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微博:@銀行螺絲釘 投資是應該分散還是集中呢? 這是一個挺有爭議的話題。不同的投資大師,在這個問題上的意見也有很大的區(qū)別。 集中派 首先來看看集中派。 集中派的典型代表,就是巴菲特和查理芒格。 巴菲特大多數(shù)時間里,雖然持有的股票品種數(shù)量不少,但是倉位比較重的,其實就是不超過10只。 查理芒格更加極端,主張投資看好的三四只股票就好了。 理由也很充分 : 一是好的公司數(shù)量并不多,買多了股票,肯定配置了一些不那么優(yōu)秀的公司。 二是投資者的能力有限、精力有限,關注的股票數(shù)量多了,反而不一定能深入研究。 分散派 分散派也是有很多的。 ▼典型的代表就是約翰博格,指數(shù)基金之父。 指數(shù)基金是典型的分散化投資工具。 任何一個指數(shù)基金,都持有幾十只甚至上百只不同的股票。 約翰博格主張的是用最低的成本,買下市場本身。 ▼另一個分散派的代表,是約翰鄧普頓。 鄧普頓是最早進行全球化投資的大師之一。 他的分散化,是在全球股票市場中分散化投資。 約翰博格其實早期的時候?qū)M馔顿Y并不喜歡,他更喜歡在美國本土進行分散化投資。 而鄧普頓的分散化,是從全球市場尋找低估的機會。不僅僅是投資美國的股票市場。 五六十年代在日本股市不到10倍市盈率的時候投資日本股市,就是鄧普頓的得意之作。 隨著全球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目前指數(shù)基金也是逐漸走向了鄧普頓的全球資產(chǎn)配置。先鋒領航也進軍全球市場;包括MSCI等全球市場指數(shù)基金的興起,也反映了這一點。 ▼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分散化代表,就是橋水基金的達里奧。 橋水基金的全天候,是另一種分散的方式。 同時配置股票、債券、商品等不同資產(chǎn)大類,把波動風險降低下來。 不過這種投資方式,風險比較小,但是收益上并不太高。
所以從全球范圍,前一種分散化是主流,橋水基金暫時是比較小眾的。 集中 VS 分散 那集中和分散,哪個是更正確的呢? 這得分人。 就像巴菲特,自己是集中投資,但是給普通投資者的建議,卻是買分散化的指數(shù)基金。 集中投資是一把雙刃劍,要集中投資,必然是從市場中去挑選少量的股票。 選股的能力,這是一種非常稀缺的能力。 如果統(tǒng)計一下市場上的所有股票基金,會發(fā)現(xiàn)長期收益最好的股票基金中,有大半都是指數(shù)基金。 包括在國內(nèi),晨星5星級股票基金中,大半也都是指數(shù)基金。 有豐富的投資經(jīng)驗、有專業(yè)背景的基金經(jīng)理,在選股上都不一定跑得過分散化的指數(shù)基金。 巴菲特是已經(jīng)被證實有這種選股能力的,他有自信做集中投資。 在海量的個人投資者中,也肯定會有一小部分人,最后做集中投資收益也不錯。螺絲釘也見到過這樣出色的投資者。 但是,對更大比例的普通投資者來說,是沒有這個能力的。 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 作者:銀行螺絲釘(轉(zhuǎn)載請獲本人授權,并注明作者與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