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千里馬原創(chuàng)-張即之-創(chuàng)新】張即之的書法成就應該不在米芾之下,只是我們知之甚少。 張即之出身于官宦世家家學淵源,他也是名門之后。唐代大詩人張籍是他的前九世祖。父親也是一個書法家。所以,良好的家學給他的書法成就,天生就創(chuàng)造了很高的一個藝術(shù)平臺。 ![]() 張即之書杜甫詩《題韋偃畫雙松圖》。杜甫與韋偃在成都相識。該詩贊美韋偃高超的畫松藝術(shù),書法家的書法意境與繪畫意境融為一體。多有破筆,開明代清代書法破筆先河。 不過,他并沒有固步自封,墨守成規(guī),而是廣采博取,得眾家之精華,最終成一家之體。 宋代的書法按照現(xiàn)代人習慣性說法是“尚意”,所以,各具意態(tài)的書風下,也不免柔媚有余而雄健不足。 ![]() 韋偃出自繪畫世家,父親韋鑒,叔叔韋鑾,韋鑾之子是韋應物。韋偃與韋應物同時代。 例如,米芾、蔡襄、蘇軾、黃庭堅都是取法魏晉風骨較多,追求瀟灑放達的筆意特深。 唐代顏真卿的那種正大氣象,你無論如何是不會在“宋四家”的書法中找得到的。 ![]() 張即之一反前賢書風,追求一種古樸雄茂的正大氣象了。筆法厚重之間,以圓求方,結(jié)構(gòu)開張沖和,用墨枯潤調(diào)和,大有開張?zhí)彀恶R的味道。 這是宋代的柔媚之風所十分稀缺的一些藝術(shù)元素。 大概只有陸游的書法,還有一些與張即之相近的情趣。 除了筆法結(jié)體是盡量體現(xiàn)一種正大氣象,張即之的用墨也是飽和之中見枯潤,大有水石相間之趣。 張即之善于寫大字,也是他書風的一個特點。 例如《杜甫詩題韋偃畫雙松圖卷》這個作品,字大到每行只有兩個字!這是宋徽宗詩帖以來很少見到的書法章法,也是章法之險絕之法。 ![]() 一行兩個字是比較難處理的,但是張即之把詩卷寫得墨酣氣足,毫無拘泥姿態(tài)。而是舒展雄邁的氣象,你似乎感覺到顏真卿的靈魂就在張即之的字里行間,有血有肉的復活了似的。 ![]() 張即之的書法畫意很濃,他的筆畫之間意態(tài)豐滿,應該說與南宋寫意畫越來越發(fā)達,是有一些關(guān)系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對張即之書法的貢獻,還是沒有完全認識的。 |
|
來自: 仙人洞主晨曦館 > 《古代十大名家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