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葫蘆弟弟?,F在最高大上的帶娃方式是什么?當然是親子閱讀——在灑滿陽光的房間里,在柔軟的沙發(fā)上,可愛的孩子偎依在父母身邊,一起讀一本有趣的書。 可是問題來了,讀什么書?如何選書? 閱讀其實是一件私人化、個性化的事情,每個孩子口味不同,需求也不同,哪怕是葫蘆弟弟童書專家,也只是推薦好書,至于你家娃,最熟悉Ta口味的,是你呀。 你是怎么給孩子選書的?看榜單?看口碑?看隔壁小明的媽媽? 來聽聽閱讀達人,HYMO怎么說—— 葫蘆弟弟特約 Hymo 兒童插畫師,知乎人氣寫手 想要給孩子挑書,還有比“跟風”更好的辦法嗎?能不能就靠自己的鑒賞能力來選擇繪本呢?我研究了一些繪本大神的理論知識,發(fā)現每一位父母,其實都是可以通過提高自身對繪本的鑒賞水平,來為孩子選書的。 1、站在孩子的思維層面 《繪本之力》說,“繪本實在是神奇的東西。從零歲到一百歲的人都能從中獲得樂趣。即使是小小的,或薄薄一本書,里面所包含的內容都極為深廣。只要看過一次,它就會一直留在記憶中,如果被偶然想起,就會使人心神搖蕩?!?/div> 繪本究竟有什么魔力?有些人簡單的把繪本定義為“有圖有文給小孩子看的書”,這其實是很粗淺的。 嚴格意義上說,并不是所有有圖有字的書都稱得上繪本,繪本必須具備趣味性和啟發(fā)性。好的繪本,是站在孩子的思維層面去講道理,暗戳戳的、潤物無聲的。 你想告訴孩子的那些,繪本都用孩子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告訴他了。所以,不要低估孩子從繪本中吸收到的信息,這些小故小道理,有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2、具備超強的講故事能力 了解了繪本是什么,就要學會理解繪本好在哪里,正因此,我們需要的其實是一種解讀思維。沒有解讀思維,就無法做到真正的賞析。 由于作者風格不同,繪本的畫風五花八門,很多人把畫面的美感作為選擇繪本的標準,這就比較片面了,雖然畫面很重要,但有一些大師級的作品,卻在用看似平淡的畫面,表述大人都未必理解的深刻主題。 關于經典圖畫書的欣賞與評議,松居直在《我的圖畫書論》中用《活了100萬次的貓》做了例子。表面上看,《活了100萬次的貓》畫風并不細致,所以很多父母都不理解這本書有什么特別之處。 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關于生命與死亡的故事,如何界定“活著”這件事,是這本繪本的命題,能在一個故事中,讓孩子感受到生命的意義。所以,好的繪本,都具備超強的講故事能力,生動之余,還能揭示深刻的主題。 3、從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出發(fā) 很多親子閱讀專家都倡議,繪本的第一閱讀順位是成年人自己。因為我們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要體會孩子的真實情感,要做到真正的和孩子對話,就一定要自己先開始讀繪本。
柳田邦男在《感動大人的圖畫書》里闡述了自己從小到大,包括一次又一次重復讀某本繪本時獲得的不同體驗。 在他閱讀《小狐貍阿權》時,“盡管我讀過很多遍,但每次讀到這句話,我就會感到心被揪了一下。在這個世界上,由于人與人之間的分歧和摩擦而導致的悲劇何其多啊?!边@種“心被揪了一下”的感覺,就是一種個性化的閱讀體驗。 有了基本的判斷標準,再從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出發(fā),就能夠從一堆繪本中找出最感動自己的。這樣的繪本就不再是一本盲從購買的繪本,而是一本值得親子之間一讀再讀的好繪本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