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黨爭,白居易夾縫中求生存元和十五年(820),唐憲宗服金丹猝死,太子李恒繼位,是為唐穆宗。唐穆宗非常欣賞白居易,召他回長安任尚書司門員外郎,第二年又升他為中書舍人,正五品上,白居易可謂一時官運(yùn)亨通。 然而,此時牛李黨爭正如火如荼。白居易對功名勢力并不熱衷,不愿意倒向哪一派,卻不由自主地卷入朋黨傾軋的漩渦當(dāng)中。他是牛黨主帥牛僧孺的'老師',妻子楊氏是牛黨成員楊虞卿、楊汝士的堂妹,因而天然地被歸入牛黨。他的好朋友元稹、李紳是李黨成員,但李黨魁首李德裕對白居易極其反感,甚至達(dá)到了變態(tài)的地步,他曾對劉禹錫說,我從來不看《白氏文集》,因?yàn)槲遗驴戳艘院髸Π拙右桩a(chǎn)生好感。從心理學(xué)上說,李德裕患了反感白居易強(qiáng)迫癥。 張大千畫《李德裕見客》圖 白居易力求以調(diào)和、騎墻的態(tài)度超然于黨爭之外,但夾縫中求生存不是那么容易的,心煩意亂的白居易向朝廷請求到外地任職。 白居易形象 疏浚六井,解決杭州飲水問題長慶二年(822)七月,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刺史。離開政治斗爭的中心,天高皇帝遠(yuǎn),一個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還是能夠有所作為的。白居易懷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fù),以及'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窮則獨(dú)善其身'的情懷,來到了杭州,盡心竭力做好一州之長。 白居易傾聽民聲 杭州的州衙駐地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常年受海潮侵襲,土壤堿性很重,地下水不能飲用。建中年間(780-783),李泌任杭州刺史,在錢塘城內(nèi)開鑿了六口水井,引錢塘湖水入井,使居民有了淡水可用。但是由于缺乏維護(hù),幾十年后,錢塘湖與六口水井之間的通道已經(jīng)嚴(yán)重淤塞,活井變成了枯井。白居易一到任,便立即組織人力疏浚,使六口水井重新活起來,讓錢塘居民又有方便的淡水可吃。 “六井”之一相國井 接著,白居易在錢塘門外的石涵橋附近修筑了一條堤壩,方便錢塘百姓出行,促進(jìn)了城市繁榮,老百姓親切地稱之為'白堤'。 培修大堤,再造優(yōu)美錢塘湖經(jīng)過深入調(diào)研,白居易發(fā)現(xiàn)錢塘湖(即今西湖)中間的大堤太矮,而且年久失修,已經(jīng)起不到天旱時蓄水灌溉,汛期時蓄水防洪的作用,于是他決定重修塘湖大堤。他親自主持湖防工程,組織人力、物力,清理堤壩,培土加高,蓄積湖水。工程完工后,還親自寫了一篇《錢塘湖石紀(jì)》,刻石立于湖邊,說明筑堤的作用、灌溉方法,告誡后任刺史應(yīng)該注意的事項(xiàng)。 白堤春色 第二年春天,天旱少雨,農(nóng)田干涸,錢塘縣令卻不肯把錢塘湖水放出去灌溉農(nóng)田,說放了水會影響湖中的魚和菱。白居易聽到這話就火了,責(zé)問縣令,魚和百姓的命相比哪個重要?菱和稻米相比哪個重要?縣官無言,只得下令放水。 為使錢塘湖水永遠(yuǎn)清澈,白居易還從源頭上治理,做出了保護(hù)錢塘湖周邊環(huán)境的規(guī)定,任何人不得占湖造屋,砍伐周邊山上的樹木。有一次,白居易從靈隱道上散步回來,看見有人砍了兩棵樹,背回來當(dāng)柴燒,便立即攔住那人,罰他回山上補(bǔ)種了十株樹。由于白居易的措施得當(dāng),錢塘湖'湖葑盡拓,樹木成蔭',成為人們休養(yǎng)生息的最佳去處。 早春游湖,淺草才能沒馬蹄長慶四年(824)春天,白居易興致頗高,去游錢塘湖。他站在孤山寺的北面、賈公亭的西邊,放眼望去,只見湖水蕩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盡收眼底。白居易正默默地體會著錢塘湖那靜如處子的神韻,耳邊卻傳來了陣陣清脆的鳥鳴聲,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視線從水云交界處收了回來,原來是數(shù)只黃鶯爭著飛往向陽的樹木,又不知是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筑巢。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騎馬走上白沙堤,馬兒踏著青青的草地,輕輕踱步。初春時節(jié),草兒不長,剛剛沒過馬蹄。白居易看著馬蹄在草地上時起時落、時隱時現(xiàn)的情形,隨口吟成一首《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我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詩意圖 這首詩通過對錢塘湖早春明媚風(fēng)光的描繪,抒發(fā)了白居易早春游湖的喜悅和對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準(zhǔn)確地表現(xiàn)了自然事物的活潑情趣與文人雅士的閑情逸致之間的完美融合。尤其'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兩句,即景寓情,從鶯鶯燕燕的動態(tài)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極為形象地描繪了出來。 問詩婆婆,一字改動成佳話白居易素來主張寫詩要通俗易懂,每作一首詩,都會先念給鄰家婆婆聽,或者念給孩子聽,一旦發(fā)現(xiàn)有他們聽不懂的地方,立即加以修改,直到所有人都明白詩的意義才定稿。 這時,有一個老婆婆拄著拐杖,也在白沙堤上看風(fēng)景,白居易就走上前去,把這詩給老婆婆念了一遍。老婆婆說:'這詩好啊!不過不止你一個人愛白水堤,我也愛白沙堤,我們錢塘人都愛白沙堤。你不如把'我'字改成'最'字吧!'白居易一聽,覺得十分有理,便把'我愛湖東行不足',改成'最愛湖東行不足',并重重謝過老婆婆。 最愛湖東行不足 后來有人告訴老婆婆,那人是白居易,咱們的父母官,老婆婆感覺特別自豪,逢人便講:'我改過白居易的詩呢,他還謝我哩!'老婆婆改刺史詩,一時傳為錢塘佳話。 最愛杭州,為官一任難惜別杭州景美,人更美。白居易愛江山更愛美人,為政之余,他游湖,寫詩,飲酒,訪僧問道,跟當(dāng)?shù)?娛樂圈'也混得很熟。這不,樊素和小蠻兩位小美女出來表演節(jié)目,就讓他看上了,寫詩贊道:'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黛青描畫眉,凝脂若雪膚?;仨恍^,傾國傾人城。'既然刺史喜歡,下級當(dāng)然樂意奉送,'櫻桃小口'和'小蠻腰'就從官妓變成了白居易的家妓,一直伺候在他身邊。 唐代美女圖 這年五月,朝廷詔令白居易回京,任太子左庶人。杭州一年半,白居易對這里的人和景都產(chǎn)生了深深的感情,還沒待夠呢,就要走了。他把自己的大部分俸祿都留存官庫,作為疏浚錢塘湖的固定基金。 老百姓也不舍得讓白居易走,送別的場面相當(dāng)熱烈,那真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白居易非常自謙,留《別州民》一首:'耆老遮歸路,壺漿滿別筵。甘棠無一樹,那得淚潸然?稅重多貧戶,農(nóng)饑足旱田。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兇年。'說自己在杭州作為不大,不值得州民為他流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