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之四】 魏蜀吳三國滅亡,三國結(jié)束。其本質(zhì)就是一個皇帝干掉三個皇帝,歷史罕見。 ![]() 最先被干掉的是蜀國,僅僅傳了二世,立國43年。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2年后劉禪繼位,公元263年蜀國為魏國消滅。其實,并非劉禪無能,而是大勢所趨,當(dāng)魏將鄧艾和鐘會的10萬大軍逼近成都時,劉禪艱難決策,是戰(zhàn)是降?戰(zhàn),注定身首異處;降,可保自己和百姓平安。 ![]() 劉禪 當(dāng)劉禪舉著旗打開成都的城門,其中的滋味只有他自己最清楚,那是國力不如人。到了魏國,劉禪得了一個"安樂公"稱號,名副其實。安樂,安樂,平安快樂!一次宴會,司馬昭對劉禪說:"思念蜀地否?”劉禪答:“此間樂,不思蜀。”由此,劉禪為中華文化貢獻了一個成語。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劉禪裝憨賣傻,不僅是為了自己,而且關(guān)系一大批降臣的命運,這無奈的回答可與他的老爹劉備和曹操“煮酒論英雄”相媲美。公元271年,劉禪去世,享年64歲。此時,已是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執(zhí)政第6年了。 ![]() 曹奐 第二個被干掉的是魏國,共傳了五世,立國53年。公元220年,曹丕受禪登基,建立魏國,漢朝四百多年的統(tǒng)治成為了歷史。然后,魏國歷經(jīng)曹叡、曹芳、曹髦、曹奐四帝。最后一任魏國皇帝曹奐于公元265年,被司馬炎降封為陳留王,公元302年去世,享年56歲。司馬氏本是魏國的大臣,最后推翻了魏國,正如,曹魏本是大漢的大臣推翻大漢一樣,歷史的車輪好似在輪回在前進。 ![]() 孫皓 第三個被干掉的是吳國,共傳了四世,立國52年。公元229年,孫權(quán)看到魏蜀兩國稱帝多年后終于在武昌稱帝,就這一點而論,孫權(quán)是比較謙遜的。此后,吳國歷經(jīng)孫亮、孫休和孫皓三個皇帝。最后一任吳國皇帝孫皓于公元280年,仿效劉禪向司馬炎投降,被封為歸命侯,公元284年去世,享年42歲。因為是最后一個投降,所以孫皓為候,劉禪為公,曹奐為王,看來,在待遇上還是有區(qū)別的。 魏蜀吳的三個皇帝曹奐、劉禪和孫皓都被晉國的司馬炎干掉了,但司馬炎沒有對這三位亡國之君痛下殺手,而是管吃管喝,歷史罕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