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在今天幾乎已經(jīng)成了廢人代名詞了,而歷代士人很多也是將其視為昏庸之君的,其癡傻程度在歷史上可以說僅次于晉惠帝。寵幸宦官、樂不思蜀也成為了百姓們茶余飯后的調(diào)侃,事實真的如此嗎?劉禪的才智可能不上自己的父親以及諸葛亮,甚至是曹丕,但他也絕不是個白癡。 我們知道,諸葛亮一直是蜀漢的蕭何一般的人物,劉備在駕崩前,曾經(jīng)把他和劉禪二人叫到床頭,親自將兒子托付給了他,讓劉禪成其為父,并賦予了他廢立的權(quán)力,諸葛亮對此十分感激,而且他人品極佳,并沒有像司馬懿那樣辜負曹丕的囑托,最后奪了自己主子的江山,而是盡心盡力的輔佐。那時候的劉禪還未成年,所以諸葛亮是實際掌權(quán)者。 時間一過就是10年,諸葛亮在這十年里心力交瘁,不但要忙著處理內(nèi)政,還要隔三差五的帶兵打打魏國,所以最后身體吃不消了,在前線病倒。劉禪得知消息后便派出身邊的一位大臣前去詢問丞相的身體狀況,實際上是來探探他的口風(fēng),看看諸葛亮?xí)绾伟才派砗笫?。其中劉禪最關(guān)心的一個問題就是諸葛瞻該如何安排,諸葛亮聽了這個問題他這才明白劉禪并不傻,他這是在擔心自己兒子未來會像曹丕那樣篡權(quán)。 對此諸葛亮的回答是;“臣家中還有數(shù)百棵桑樹,以及幾分薄田,自能養(yǎng)活他了?!北砻嫔峡此]有正面回答劉禪的問題,實際上大家都是聰明人,都能明白,不必說破,諸葛亮的意思是他死后絕不會將權(quán)力傳給兒子,這個天下還是皇帝的。劉禪此后也就放心了,他明白諸葛亮真的是忠心耿耿,所以對他推薦的人才都予以重用,至于諸葛瞻,日后也是朝中重臣。 劉禪在位40年,只有前10年是諸葛亮實際掌權(quán),后來他是做了30年實權(quán)皇帝的,若是他真的傻,如何能將帝國維持這么久呢,早就像司馬家后人那樣很快就亡國了。而蜀國之所以還能堅持這么久,那都是劉禪在主持大局。表面上看,維持蜀漢穩(wěn)定的是蔣琬、姜維等人,但若不是劉禪在背后支持,他們也難有作為。劉禪雖沒有雄才,但也沒傻到?jīng)]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是比不上父輩們的,所以諸葛亮在的時候,他說了一切都聽丞相的,自己只管祭祀的事情,諸葛亮不在以后,他親自主持工作,但也不插手具體事務(wù),而是完全信任蔣琬、費祎等人,自己是無為而治。 此外劉禪還有一個很不錯的品質(zhì),那就是胸襟很大而且用人不疑。姜維作為敵國降將,在蜀國的人望并不好,當劉禪重用他的時候,朝廷上下多有不滿,連諸葛瞻都彈劾他窮兵黷武,而劉禪則堅持自己用人不疑的原則,結(jié)果后來姜維在洮西大敗10萬魏軍,蜀國滅亡之時也是他堅持到了最后。劉琰是朝中的元老人物,但有一次他的妻子入宮看望太后,多留了幾日,他便四處宣揚妻子與劉禪有染,搞得劉禪很頭疼,這種忤逆之罪,劉禪也是在請示諸葛亮之后才將他本人處死,并沒有牽累劉琰的族人。 那這是否意味著劉禪是一個完人,是個明君呢?并不盡然,前二十年的他可以稱得上中規(guī)中矩的守成之君,但最后幾年他也犯了很多皇帝的通病,那就是寵幸宦官,由于他的縱容,黃皓為首的宦官們開始弄權(quán),復(fù)制了東漢滅亡的悲劇,這一點劉禪是要負主要責(zé)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