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的楹聯格律體系構架之嘗試 傅 小 松 中國的古典文學形式,可分為格律文學和非格律文學兩大類。格律文學包括詩、詞、曲、駢體文、賦等幾種。楹聯,即對聯,無疑屬于格律文學。因為它和詩詞曲一樣,是講究格律的。但奇怪的是,自楹聯這種文體問世1000余年來,一直沒有一套公認的楹聯格律。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南大學中文系教授余德泉才第一個深入研究楹聯格律。其《對聯格律·對聯譜》一書首次總結了作為對聯格律核心的傳統(tǒng)聲律規(guī)則——馬蹄韻。2007年6月1日,中國楹聯學會發(fā)布了《聯律通則(試行)》,2008年10月1日又發(fā)布了《聯律通則》(修訂稿)。這一楹聯格律的重要成果,對楹聯創(chuàng)作和鑒賞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聯律通則》已經發(fā)布,但仍然需要繼續(xù)完善。對楹聯格律的爭論和探討,也仍然需要繼續(xù)深入和進行。我認為,關于楹聯格律,有兩個重要問題。一個是格律的內容,二是格律的表達形式。格律的內容自然是格律的核心。哪些是楹聯格律的必要條件,哪些又只是楹聯格律的充足條件,需要嚴格界定。楹聯格律的表達形式同樣重要。只有將格律的內容用一種邏輯嚴密、簡潔清晰、易記易懂的形式表達出來,這種楹聯楹聯格律體系才能更多得到公認,更好地服務于楹聯創(chuàng)作和鑒賞。 筆者認為,既然楹聯是與詩詞曲一樣同屬古典格律文學,與詩詞曲堪稱姊妹藝術,那么楹聯的格律,應該與詩詞曲同在一個大框架內。詩詞曲格律共同的大框架是什么?只要認真讀一讀王力先生的《漢語詩律學》就清楚了。我概括了一下。這個“大框架”可以總結為“四律”: 一是體律。一般稱體式、格式。即關于段落、句式和字數的規(guī)定。有篇有(無)定節(jié),節(jié)有(無)定句,句有(無)定字等多種情況。 二是韻律。一般稱押韻。即關于押韻的規(guī)定。有一韻到底和換韻,偶句押韻、奇偶混押、句句押韻,以及押平聲韻、押仄聲韻和平仄混押等多種情況。 三是聲律。一般稱平仄。即關于平仄的規(guī)定。有平仄相間、平仄相對、平仄相粘等幾種情況。 四是對律。一般稱對仗。即關于對仗的規(guī)定。有必須對仗、通常對仗、可對仗可不對仗等多種情況。 有了這個“四律”,任何一種詩詞曲體裁的格律,都能輕松明了地說清楚。例如五絕: 其體律是:定節(jié)、定句、定字。即五言四句,二十個字。 其韻律是:一韻到底;用平聲韻;偶句押韻,起句可押韻,也可不押韻。 其聲律是:有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四種模式: 其對律是:沒有對仗要求,也可以對仗。形成全不對、全對、首對、尾對四種模式。 那么,可不可用這個大框架,即“四律”來闡述楹聯的格律呢?筆者進行了一番研究和嘗試。發(fā)現是完全可行的。于是筆者嘗試構架了一種新的楹聯格律體系。從內容上講,有一些新的提法。在形式上,也與《楹聯通則》有很大的不同。我的這種嘗試究竟有幾分“含金量”,懇請楹聯界各位領導和專家批評指正。由于楹聯沒有押韻的要求,其格律則是由體律、聲律、對律三部分組成。 一、楹聯的體律 可概括為三句話:篇有定節(jié),節(jié)無定句,句無定字。 1.篇有定節(jié). 一副楹聯一般由兩節(jié),即上聯與下聯組成。有的楹聯由三部分組成,即上聯+下聯+橫批。橫批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可有可無的橫批,一種則是作為全聯有機組成部分的橫批。 可有可無的橫批,如一些婚聯、春聯、壽聯和挽聯的橫批?;槁摰臋M批如:佳偶天成、心心相印。春聯的橫批如:宇內同春、辭舊迎新。壽聯的橫批如:松鶴延年;挽聯的橫批如:名垂青史等。 還有的楹聯,其橫批是全聯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可缺少。舉例說明。如諷刺國民黨政府湖南省主席張治中聯: 治績奚存,兩大方案一把火; 中心何忍,三顆人頭萬古冤。 橫批:張皇失措 此聯將張治中三字嵌了進去,橫批嵌了“張”字,同時也有明確的諷刺內容,故不可缺少。 2.節(jié)無定句:楹聯句數不定,少至一句,多至數十句。一句的叫單句聯;兩句的叫雙句聯。兩句以上的統(tǒng)稱多句聯。此特點顯而易見,不多述。 3.句無定字:每句字數不定,少至一字,多至上十字。亦不多述。楹聯篇無定句,句無定字,全聯字數也就沒有限制。最短的聯是一字聯,最長的聯有上千字。 二、楹聯的聲律 可概括為三句話:聯間相對,聯內相諧,仄起平收。 1.聯間相對。指上、下聯之間要求平仄相反,并遵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規(guī)則。 2.聯內相諧。楹聯的單聯之內(即上聯之內、下聯之內)沒有平仄的硬性規(guī)定,但一般要求一句之內平仄相間、兩句之間平仄相反或相粘(相同),以達到聲律和諧、抑揚頓挫的效果。舉例: 書山有路勤為徑; ○○●●○○● 學海無涯苦作舟。 ●●○○●●○ (○為平,●為仄) 可以看出,上下聯之間遵循平仄相反,上下聯句子本身遵循平仄相間的原則。 舉例,題南通狼山寺聯: 長嘯一聲,山鳴谷應; ●●○○ ○○●● 舉頭四顧,海闊天空。 ○○●● ●●○○ 可以看出,上下聯之間遵循平仄相反,上下聯句子本身遵循平仄相間,上聯的兩句之間、下聯的兩句之間也是平仄相反。 以散文格式(包括古文、白話、方言等)入對的楹聯和運用某種特殊修辭手法的楹聯,單聯之內可不考慮平仄要求。這樣的楹聯很多。 3.仄起平收。指上聯最末一個字必須是仄聲,下聯最末一個字必須是平聲。也存在極少數上平下仄格式的楹聯。如著名的岳麓 書院門聯: 唯楚有才; 于斯為盛。 三、楹聯的對律 可概括為三句話:整體對仗,兼容自對,僅對字面。 先說整體對仗。 楹聯的上下聯之間必須整體對仗,對仗的要求包括: 1、字句相等。上聯字數等于下聯字數。長聯中上下聯各分句 2、詞性相當。詞性相當指上下聯同一位置的詞或詞組應具有相同或相近詞性。 首先是'實對實,虛對虛'規(guī)則,這是一個最為基本,含義也最寬泛的規(guī)則。在漢語中有兩大詞類,即實詞和虛詞。前者包括:名詞(含方位詞)、動詞、形容詞(含顏色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后者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六類。某些情況下只需遵循這一點即可。 鬼狐有性格; 笑罵成文章。 此為老舍題蒲松齡故居聯?!肮砗睂Α靶αR”,名詞對動詞。 其次詞類對應規(guī)則,即上述12類詞各自對應。大多數情況下應遵循此規(guī)則。 再次是義類對應規(guī)則。義類對應,指將漢字中所表達的同一類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對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這一修辭方法。特別是將名詞部分分為許多小類,如天文(日月風雨等)、 時令(年節(jié)朝夕等)、 地理(山風江河等)、官室(樓臺門戶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飛禽(雞鳥鳳鶴等)等等。小類相對中,數目、體形、顏色、方位更是自成一格。 最后是鄰類對應規(guī)則,即門類相臨近的字詞可以互相通對。如天文對時令、天文對地理 、地理對宮室等等。筆者一副科學術語對聯: 拷貝; 克隆。 以電腦術語對生物學術語,可算鄰對。 3、文字相異。 忌同字對仗。不過,有些虛詞的同位重字是允許的,如杭州西湖葛嶺聯: 桃花流水之曲; 綠蔭芳草之間。 上下聯“之”字同位重復,但因為是虛字,是可以的。 上下聯忌不規(guī)則重字。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異位互重”格式是允許的(稱為“換位格”),如林森挽孫中山先生聯::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4、結構相同。指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或者說其詞組和句式之結構)應當盡可能相同,也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并列結構對并列結構,等等。但在詞性相當的情況下,有些較為近似或較為特殊的句式結構,其要求可以適當放寬。 5、節(jié)奏相應。指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須基本一致。 6、修辭相同。上聯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下聯也必須運用同樣的修辭手法。有如下一聯: 講文明,日日文明,月月文明; 倡節(jié)約,絲絲節(jié)約,勺勺節(jié)約。 上聯運用“析字”和“遞進”、“反復”三種修辭,同樣,下聯也運用了這三種修辭。從而珠聯璧合。 再談第二個問題,兼容自對。 楹聯的上聯和下聯可分別運用自對。自對就是上下聯內部一句之內字與字、詞與詞對仗,或者是句與句之間對仗。這是楹聯的一大特色。自對分為兩種: 1、既自對,又相對,即滿足上、下聯對仗,可稱A型自對。如馬蕭蕭歌頌毛澤東對聯: 橫空出世; 繼往開來。 2、只自對,不相對,即不滿足上、下聯對仗,可稱B型自對。王力在《漢語詩律學》中講到過這個問題,他說:“如果上聯句中自對,則下聯也只須句中自對,上聯與下聯之間不必求工?!庇终f:“甚至上聯和下聯之間完全不像對仗,只要句中自對是一種自對,全聯也可以認為是工對了?!比缦乱桓奔短m亭序》聯,就是這樣一副自對聯: 流水長亭,春風靜宇; 幽蘭一室,修竹萬山。 自對是一種非常靈活的對仗,大大提升了對聯的表現力。關于自對,應了解如下幾種情況: 1、自對既可以是工對,也可以是寬對,允許重字、不拘平仄。自對很多時候實際上是排比句。如武漢古琴臺聯: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一客荷樵,一客聽琴。 2、自對可以是兩兩相對,還可以是三句對,甚至是三句以上的多句對。如下一聯: 休言暮夜無知: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 且喜陽光執(zhí)政:廉政,勤政,德政,善政,方為執(zhí)政焉。 3、自對常存在字句不等的情況。如方志敏一聯: 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 園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蘭。 4、單句聯一般只能運用A型自對,不能運用B型自對。多句聯既可運用A型自對,又能運用B型自對。如下一聯是不允許的: 豐功偉績; 繼往開來。 5、上下聯中,既可以全部運用自對,也可以部分運用自對。 最后一個問題,僅對字面。 對聯,顧名思義,上下聯之間既滿足形式上的對仗,同時也強調內 容上的關聯。所謂關聯,指上下聯之間要相互照映、貫通和呼應,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義。如下一聯則認為是上下聯互不相干,因此不能算是一副對聯: 動物園中看動物; 圖書館里借圖書。 但在楹聯的大觀園中,卻存在大量僅對字面而內容并不相關的情況,這類對聯古已有之,主要存在于如下幾類對聯中: 1、課對。課對又叫課聯,指的是舊式學堂塾館在對課中師生間所對的對子?!罢n對”只是一種練習性的對子,以短聯、超短聯居多。它一般只求能字面對仗就行。 2、羊角對。羊角對是詩鐘的一種。它是是一類特殊的對聯,上下聯分別吟詠兩種事物,往往是絕不相關的兩種事物。如下一副; 難憑只手擎南宋; 能使雙眸復大明。 上聯詠文天祥,下聯詠眼鏡,可謂風馬牛不相及。而形式上字字可對。 3、無情對。徐珂《清稗類鈔》把這類對聯叫“流水聯”。稱它為“對聯僅對字面,而命意絕不相同者”。無情對要求字面對仗,至于內容,相去愈遠,便愈成佳作。清朱彭壽的《舊典備征》載:張之洞一次在北京陶然亭設宴,即席以“陶然亭”為上聯,請眾賓客作無情對。禮部左侍郎李文田笑曰:“若要無情,非閣下姓名莫屬矣?!币浴皬堉础睂Α疤杖煌ぁ保瑥膬热萆峡春敛幌喔?。前者是人名,后者是地名。但從字面上看,卻是字字銖兩悉稱?!皬垺睂Α疤铡?,既是姓氏相對,又是動詞對動詞;“然”對“之”,虛詞對虛詞,而“亭”對“洞”,則是風景名詞術語相對。 4、部分集聯。集聯自然應當是以“對而且聯”為佳,但也有不少集聯,追求的是形式上的對仗工穩(wěn),至于內容上的關聯則沒有顧及。由于集聯不同于原創(chuàng)對聯,能作到對仗工整已屬不易,內容上關聯的欠缺則是可以理解的。當代有人集毛澤東詩詞聯: 天兵怒氣沖霄漢; 帝子乘風下翠微。 上聯寫打仗,下聯講的是一個神話故事,內容上談不上有什么緊密聯系,但因為是集句,集的都是毛澤東的詩詞名句,對仗如此之工巧,已屬難能可貴。 5、部分游戲性對聯。游戲性對聯主要是一種語言斗智和文字游戲,追求的是對得工、對得巧,至于內容上的聯系,一般不在考慮之列。因此,游戲性對聯大多是“對而不聯”的。這類對聯例子甚多,不勝枚舉。如: 行人應走人行道; 產婦須上婦產科。 傅小松 湖南省楹聯家協會副主席 本期編輯 陳宏偉 分享楹聯之美 品評對仗之奇 主辦單位 湖南省楹聯家協會 湖南省岳陽市楹聯學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