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窗外,一聲聲,清脆鳥鳴;一陣陣,飄渺花香,交融于細細的微風之中時,春天的氣息,醉人心脾。
初春時節(jié),人的精神,變得格外抖擻,仿佛是經(jīng)過一個冬天沉寂后的蛙兒,徹底迷失在自己奏響了的春之旋律中。
古往今來,一談到春天,每個人的臉上都會洋溢著陽光般幸福的笑容。
文人墨客,都是喜愛春天的,因為它是希望的象征,是生命的勃發(fā),是追夢的開始。春天在詩人詞人的筆下往往顯得格外的令人遐想。
打開一卷唐詩,詩人對春天的詠嘆便會展現(xiàn)眼前。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是韓愈長安城樓所見的唯美。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边@是白居易春日策馬徐行時的悠閑。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边@是詩人劉方平對春夜氣息細膩的感悟。
翻看一闕宋詞,詞人對春天摯愛的表達至今仍然敲動心弦。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狈路鹂吹皆娙诵挪接跓熡曛械哪且环萏谷慌c自得。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是詞人秦觀對村野小園春色的細膩剪影。
而春風細雨則化成了朱服筆下“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里”的有形有色。
聆聽一曲元曲,春天還美在動人情思。
《牡丹亭》中二八芳華的杜麗娘在春天游園所見“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于是才有了與柳夢梅的最美相遇。
從古人的唯美文字中抽身,置身于這陌上花開的時節(jié)里,懷著一份真摯的情誼,在這充滿朝氣的季節(jié)里,從室內(nèi)來帶室外,頓時會發(fā)現(xiàn)心被春天的氣息牽系。
于是,在春天里,實在值得去看一樹桃紅柳綠。“人面不知何處,桃花依舊笑東風”。二月之際,郊野桃園里的桃花一夜之間,仿佛是商量好了似的,競相開放。
紅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灰色的枝條被擠得沒有一絲空隙,偶爾在紅花相應(yīng)之間夾雜著新抽的嫩葉,綠的耀眼,便成了最美的點綴。當然還有一些結(jié)著花骨朵的小團球,也露出微紅的羞澀。
桃林之中,淡淡的清香若有若無,各種不知名的鳥兒在枝頭爭先亮起歌喉,而這一片桃花似乎成了它們舞臺最美的裝飾。
走到桃園的一側(cè)只見一湖碧綠的深水,湖畔則栽滿了垂絳的綠柳。在水汽的氤氳下,飄逸的柳枝如女子的秀發(fā),倒影在碧綠的水中,若此時微風過處,唯見楊柳依依,似是默默含情。
如鏡的湖面仿佛也作出了回應(yīng),起了一圈圈細細地觳紋,由內(nèi)而外逐漸擴散開來,直到消失。在桃紅柳綠之間,不僅桃花醉了,人亦醉了。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桃紅柳綠,鶯燕呢喃可以在不同的地區(qū)游賞,但不能錯過的是春日里的江水之秀,真正領(lǐng)會到“吾愛中流頻擊楫,鴛鴦秀水世無雙”之美。
若逢下點細細的小雨,則會更為唯美。斜風細雨,游船悠悠,一曲漁歌動人心。煙雨之中的一江兩岸,水霧彌漫,近處的樓臺,遠處的山巒,都籠罩其中了,仿佛是一幅水墨丹青,濃淡相宜,在眼前緩緩地打開,不知不覺之中,看風景的人癡醉了,便也成了畫中的風景。
春天里,也是適合幻想的,桃紅柳綠,春水如碧,鶯歌燕語,這一切是美的,是醉人的,但這也只是對春天歸來的局部剪影?!扒飦頋M山多秀色,春來無處不花香”,在不同人的眼里,相信都有不同的風景,有不同的感悟。
作家林清玄也說:“作為平凡人的喜樂,就是每天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一些智慧的魚,時時在凡俗的生活中撈起一些美好的魚。”
所以在平凡的日子里,作為平凡人的我,只能在當下的季節(jié)里,盡情的把握當下最美的一刻,春天到了,花已經(jīng)開了,我仍會懷著喜悅?cè)ヅc之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