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身凹陷修復無需再破壞原車漆 [愛卡汽車 用車中心 原創(chuàng)] 隨著國內(nèi)汽修行業(yè)政策的緊縮以及車主對維修質(zhì)量的苛求,國內(nèi)的汽保用品業(yè)也在飛速發(fā)展。每年的中國國際汽車用品展覽會(雅森汽車用品展)如同汽修界的廟會,全球各地的汽保用品商匯集于此。除了商務活動外,各家?guī)淼捻敿壖夹g(shù)也足夠令人眼界大開。在這樣的后市場產(chǎn)品盛會中,我這個用車頻道編輯自然是如魚得水,一天展會下來也是收獲頗豐。 
只要你能想到和汽車相關的東西,小到一支空調(diào)香薰,大到一架數(shù)控機床,在雅森汽車用品展上都能找到。作為一個有著幾屆展會參觀經(jīng)歷的資深觀眾,我認為這次雅森汽保展的參展商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修理業(yè)呈現(xiàn)出從大修、換件向快修、免修轉(zhuǎn)型的趨勢,特別是鈑噴行業(yè)尤為突出。 這次展會中,我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鈑噴行業(yè)即將迎來一場技術(shù)革命。傳統(tǒng)鈑金修復技法將被顛覆,由于整形時無法避免破壞原車漆、刮膩子以及大面積噴漆,所以修理工程大、施工時間長成了最主要的缺點。 而快修的精髓在于盡量減少破壞原廠漆幾率,重在預防。隨之帶來的好處是減緩車漆老化速度,節(jié)約了車主的維修成本,還提高了效率。 1、手工凹陷修復 先說鈑金修復的新型解決方案。我們會經(jīng)常遇到一大塊鈑金部件上只有一兩處小凹陷的情況(冰雹或跑高速時小石子打出的凹坑)。 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修理方法,需要用原子灰填平這個小坑,再噴涂色漆和清漆。
但是車漆最外層的清漆層較厚,局部噴涂的話,新油漆干固后會在舊漆面上形成明顯的痕跡。所以只要涉及噴漆,就要整件全噴。 為了一個小坑重新噴漆顯然得不償失,由于修補漆的硬度和光澤度遠不如原廠漆,施工不精時還會出現(xiàn)起泡、橘皮等,不到萬不得已(漆面掉落,露出底漆)時,盡量不要輕易噴漆。 遇到這種“噴漆可惜,不噴礙眼”的窘?jīng)r時,完全可以采用手工鈑金方法進行修復。將凹陷區(qū)域用工具頂出即可恢復鈑金面平整。
不過這活兒不是普通人上手就能干的,光是如何選擇撬棍支點就是一門學問。上圖中的掛環(huán)需要先固定在鈑金件的龍骨上,這樣撬棍才能穩(wěn)固地對凹坑背面施力,同時鈑金件還不會變形。
撬動凹陷的時候,施工人員需要時刻觀察鈑金面的變化,小凹陷回位的同時還要保證大平面的平整,避免鋼板出現(xiàn)活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專用工作燈是技師查看部件表面平整度的硬件保障。區(qū)別于一般工作燈,專用燈的燈光不會直接照射在鈑金件上,而是投向映射板形成發(fā)散的柔光,再倒映在鈑金面上。
只有這樣,技師才能在任何一個角度都能觀察到凹坑的變化。
對于不同車身材質(zhì)和凹陷,使用的撬棍也不同。可以說這一箱子工具和十八般兵器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謂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樣樣齊全”,也許只有操作的技師才能道出每樣“兵器”間的差別吧。
雖然我們籠統(tǒng)地將凹陷修復稱為“頂坑”,但修復的手法不僅僅是“頂”這么簡單。技師需要根據(jù)凹陷的實時變化用到撬、轉(zhuǎn)、攆、點、壓等技巧,且力度的拿捏必須恰到好處,凹坑才能恢復得完美無瑕。
如果頂出的凹坑略高于平面,則要配合木質(zhì)鉚釘和橡膠錘進行微調(diào)。
修復后的平面看不出任何破綻,雖然這種修復手法比較費時,甚至和解放初期我國的手工造車工藝有些類似,但不可否認這門手藝能在保留原廠漆的同時,降低潛在的二手車成本折損,不失為一個保護愛車的選擇。
2、感應加熱凹陷修復儀 相對于手工鈑金,感應加熱凹痕修復儀就是鈑金修理界的“愛馬仕”了。這一神器我曾在幾年前的雅森展上匆匆一瞥,只到再次相遇,我才有機會領略了它的神奇之處。 這套儀器的優(yōu)勢在于結(jié)構(gòu)簡單,只有一個主機和一個加熱接頭。插頭對凹坑處鋼板加熱,凹坑即可在數(shù)秒內(nèi)膨脹回位。
在修復前需要根據(jù)凹陷的程度對熱量和加熱時間進行設定。
將加熱頭懸于凹坑上方,鋼板會非常迅速進入膨脹狀態(tài),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緊緊盯住觀察。 如果鋼板過度隆起,可用橡膠錘輕輕敲打。
同樣是一個小凹坑,感應加熱修復儀在10s之內(nèi)就可以完成修復。和手工技法相比,加熱修復儀免去了拆卸內(nèi)飾板的時間,且不受鈑金件后方龍骨的阻礙,鈑金件表面任何部位的凹坑都能修復,靈活性高,同時操作門檻低。 也正因如此,加熱修復儀的維修成本較高,引進這項技術(shù)的修理廠也是少之又少。但我相信這么便捷的技術(shù)在未來一定會受到追捧,讓更多人接受這個技術(shù)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輪圈缺口也能修復,快干油漆5min可干 3、輪圈修復 和車身剮蹭相比,輪圈的“中槍率”也居高不下,基本沒有哪輛車能逃過“倒鴨子”的魔爪。 圖中的輪圈缺口會導致胎邊密封不嚴,按照目前大多數(shù)修理廠的說法,這樣的輪圈必須更換。受限于修復工藝落后,輪圈壽命只能因這樣的小傷而終結(jié),對于車主來說無疑是一筆損失。
不過,輪圈修復棒可以延緩輪圈的“下崗”期限,讓車主避開更換輪圈這筆損失。修復棒里的成分為鋁粉和固化劑,在填補后會變成輪圈的一部分,保證輪圈的強度。
將缺口周圍打磨平整后,用適量修復膏填入缺口,待其干燥后用角磨機修出大致造型,再用輪圈填補灰完善細節(jié)。然后將整個輪圈放入烤箱中烘烤,使修復膏徹底干透。
接下來要把輪圈表面用砂紙打磨,這樣可以增加油漆的附著力。先噴涂一層底漆,然后再噴色漆和清漆。
專用的輪圈油漆硬度要比汽車漆硬很多,并且配合鍍膜劑的效果會更好,對于石子的崩濺和異物剮蹭有很好的防護性。
高端車的輪圈一般采用噴漆+拉絲的處理方法,于是修復也多了一個步驟,那就是對拉絲表面的重新處理。
這需要借助專用的拉絲車床來完成,操作者只需將幾個選項的意義搞清楚,根據(jù)輪圈設定數(shù)值,剩下的事情交給電腦就好了。
輪圈被固定在旋轉(zhuǎn)軸上,電腦會操控搖臂,使刀頭位置發(fā)生改變,即可對輪圈的不同位置進行切削。
4、快速噴漆 傳統(tǒng)噴漆無法對局部進行噴涂,且必須使用稀釋劑。面積大、干固慢是不可回避的弱點,由于油漆不易干透,所以后續(xù)拋光或返工需等待的時間較長,給車主用車帶來不便。 快修油漆可在5min之內(nèi)干固80%,可以立即對表面進行拋光,剩余20%會在24h之內(nèi)干透。噴涂時噴槍的氣壓也不用像傳統(tǒng)噴漆那樣調(diào)得那么高,而用不完的亮油還可以收集起來供下次使用,節(jié)約了材料成本。
新油漆和舊漆面要采用虛化過渡,再薄薄噴涂一層駁口水,這樣接口處銜接得會更順暢。
烤漆是快速補漆的精髓,先用加溫燈烘烤1min左右,主要目的是將清漆下面的色漆和清漆中的水分快速烘干。
接下來使用強光儀照射修復漆面,由于清漆中含有光敏樹脂,在強光的照射下可以迅速固化。
當漆面沒有粘性的時候可用水砂紙直接打磨,特別要仔細打磨接口處和臟點(圖中黃圈標記)。
拋光后漆面呈鏡面效果,且根本看不出修復的痕跡。
快速修補的關鍵是選用特殊清漆和專用烤燈,兩者需要配合使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這種快補漆的硬度極高,甚至可以媲美原廠車漆,即便后續(xù)貼上隱形車衣,撕去的時候也不會把修補過的漆撕掉。 雖然專用設備需要修理廠配套引進,但設備成本和節(jié)省出的時間成本相比,這些花銷顯然物超所值。 5、隱形車衣 在新型鈑噴技術(shù)沒有問世之前,隱形車衣的天敵就是鈑金件變形。一旦鈑金件需要重新塑性噴漆,車衣的意義也就消失了。 可以說,新型鈑噴技術(shù)解決了車衣消費者的后顧之憂。雖然隱形車衣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了,但一些知名品牌仍然在差異化方面不斷嘗新,正巧走到伊士曼展臺時,我看到了威固車衣的演示環(huán)節(jié)。 這款車衣的幅寬達到1.8m,對于中大型車輛的大尺寸鈑金件可以直接貼合,避免裁切帶來的不便。
車衣可在貼膜4h之內(nèi)隨意撕下,即便揉成一團,再次展開后依然可以重新貼合使用。
洗車是車漆損傷的途徑之一,不干凈的毛巾會在車漆表面留下太陽紋,同樣也會在車衣上留下炫紋。現(xiàn)場演示時用鋼絲刷在車衣表面模擬了和太陽紋相同的劃痕(圖中黃圈標記)。
熱修復是這款車衣的另一神奇之處,在熱風槍的烘烤下,車衣表面的細微劃痕會自動平復。在日常用車中陽光照射的熱量足夠使車衣恢復平滑。
編輯總結(jié):這幾項新型的修復技術(shù)為車漆的全生命周期提供了保障,而這也是目前車輛鈑金件發(fā)生凹陷時的最佳解決方案。 
在最大程度保留原廠漆的前提下,通過技術(shù)轉(zhuǎn)型縮短了維修時間、降低了成本,在這個過程中,愛車、車主、修理廠乃至生態(tài)環(huán)境獲得的好處不言而喻。關于這些新型維修技術(shù),我們會在以后的選題中體驗,屆時將為大家做出詳細的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