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亦有“瓠”“懸瓠”“壺”“匏”等稱謂。在道教文化中,因八仙過海的傳說,葫蘆被列為暗八仙之壹;又因在八仙神話傳說中,葫蘆為張果老的法器,也為葫蘆賦予了另壹層別樣含義;葫蘆中似有長生不老之勝境,故仙境也被稱作“壺天”。在民間,葫蘆也被視為避邪祛祟的法寶,可保人丁興旺,家人平安。古時婚禮,新婚夫婦便以葫蘆剖成的瓢作“巹”夫婦共飲,即為“合巹”,意為合二為壹。葫蘆也因多籽,承載了多子的美好祝愿;因其諧音“福祿”,而有福祿萬年的寓意。青釉葫蘆瓶自雍正朝開始燒造,延續(xù)至乾隆、嘉慶兩朝,作為寓意吉祥的觀賞器陳設(shè)于宮中。與乾隆朝常見的繁縟之風(fēng)相異,青釉葫蘆瓶素凈淡雅,為乾隆皇帝尚古摹古的代表。據(jù)《乾隆三年內(nèi)務(wù)府造辦處活計文件·江西》記載:“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領(lǐng)薩木哈,催總白世秀來說,太監(jiān)高玉交……冬青有蓋葫蘆罐壹件……交與燒造磁器處唐英”??梢?,乾隆皇帝對青釉葫蘆瓶喜愛有加,或愿借其美好寓意祈求王朝昌盛、福祿萬代。 清乾隆 粉青釉葫蘆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在道教文化中,因此瓶取葫蘆為形,豐盈飽滿,直圓口微斂,斜肩,束腰,腹部渾圓,淺挖足,形制規(guī)整,造型端莊秀美。胎質(zhì)細(xì)白堅實,通體施豆青釉,勻凈潤澤,器底內(nèi)凹為足,足內(nèi)青釉之下,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此葫蘆瓶形制端莊典雅,青釉瑩潤清新,淡雅脫俗,暗合道家清靜無為的追求,長生不老之仙境勝景似在眼前。葫蘆瓶又有福祿萬代、多子多福的寓意,更增添驅(qū)邪祈福之意。在道家的出世與民俗的入世之間,實為文人士人修齊治平理想的完滿呈現(xià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