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名革命老區(qū),贛西南革命斗爭的中心,第一、第二次反圍剿的主戰(zhàn)場,被譽為“贛水那邊紅一角”。這里奔涌過“十萬工農下吉安”的鋼鐵長流,在這塊紅色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曾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余秋里、肖望東等46位共和國開國將軍,有名有姓的烈士達10049人,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犧牲,是全國著名的第五大將軍縣。 吉安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素有“江南望郡”、“金廬陵”的美譽,是全國的“燈彩之鄉(xiāng)”。自古人文薈萃、人才輩出,由唐至清,“進士六百,一對榜眼,兩名探花,五位狀元,均謂鼎甲”,且“宰輔有七”,涌現(xiàn)了民族英雄文天祥、三朝重臣周必大、著名詩人劉辰翁等一大批彪炳史冊的仁人志士。 “一村三將領,隔潭四將軍” 江西吉安,是宋末政治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鄉(xiāng),他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為了民族大義前仆后繼。吉安成為全國著名的將軍縣,與此不無關聯(lián)。
江西省吉安縣將軍銅像 圖片來源:武漢文明網(wǎng) 吉安縣走出了余秋里、肖望東等46位共和國開國將軍。其中,中將13名,少將33名,還誕生了曾山等180多位地師級以上老紅軍,開國將軍數(shù)量居全國第五。有名有姓的烈士達10049人,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犧牲。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首批入朝作戰(zhàn)的軍一級將領名錄中,最多的就是江西吉安籍,這當中尤以被志愿軍成為“最牛軍長”的梁興初為代表,他率領的39軍在西線作戰(zhàn),美軍近3000人被俘,是朝鮮戰(zhàn)爭中志愿軍俘虜美軍最多的一次;39軍勝利收復平壤,被美軍稱為“萬歲軍”,戰(zhàn)斗過程被作家魏巍寫進了膾炙人口的《誰是最可愛的人》,美國《紐約先驅論壇報》驚嘆:這是“美國陸軍史上最大的敗績!” 而吉安縣官田鄉(xiāng)走出的四位開國將軍,有三位同屬舉州自然村,人們稱之為“一村三將領,隔潭四將軍”。
將軍故里涌“廉”潮 近年來,吉安縣充分利用這一“紅色資源”,大力開展廉政文化建設,用縣籍將軍事跡開展黨風廉政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廉政文化潮。 吉安縣將該公園和文天祥紀念館列為“廉政教育基地”,該市編輯出版了《廬陵正氣》一書,收錄了吉安籍將軍、紅軍、革命烈士等艱苦奮斗、清正廉潔故事和歷代清官廉吏、志士仁人事跡,各基層紀檢監(jiān)察組織也將該書有關編目摘要刊登在廉政文化宣傳欄、宣傳櫥窗和黑板報,供廣大市民閱讀或收聽。
游客在大井毛主席舊居參觀。 圖片來源:武漢文明網(wǎng) 今年以來,吉安縣官田鄉(xiāng)在廉政文化建設中,將該縣四位將軍的事跡編印成小冊子,免費贈送給黨員干部閱讀,并要求各中小學校將其列為學生德育教材。如今在官田鄉(xiāng),“彭林將軍為新中國海軍建設嘔心瀝血”、“彭嘉慶從長工到將軍”、“彭嘉珠將軍的勛章”、“張?zhí)鷮④娗橄敌轮袊姽俳逃钡裙适乱咽羌矣鲬魰?,婦孺皆知。
代表:江西省吉安縣將軍園 在吉安縣這塊紅土地上留下了三灣改編舊址、八角樓、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遺址、朱毛會師橋等革命遺址780處,形成了獨特的革命搖籃文化和軍事文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從城東入口進入吉安縣城,最先進入人們視野的就是吉安縣將軍公園。建有主題雕塑、塑像園、浮雕墻和碑林等景觀,雕塑園里矗立著46位將軍的半身銅像。
江西省吉安縣將軍園 圖片來源:武漢文明網(wǎng) 碑林則依山傍石而建,廣泛搜集健在將軍的題詞和將軍詩詞,以及國內書法名人名家、領導人反映革命戰(zhàn)斗生活、歌頌將軍的詩詞。自2007年7月將軍公園開園以來,各地黨員干部群眾紛紛前來參觀瞻仰,緬懷開國將軍的豐功偉績,堅定理想和信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