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風格 人們接收與處理新信息的方式各不相同。舉例來說,有人通過可視資料可以學習得更好,而有人利用書面文字或音頻資料學習的效果更佳。 習慣從新經歷中萃取出重要原則或規(guī)則的人,比那些只能獲得表面經驗、無法舉一反三的人學得更好。 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資源,表現(xiàn)為天賦、先驗知識、智力、興趣,以及主觀能動性。這些資源塑造了我們的學習風格,以及我們彌補自己短處的辦法。在這些資源中,一些水平差異是很重要的——例如總結新經驗的能力,以及把新知識轉化成心智結構的能力。 評估了一個人學習風格的6個方面:環(huán)境、情緒、社會性、感知、生理,以及心理。 人類擁有多達8種不同的智力: 邏輯——數(shù)學智力:批判性思考,以及使用數(shù)字和抽象概念的能力,諸如此類。 空間智力:三維判斷,以及在腦海中具象化的能力。 語言智力:使用文字和語言的能力。 肢體動覺智力:行動敏捷和控制身體的能力。 音樂智力:對聲音、旋律、音色,以及音樂的敏感性。 人際交往智力:“讀懂”他人,以及與人有效協(xié)作的能力。 內省智力:理解自身,準確判斷自身知識、能力、效率的能力。 自然觀察智力:區(qū)分和關聯(lián)周圍自然環(huán)境的能力(例如園丁、獵人或廚師特有的智力)。 分析型智力是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典型的例子就是解答測驗中的問題;創(chuàng)新型智力是我們綜合并應用現(xiàn)有的知識與技能,應對那些新的特殊情況的能力;實踐型智力是我們適應日常生活的能力——明白在具體環(huán)境下需要做什么并行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街頭智慧”。 7 終身學習者基本的基本 大腦也是一樣。我們帶著基因降生到世上,可以說是一塊璞玉。通過學習、開發(fā)心智模型,以及搭建能讓我們理性思考、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造的神經通路,我們才具備了能力。 所有的知識與記憶都屬于生理現(xiàn)象,它們被存儲在大腦的神經元與神經通道中。大腦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可塑、可變的,能夠憑借每一次新任務重新組織自己。 習慣驅使的行為是由大腦深層區(qū)域指導的,也就是基底神經節(jié)。 8 寫給大家的學習策略 不管你想要做什么,或成為什么樣的人,只有掌握了學習的能力,你才能參與競爭,才不會落伍出局。 重要的學問通常是有一定難度的,或者說基本都是如此。你會遭遇挫折,這是努力的標志,不代表失敗。挫折伴隨著奮斗,而奮斗可以積累專業(yè)知識。努力學習會改變你的大腦,創(chuàng)建新的連接,建立心智模型,擴展你的能力。你的智力在很大程度上由自己的控制,知道這一點非常重要,困難會因此變得有價值。 三個基本的學習方法: 練習從記憶中檢索新知識; 有間隔地安排檢索練習; 學習時穿插安排不同類型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