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是很古老的傳染病之一,世界各國人民一直在與其斗爭。 結核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15~35歲的人群是該病的高發(fā)人群,其潛伏期為4~8周,其中80%發(fā)生在肺部,其他部位(如頸淋巴、腦膜、腹膜、腸、皮膚、骨骼等)也可繼發(fā)感染。 肺結核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20世紀80年代,結核病被認為是人類可征服的疾病之一。 因此,在隨后的近20年,世界上許多地區(qū)都對結核病較為忽視,致使結核病防治系統(tǒng)遭到破壞。 近年來,隨著環(huán)境污染和艾滋病的傳播,結核病卷土重來。在我國法定報告甲乙類傳染病中,肺結核的發(fā)病和死亡數(shù)排在第二位。 得了肺結核后如果發(fā)現(xiàn)不及時、治療不徹底,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給患者和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肺結核患者通過咳嗽、咯痰、打噴嚏等方式,將結核桿菌播散到空氣中,健康人吸入帶有結核桿菌的飛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與肺結核患者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學習的人都是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有可能感染結核桿菌,應及時到醫(yī)院去檢查排除。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患者、塵肺患者、老人等都是高危人群,應每年定期進行結核病檢查。 痰檢是診斷肺結核最主要的方法 為什么在診斷肺結核時特別要注意進行痰檢? 目前,肺結核的診斷主要依靠胸部X線檢查和痰檢,再結合臨床表現(xiàn)、結核菌素反應等綜合分析后進行判斷。 肺結核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是非特異性的。結核菌素反應只能說明感染情況,不能說明是否患結核??;X線檢查可及時發(fā)現(xiàn)肺部病變,但對某些表現(xiàn)不典型的影像難以確定性質,因此只能作為參考;雖然只有一半左右的肺結核患者通過痰檢可找到結核桿菌,但是一旦發(fā)現(xiàn),其診斷的準確性非常大。 尤為關鍵的是,痰檢發(fā)現(xiàn)結核桿菌的患者是結核病的傳染源,是結核病防控工作的重點對象。對懷疑為肺結核的患者應做3次痰檢。 那么,如何留取合格的痰標本呢? 在肺結核患者的痰中能否找到結核桿菌,除與痰中含菌量多少有關外,留取的痰標本是否符合要求也是重要因素。 正確留取痰標本的方法是:1.患者留痰標本前用清水漱口;2.做深呼吸數(shù)次后,收腹用力咯出來自支氣管深處的膿樣或黏液樣痰液,痰量不少于3毫升;3.使用專用的痰盒收集,并及時送到結核病防治機構檢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