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為三白草科蕺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蕺菜、臭豬菜、側耳根、豬鼻孔,是家喻戶曉的美味佳肴和保健食品,同時因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而廣泛用于肺癰吐膿、痰熱喘咳、熱痢、熱淋和癰腫丹毒等疾病的治療。 在我國魚腥草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南部各省,東起臺灣,西至云南、西藏,北達陜西、甘肅均有分布,其人工栽培始于20世紀40年代,目前以云南、貴州、四川和湖北等省居多。 湖北當陽人工栽培魚腥草已有近20年歷史,發(fā)展規(guī)模不斷壯大,目前常年種植面積達800 h㎡(1.2萬畝),居全省首位。產品除銷售本省外還遠銷貴州、云南、湖南和廣東等省,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yè),在當前推動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鄉(xiāng)村振興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據調研,當陽地區(qū)魚腥草種植平均每667 ㎡可產3 000 kg地下鮮根產品,效益達1萬元以上,高效種植的667 ㎡可達6 000 kg以上,產值達2萬元,比較效益突出。 但由于長期連作、輪作方式單一(主要與大蒜進行輪作)及施肥不合理等原因,造成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微量元素缺乏及病蟲害發(fā)生嚴重等問題廣泛發(fā)生,導致效益不穩(wěn)。因而,集成一套魚腥草健康高效栽培技術,對促進該產業(yè)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1 魚腥草生長特性 魚腥草喜溫暖陰濕環(huán)境,怕霜凍、忌干旱,地下莖較耐寒,生長適溫16~25℃;原生長于低濕洼地及水溝邊,對水分要求較高,整個生長期都要求有充足的水分供應,需保持土壤濕潤;對土壤及光照要求不嚴,以富含有機質的土壤為好,對氮、磷、鉀三要素的需求比例為1∶1∶5。 2 綠色健康高效栽培要點 2.1 種莖繁殖 一般采取無性繁殖方法進行根莖繁殖。根莖繁殖方法:在2~3月,植株未萌發(fā)前,挖取粗壯、無病斑的根莖,用消毒的剪刀剪成10~12 cm長的莖段,每個莖段留2個以上根節(jié);將節(jié)段按8~10 cm的株距放置于苗床上深度為4~5 cm的淺溝內,然后覆土6~10 cm并澆水,使土壤保持濕潤。還可使用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方法繁殖根莖。 2.2 選地整地 選擇遠離工礦企業(yè)、交通主干道等“三廢”污染源,且地勢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質疏松、肥沃的微酸性砂質壤土或腐殖質含量較高的壤土種植。魚腥草忌連作,可通過與水稻或玉米等作物輪作來減輕病害發(fā)生。 如換茬困難,可用棉隆等對土壤消毒,殺滅土壤中的病原菌、害蟲及雜草,但應注意播種安全間隔期及滅菌后補充有益微生物活化土壤等問題。 選好地塊后,徹底清除雜草、碎石,深耕曬垡。栽植前耕翻耙平,做到地塊疏松、肥沃、平整。因地制宜作畦,低洼地和冷浸地作成陽畦,高地作成低畦或平畦,分墑作畦,畦寬2~3 m。 2.3 施足基肥 施足底肥是取得高產的基礎,魚腥草需肥以氮、鉀肥為主,對磷的需求量較低,而鉀肥對其根莖的形成和香味的增強尤為重要。全部有機肥、磷肥和鉀肥作基肥一次施用。每1 h㎡施黃腐酸鉀型復合肥1 200 kg、商品有機肥2 400 kg、微生物菌肥1 200 kg、硫酸鉀225 kg、過磷酸鈣750 kg、碳酸氫銨1 500 kg。 2.4 栽植 魚腥草一年四季均可種植,但以1~2月下根莖較好。選擇新鮮、粗壯、無病蟲害的根莖,用消毒的刀具切成長6~8 cm的莖段,每段保留3~4個節(jié)。按行距20~25 cm在畦面開15 cm寬、深10 cm的栽植溝,順溝兩側交錯擺放2行根莖,株距5~8 cm,每667 ㎡用種量150~200 kg。如土壤干燥可澆定根水,廂面覆蓋一層玉米秸稈或稻草,保持土壤濕潤,提高土溫,促進萌發(fā)。 2.5 田間管理 ①中耕除草 采取化學方式和人工相結合的方法除草。化學防除在栽植后出芽前用好蒜田(甲戊·乙草胺)等芽前封閉除草劑封閉除草,苗后在雜草2~3葉期采用精喹禾靈等防除行間尖葉雜草。中后期主要采取人工方式除草。 ②水分管理 整個生育期保持土壤濕潤,如遇干旱季節(jié),及時灌溉,以噴灌方式為宜,廂面保持濕潤狀態(tài),不用受污染的臟水澆灌。雨季及時排水,保證田間排灌暢通。 ③追肥 前期以氮肥為主,齊苗后至封行前,追尿素2~3次,每1 h㎡每次150 kg;中期以復合肥追肥為主,每1 h㎡每次150 kg;后期可用0.4%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根外追肥,每7~10天噴施1次,共4~5次。禁止使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人(畜)糞尿和硝態(tài)氮肥,采收前30天禁止施肥。 ④摘心去蕾 莖葉生長過旺時,及時摘心,抑制長高,促發(fā)側枝。開花現蕾時及時摘除花蕾,以免開花消耗大量養(yǎng)分而抑制地下莖的生長。 ⑤病蟲害防治 魚腥草本身帶有魚腥味,發(fā)病較少。但種源帶菌、長期連作和生長過于茂密的田塊易引發(fā)病害。 a.病害 生產上常見的病害有白絹病、葉斑病及莖腐病等。農業(yè)防治:合理輪作,可與水稻和玉米等作物輪作;合理密植,深溝高畦,提高通透條件;清潔田園,及時清除枯枝和病株并集中銷毀。 藥劑防治 根莖消毒,栽植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波爾多液浸泡根莖消毒。 白絹病發(fā)病初期,及時帶土拔出病株并銷毀,病穴撒生石灰消毒,四周植株用5%井岡霉素水劑500倍液、50%撲海因(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10%嘧菌酯懸浮劑3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噴霧,10天1次,連續(xù)2~3次。葉斑病發(fā)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噴霧,5~7天1次,連續(xù)2~3次。 莖腐病,在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7天1次,連續(xù)2~3次。 b.蟲害 主要有小地老虎、紅蜘蛛等,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可以使用敵百蟲晶體拌潮土撒施,紅蜘蛛用10%聯苯菊酯乳油3 000倍液等藥劑噴施。應注意交替使用農藥,采收前30天禁止用藥。 2.6 適時采收 可根據用途確定采收時間。以地上部嫩莖葉鮮食的在出苗后25天,苗高8~10 cm時采收。以地下莖作蔬菜用的,一般在秋冬季節(jié)根據市場行情采收銷售,采收地下部前地上部老莖葉可作中草藥鮮銷或曬干后銷售。 2.7 貯運 作鮮食用的地上部嫩莖葉和地下莖在銷售過程中要保持新鮮,可在貯運過程中適當澆水保鮮。 3 展望 隨著人們對魚腥草接受程度的加大,其市場前景看好,宜昌周邊也有不少地區(qū)受其輻射而發(fā)展魚腥草規(guī)模種植,但種植水平有待提高。為進一步提高收益,本地已有種植戶利用大棚設施生產魚腥草地上部嫩莖葉產品,促其提前上市,并利用電商平臺在網上銷售,效益突出。 當前魚腥草發(fā)展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如何引導種植戶科學用肥,減少化肥使用量,用有機肥替代化肥,提質增效; 二是目前農家肥來源大大減少,而且使用農家肥耗費勞力成本較高,如何推廣商品生物有機肥; 三是關于魚腥草采收設備,雖然開發(fā)了一些小型機械,但其性能不穩(wěn)、效率不高,且需耗費大量人力,因而開發(fā)高效穩(wěn)定機收設備對促進魚腥草產業(yè)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是魚腥草品牌培育及產品開發(fā)方面需加大力度,培育知名品牌和延伸產業(yè)鏈條,推動產業(yè)轉型升級,向高質量發(fā)展。 作者介紹 譚澍,湖北宜昌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443004,電話:13100785796, E-mail:tsh731t@163.com 韓玉萍,徐小燕,尚淼,牟愔,費甫華,黃聰,宜昌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 楊孔濤,當陽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吳方華,當陽市兩河農業(yè)服務中心 吳軍琴,西藏山南市農技推廣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