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土壤肥力及其影響因素

 初夏自然 2019-02-24

一、土壤構成

土壤是以構成有大小孔隙的固體顆粒(固相物質)為主體、占據(jù)土壤的中小孔隙的土壤水分(液相物質)和占據(jù)土壤大孔隙的土壤空氣(氣相物質)而構成。其中,固體顆粒約占土壤體積的50%,土壤水分約占土壤體積的20~30%,土壤空氣約占土壤體積的20~30%。

土壤中這三類物質構成了一個矛盾的統(tǒng)一體,它們互相聯(lián)系,互相制約,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條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質基礎。

⒈固體顆粒

固體顆粒包括土壤礦物質(又稱無機鹽)、有機質和微生物通過光照抑菌滅菌后得到的養(yǎng)料等。

⒉土壤水分

液體物質主要指土壤水分,自然土壤中的水分主要來自于大氣降水,由地表進入土中,還有部分來自于坡滲水和地下水。

⒊土壤氣體

氣體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氣,它絕大部分是由大氣層進入的氧氣、氮氣等,小部分為土壤內(nèi)的生命活動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

二、土壤類別

土壤質地是土壤物理性質之一,是影響土壤肥力高低的基本因素之一。根據(jù)土壤質地可對土壤進行分類,我國的土壤質地分類為砂土、壤土和黏質土三個級別。

⒈砂土

砂土是指土壤顆粒組成中砂粒含量較高的土壤,根據(jù)國際制的規(guī)定:砂土含砂??蛇_85~100%,而細土粒僅占0~15%。中國規(guī)定:砂粒(粒徑1~0.05毫米)含量大于50%為砂土。砂土可分為礫砂、粗砂、中砂、細砂和粉砂。

 

由于砂質土壤含砂粒較多,粘粒(無機膠體、有機質膠體) 少,顆粒間空隙比較大,含水量少,所以砂質土壤的主要肥力特征為保水和保肥能力較差、養(yǎng)分含量少,土溫變化較大,但通透性強,通氣性、透水性良好。

⒉黏土

黏土常被誤寫為“粘土”,是由多種礦物混合而成的,是顆粒非常小的(<2μm)可塑的硅酸鋁鹽。除了鋁外,黏土還包含少量鎂、鐵、鈉、鉀和鈣,是重要的礦物原料。

由于粘質土類土壤的膠體物質含量多,顆粒細微,粒間孔隙小,水分含量高,所以粘質土的主要肥力特征為保水、保肥性好,養(yǎng)分含量豐富,土溫比較穩(wěn)定,但通氣性、透水性差,易板結。

⒊壤土

壤土是指土壤顆粒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適中的土壤。這類土壤,含砂粒較多的稱砂壤土(砂質壤土),黏粒較多的稱粘壤土(粘質壤土)。

壤土的通氣、透水、保水、保肥、保溫等均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間。

三、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肥沃的程度,是一種天然的能力,并非施了化肥才具有肥力。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屬性和本質特征,是土壤為植物生長供應和協(xié)調(diào)養(yǎng)分、水分、空氣和熱量的能力。

土壤中養(yǎng)分、水分、通氣狀況和溫度狀況(簡稱水、肥、氣、熱)4個因素,經(jīng)常處于動態(tài)變化之中。影響因素主要有養(yǎng)分因素、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和和生物因素。

⒈養(yǎng)分因素

土壤養(yǎng)分是指由土壤提供的植物生長所必須的營養(yǎng)元素,包括氮(N)、磷(P)、鉀(K)、鈣(Ca)、鎂 (Mg)、硫(S)、鐵(Fe)、硼(B)、鉬(Mo)、鋅(Zn)、錳(Mn)、銅(Cu)和氯(CI)等13種元素。

在自然土壤中,土壤中的養(yǎng)分貯量、強度因素和容量因素,主要取決于土壤礦物質及有機質的數(shù)量和組成。

⒉物理因素:指土壤的質地、結構狀況、孔隙度、水分和溫度狀況等。它們影響土壤的含氧量、氧化還原性和通氣狀況,從而影響土壤中養(yǎng)分的轉化速率和存在狀態(tài)、土壤水分的性質和運行規(guī)律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長力和生理活動。物理因素對土壤中水、肥、氣、熱各個方面的變化有明顯的制約作用。

⒊化學因素:指土壤的酸堿度、陽離子吸附及交換性能、土壤還原性物質、土壤含鹽量,以及其他有毒物質的含量等。它們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和土壤養(yǎng)分的轉化、釋放及有效性。

⒋生物因素: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及其生理活性。它們對土壤氮、磷、硫等營養(yǎng)元素的轉化和有效性具有明顯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⑴促進土壤有機質的礦化作用,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磷、硫的含量;⑵進行腐殖質的合成作用,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⑶進行生物固氮,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的來源。

四、土壤礦物質

礦物是天然產(chǎn)生于地殼中具有一定化學組成、物理性質和內(nèi)在結構的物體,是組成巖石的基本單位。

按照礦物的來源,可將土壤礦物分為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原生礦物是直接來源于母巖的礦物,其中巖漿巖是其主要來源。而次生礦物,則是由原生礦物分解、轉化而成的。

土壤原生礦物是指那些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物理風化,未改變化學組成和結晶結構的原始成巖礦物,主要分布在土壤的砂粒和粉砂粒中,以硅酸鹽和鋁硅酸鹽占絕對優(yōu)勢。常見的有石英、長石、云母、輝石、角閃石和橄欖石以及其他硅酸鹽類和非硅酸鹽類。

原生礦物在母質或土壤的形成過程中,經(jīng)化學分解、破壞(包括水合、氧化和碳酸化等作用)而形成次生礦物。土體中次生礦物的種類繁多,包括次生層狀硅酸鹽類、晶質和非晶質的含水氧化物類及少量殘存的簡單鹽類(如碳酸鹽、重碳酸鹽、硫酸鹽和氯化物等)。其中,層狀硅酸鹽類和含水氧化物類是構成土壤黏粒的主要成分,因而土壤學上將此兩類礦物稱為次生黏粒礦物(對土壤而言,簡稱黏粒礦物;對礦物而言,稱黏土礦物)。

土壤礦物質是土壤固相的主體物質,占土壤固相總質量的90%以上,包括土壤固相物質中除有機質和生物體以外的所有無機質部分,是植物營養(yǎng)元素的重要供給來源,影響土壤的質地、孔隙、通氣性、透水保水性、供肥保肥性等一系列肥力性狀。

五、土壤有機質

有機質是指涵有生命機能的物質。土壤有機質則泛指土壤中來源于生命的物質,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動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體中植物殘體和植物分泌物。土壤有機質主要來源于施用的有機肥料和殘留的根茬。

土壤有機質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組成成分,盡管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只占土壤總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對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等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有機質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它和礦物質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有機質在改善土壤物理性質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是改良土壤結構,促進團粒狀結構的形成,從而增加土壤的疏松性,改善土壤的通氣性和透水性。

土壤有機質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營養(yǎng)元素,如N、P、K、Ca、Mg、S、Fe等重要元素,還有一些微量元素。

有機質具有礦化作用、腐殖化作用。有機質的礦化作用:有機質在生物作用下分解為簡單的無機化合物的過程;有機質的腐殖化作用:有機質在分解的同時,形成腐殖質的過程。

土壤有機質經(jīng)礦質化過程釋放大量的營養(yǎng)元素為植物生長提供養(yǎng)分;有機質的腐殖化過程合成腐殖質,保存了養(yǎng)分,腐殖質又經(jīng)礦質化過程再度釋放養(yǎng)分,從而保證植物生長全過程的養(yǎng)分需求。由于有機質不斷分解,則需要不斷補充。

土壤有機質按其分解程度分為新鮮有機質、半分解有機質和腐殖質。

六、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和灌溉水,地下水上升和大氣中水汽的凝結也是土壤水分的來源。土壤水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來源(水培植物除外)。

土壤顆粒之間的孔隙中含有水分,而這種水分實質上是含有許多化學物質的水溶液,這些化學物質有些從土壤礦物中溶解出來,有些從土表進入土壤水中。土壤水既受重力向下的作用,又受到固體基質表面的吸引力作用,它的運動依具體情況變化很大。

土壤水存在于土壤孔隙中,尤其是中小孔隙中,大孔隙常被空氣所占據(jù)。穿插于土壤孔隙中的植物根系從含水土壤孔隙中吸取水分,用于蒸騰。

土壤中的水氣界面存在濕度梯度,溫度升高,梯度加大,因此水會變成水蒸汽蒸發(fā)逸出土表。蒸騰和蒸發(fā)的水加起來叫做蒸散,是土壤水進入大氣的兩條途徑。

土壤含水量有三個重要指標

⒈土壤飽和含水量

表明該土壤最多能含多少水;

⒉土壤持水量

土壤飽和含水量減去重力水后土壤所能保持的水分。

萎蔫系數(shù)

植物萎蔫時土壤仍能保持的水分。

土壤持水量與萎蔫系數(shù)之間的水稱為土壤有效水是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部分。

七、土壤氣體

未被水分填充的土壤孔隙被氣體或水蒸氣所占據(jù),這些氣體的組成隨近地空氣組成的變化有所差異,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發(fā)生很大變化。土壤氣體中絕大部分是由大氣層進入的氧氣、氮氣等,小部分為土壤內(nèi)的生命活動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

土壤空氣對作物種子發(fā)芽、根系發(fā)育、微生物活動及養(yǎng)分轉化都有極大的影響。

土壤空氣與近地層大氣之間不斷進行氣體交換,土壤通氣性即土壤氣體交換的性能,主要指土壤與近地面大氣之間的氣體交換,其次是土體內(nèi)部的氣體交換。

土壤和大氣間的氣體交換也主要是氧與二氧化碳氣體的互相交換,即土壤從大氣中不斷獲得新鮮氧氣,同時向大氣排出二氧化碳,使土壤空氣不斷得到更新,因而土壤與大氣的氣體交換,亦稱為土壤的呼吸作用。

土壤通氣性是土壤的重要特性之一,是保證土壤空氣質量,使植物正常生長,微生物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等不可缺少的條件。

土壤氣體交換要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土壤要有足量的孔隙容許氣體的進出;二是必須具有使氣體進出這些孔隙的充分可能性(各氣體的濃度具有差異,即具有壓力梯度)。

土壤通氣性好壞主要取決于土壤通氣孔隙的多少,調(diào)節(jié)土壤通氣性就要通過各種措施改善土壤孔隙狀況。

八、土壤的酸堿度

土壤酸堿度,又稱“土壤反應”,是指土壤溶液的酸堿反應,主要取決于土壤溶液中氫離子的濃度,以pH值表示:pH值<5.0為強酸性,pH值5.0~6.5為酸性,pH值6.5~7.5為中性,pH值7.5~8.5 為堿性,pH值>8.5為強堿性。

土壤酸堿度對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長影響很大。若堿性過高時,可加少量硫酸鋁、硫酸亞鐵、硫磺粉、腐殖酸肥等。硫磺粉見效慢,但效果最持久;硫酸亞鐵見效快,但作用時間不長,需經(jīng)常施用。

九、腐殖質

腐殖質是已死的生物體在土壤中經(jīng)微生物作用產(chǎn)生的特殊有機化合物,它來源于好氧以及厭氧條件下,呈棕褐色漸至黑色。腐殖質的主要組成元素為碳、氫、氧、氮、硫、磷等。

含腐殖質的土壤稱為腐殖土,其呈黑褐色,一般占土壤有機質總量的85~90%以上。

腐殖質在土壤中可以呈游離的腐殖酸和腐殖酸鹽類狀態(tài)存在,也可以呈凝膠狀與礦質粘粒緊密結合,成為重要的膠體物質。腐殖質不僅是土壤養(yǎng)分的主要來源,而且對土壤的物理、化學、生物學性質都有重要影響,是土壤肥力指標之一。

⒈腐殖質的主要作用:

植物養(yǎng)分的主要來源

腐殖質既含有氮、磷、 鉀、硫、鈣等大量元素,還有微量元素,為植物生長提供了豐富的養(yǎng)分和能量,經(jīng)微生物分解釋放出來供給植物吸收,同時放出二氧化碳加強植物的光合作用。

土壤酸堿適宜,有利植物生長,促進土壤養(yǎng)分的轉化。

增強土壤的吸水、保肥能力

腐殖質是一種有機膠體,吸水保肥能力很強,一般粘粒的吸水率為50~60%,而腐殖質的吸水率高達400~600%,保肥能力是粘粒的6~10倍。

改良土壤物理性質

腐殖質是形成團粒結構的良好膠結劑,可以提高粘重土壤的疏松度和通氣性,改變砂土的松散狀態(tài)。同時,由于它的顏色較深,有利吸收陽光,提高土壤溫度。

⒉腐殖質的過程

基本上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產(chǎn)生構成腐殖質主要成分的原始材料,即由各種形態(tài)和狀態(tài)的有機物質組成的混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為各種簡單的化合物;第二階段為合成階段,即由微生物為主導的生化過程。將原始材料合成腐殖質的單體分子,進而再通過聚合作用形成不同分子量的復雜環(huán)狀化合物。

影響腐殖質形成的因素有土壤濕度和通氣狀況、溫度、土壤反應及土壤有機質碳氮比值。

腐殖質化過程使土體進行腐殖質累積,結果使土體發(fā)生分化,往往在土體上部形成一個暗色的腐殖質層。

十、培養(yǎng)土

土壤是植物生長的基質,在植物生長過程中,土壤不僅要供給植物所需要的水分,還要向植物根系供應養(yǎng)分和氧氣,這些不同的功能主要取決于土壤固相的組成和性質。

大部分植物養(yǎng)分都是溶于水后隨水移動運輸?shù)街参锔当晃盏?。無論根系以質流、擴散、截獲哪種方式吸收植物養(yǎng)分都在土壤溶液中進行。

為了滿足花卉,特別是盆栽花卉生長發(fā)育的需要,根據(jù)各類品種對土壤的不同要求,用人工專門配制的含有豐富養(yǎng)料、具有良好排水和通透(透氣)性能、能保濕保肥、干燥時不龜裂、潮濕時不粘結、澆水后不結皮的土壤稱為培養(yǎng)土。

常用培養(yǎng)土的配制材料:

⒈園土

園土又稱菜園土、田園土,因經(jīng)常施肥耕作,肥力較高,團粒結構好,是配制培養(yǎng)土的主要原料之一。園土含有較豐富的腐殖質,物理性能良好,除直接用于露地栽培花木外,常作為多數(shù)培養(yǎng)土的基本材料,是配制盆栽花卉所用的培養(yǎng)土的主要成分。

園土的缺點是干時表層易板結,濕時通氣透水性差,不宜單獨使用。

⒉腐葉土

天然腐殖土主要是由樹木的枯枝殘葉經(jīng)過長時期腐爛發(fā)酵后而形成,腐殖質含量自表層向下逐漸減少。腐葉土是腐殖土的一種,而松針土又屬于腐葉土。

松針土:針葉松針葉經(jīng)過自然的掉落,與其地面上的土壤混合在一起,經(jīng)過長時間不斷累計加之雨水的淋灌,當溫度上升后發(fā)酵變黑,此時的松針營養(yǎng)全部分解,這就是人們所指的松針土。

秋季到來,我們可以將飄落的樹葉收集起來,填到挖好的坑里;當填入坑中的落葉距地表10厘米左右時,往坑里倒水剛沒過落葉為度;等到大部分水滲到地下,再往落葉上蓋土踩實;然后在坑上加蓋一塊塑料薄膜。

來年春季將腐葉從坑挖出,間隔數(shù)日翻倒一次,令其風化過篩即成腐葉土。

腐葉土的腐殖質含量高,保水性強,通透性好,呈酸性反應,且肥力持久,是配制培養(yǎng)土的主要材料之一。

⒊河沙

河沙是天然石在自然狀態(tài)下,經(jīng)水的作用力長時間反復沖撞、摩擦產(chǎn)生的,其成份較為復雜、表面有一定光滑性,雜質含量多的非金屬礦石。

河沙通透性能好,但無肥力,多用于參入其他培養(yǎng)材料中,以改善基質的排水通氣性。

⒋蛭石

蛭石是一種天然、無毒的黏土礦物質,為層狀結構的硅酸鹽,pH值7~8,偏堿性。

生蛭石原礦經(jīng)過高溫焙燒后,成為膨脹蛭石,膨脹后的體積相當于原來體積的8~20倍。從而使該物質增加了通氣孔隙和保水能力。

蛭石是一種水合物,富含氮、磷、鉀、鋁、鐵、鎂、硅酸鹽等成分。

蛭石具有疏松土壤,透氣性好,吸水力強,溫度變化小等特點,但蛭石極易粉化,粉化后透氣性極差。由于蛭石有離子交換的能力,可改善土壤的結構。

蛭石需要密封保存,且存放于常溫、避光、通風干燥處。

⒌珍珠巖

珍珠巖是一種火山噴發(fā)的酸性熔巖,園藝珍珠巖是珍珠巖礦砂經(jīng)預熱,瞬時高溫焙燒膨脹后制成的一種內(nèi)部為蜂窩狀結構的白色顆粒狀的非金屬礦產(chǎn)品,優(yōu)質的珍珠巖可以膨脹到原來體積的20倍還要多。

本質上來說,珍珠巖就是一種礦物泡沫材料,雖然是中空的,但內(nèi)部是一個一個的密閉的氣室,并不是導水的管道,所以珍珠巖雖然可以吸水,含水量26%,但吸水的能力是相當有限的。

由于珍珠巖是泡沫材料,不易吸水,所以是很好的土壤改良劑。對于顆粒度很細的土壤,澆水后容易形成透氣性不佳的問題,加入珍珠巖后就可以在土壤里撐開縫隙,讓土壤的透氣性增加。

珍珠巖是酸性熔巖,可惜不溶于水,所以也沒辦法給土壤帶來很多酸性。

總之,珍珠巖重量輕,養(yǎng)分少,保水保肥性差,排水性好。故此,珍珠巖主要調(diào)節(jié)土壤板結,可以適量添加一些用來改善土壤的透氣性,但比例不宜很高。

⒍泥炭土

泥炭土是指在某些河湖沉積低平原及山間谷地中,由于長期積水,水生植被茂密,在缺氧情況下,大量分解不充分的植物殘體積累并形成泥炭層的土壤。泥炭地可分為水蘚泥炭地和沼澤泥炭地,這兩類泥炭地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泥炭地形成的條件不同。

一般來說,僅僅依靠雨水澆灌的植物形成水蘚泥炭地,而主要依靠地表水澆灌的植物形成沼澤泥炭地。

沼澤泥炭地形成時,主要依靠充足的地表水,這種泥炭地由一些蘆葦、蓑衣草等堆積而成。

而水蘚泥炭地在形成時,其表層與地表水沒有直接聯(lián)系,水蘚泥炭地的表層始終生長著一種特殊植物——水蘚植物,由于這種植物細胞結構非常大,因而持水能力也特別強。

形成水蘚泥炭地的條件,除了水蘚植物本身之外,泥炭地還應不易排水,環(huán)境氣候應該是降水量大于蒸發(fā)量。

純凈而不含營養(yǎng)物質的水質是水蘚植物生長的關鍵。水蘚泥炭地的PH值一般為3至4。這種生長環(huán)境使絕大部分植物無法在其中生長繁衍,而水蘚類植物能在這種特定的環(huán)境中生長,通過幾千年不斷生長和堆積,最終形成最適宜作為園藝基質原料的水蘚泥炭地。

嚴格意義來說人工是不能通過原料來自制泥炭土的,因為泥炭土是天然形成的。人工泥炭土制作出來的產(chǎn)品可以叫營養(yǎng)土。

常用培養(yǎng)土的配制:

配制培養(yǎng)土,應根據(jù)花卉生長習性和培養(yǎng)土材料的性質以及當?shù)氐臈l件靈活掌握,但必須進行消毒后方可使用。

一般的盆花,常用的培養(yǎng)土配制比例為:園土(5份)——腐葉土(3份)——河沙(2份)。

多肉類植物培養(yǎng)土的配制:

一般來說,有機植料含氮量比較高,如腐葉土。而礦質植料含各類礦質元素比較多,如火山巖。

氣候干燥的地區(qū),更注重土壤的保水性;空氣濕度大的地區(qū),則注重排水透氣性。

泥炭土(1份)——河沙顆粒(2份)。

十一、土壤的改良

土壤改良就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和養(yǎng)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狀,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措施主要是:多施有機肥,當土壤過砂或過黏時,可采用砂黏互摻的辦法。

施肥必須考慮土壤,只有在土壤對某一養(yǎng)分供應不足時,才需要施肥,并不需要把所有的必需元素施入土壤,因為大多數(shù)營養(yǎng)元素,土壤(或大氣)已能充分供應,否則會造成浪費,甚至造成作物中毒。

肥料施入土壤后會發(fā)生一些列變化,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肥料效果。

十二、有機肥

凡以有機物質(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作為肥料的均稱為有機肥料。

天然有機質經(jīng)微生物分解或發(fā)酵而成的肥料,主要來源于植物和動物,包括以各種動物廢棄物(包括動物糞便;動物加工廢棄物)和植物殘體(餅肥類;作物秸稈;落葉;枯枝;草炭等)組成。

有機肥中不僅含有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還含有豐富的有機養(yǎng)分,是最全面的肥料,能為植物提供全面營養(yǎng),而且肥效長,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機質,促進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和生物活性。

⒈廄肥

家畜糞尿和墊圈材料、飼料殘茬混合堆積并經(jīng)微生物作用而成的肥料,富含有機質和各種營養(yǎng)元素。各種畜糞尿中,以羊糞的氮、磷、鉀含量高。

⒉堆肥

作物莖稈、綠肥、雜草等植物性物質與泥土等混合堆置,經(jīng)好氣微生物分解而成的肥料。按原料的不同,分高溫堆肥和普通堆肥。

高溫堆肥以纖維含量較高的植物物質為主要原料,在通氣條件下堆制發(fā)酵,產(chǎn)生大量熱量,堆內(nèi)溫度高(50~60),因而腐熟快,堆制快,養(yǎng)分含量高。高溫發(fā)酵過程中能殺死其中的病菌、蟲卵和雜草種子。

普通堆肥一般摻入較多泥土,發(fā)酵溫度低,腐熟過程慢,堆制時間長。堆制中使養(yǎng)分化學組成改變,碳氮比值降低,能被植物直接吸收的礦質營養(yǎng)成分增多,并形成腐殖質。

⒊漚肥

作物莖稈、綠肥、雜草等植物性物質與河、塘泥同置于積水坑中,經(jīng)微生物厭氧呼吸發(fā)酵而成的肥料。漚肥可分凼(dàng)肥和草塘泥兩類。

有機質在嫌氣條件下腐解,腐殖化系數(shù)較高,養(yǎng)分損失較少。為富含有機質與多種營養(yǎng)元素的有機肥料,肥效持久,遲速兼?zhèn)洹?/font>

⒋天然礦物質肥

天然礦物是指在地殼各種物質的綜合作用下(稱地質作用)形成的天然單質或化合物,并具有化學式表達的特有的化學成分和相對固定的化學成分。

礦物質肥包括鉀礦粉、磷礦粉、氯化鈣、天然硫酸鉀鎂肥等沒有經(jīng)過化學加工的天然物質。

十三、液肥

花草換盆主要是因為盆栽花卉土壤有限,過不了多久土壤中的養(yǎng)分就會被花草消耗殆盡,因此需要給花草新的、肥沃的土壤。如果能保證花草土壤中的養(yǎng)分,換盆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液肥,顧名思義,是一種液體肥料,就是把有機肥料與水融合后直接噴灑于植物根部,讓其吸收較為快速。

家庭自制液肥主要是有機物和水混合,密封放在陽光下充分發(fā)酵(水質變黑),大約三個月左右就可以發(fā)酵成功。

自制液肥可選用花生米、豆類制作氮肥;淘米水、變質牛奶制作鉀肥;蛋殼、家禽糞便等制作磷肥。

土壤板結主要是因為用自來水澆花,自來水中含有很多的鈣、鎂離子,它們在澆水時會殘留在土壤中,長久下來就會導致土壤鹽堿板結。淘米水呈弱酸性,平時澆花時使用淘米水配制的液肥,不僅可以調(diào)節(jié)土壤酸堿度,還可以作為液肥為花草提供營養(yǎng)。使用時取上層清液,按1:100的比例稀釋后進行灌根。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