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作者: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之前給大家介紹過以王孟為代表的盛唐山水田園詩派,與此相并立,盛唐其實還有一個邊塞詩派。不過,需要首先強調的是,這兩派的劃分是相對的,因為盛唐詩人往往風格多樣,其詩篇不能被完全歸入哪一派。比如以前我們講過的山水田園詩人王維,他的邊塞詩也寫得非常出色。 嚴羽《滄浪詩話》說:“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fā)人意?!边吶娫谔圃娭械牡匚挥纱丝梢娨话?。 事實上,唐代邊塞詩的數量之多,在中國詩歌史上恐怕是空前的。這一方面是因為唐代國力空前強大,統一帝國不斷有拓邊和守邊的征伐戰(zhàn)爭,而幕府制則讓無數文人有機會進入邊塞;另一方面,空前的時代自信、以及個體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欲望也與馳騁戰(zhàn)場的那種豪氣具有某種異曲同工之處。所以很多文人哪怕沒有邊塞經歷,也都能在這種書生意氣的驅使下寫出極為精彩的邊塞之作。 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位詩人,則是真正長期體驗過邊塞生活之人。岑參,南陽人,出身于宰相世家,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但他幼年喪父,家道中衰,開元二十二年到長安求仕未果,北游河朔。十年后,于天寶三載登進士第,授兵曹參軍。多次赴新疆充當幕府官職,前后在新疆生活六年多。最后客死成都。因其最后任嘉州刺史,后人又稱其為岑嘉州。 和所有邊塞詩人一樣,岑參的邊塞詩表達了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但其特色則在于詳盡地描寫了邊塞風光和生活?!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唐代國力強盛,疆土廣闊,與周邊的國家和民族往來非常多,也少不了很多邊塞戰(zhàn)爭。為了避免中央朝廷對邊塞的軍事鞭長莫及,唐代設立了都護府來管理邊塞事務。 其中非常有名的就是安西都護府,也就是今天的甘肅酒泉一帶。去過甘肅的朋友應該知道,那里氣候惡劣,農歷八九月份下雪是常有的事。 唐玄宗天寶十三年,西北邊疆一帶戰(zhàn)事頻繁,岑參被任命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的判官。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是這個時候寫的,題目中的武判官是岑參的前任,即將離開甘肅,回到溫暖富庶的都城長安。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農歷八月尚是中原的仲秋時節(jié),而岑參所呈現出的邊塞仲秋,那就是寒冬臘月的感覺。說到“草”,我們腦海中浮現出的顏色不是綠的就是黃的,可是詩人卻出其不意地用了一個“白”字。一陣風過,遍地的白草瞬間就直接攔腰折斷了,這個白描真是精彩,就像他另一首詩中的“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一樣,大如斗的碎石如紙片一樣被風隨意裹挾,可見風力之勁。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是眾所周知的名句。我們常說“雪花”,這個漢語詞匯本身就是有比喻性的。都說“第一個把美女比作鮮花的人是天才,第二個把美女比作鮮花的是人才,第三個把美女比作鮮花的就是蠢才了?!彼詺v代才子常?;乇茉偃グ蜒┍茸骰?。但是岑參卻用一個熟爛的比喻寫出了塞外仲秋的驚艷之美。 隨著雪的飄灑軌跡——散入珠簾濕羅幕,詩人的視線由室外轉向了室內?!敖枪坏每亍薄拌F衣冷難著”,把冬天那種凍手凍腳的感覺寫得深入骨髓。但很快,詩人的筆又轉向了室外,“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帳篷之外的天地一覽無余,沙漠里冰層縱橫,天上愁云慘淡。 正在氣氛凝重得透不過氣來之際,詩人又將視線移入了室內,酒席的歡快熱烈似乎化解了塞北的苦寒,胡琴琵琶羌笛又將西域的奇異之美再度呈現。但詩人還不罷休,又將筆鋒一轉,將視線移向室外,再次抓了個“風掣紅旗凍不翻”的細節(jié),最終將詩歌結束在白茫茫大地間的渺小足跡之上。 就這樣,在室內室外、瑰異美麗與愁悶苦寒、闊大天地與渺小細節(jié)、人與物的頻繁轉換之間,岑參以尋常的送別主題寫盡了塞漠之秋,蒙太奇一樣的鏡頭所展現的奇異風光更是奇上加奇,所以難怪有人稱這首詩所呈現的是一種“苦寒美”了,雖苦雖寒,卻依然奇美無比,回味無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