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2 00:00 清人施清《蕓窗雅事》列舉了古代文人的21種雅事: 溪下操琴。聽松濤鳥韻。法名人書片。調(diào)鶴。臨十七帖數(shù)行。 磯頭把釣。水邊林下得佳句。與英雄評較古今人物。 試泉茶。泛航梅竹嶼。臥聽鐘聲聲。注黃庭楞嚴(yán)參同解。 焚香著書。栽蘭菊蒲芝數(shù)本。醉穿花月影。坐子午。嘯奕。 載酒問奇字。放生。同佳客理管弦。試騎射劍術(shù)。 董其昌《骨董十三說》以為玩物者未必喪志,反可以進德精藝:“玩禮樂之器可以進德,玩墨跡舊刻可以精藝。居今之世可與古人相見,在此也;助我進德成藝,垂之永久,動后人欣慕,在此也。舍是而矜重之則泛矣。然而較之耽于聲色者,又遠(yuǎn)矣。然后知骨董,一句:為目前大用也。 ” 樹木合邊,終日規(guī)啼,看看疊山理水、曲徑通幽的園林,把玩移日,閑適漫臨,看看清新脫俗、曼妙恬靜的案頭文玩,便會知曉古時文人是如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修身養(yǎng)性、物我兩忘的了。 黃庭、楞嚴(yán)、南華、周易,文人一旦無涉功名利祿、聲色犬馬,隨處可見細(xì)雨濕衣、閑花落地,品茗、仿帖、課子、默坐,墨客一旦擺脫稻粱之謀、余財之誘,何愁缺少棋中之意、竹外之情。 于是,讀書便會成為養(yǎng)心的途徑,如此,養(yǎng)心也會成為讀書的一種,科舉時代然,現(xiàn)實社會亦然。立志栽培心上地,閑居涵養(yǎng)性中天,似閑居方蓄得涵養(yǎng);懷素草書摩詰畫,賞心樂事得年多,惟賞心才會有樂事。 程羽文說“讀書勿聚談”,其實“玩嫻雅也勿聚談”,嫻不嫻,雅不雅,皆為自己的私底下事,若能做到這一點,人為浮名閑不得,吾從此地樂有蹤,便離真嫻雅不遠(yuǎn)了。 ![]() ![]() 食罷一覺醒,起來兩盅茶,何其愜意,卻何其不易;座中客漸少,櫥上書益多,何其淡泊,又何其不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