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冷熱交替的氣溫中,你家的地板和鏡子正在用實際行動告訴你:回南天這個“磨人小妖精”來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接近100%的濕度,不少南方人大喊“感覺整個人都在水中” 幾天下來,不少人飯不想吃、覺睡不好,腦袋也昏昏沉沉的,擔心自己得了什么病。其實你可能只是“體內濕氣重”! “祛濕就是祛病”,通過簡單的食療,即能有效去祛濕,還你一個好身體。 但怎樣選擇食療方呢?首先要辨別濕證的類型,有針對性地進行調理。否則,祛濕不成反加重癥狀。
★ 表現(xiàn) 舌質淡,舌苔白;怕冷,吃涼食、受涼后容易腹脹、拉肚子;胃口不好,口淡,不想喝水;容易疲倦,嚴重的可出現(xiàn)浮腫,如手腳腫、眼泡腫。 這類人平素多喜歡吃涼食,如喝冰飲、吃雪糕等。
煲湯、炒菜時,適宜加入溫性的姜片、花椒、陳皮、砂仁,能起到苦溫燥濕的作用。寒濕者往往還存在脾胃虛寒,可適當加一些健脾的藥材,如茯苓、淮山、黨參。
生姜20克、黨參10克、砂仁6克、陳皮5克,一起熬煮。 口苦、口干,舌苔厚、黃,困倦乏力,咽部分泌物較多,大便不通暢、黏膩,精神煩躁。
這類人平素多喜歡吃煎炸、燒烤等食品。
如果濕重于熱,內熱不嚴重,可用偏涼性的土茯苓、薏仁等煲湯,濕熱并重甚或熱重于濕的,可用偏寒性的綿茵陳、蒲公英、雞骨草等。
蒲公英、綿茵陳、火炭母和紫蘇葉各30克,一起熬煮。 有人看完感覺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寒是熱,給你支個招:
★ 適宜食材 宜用性味比較平和的祛濕藥材煲湯、煮粥,如芡實、白茯苓、扁豆、淮山。 ★ 調理方 四神湯:茯苓、淮山、蓮子和芡實各20克左右,一起熬煮。 一般來講,所有祛濕方里,都可以加一些芳香化濕的藥材,比如蘇葉、藿香、佩蘭、砂仁等。這就好比,衣服濕透了,用火烤、加溫總是不干,風一吹就干了,芳香化濕的藥就相當于是風吹。 除了食療祛濕,面對來勢洶洶的回南天,“避外濕”也非常重要。否則陰濕天氣里異?;钴S的病毒、病菌等微生物乘虛而入,會引發(fā)各種疾病,“潮”壞身體。 于是大家各顯神通,吹風機、空調、烘干機紛紛派上用場,究竟怎樣才有效呢? ★ 晾衣小技巧 (圖片來源網絡) 長衣服晾兩邊,短衣服晾中間,形成一個拱形,就可以讓空氣從中間空間流過,并產生上升氣流,讓衣服快干。 ★ 巧用電器 洗好的衣服可用風筒吹干、用干衣機烘干,再放入衣柜,避免干凈衣物霉變。 ★ 借助干燥劑 超市里有不少專用于防潮除濕的干燥劑,最常見的是吸濕盒和除濕包兩類。前者適合放在客廳、房間等日常生活的大空間里;后者適合放置于空間較小的位置,比如衣柜、鞋柜等密閉的空間。 ★ 早晚關窗 防潮的最重要時段是每天的早晨和晚上,這兩段時間的空氣濕度最高,應緊閉門窗,特別是朝南的門窗。 下午氣候相對干燥,可在這個時間段短暫開窗通風,以保證空氣流通。 ★ 溫鹽水拖地 回南天地板冒水,很容易打滑,如果家里有老人就更危險了。使用溫鹽水拖地,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一是溫水拖地加快了水分揮發(fā)速度;二是食鹽很吸水,在地板上干燥之后變成小顆粒,可以延長地面的干燥時間。 另外,一般家庭使用的空調、暖風機有除濕功能,也可以使用除濕機,針對性強,見效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