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極愛用香,香事頗為復(fù)雜,而香囊是古人日常用香最為簡便的方式,因其簡便,流傳迄今。 掛帳,往往是香囊最常見的用法之一。為此,古人常以詩相賦—— 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fù)斗帳。四角垂香囊。(漢樂府《孔雀東南飛》) 流蘇錦帳掛香囊,織成羅幌隱燈光。(南北朝) 微風(fēng)暗度香囊轉(zhuǎn),朧月斜穿隔子明。(唐代元?。?/span> 屈曲屏風(fēng)繞象床,萎蕤翠帳綴香囊。(唐代) 銅盤蕙草起青煙,斗帳香囊四角懸。(宋代) 誰家合歡帳,四角懸香囊。(元代) 翠織屏風(fēng)交屈戍,紅羅斗帳掛香囊。(明代) 斗帳香囊垂四角。春情無處著。(清代) 香囊的另一個用法則是隨身佩戴。 聞香之余,時時把玩,更可以睹物思人。這一點古人同樣有詩為證: 何以致區(qū)區(qū),耳中雙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魏晉《定情詩》) 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勛業(yè)故優(yōu)游。(宋代) 衣下香囊非爾好,床頭詩卷愧吾癡。(宋代) 首夏偏宜淡薄妝。銅青衫子紫香囊。(明代) 香囊玉佩勞相贈,繡幄銀屏惜共留。(明代) 繡得香囊誰與贈,挑因羅襪欲成癡。(清代) 在古代,女士佩戴香囊往往懸于肘后,男士佩戴香囊則是掛在腰上,低調(diào)的藏在衣下。 肘后的意思不是掛在手肘或手臂上,而是掛在圖中衣襟腋下的位置,這樣手放下來正好位于手肘后。 如今的現(xiàn)代人常將香囊掛在包包上,其實是在此基礎(chǔ)上的創(chuàng)新。 如今市面上,香囊所配流蘇并無定式,一個、兩個甚至多個流蘇都很常見。其實清代香囊傳統(tǒng)上是要配雙頭流蘇的。 關(guān)于香囊及雙頭流蘇的使用方法,我們特地錄制了視頻供您參考?!?/span> 《香囊的更換與系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