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科普一分鐘】在DIY里面機箱算是最沒技術含量的產(chǎn)品之一,不過它卻是與DIYer接觸時間最長的東西。氣味大師每天都會按下機箱開機鍵,也會空余時間瞄上幾眼。機箱確實是對DIY影響最大的產(chǎn)品之一,今天我來盤點一下2018年見過的幾個主流機箱設計方案。 ![]() 說是機箱設計,其實更多的是說電源倉的位置、主板的方向。目前最主流的設計有四種方案,基本都是基于電源倉和主板來設計的。第一種方案就是將電源下置,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塔式機箱布局,這種布局可以讓電源有單獨的空間不會受到其他硬件產(chǎn)生的熱量干擾,同時風道也是獨立于機箱其他空間,排出的熱空氣也不會影響到別的硬件。 其次則是看似比較老的電源上置設計,這種傳統(tǒng)的布局是電源的散熱風扇同時充當機箱的散熱風扇,負責將機箱中的熱量排出箱外。如果電腦功耗大溫度高,容易導致電源內部溫度提高造成壽命和穩(wěn)定性影響。另外還有將電源放在機箱前部的方案,或是把主板后方的走線空間做大后,在背部安裝電源,這樣的好處就是更有利于背部走線。 主流下置電源機箱 ![]() 這款機箱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下置電源機箱,電源倉設計在下方,并且與3.5英寸硬盤位共享機箱最下面的獨立空間。電源風扇直接從機箱底部抽風進入電源內部,再從后方排出,整個過程沒有任何高溫空氣進入上方主板倉干擾其他硬件。 為了增加空間利用率,它將3.5英寸硬盤倉設計在電源倉隔壁,這樣中間整個主板倉不存在硬盤位可以塞下更寬的主板更長的顯卡,顯卡最長支持430毫米,散熱器限高165毫米,對于主流硬件來說容納都沒有問題。 ![]() 這類機箱一般都在頂部和前面設計風扇/冷排位,也有在主板右側有個冷排位。 ![]() 另外還有些大型機箱考慮用戶安裝多個硬盤,會把硬盤倉設計在電源前部。例如金河田Z10定位是服務器機箱,雖然沒有獨立的電源倉,但冷風從下方進左方出,依然不會影響其他硬件。只不過硬盤區(qū)移到右側,并有9個3.5英寸硬盤位。 小結 作為目前最最最熱門的方案,下置電源的機箱確實沒啥缺點。電源倉單獨放在下面不影響主要硬件的觀感,針對輕度用戶把硬盤倉也放在下面,機箱中間就只有主板顯卡還有各種RGB光效。如果非要找一個缺點,那就是走背線時對電源供電線長度的要求比較高。 新式上置電源機箱 ![]() 這款機箱采用的是電源上置設計,這種設計聽起來仿佛是遠古時代的產(chǎn)物,不過這次我們介紹的這款產(chǎn)品的上置電源卻有了不一樣的設計。一眼看上去,這個機箱就是把上一個機箱的電源倉、硬盤倉移到上方,取消了上面的風扇位改在機箱底部。 ![]() 凡仕F1內部主板倉可容納最大26.5cm×30cm的E-ATX規(guī)格主板,160mm高的CPU散熱,在主板位的右側是一個240mm冷排位,當不使用主板位隔壁的240mm冷排口時,除去背部的120mm風扇位,機箱底部還有一個360mm風扇位。 這樣設計,電源風扇可以輔助抽走一部分高溫空氣,提高散熱效率。同時電源移到上方降低了與主板接口的距離,要知道有不少非模組電源的供電線長度不足以在下置電源機箱里走背線。 小結 可能看慣電源下置機箱會一時之間覺得這個機箱有點別扭。不過如果作為桌上機箱,上置電源設計的機箱看起來更舒服, 畢竟主板倉放在下面不用抬頭看。當然你的電源供電線較短的話,上置電源機箱兼容性更好??偟膩碚f,下置電源機箱和上置電源機箱的結構差不太多,憑個人喜好選擇即可。 革新的電源前置機箱 說到對箱體內部架構,電源分倉前置的設計可以說是DIY市場的一大亮點。要知道,過去無論是ATX到ATX-II代或者ATX-III代架構的進化,電源倉位始終難以改變,這對于實現(xiàn)上下散熱風道收獲更加通透、高效的效果有著一定的制約。 ![]() 而金河田崢嶸Z30卻利用了電源分倉前置,也就是將電源設計在了前下部位,,并通過延長線連接到機箱后面的市電輸入端。電源內部的熱空氣直接從機箱下方排出,這樣的好處就是讓主板倉的垂直散熱風道就被徹底地打通,高效的冷熱對流交換也不再有任何阻隔,對于核心硬件的散熱也就更加給力。 ![]() 并且電源倉前置,對于走線而言,也有一定的好處,可以讓機箱內部線材顯得更整潔。電源倉的上面則是硬盤倉,我們從側透板只看到主板顯卡等硬件,電源和硬盤則被右側擋板遮住,這樣會有不錯的觀感體驗。 把電源放在背部的機箱 ![]() 航嘉的阿波羅同樣把電源放在看不到的地方,不同的是它把電源放在另一側。也由于要放進電源,背部空間寬度必須有所增加,這樣一來就有更多的空間安置機箱各種線材,大大節(jié)約了裝機束線的時間。安裝背側板時也不必使勁壓進去。 ![]()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機箱背部有相當大的空間,甚至說根本不用理線直接往里塞就行了。 小結 金河田崢嶸Z30和航嘉MVP阿波羅這兩款機箱都是把電源隱藏在正常視覺看不到的地方,我們基本就只看到主板和主板上的硬件,硬件美感更為單純。而氣味大師則更喜歡把電源放后面的設計,前面這個空間都是主板以及風扇、冷排。最重要的是機箱背部的空間實在是太大了,所有多余的線可以隨便放,SSD直接往里丟。裝機再也不需要走線、扎帶束線等問題。 鑫谷太空艙 ![]() 鑫谷的太空艙是比較常規(guī)的主板橫置機箱,另外海盜船也有高端的橫置主板機箱。由于主板的方向比較固定,因此這類機箱一般只能兼容M-ATX主板。它們也有很明顯的優(yōu)點,當我們使用質量較大的散熱器和顯卡時,橫置主板直接受到向下的力比較不容易發(fā)生形變。若是豎置安放主板,這些硬件會對主板施加一個垂直方向的力導致主板容易發(fā)生形變,現(xiàn)在很多主板加固PCI-e插槽就是為了支撐質量較大的顯卡。 另外我們可以看到這類機箱兩側都有透板,通過這些透板我們能直接看到顯卡風扇,這也是豎置機箱無法做到的突顯顯卡正面效果功能。 小結 ![]() 橫置主板機箱可以讓主板受力更均勻,即使出現(xiàn)“主板裝在散熱器上”或者是“主板裝在顯卡上”的情況也不必擔心,同時能很好的看到顯卡的正面。這是一種為了突出顯卡美的設計方案。比較可惜的是由于主板方向固定,要是把機箱做成兼容ATX主板,它的寬度就相當客觀了。不過在我看來M-ATX主板已經(jīng)夠用了,這種機箱也是很不錯的。 主板倒置機箱? ![]() ICE系列機箱采用的就是典型的主板倒置機箱,這一種方案是為了體現(xiàn)顯卡而把主板整個倒置安裝,這樣顯卡風扇就能直接朝上。這種設計其實跟上一種主板橫置的方案差不多,都是為了讓用戶能直接看到顯卡的正面。不過我們也看到幾十年來主板都是正著放,突然倒過來會有什么效果呢? 小結 ![]() 大家都知道熱空氣是往上升的,正常冷空氣從下方進入機箱后,被顯卡風扇吸入經(jīng)過散熱片帶走熱量,加熱后的空氣往上升帶走硬件的熱量。然而當主板倒置后,顯卡風扇從上面吸入空氣向下排放,加熱后的空氣又往上升,高溫空氣就不斷在機箱內循環(huán)。如果電腦配置不是特別強,功耗不太大,也是可以考慮一下這種類型的機箱的。 尾聲目前市場上,下置電源機箱占了大部分,確實這種機箱沒什么缺點。下置電源機箱的風道設計合理,硬件擺放也不錯。不過氣味大師真的看膩了下置電源機箱,有點審美疲勞想多看看其他設計方案的機箱。不過這并不代表下置電源機箱設計不好哦。 ![]() 相較上面其他幾種機箱,我最喜歡的是把電源放在背部的航嘉MVP 阿波羅機箱,無他,就是裝機的時候特別舒服。好看的硬件都放在前面,相當整潔。電源丟在后面縮短了到其他硬件供電接口的距離,同時也有很大空間擺放電腦的各種線材。平時我們要走線時因為機箱背部的空間實在太小了,如果不把各種線束好就沒法蓋上背板。這種機箱就不同了,氣味大師裝機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在意多余的供電線怎么放,甚至可以把不需要固定的SSD也放在背部空間。而這種機箱的唯一缺點則是寬度比正常機箱要大不少,要是家里位置緊缺可能不太兼容。 作為DIYer我已經(jīng)厭倦走線的過程,反正放在后面也看不到,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的?你們又是偏愛哪種設計的機箱?歡迎在下方留言哦。對了!大家知道有什么機箱也是把電源倉設計在背部也可以在評論區(qū)告訴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