡上的有關文章和景點的介紹,特此說明,并感謝原作者?。?/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