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潰瘍病是柑橘上最難防治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來果農深受其害!柑橘潰瘍病是一種細菌性植物檢疫性病害,主要危害柑橘葉片、枝梢和果實,產生潰瘍病斑,降低果實產量和品質。 潰瘍病4月至11月均可發(fā)生,5月中旬為春梢的發(fā)病高峰;6、7、8月為夏梢的發(fā)病高峰,9、10月份為秋梢的發(fā)病高峰,6至7月上旬為果實的發(fā)病高峰?,F(xiàn)在即將進入3月,再過20多天就是柑橘潰瘍病的發(fā)病期,可以說目前對柑橘潰瘍病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一旦防治不當,則后果嚴重,費工費時費錢,果子還會嚴重受損! 治柑橘潰瘍病要深入了解危害癥狀、傳播途徑、發(fā)病條件和防控技術 柑橘潰瘍病危害癥狀: 葉片、新梢及果實都能發(fā)病。柑橘潰瘍病發(fā)生嚴重時引起落葉、落果,植株生長不良,甚至枯死,直接影響柑橘的產量和品質。 葉片染病癥狀:葉片染病時先在葉背出現(xiàn)針頭大小的油漬狀斑點,逐漸擴大,同時葉片正、背兩面均逐漸隆起成近圓形、淡褐色病斑,不久表皮破裂,木栓化,中央灰白色凹陷,有細小的輪紋,周圍有油漬狀暈圈,嚴重時病葉枯落。 枝梢染病癥狀:新梢受害以夏梢最多,先出現(xiàn)油漬狀小圓點,擴大后變灰褐色,木栓化,略隆起,中心有裂口,嚴重時引起葉片脫落,甚至枝梢枯死。 果實染病癥狀:果實受害癥狀與枝、葉相似,但病斑較大且只限于在果皮上 , 隆起顯著,果實木栓化,有放射狀裂口,病果易脫落,品質下降。 柑橘潰瘍病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基于柑橘潰瘍病是桿狀細菌引起的病狀。一般分為兩種傳播途徑: 一種是近距離傳播,病原細菌會憑借著風、雨、昆蟲以及枝葉交接處從柑橘樹的傷口、氣孔和皮孔等處浸入而短距離傳播。 二是遠距離傳播,遠距離傳播主要是桿狀細菌借助苗木、樹枝及柑橘果實實施傳播的。夏、秋梢發(fā)病重,春梢較輕。剛抽發(fā)的嫩梢葉和剛形成的幼果,其氣孔還未形成,病菌不能入侵。 柑橘潰瘍病發(fā)病的主要因素 1、寄主植物因素 品種植株抗病性:栽培柑橘的種類不同、品種不同,其抵抗柑橘潰瘍病的能力差異也很大。其中以甜橙最易感病,而甜橙中又以臍橙更易感病;其次為酸橙類及柚類。 樹齡大?。和ǔS酌纭⒂g樹更易感病。這是由于其多在夏季、秋季抽梢,抽梢次數越多,病菌侵入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樹齡越大則發(fā)病更輕。 柑橘生育期:通常柑橘潰瘍病只侵入一定發(fā)育階段的幼嫩組織,而諸如剛抽的嫩梢、嫩葉、謝花后的幼果、老熟組織等則浸染較少甚至不浸染。幼果在落花30d左右開始發(fā)病,且果實越大,發(fā)病機率越高;至果實大部分轉黃時則不再感病。 2.氣候因素 通常高溫、多雨的夏季為病菌的繁殖與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故在干旱少雨、低溫的季節(jié),即使果樹處于嫩梢期也不會出現(xiàn)嚴重病害。 3.栽培管理因素 施肥不合理會對柑橘的營養(yǎng)生長產生負面影響,例如,如果偏施氮肥和磷肥,會對病害的發(fā)生發(fā)展產生促進作用;增施鉀肥及農家肥會減輕發(fā)病。如果果園及時摘除夏梢并適當控制秋梢生長,則會柑橘潰瘍病發(fā)病機率會明顯下降。蟲害也會對果園產生嚴重危害,比如潛葉蛾、惡性葉甲、鳳蝶等,不僅會增加傳播媒介,還會造成大量傷口,導致病菌入侵,加快疫情蔓延。 有效防治方法 (1)嚴格執(zhí)行檢疫。柑橘苗木、接穗、砧木、種子和果實的調運要按規(guī)定嚴格實施檢疫,防止?jié)儾〉膫鞑ヂ?。保護區(qū)發(fā)現(xiàn)病樹、病苗立即燒毀。 (2)培育無病苗木。苗圃應選擇在周圍1000米以上無柑橘類植物的無病地區(qū)建立,并建立無病優(yōu)質母本園,就地供應無病接穗。 (3)減少果實和葉片損傷??刹捎脿I造防風林,以減小果園風速(尤其在有臺風的地區(qū)能顯著減少病害發(fā)生)。 (4)高脂膜(乳劑)或綠色無公害中藥制劑防治:重點在夏秋梢抽發(fā)期和幼果期,按300倍液稀釋,進行全株均勻噴霧,有效預防潰瘍病、樹脂病、炭疽病、瘡痂病等病害,同時增強植株免疫力,提高株體抗病能力。 以預防為主,采取綜合防治措施 ①冬春徹底清園,減少菌源。 ②防治害蟲,減少枝葉損傷。為害柑橘新梢的害蟲特別是潛葉蛾,防治好新梢害蟲尤其是潛葉蛾,可大大減輕潰瘍病的發(fā)生。 ③對樹冠噴藥,保護嫩梢幼果。 ④增強樹勢,禁止帶水作業(yè)。禁止在雨天、霜露未干時進行修剪、抹(摘)梢、摘葉、采果等工作,防止人為傳播病菌。 來源 好農資網 |
|
來自: 香花甜果pncnag > 《柑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