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篇 異法方宜論 第一節(jié) 熱中方位與治病 黃帝問曰,醫(y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同樣的病,卻有許多不同的方法,有時方法不同,但病人皆會痊愈,這是為何呢? 歧伯對曰,地勢使然也。 岐伯說因為地域不一樣。 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咸,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故其民皆黑色跦理。其病皆為癰痬,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從東方來。 所謂熱中是陰不足,陽有余。魚的性就是陰不足,陽有余。如果人陰太盛陽不足,多吃魚。海鹽吃太多,咸味能夠勝血,血里面舔舔味道是咸的,一定要吃鹽,但是不能太過。所以東方人在海邊,皮膚比較黑,得癰瘍的病,就是發(fā)膿化膿,因為熱中,熱中就是濕熱比較盛,大部分人得這種病。治療用針灸的方法,所以砭石是從東方來的。 西方者,金玉之域,砂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而褐薦,其民,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于內(nèi),其治宜毒藥。故毒藥者,亦從西方來。 西方是屬于金玉之城,是沙石的地方產(chǎn)金,像新疆的和田玉,黃金,金山都在西邊。人住在山林高山的地方,風雨比較多,水土很剛強。這些居民穿的皮毛的衣服住在山上。華食就是吃很豐盛的食物,吃肉類很多,所以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于內(nèi)。因為氣候的關(guān)系,他的表非常強,生病都從內(nèi)發(fā),內(nèi)發(fā)的病要治以毒藥。所以毒藥者從西方來的。 毒藥有兩種,中藥的毒和西藥的毒。 中藥的毒用的技巧、劑量、時機很重要。一般一副藥馬上要恰到好處,把濁排掉,精神就會很快恢復。 西藥的毒不一樣,非常毒,很小一顆但毒進到身體里面破壞力很大。它沒有目標,表面上的目標可能是我降膽固醇,降血糖, 本草的用藥,要這個藥到哪邊,它就到哪邊,很聽話的。不像西藥,下去控制不了,是漫無目的的,看起來很精細,實際上非常粗糙。 中醫(yī)非常簡單且非常精細,非常了解內(nèi)臟,用藥變得非常簡單,治病也變得非常簡單。 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從此方來。 北方人住在高山上面,風寒冰冽,非常冷,人民居住在荒郊野外,比較寒,因為里邊是寒嗎,所以用針灸的灸的方法。熱癥用針可能來得好。 南方者,天地所長養(yǎng),陽之所盛 處也。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攣痹,其治宜微。故九針者,亦從南方來。 南方是天地所長養(yǎng),等于夏天,講東西南北配合著春夏秋冬,配合著生長,南方是長的所在。地下水土弱,南方很多地方起霧露,人比較喜歡吃酸,還有一些發(fā)酵過的東西。住在這個地方的人民皮膚的紋理都比較細膩,也比較紅,因為南方是陽熱,太陽比較多。一般來說,容易發(fā)生痙攣和麻痹的病,這個時候用微針,九針也是從南方傳進來的。 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矯。故導引按矯者,亦從中央出也。 中央土什么都長,土生萬物,各種產(chǎn)物都有,所以取得食物太容易,人的勞動工作就不像住在東方西方南方北方的人那么多,人得病比較多的是痿厥寒熱。因為沒有充足的勞動,運動不多,治宜導引按蹻,就是練工夫運動,所以引按蹻的方法是從中央出來。比如嵩山少林,很多練武功的方法都是從中央出來。 故圣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異,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也。 所以圣人看情形再治療,要按照地方的不同,使用不一樣的方法,作為醫(yī)生的要知道因時因地能夠制宜。 第13篇 移精變氣論 一、論良醫(yī)、辨色脈 黃帝問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藥治其內(nèi),針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古代的人治病,惟其移精變氣,根本不用針藥,念念符咒就好了。 歧伯對曰,往古人居禽獸之間,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內(nèi)無眷慕之累,外無伸官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藥不能治其內(nèi),針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岐伯說因為古人住在群獸之間,天氣冷就開始運動,能夠增加熱度,夏天太熱了,就躲在樹蔭底下,躲到山洞里面去來避暑。心里面沒有野心貪念,人非常得恬淡,沒有喜怒憂思悲恐,邪不能夠深入到身體里面去。所以毒藥不能治其內(nèi),針石不能治其外,如果身上有一點點病,只要稍微精神上安慰一下就好了,祝由念符,讓病人感覺替我做了一些事情,一安心病就好了,主要是這種環(huán)境之下,病都非常淺。 當今之世不然,憂患緣其內(nèi),苦形傷其外。又失四時之從逆,寒暑之宜。賊風數(shù)至,虛邪朝夕。內(nèi)至五藏骨髓,外傷空竅肌膚。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現(xiàn)世大家工作賺錢,勞力又擔憂,沒有辦法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來保養(yǎng)自己,所以賊風數(shù)至,虛邪朝夕,內(nèi)至五臟骨髓,外傷空竅肌膚,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這個時候祝由的力量就不夠了。 二、觀生死之法 黃帝部現(xiàn)在怎么樣才能把病看好,如何做一個好醫(yī)生。 歧伯曰,色脈者,上帝之所貴也,先師之所傳也。上古使僦貸季,理色脈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時入風六合,不離其常。變化相移以觀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則色脈是矣。 岐伯說要當一個好醫(yī)生,一定要會分辨色脈。貸季傳說是岐伯的老師,他能夠了解色還有脈,色講的就是望診,脈是脈診,然后配合金木水火土五行,春夏秋冬四時,上下前后左右六合,都按照正常的道理來看。了解什么叫正常,就知道什么是不正常,當一個醫(yī)生,一定要知道什么叫做常人,主要就是兩個字就是色脈。 色以應日,脈以應月。常求其要,則其要也。夫色之變化以應四時之脈,此上帝之所貴,以合于神明也。所以遠死而近生。生道以長,命曰圣王。 岐伯說看色脈就可以了,以顏色的變化來對應四時的脈,肝、心、脾、肺、腎對弦、宏、緩、浮、沉等脈。 五臟之間互相生克,互相拉扯,力量是很平均的。比如春天臉上應該帶一點青色,如果慘白就是脈和色跟四季的節(jié)氣不符。依此類推,比如說看到心脈,心臟正常臉上是赤色的,脈是紅脈,結(jié)果在心臟的脈的地方,居然摸著弦脈,是由母生子,是相生的狀態(tài)之下。若心臟本身摸著宏脈,宏太大了,就是正。脾臟本身是黃色的,脈是黃色的,在摸心脈的時候,夏天應該是臉比較紅,發(fā)現(xiàn)病人是黃色的,然后再摸心臟脈的地方,心臟脈夏天是正脈,摸的是緩脈,代表脾來影響到心臟,反補到心臟。 岐伯回答黃帝你只要知道色脈就可以看病了,已經(jīng)可以做很好的醫(yī)生,已經(jīng)不會診斷錯誤了。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湯液十日,以去八風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蘇草荄之枝,本末為助,標本已得,邪氣乃服。 中古的時候治病是等到發(fā)病了以后再開始治療,吃十天的湯藥,可以去八風五痹之病。如果十天不好的,可以用一些像草類、根莖類、果實類的這種湯劑。 湯劑有外洗和內(nèi)服兩種。 外洗有幾種狀況,第一個病就在皮膚上面,比如皮膚病、瘙癢等等;還有一種湯藥不入,不能入口了,喝不下去了,過去用藥物煮滾了之后,用藥氣直上,用鼻子呼吸進去,希望藥氣由毛孔透進去;還有傷口,比如割傷了用外洗。r> 內(nèi)服也是用湯藥來配合這兩種,先吃湯藥十天,沒好的話再喝湯藥并外洗一起來治療。 暮世之治病也,則不然。治不本四時,不知日月,不審逆從。病形已成,乃欲微針治其外,湯液治其內(nèi)。粗工兇兇以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復起。 所以中醫(yī)在治病的時候,一定是很確定,不會隨便去攻,要望聞問切,弄清楚了以后再下手。 近代治病不按照這個方法來做,治病不按照四季的生長定律,也不管日月的陰陽盈虧,也不細察病人的生活起居狀況,病情一再延誤,大部分都是西醫(yī),西醫(yī)一早上看一百號人。 歧伯曰,治之要極,無失色脈。用之不惑,治之大則。逆從到行,標本不得,亡神失國。去故就新,乃得眞人。 黃帝問更正確的治病的方法。岐伯治法的大要,絕對不要因為病人講了很多病情,而忘掉色脈。要把不正確的醫(yī)學刪掉,留下好的。 歧伯曰,治之極于一。黃帝問岐觀察病人的生死之法。岐伯說,極于一,就是看病人的神,望病人有神無神,有神病很好治,無神病就不好治??囱劬χ懒?,正常人沒有病兩個眼睛無神,那不是病,那是愚笨。有災色和病色,要分清楚。 歧伯曰,閉戶塞牖,系之病者,數(shù)問其情,以從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黃帝問如何望神呢?岐伯說看病的時候,門窗關(guān)起來,就是你和病人,不要受其他的影響。要保護病人隱私,因為病人有時候不好意思給別人聽到,好多人坐在旁邊,他一定不會跟講實話了,看不好病的。一定要到一個小房間里面去,從古就下了這個定義。 那現(xiàn)在到醫(yī)院去看病,旁邊有護士,有很多人在那,一個主治大夫后面還很多學生,病人沒辦法講出真實的病情。要真正知道病情的發(fā)展,一定要讓病人有機會一五一十地告訴醫(yī)者,才能夠幫他治病。 有時候病人講不到重點,醫(yī)生臨癥要有耐心,不當著多人面,這樣子才能夠得到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