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部文學(xué)大作,《紅樓夢》在許多方面都讓人印象深刻,人物塑造、場景刻畫、美食描寫、風(fēng)景臨摹……魯迅曾說“一部《紅樓夢》,經(jīng)學(xué)家看見《易》,道學(xué)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span> 一花入各眼,對《紅樓夢》,許多人總是有說不完的話,而只從書中打動人心的情節(jié)來看,很多過去不甚懂的情節(jié),如今讀來都潸然淚下。 一、寶黛初見 無論看多少遍《紅樓夢》,記得最深的兩句臺詞,總是寶玉說的那句“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和“雖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著面善,心里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做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 記得梅艷芳有一首歌叫《似是故人來》,這一歌名,怕是對寶黛初見的最好詮釋。越劇版紅樓夢里《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的唱段里也唱道:眼前分明外來客,心底卻似舊時友。 在我們看過的許多玄幻小說和電視里,都有男女主角下凡歷劫,相遇之時又似曾相識的情節(jié)。《紅樓夢》本身又是帶了神話色彩,一個前世是神瑛侍者,一個是得神瑛侍者澆灌之恩的絳珠仙草,前世已有關(guān)聯(lián),今世遇見,便是再續(xù)前緣。 這一情節(jié)看似落了俗套,但作者用心雕琢出的文字,讀來卻依舊讓人熱淚盈眶。滄海桑田,山河變換,故人遠別重逢,何時讀來,都有著打動人心的溫暖。 正如張愛玲所說: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正巧趕上了,那也沒有什么別的可說,唯有輕輕問一句:“哦,你也在這里嗎?” 二、黛玉葬花 第三十五回,傅秋芳家的兩個嬤嬤出了怡紅院,背后八卦,說寶玉是個呆子,看見燕子,會跟燕子說話;河里看見魚,會跟魚說話;連見了星星月亮,也會和它們嘟囔一番….越是感情細膩的人,才會給這天地的許多事物賦予生命罷,于是曹雪芹在他的書中安排了一場黛玉葬花。 先是寶玉看落紅滿地,嘆黛玉因生氣未來收拾落花,兜起了那些花,就奔向當(dāng)日同黛玉葬桃花的去處,正是將到花冢,猶未轉(zhuǎn)過山坡之時,聽到黛玉的嗚咽聲。 對黛玉的《葬花詞》,有人說那是無病呻吟,因為她有賈母、寶玉寵著,何來“風(fēng)刀霜劍嚴(yán)相逼”?然“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一首《葬花詞》蘊含的絕不是黛玉個人的自傷自戀,無病呻吟,在封建時代的大環(huán)境下,誰也逃不出束縛,聰慧如寶釵,精明如探春,豪爽如湘云,天真如香菱,在日薄西山的大家族里,誰也沒能有個好結(jié)局。 而黛玉寄人籬下,一旦賈母先去,她便會失去所有依靠,此身不由己,讓她如何不為自己的命運擔(dān)憂?她的命運正如《葬花詞》里所唱: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87版紅樓夢里,陳力演唱了這首《葬花詞》,陳力用天籟悲音傾情演唱,總讓人為黛玉,為書中其他女兒的命運感懷。 三、賈母的那一摟 《紅樓夢》第五十四回,是賈府眾人齊聚一堂,歡度元宵的場景,在放花炮之時,因黛玉身體弱,禁不住畢駁之聲,賈母便把她摟在懷中。 這一細微情節(jié)上的一摟,將一個外祖母對外孫女的疼愛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細節(jié)動人,那畫面如在眼前。比起寶釵在薛姨媽懷里撒嬌的場景,賈母對黛玉的這一舉動,更擊中心底的柔軟處。 那些看著我們長大的親人都一天天老了,我們因工作、學(xué)習(xí),陪在他們身邊的日子一天天少了。前幾年,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讓很多人紅了眼眶,而第五十四回的賈母已是白發(fā)蒼蒼,黛玉長大了,她卻日漸蒼老。 基于對時光流逝的感嘆,對親情的緬懷,賈母在煙花炮仗聲此起彼伏中把黛玉摟在懷里的場景,足以讓人淚下。有多少人看到這一幕時,會想起自己的姥姥? 四、鴛鴦斷發(fā) 第四十六回,賈赦要討鴛鴦做小妾,鴛鴦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鬧到賈母跟前,以剪發(fā)做尼姑抗?fàn)帲艜簳r逃過一劫。 作為賈母跟前最有權(quán)力的大丫鬟,作者卻在這一回,凸顯出了這位表面看著風(fēng)光,但也難逃厄運的小人物的無可奈何。高鶚在后四十回給了鴛鴦一個上吊自盡的結(jié)局,但即使不死,鴛鴦也難逃青燈古佛、被賣或被糟蹋的命運。 想起她從前在酒席上說的,“酒令大如軍令,不論尊卑,惟我是主?!笔呛蔚韧L(fēng);撞破了司棋與潘又安的私情,又反過去安慰司棋,并發(fā)誓不把他們的事說出去,是何等善良;把賈母照顧得無微不至,讓賈母離不了她,是何等能干……出色的人,配上無可奈何的命運,才更讓人唏噓。 鴛鴦斷發(fā),是對現(xiàn)實的抗?fàn)?,也是對罪惡?quán)勢的控訴。無路可退時,小人物的決絕,是幾要在黑暗中的毀滅,而這又像極了生活中無數(shù)的我們。 注:本文為回答網(wǎng)友提問。 作者:長安月,本文經(jīng)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