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補泄理腎湯 組成:黃芪30~50g 巴戟肉15g 黃柏15g 黑大豆15~30g 大棗5~10枚 牡蠣30~50g 土茯苓20~30g 澤瀉15~20g 用法:每日煎服1帖。 功能:益氣補腎,行水泄?jié)帷?br> 適應征: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或伴有腎功能不全,腎陰陽兩虛,濁邪留滯者。
二、頭風寧方 組成:制半夏30g 大蜈蚣5條 細辛12g 川芎60g 當歸45g 熟地60g 枸杞子30g 山藥50g 生白術(shù)45g 白芷30g 龍膽草30g 熟附塊24g 全蝎15g 遠志15g 茯苓60g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裝入膠囊。每日2次,每次4.5g,開水送服。 功能:燮理陰陽,祛風清頭目。 適應征:正偏頭痛,眩暈。
三、慢性胃炎方 組成:黨參18g 甘草6g 高良姜9g 制香附12g 黃連9g 制半夏15g 延胡索15g 牡蠣30g 用法:每日水煎1帖。 功能:疏肝和胃,降逆消痞。 適應征:各種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四、小青龍湯加減方 組成:麻黃12~15g 桂枝10~20g 細辛6~12g 干姜9~15g 龍膽草9~15g 黃芩12~30g 甘草9~15g 五味子9~12g 桃、杏仁各12g 制半夏15g 紫菀15g 前胡12g 枳殼15g 用法:每日水煎1帖。 功能:溫肺化飲,清化痰濁。 適應征:各種急慢性支氣管炎及哮喘。
五、炙甘草湯加味方 組成:炙甘草30~45g 黨參12~30g 生地30g 桂枝9~30g 阿膠9~15g 麥冬12~15g 麻仁10~12g 大棗7~10g 生姜3~9g 苦參15~20g 丹參15~30g 黃連9~12g 用法:每日水煎1帖。
功能:寧心定志,調(diào)整心律。 適應征:各種心律紊亂,心肌炎后遺癥,及各種心臟病。 版權(quán)聲明: |
|
來自: 王博lrhmmu0qcx > 《醫(yī)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