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經(jīng)養(yǎng)生方 【沙參】 性味歸經(jīng):甘,微寒。歸肺、胃經(jīng)。 別名:南沙參。一名知母。 用法用量:9-15克,煎服。 功效主治:養(yǎng)陰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氣。用于肺熱燥咳,陰虛勞嗽,干咳痰黏,胃陰不足,食少嘔吐,氣陰不足,煩熱口干。 禁 忌:不宜于藜蘆同用。 來 源:本品為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或沙參的干燥根。 【附方】 1.參鴨湯 原料:北沙參、百合各30克,肥鴨肉150克。 制作:將北沙參、百合、鴨肉分別洗凈,一同入鍋,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燒沸,再用小火燉至鴨肉熟爛即成。 用法:飲湯吃鴨肉。常服。 功效:養(yǎng)陰潤肺,清熱化痰。 適用:陰虛肺燥有熱之干咳痰少,咳血或咽干音啞等。 2.沙參玉竹粥 原料:沙參20克,冰糖10克,玉竹15克,粳米100克。 制作:將玉竹、沙參泡軟洗凈,入鍋,摻水燒開后,加入粳米,待粳米將熟時,揀出沙參、玉竹,加入冰糖,煮成粥食用。 用法:早餐食用。 功效:滋陰潤肺,養(yǎng)胃祛痰。 適用:肺熱煩躁、干咳痰少或者肺氣不足、肺胃陰虛的久咳無痰、咽干,以及熱病后津傷口渴等。 3.沙參粥 原料:沙參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制作:先煎沙參,去渣,取汁;加入洗凈的粳米,煮至米熟后加入冰糖,再稍煮為稀薄粥 。 用法:每日早、晚溫食。 功效:潤肺養(yǎng)胃。 適用:肺胃陰虛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