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iPhone 相機完全操作指南 2.0

 小元元 2019-02-21

寫在前面

之所以叫做《iPhone 相機完全操作指南 2.0》是因為在這之前,我已經寫過一篇比較詳盡的 iPhone 相機操作指南。這篇文章目前在全網的閱讀量已經將近一千萬(還不包括各種未授權的轉載抄襲和盜竊),也讓我在知乎獲得超過 30000 個贊。

有意思的是,這篇文章本沒有在我的計劃之中。是我有一天在咖啡廳中,偶然看到一個人在使用 iPhone 拍攝的時候,竟然在疑惑 iPhone 相機上出現的兩個十字是什么意思。

于是,我突然想說,不如就寫一篇 iPhone 相機的完全操作指南,把 iPhone 相機上的所有功能都林林總總地全部梳理一下。讓任何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拿起 iPhone 拍攝自己喜歡的照片,更好的記錄下自己生命中的美好瞬間。

(Shot on iPhone 7 Plus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7 Plus Jamie Hua)

但是回想起來,離這篇文章發(fā)布已經是兩年以前了。今天的手機攝影已經是一個人人皆知的概念,使用手機拍照幾乎對每個人來說都已經像是吃飯一樣尋常的事。

所以,我知道是時候該重新開始,寫下這一篇《iPhone 相機完全操作指南 2.0》。

我很清楚,想要再次達到上一篇文章的傳播高度是遠不可能了。但是沒有關系,只要你在這篇文章中可以獲得一些拍攝的動力,又或者是一些拍攝的技術,從而能夠用 iPhone 自信地享受拍照的樂趣,這就是它所有的意義。

需要說明的是,本篇文章由我 Derrick 和 Jamie Hua 一起完成。Jamie是去年 IPPA 的年度攝影師第二名,他的作品給了我很多啟發(fā)。

所以這一次,由我來完成文章的文字部分,而文中絕大多數的配圖來自 Jamie 多年以來的 iPhone 攝影作品,旨在幫助大家不僅在技術,也在審美上有所提高。

(Shot by Jamie Hua)
(Shot by Jamie Hua)

在開始之前,我先來說說這篇文章的結構可以預見的是這是一篇 40000 字左右的文章,所以為了能夠讓大家有一個非常清晰的頭緒,這里提供一個本篇文章的結構圖。你可以自如地選擇閱讀節(jié)奏。

我們誠摯地希望你可以在文章發(fā)布的平臺盡可能的評論,點贊,分享,這是我們創(chuàng)作的最大動力。

以及按照以往的經驗,這篇文章應該會被各種「盜用」,如果你在非「果核Group」平臺看見,煩請?zhí)峁╂溄?,我們進行舉報。

那么我們開始吧。


硬件

文中的硬件,我們會用目前兩款最新型號的 iPhone 作為一個舉例。在這里分別是 iPhone XS Max 以及 iPhone XR。因為這也是最近一段時間,我和 Jamie 使用最為頻繁的兩款手機。

但是,如果你是 iPhone 的其他機型,也沒有必要擔心,只要是 iPhone 7P 以后的機型基本上就適用。如果是比 iPhone 7P 更老的機型,那么本篇文章的前半部硬件部分就會有差異,但是軟件問題差異很小。

傳感器

這是一個攝影不必要知識,但是卻是一個在購買手機或者是了解攝影原理的重要知識。在這里可以回答兩個經常被討論的問題:

(1)手機攝影的畫質是否可以和相機的畫質相提并論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只要簡單了解我們相機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即可。目前市場上所有的在售的叫做「相機」的電子設備,無論是幾十萬還是幾十塊他們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大致可以抽象為下圖:

a:進光的小孔,可以讓光線進入。一般來說,這里我們現在使用各種各樣的鏡頭來控制光線。

B:記錄光線的元件。這部分是把我們的光線記錄下,以前使用的是膠片。但是現在我們基本上都是使用一種叫做「CMOS」的傳感器。

c:密封的盒子,一方面是保證光線不泄漏,一方面也是保證其他光線不要干擾。

那么這其中,最能決定一個相機本質的是什么呢?也就是 b 部分,相機的傳感器,而決定的原理也非常簡單:

「傳感器的面積越大,畫面的質量也就越好。」這也是市面上相機分等級的重要指標。但是目前我們手機和相機的傳感器尺寸差異巨大,有數倍大小。所以我們不要希望手機在畫質的比賽中贏過相機。因為這本身就沒有可比性。

但目前的網絡環(huán)境來說,手機的畫質已經足夠滿足傳播的需求。

(2)是不是手機的像素越高越好呢?

(Shot on iPhone 7 Plus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7 Plus Jamie Hua)

答案是完全否定的,手機的像素完全和畫質沒有關系。這其中原理的不過多解釋。但是每次提到這個話題,我都會直接一個案例:

大家熟知的一句廣告語叫做「前后兩千萬」,這里標榜自己這臺機器的像素高達 2000 萬。但是目前最頂級的旗艦全畫幅相機,像素也是 2000 萬左右,而機器的價格是 30000元 人民幣左右。你覺得二者的畫質,是在一個水平嗎?

那么高像素的優(yōu)點到底是什么?其實像素本質上代表的是分辨率,越高的分辨率意味著我們可以更多的放大照片,這樣與此同時畫面還是依然清晰的。這帶來了一個隱形優(yōu)勢,裁切照片可以有更多的空間。

而高像素的劣勢也十分明顯,首先是歸于龐大的數據量。以及同尺寸大小的傳感器,像素多,信號之間的干擾強,高感性能差等等。

第一顆鏡頭

今年的 iPhone 產品線出現了兩款手機,分別是 iPhone XS Max 和 iPhone XR。其中,iPhone XR 只有一顆鏡頭。但是兩者的第一顆鏡頭的硬件素質是完全一致的。它們都是一顆:

「等效焦距為 26mm 、f 1.8 的定焦廣角鏡頭」

(Shot on iPhone 7 Plus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7 Plus Jamie Hua)

其它 iPhone 機型,只要近幾代基本上硬件參數的原理是一致的,所以后文提到內容都是適用的。在這句話中,我們最需要謹記的就是一顆鏡頭為廣角鏡頭。因為廣角鏡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會存在「明顯的畸變」。這個畸變我們要再一次敲黑板了。因為很多手機攝影的入門用戶,會在這里栽不少跟頭。因為這是男朋友拍照的最大陷阱:

「廣角畸變可以影響一個姑娘的身材以及臉部變形」。

由于廣角鏡頭的天然畸變,所以在靠近畫面邊緣的部分造成拉長的效果。相反,在畫面中央的部分,就會有著壓縮的效果。因此我們如何控制好畫面中的人物站位,就決定了人物的身材比例。

比如,你把模特的腿部放在畫面中央就是一種典型的「自殺行為」。以此類推,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女朋友「變形的長」,就一定不要把臉放在畫面的邊緣。

但是這樣的特性,如果被我們加以利用往往也可以好作用。比如,做一個男朋友應該謹記于心的操作方式:

將模特腿部放在畫面的底部,并稍微仰一點的低角度拍攝就可以獲得一雙長腿。如果女朋友還不滿意,別急,我還有一招,這就是手機倒轉,這樣鏡頭的位置會更低一些,腿也會更加的長一些。但是切記不要顧此失彼,注意臉的位置。不要顧此失彼。

(Shot on iPhone X  Derrick)
(Shot on iPhone X Derrick)

拍好女朋友的長腿是每一個攝影師的基本責任。

當然,為了照顧沒有女朋友的攝影師們,這里還要說明,鏡頭的畸變在其他的場景中一樣有著比較重要應用。

比如我們在建筑和風光攝影中,也會看到畸變帶來的效果。當我們想要表像一座建筑的雄偉的時候,就可以利用畸變拉長。當我們想要表現一座建筑或者是山峰的渺小的時候,就可以放置在畫面的中央。

(Shot on iPhone XR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XR Jamie Hua)

其次在上述這句話的總結中,我們還需要注意的是「廣角」。廣角鏡頭在我看來是所有的攝影鏡頭中,駕馭難度比較高的一個焦端。因為廣角鏡頭,一般都會容納更多的景物。我們使用下面一張圖來相近的闡述關于鏡頭的一些知識:

iPhone 相機的等效代換的數值就是 26mm。有一句話叫做「攝影都是做減法的藝術」,所以我們需要在非常多的場景中剝離出你想要表達的主體,這也是為什么我說廣角鏡頭拍攝的難度是較高。不過沒有關系,這里有三句話。某種程度上,就是攝影界的「武林絕學」。這就是在紐約攝影雜志中,關于一張好照片的定義:

當我們提到一張好照片的時候,它一般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一幅好照片需要一個鮮明的主題。

2.一幅好照片必須要能夠把注意力引向被攝主體。

3.一幅好照片必須簡潔。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在熟記這三點以后,我們就可以在廣角鏡頭中得以應用。

首先我們先從「一個鮮明的主題」開始。

為什么我們會有所謂的大片與否的區(qū)別,本質原因就是我們可以在幾乎所有的優(yōu)秀攝影作品中清晰的感受到畫面中擁有一個主題(主體)。也就是說,最基本的問題要解決:

「我們在按下快門之前,我們要知道我們要拍攝的是什么」

比如下面 2 張照片:

(右圖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右圖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這兩張作品最為重要的一個區(qū)別就是圖 2 我們可以明確的感受到主題(主體)是什么。但是圖 1 我們就很難清楚理解照片之中到底要表達什么。當然其實這兩張照片也在某種隱藏的含義上,來告訴大家一個小技巧:

當你想要表現某一個事物的時候,你可以更近一點。

這樣主體在畫面中的面積就會更大,很顯然就會起到突出的效果。

雖然這聽起來很簡單,但是你現在翻看你的照片,你會發(fā)現大部分照片如果拍的足夠近,都會有好照片的潛質。

接下來是「把注意力引向被攝體」。

其實想要做到這一點,本質上就是需要理解構圖的概念。相信你也已經在不少文章里看到構圖的各類「黃金法則」。很開心的是,三分法已經是非常好的深入人心。但是很多人的構圖還是在追求一種形式美,但卻丟失了其原本的功能。其中把注意力引向被攝體就是關鍵的因素。

比如我們知道三分法是在一張照片中,我們兩橫兩縱,然后把畫面中的重點放在畫面的焦點上。這樣做的本質原因是,我們人的視線在看一張畫面的時候會優(yōu)先看到這些焦點區(qū)域。

再比如我們所說的引導線構圖,就是通過線條的扭動,引領你的視線,最終停留在畫面中的某一個主體上。例如下面的作品,就是利用引導線引導向遠處的行人和山峰: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所以第二點需要我們在知道畫面中的主體在哪里以后,在思考我們該如何布置內容,好讓觀眾清楚的了解我的「主體」是什么。當然,我每次說到關于構圖的部分就一定會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 iPhone 基礎設置:

「打開網格線」

我寫這些分享文章最大的一個愿望就是有一天這個世界上所有喜歡手機攝影的用戶的手機取景器都打開了網格線。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很多時候眼睛都不準確。只有網格線才是最為專一的。我們只要在iPhone —— 設置——相機中,選擇打開網格線即可。

這個時候當你再次打開取景器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參考。這樣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畫面歪斜這樣的基礎錯誤以外,協(xié)助你的構圖。

最后是「保持畫面簡潔」。

我們想好了主體,并已經成功吸引到了觀眾,現在就差最后一步,就是保持畫面中足夠簡潔,這樣避免觀眾的吸引力被分散。

保持畫面簡潔這件事,對于手機的第一顆廣角鏡頭來說實在是有難度的。畢竟因為畫面中的景物實在是太多了。這個時候給大家提供幾個簡單的技巧:

1.學會使用前景。

使用前景這件事,其實我們已經在很多旅游景區(qū)多次看到了。很多喜愛拍照的叔叔阿姨們,經常會把一朵花放置在面前進行拍攝。這就是一種使用前景的最簡單的方式。但是,在這里我們想要說的前景,會更進一步,例如下面的一些照片:

(Shot on iPhone 6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6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你會在上述的風光作品中,看到畫面有很強的空間感,與此同時還能夠感受到強烈的對比。這就是在一些風光作品中,我們使用前景拍攝的好處所在。所以,如果你下次想要在拍攝一些風光作品的時候,就可以嘗試通過尋找前景的方式來提升畫面的層次。

2.學會使用畫框。

畫框構圖也屬于比較進階的構圖方式。本質上畫框和前景的核心原理都是增加空間感。但是畫框構圖在簡潔畫面上的能力是更勝一籌。比如下面的照片: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畫框就是一種直接的「框選」作用,可以讓我們直接集中注意力在主體。而畫框本身直接屏蔽掉了其他的雜物,這是一種最為「簡單粗暴」的簡潔畫面的方式。

也就是說,記住這三句非常重要的口訣,下次在你想要拍攝的時候,如果不知道怎么拍,就想起這三句話,只要多實踐,我們就可以很好的掌握手機的第一顆廣角鏡頭的使用精髓。

當然,景物多有時候也可以展現更加復雜的構圖,很適合練習構圖,以及會讓畫面具有高級感。一些傳統(tǒng)的人文攝影師,更是會推崇這種比較獨特的「復雜構圖」,比如下面這2張圖: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第二顆鏡頭 

我們依然先簡單直接的來做一個總結:

「iPhone上的第二顆鏡頭是一個光圈為 f 2.4 的等效焦距為 52mm的標準焦距鏡頭」。

是的,雖然你已經可能聽說過關于第二顆鏡頭叫做「長焦鏡頭」的說法。但是這里的長僅僅是針對于手機的廣角鏡頭。但是如果是正常前面提到的焦距分類,52mm 應該算「標準焦距」鏡頭。那么相對于我們所熟知的第一顆廣角鏡頭的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是針對于 52mm 這個焦距:

1.畸變效果更小,甚至幾乎肉眼不可見。

我們剛才已經說過關于廣角鏡頭會有著嚴重的畸變,所以拍攝人會存在變形。因此,在相機的人像攝影中,使用廣角拍攝人像的機會較少。那么使用第二顆鏡頭拍攝人像,就不再需要考慮畸變的問題。你的腿既不會被拉長,也不會被壓縮。所以這也就意味著這樣的焦距在一些人像肖像作品,也就是拍攝人腰部以上的作品中,有著非常好的使用效果,例如下面這張圖:

(Shot on iPhone Xs Max   Derrick)
(Shot on iPhone Xs Max Derrick)

2.更窄的視角和更遠的距離。

在焦距上,我們知道焦距越長拍攝的越遠,但是與此同時拍攝的畫面也就越窄,下面是一張第一顆鏡頭和第二顆鏡頭的對比畫面,你可以有一個非常直觀的感受:

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豐富我們的場景和題材。相信在沒有第二鏡頭出現以前,你一定會遇到「要是能夠拍攝到遠處的地方就好了」的情況。所以現在這就是可以拍攝更遠的一種方式。與此同時,是否還記得我們在前面提到好照片標準里的:

「簡潔畫面?!?/span>

其實第二顆鏡頭因為視角變窄了,所以取景的范圍也就小很多。這樣自然就已經幫我們精簡畫面。

3.相比于裁切更好的畫質

既然是更窄的視角,很多人一定會提出我們可以通過放大裁切的形式來獲得長焦效果。但是遺憾的是,這樣做一定是會降低畫面質量的。所以如果能夠使用長焦,就一定是使用長焦拍攝遠處。

但也并不是說明第二顆標準焦距都是優(yōu)點。細心的你應該會注意到,第二顆標準焦距的鏡頭 f 數值是 2.4。如果你有一定的攝影知識,就會意識到,第二顆鏡頭的光圈是小于第一顆鏡頭的(攝影中,光圈的數值越大,反而越?。?。

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第二顆鏡頭對于光線的要求會更加的高,所以在一些弱光環(huán)境中,第二顆鏡頭的畫質是低于第一顆鏡頭的。

(Shot on iPhone 7 Plus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7 Plus Jamie Hua)

而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說到另一非常重要的知識點,這就是關于 iPhone 相機的「變焦」。

目前,我們在 iPhone 相機的的拍攝界面中,會看到「1X」的標志,我們點擊一下就是「2X」。其實這里的 1X 和 2X 大部分情況下就是第一顆鏡頭和第二顆鏡頭的一個切換。

注意,這里的切換是指物理上真正的切換,而如果你通過滑動界面出現的介于 1X 和 2X、2X 和 10X 之間的數值,只是通過傳統(tǒng)的把你的照片放大縮小的方式。而這樣的放大縮小的方式基本上畫質會隨著你的放大倍數越來越高,畫質出現一個急劇的下降,因此我們不推薦。

所以在 iPhone 上的變焦,我們只推薦直接通過點擊 1X 變?yōu)?2X 的方式,切換為第二顆鏡頭。但并不是你的每一次點擊都是物理上切換為第二顆鏡頭。前面提到弱光環(huán)境第二顆鏡頭的畫質會極差。所以這個時候手機就會放棄第二顆鏡頭,通過放大 1X 的照片放大進行變焦。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說為什么我堵住第二顆鏡頭以后,畫面兩倍變焦還有畫面的原因。

當然,如果你是一個「倔強」的人,就是想要第二顆鏡頭,我自己在拍攝的時候補光。那么現在很多軟件可以強制的使用第二顆鏡頭,比如說「Pro Cam」。

閃光燈

iPhone X 以后的機型,在閃光燈上有了一個本質性的進步。而這一個進步,至今在其他品牌的手機上還是在被忽視。這就是「慢速閃光同步技術」。術語可能比較拗口,但是效果一定是通俗易懂。

傳統(tǒng)的閃光燈,我們在使用的時候拍攝出來的效果一定是一片慘白。因為閃光燈僅僅是考慮到了主體,但是沒有照顧到背景的情況。而新的閃光燈技術,可以讓我們的主體光線充足以外,還能夠照顧到背景的亮度,這樣以來就可以讓照片真實自然很多,比如下面這一張圖:

(Shot on iPhone Xs Max  Derrick)
(Shot on iPhone Xs Max Derrick)

P.S 圖中的顆粒是使用軟件添加的膠片效果

我們可以看到在使用新的閃光燈技術的照片,畫面的質感會有明顯的提升。這種技術最大的好處就是更加的智能,不再是單純地輸出某一個功率的亮度,而是會和環(huán)境有機地結合。

這讓我們除了在一些極限暗光環(huán)境的拍攝以外,還可以應用在一些弱光環(huán)境下的拍攝。比如說我們在陰天的臉色不夠好的時候,甚至就可以使用閃光燈進行補光。所以現在之所以說閃光燈比較重要,一個原因就是閃光燈可使用場景已經大大擴充。

有意思的是,我在寫 iPhone 相機操作指南的1.0的時候,iPhone X 剛剛上市,那個時候我就預言過,我說這種閃光燈技術一定會在未來得到流行。沒想到,不久以后「iPhone 閃光燈+反差色」的這種比較時尚的拍攝方式就已經風靡了整個抖音。

這并不是在這之前沒有人知道這個拍攝方式,而是這個拍攝方式需要閃光燈這個技術基礎。

當然,閃光燈除了可以在機身上進行閃光以外,還有一個非常好的用處,這就是在一些弱光的環(huán)境下的補光。其實在專業(yè)的相機攝影中,燈光可以按照閃光燈和常亮燈作為一個分類。

這個概念也非常好的區(qū)分,在瞬間輸出一個很高功率的就是閃光。而像燈泡一樣,一直打開的就是常亮燈。常亮燈優(yōu)勢在于我們可以自由地控制光線,因為光線一直是打開的,所以我們可以直觀的獲得反饋。其實手機也是有常亮的功能的,這就是大家熟知的:

「手電筒」

當然,這里的手電筒功能并不是值得我們直接使用本機的手電筒功能,因為手機的手電筒在拍攝的時候是不能打開的。但是我們可以使用另一部手機的手電筒。可不要小瞧手電筒的補光,它可以讓我們的很多作品有一個景上添花的能力。

比如,我們可以在姑娘拍攝逆光照片的時候,在面部進行補光?;蛘呤窃谂臄z美食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光線讓食物更加有光澤感,讓飲品更加通透等等。所以一旦出現畫面的亮度不夠的時候,我們就需要考慮一下是不是可以使用手電筒進行一個補光。

(Shot on iPhone Xs Max  Derrick)
(Shot on iPhone Xs Max Derrick)

軟件

那么說到這里,iPhone 相機的硬件基本上已經介紹完了。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軟件部分。因為軟件部分就已經涉及到一些拍攝過程。所以在這一部分,我們也會介紹一些最為基礎的攝影知識。那么在開始拍攝之前需要簡單的做一個說明:

在 iPhone 相機完全操作指南的 1.0 時,我整個文章的重點知識基本還是在照片上。但是在過去的一年里,視頻內容已經是非常重要的傳播媒介。已經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手機的影片拍攝能力上。所以這一篇文章中,我們將會從「側重照片、提及視頻」到「照片和視頻」同樣比重的一個轉變。因此在文章的這一段,我們將會分為兩個部分,也就是照片和短片。

(Shot on iPhone Xs Max  Derrick)
(Shot on iPhone Xs Max Derrick)

照片

依然還是從相機的界面開始,下面是一張iPhone 相機的操作頁面。在這個操作頁面中,我們可以基本上分為四個區(qū)域,從上到下分別是:

1.功能區(qū)

2.取景區(qū)

3.模式選擇區(qū)

4.快門區(qū)

快門區(qū)

分別由相冊選擇、快門、前置和后置鏡頭三個按鈕組成。這里基本上大家都會操作。

取景區(qū)

擔任兩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且這兩個工作往往是被我們忽略的流程。但每一個專業(yè)的攝影師或者是有水平的攝影師都會意識到這兩點的重要性。

這就是主動的曝光和對焦。

先從曝光開始吧。

關于曝光最簡單直接的理解就是一張照片的亮度。對于任何一張照片,手機都會幫我們選擇一個合適的曝光。目前來說,手機的自動曝光已經很好了。但是如果單純的依靠手機來進行曝光,大部分時候僅僅是獲得了「正確的曝光」。

但是正確的曝光不一定是一張好好看的照片,比如下面的一些照片都是光線不夠充足的「低調照片」。但你會發(fā)現他們有著獨特的美感:

(Shot on iPhone X   Derrick)
(Shot on iPhone X Derrick)
(Shot on iPhone X   Derrick)
(Shot on iPhone X Derrick)
(Shot on iPhone X   Derrick)
(Shot on iPhone X Derrick)

還有一種情況相信大家一定會遇到,這就是我們在拍攝一些白色比較多,比如雪天的時候畫面不夠通透,這是因為過多的白色干擾了手機自己對于曝光的判斷。因此,導致畫面比較暗。也就是說,我們只有有意識地自主控制曝光,才能獲得更加好看的照片。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那么現在來說,我們控制 iPhone 相機的曝光有兩種方式。

1.是最為簡單的點擊取景器的方式。

點擊畫面的較亮的部分,曝光就會下降。點擊畫面較暗的地方,曝光就會上升。所以,如果曝光不是你想要的結果,就可以通過點按屏幕不同的區(qū)域進行調整。

2.通過調節(jié)曝光滑桿來進行曝光。

我們點擊畫面的時候,會出現一個方框一個滑桿,而這個滑桿就是用來調節(jié)曝光。我們可以向上滑動,或者是向下滑動,就可以更加細膩的調整畫面的曝光。

但是這個滑桿的起始曝光是針對你所點擊的區(qū)域。如果你發(fā)現的,你的滑桿已經拉到了最大或者是最小值還沒有合適的曝光,可以嘗試點擊其他的區(qū)域以后,我們在拉動滑桿。

但是,我相信你一定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想要陰影的細節(jié)的時候,亮部就會過度曝光;想要亮部細節(jié)的時候,陰影又是一片死黑。這是正常的,因為任何的攝影器材都是有寬容度的,但是真實世界的亮度跨度是無限的。不過這幾年 iPhone 在 HDR 上的技術投入非常大,事實證明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iiiiiiiiii

選修課:關于 iPhone 的 Smart HDR

最開始的 HDR 技術,僅僅是一個曝光合成的功能。手機會在拍攝一張照片的同時,同時在各拍一張亮的和暗的,然后分別取各自完美的一張照片合成到一起,但是現在iPhone 已經來到了 Smart HDR 功能,這項功能在原本的合成上更進一步,會更加均衡一張照片的曝光情況,進一步提高寬容度。

而且,隨著極計算能力的進步,現在幾乎每一張照片都會經過Smart HDR 的計算。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發(fā)現 iPhone 新一代的機器中,HDR 按鈕的開關已經不見。

但是你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人,你認為這樣高的寬容度不夠好看,或者數碼味道太足。那么我們是可以在相機的設置里,關掉這個 Smart HDR 功能。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iiiiiiiiii

在曝光這里,我想特別多分享一個手機攝影的拍攝手法。大多數手機攝影愛好者對于曝光還停留在拍攝的足夠亮,似乎畫面中所有細節(jié)都在就是好照片。但是照片其實和音樂一樣,是有所謂的「影調」的。亮的照片只是其中一種高調作品。但是在攝影家眼里,一般都是低調作品更加的耐看,或者是高級。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看蘋果官方的一些樣張的時候,低調作品特別多。

我在這篇文章中曾經深入的分析過 iPhone 相機的樣張為什么有感覺,你可以讀來感受一下。

來,我們先跟iPhone學審美

所以,我們在曝光的時候,最簡單的提高質感的方式,就是還原照片中的光線。通過控制曝光,讓照片中的層次豐富。嘗試一些低曝光的低調作品,反而可能會更加的好看。這也是為什么,我們一再強調需要手動干預曝光的根本原因。

在說完曝光以后,我們再來說說對焦。

對焦其實就是景深的控制,關于景深,下面是一個攝影重要知識點:

由于照片是二維的,但實際生活是三維的,假設我們的照片是二維坐標的 XY,所以當我們看到一張畫面中有清晰,有模糊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清晰和模糊是在 XY 中進行選擇。但其實,照片清晰和模糊的范圍是在 Z 軸上進行選擇,看圖:

 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到,景深是一個清晰的范圍,這個清晰范圍越短,我們就叫淺景深,那么背景的模糊(也就是虛化)越明顯。那么這樣回答了,為什么大光圈拍人像,會有背景虛化?因為,光圈越大,景深也就越淺,也就是越容易虛化。

那么,影響景深范圍(即 L 的長短)有哪些因素呢?

1.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焦距,焦距越長,景深越??;焦距越短,景深越大。這也為是為什么85mm,70-200mm 等焦距適合人像的原因,因為虛化好。這也是為什么,手機不能虛化的原因,因為手機的等效焦距是 30mm 以下。(雙鏡頭的虛化是算法,不是光學)

3.對焦距離,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對焦越近,景深越小。

4.相機畫幅,畫幅越大,景深越小。這也是為什么,手機不能獲得很好的虛化效果的主因。

所以如果說前幾年我們談到手機攝影的時候,我們可以過多的依賴與iPhone 的自動對焦。并不是因為那個時候 iPhone 的自動對焦多準,而是因為前幾年 iPhone 相機的光圈小,傳感器面積小,那么景深很深(直白的說就是虛化不明顯)。

但是近幾代,無論是光圈還是傳感器面積都上來了,如果對焦的時候不準確,照片就會明顯的「不夠清晰」。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所以,手動干預畫面的對焦是照片清晰銳利的關鍵。下面是一張主動對焦的照片,你會發(fā)現手動點擊的照片主體(貝殼)異常的清晰。而對焦的操作也是非常的簡單,依然是哪里不夠清晰就點哪里。尤其是在一些近距離的拍攝作品中,我們手動點擊畫面主體可以快速對焦,比如下面這個貝殼: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任何的相機都是有最小的對焦距離的。你不能無限的靠近物體進行拍攝,如果你經常喜歡近距離的微距,可以了解一下微距外接鏡頭。

此時會產生一個沖突,即曝光和對焦都有一個點擊動作,如果我的對焦和曝光區(qū)域不一致怎么辦?那么一般來說我們會對焦優(yōu)先,因為曝光可以通過滑桿調節(jié)。我們可以先對焦,在通過滑桿調整曝光。我們可以在后期更改曝光,但是我們不能在后期更改焦點。

所以一般來說。拍攝過程是:

「點擊畫面某一個部分進行對焦,然后通過滑桿調整曝光,最后按下快門」。

對了,還有一個小技巧,長按住畫面,曝光和對焦可以鎖定,如果你是在一個場景中,就免去了多次調解的麻煩。

這里需要再一次的敲一下重點:

「手動的干預曝光和對焦,是一張大片的開始」。

取景器里還有其他的一些內容,主要的構圖輔助線我們已經在前面提到了,但是還有一點沒有提,就是在水平拍攝時,畫面中出現的兩個「小十字」。這是相機的水平指示針。如果這兩個指針能夠完整的重合到一起,就說明相機已經完全完全水平。

這在我們很多時候在俯拍照片的時候十分好用,因為在俯拍照片的時候,手機只要稍微有一點不夠水平,那么整個畫面就會畸變嚴重。所以這也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好技巧。

(Shot on iPhone 7 Plus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7 Plus Jamie Hua)

模式選擇和功能區(qū)

因為功能區(qū)是隨著模式區(qū)一起改變的。所以二者我們組合好到一起說。在模式選擇區(qū),最中間的是「照片」。照片的左邊都是影片拍攝選項,而照片的右邊都是圖片拍攝選項。

所以這一部分,我們就先從照片和照片右邊的部分開始。

照片是我們最為常用的模式。但很多人對于打開照片的方式還是:

「解鎖手機——點開相機」

這樣的一個步驟。但是其實我們是有快捷方式的,我們只要在手機的亮屏界面,輕輕的向左滑動就可以直接打開相機界面。又或者是在亮屏的時候,直接重按下右下角的圖標也是可以進入相機界面( iPhone XR 是長按)。這在一些需要抓拍的場景的時候,可以讓你最快速度地拍攝一張照片,以防錯過精彩的瞬間。

(Shot on iPhone 6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6 Jamie Hua)

相信很多人已經習慣了拍攝一張照片的時候按一下快門。但如果你重按快門不撒手,你就會發(fā)現手機開始瘋狂的連拍。這就是手機抓拍連拍的方式。而且在連拍的時候你不需要過多的擔心照片數量的問題,因為所有的一次快門連拍的照片會歸為一個組。我們可以相冊里,找到對應的照片,這個時候你就會發(fā)現有一個連拍選擇的選項。可以讓你在挑選到滿意的照片以后,刪除其他的照片。

 在照片的功能區(qū),閃光燈我們已經講過了。

接下來說「實況照片」。

因為實況照片是一個非常能夠豐富 iPhone 創(chuàng)作,但是在使用中有很容易被忽略的功能點。

實況照片,本質上是在按下快門的前 1.5秒 和后 1.5秒 的畫面全部記錄下來。打開這個功能以后,拍攝的照片在相冊中的左上角會有一個標志。

這個時候你在重按照片就會播放前后瞬間的一個畫面。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就是拍攝了一個瞬間的動圖。但這個功能有意思的點,卻遠不止于此。

首先,實況照片可以讓你重新在三秒鐘的畫面中重新選擇一張照片。

我們只要在相冊中點擊「編輯」,就可以滑動滑塊選擇一個合適的新照片。這在一些合影或者是記錄機會稍縱即逝的拍攝場景中很有實用價值。因為這就意味著我們有多重保險,不用擔心是不是表情不好或者是沒有抓拍到。因為我們可以換一張。表情包的概率大大降低了。

除此以外,iPhone 相機還為實況照片提供了其他的三個功能。但是這三個功能,隱藏的比較深。我們需要在相冊里找到對應的實況照片以后,向上滑動,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有三個選項可以選擇,分別是:

長曝光:

在相機的攝影作品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車軌或者是光軌的攝影作品。這些作品是通過延長快門速度,畫面中的物體移動模糊帶來的效果。但是這種效果在攝影后期中可以通過「堆?!沟男问綄崿F,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多張照片的合成。而實況照片的長曝光本質上就是這個原理。使用這一個功能最常用的有兩個場景,一個是「拍攝絲滑流水效果」,如下圖:

(Shot on iPhone X   Derrick)
(Shot on iPhone X Derrick)

我們只要在流動的水流照片中,使用實況照片拍攝,切記在拍攝中要盡可能的保持穩(wěn)定,因為只有這樣的,才能夠讓后面的效果更加的清晰銳利。拍攝結束以后,我們需要在相冊里按照前面說的長曝光模式一點擊即可。

這也是目前最為簡單的拍攝長曝光絲滑流水的方式了。傳統(tǒng)的長曝光不僅僅需要三腳架還需要減光鏡的配合,普通用戶幾乎很難進行拍攝。而現在,你需要相機的一個點擊,相冊里一個滑動就可以辦到。當然,以此類推,我們也可以使用這個功能拍攝光軌效果。

其他的兩個選項其實可以歸為一類。本質上都是把實況照片直接轉換為一段小的視頻。

在這個小視頻里你可以是循環(huán)播放的,也可以是來回播放的。這兩個效果在GIF動圖的表情包里相信大家也見的比較多了。

關于實況照片,其實除了技術以外,我還有一個非常喜歡的點,它告訴我們瞬間其實不僅僅是快門的那一刻,在快門的前后也許會有更多的精彩。

我聽到過這樣一個真實案例,由于至親的奶奶離世,所以當事人不斷的翻看過往的照片,發(fā)現奶奶的照片都是非常嚴肅的。因為在奶奶的年代,拍照是一件莊重的事。當他偶然的長按照片,發(fā)現在實況照片的瞬間后半段,奶奶笑了。所以,如果你也已經怕了很多的實況照片,現在就可以去翻看一下,也許有著很多的隱藏的驚喜。

我們繼續(xù)講解功能區(qū)的其他功能,延時拍攝。

這個功能最開始的實踐本意是,可以通過延遲快門觸發(fā)的方式,讓拍攝者也可以加入到照片之中。所以如果你一個人旅行的時候,想要拍攝一些照片作為紀念,身邊恰好有沒有人幫忙,我們就可以使用這個功能,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按下以后,在走進取景框中拍攝。包括一些合影的時候,也是如此,你可以按下快門以后,再加入合影。但是對于我來說,我最常使用這項功能的原因是:

保證相機的穩(wěn)定。

尤其是在一些弱光環(huán)境中,手機的稍微抖動就會造成畫面的模糊。而無論是我們手指點按畫面上的快門,還是說通過相機的音量鍵觸發(fā)快門(你肯能不知道這一點,但現在你知道了)都會造成一定的抖動。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延時自拍三秒,這樣三秒以后就會自動觸發(fā)快門,手機也就不會抖動。

而說到這里,還有一個小提示就是,手機的耳機線上的音量鍵也是可以作為快門線的。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手機的耳機也是一個快門線。

功能區(qū)的——濾鏡

在所有不同的手機品牌中,iPhone 相機的濾鏡可用性是最高的。這不僅僅是濾鏡的好看與否,還取決于各種整合的優(yōu)勢。比如所有的 iPhone 濾鏡都是可以實時預覽拍攝。你可以直接點擊濾鏡以后,選擇任何一種濾鏡套用在取景器中直接使用。而且,濾鏡的選擇是完全可以后悔藥的。這一點也是 iPhone 相機的一個很好的原則:

「所有的內置調整都是可逆的」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Shot  by Jamie Hua)
(Shot by Jamie Hua)

雖然你已經選擇某一種濾鏡了,但是你依然可以在相冊里,點擊右上角的編輯以后,再次重新選擇濾鏡。所以,在前期拍攝的時候你可以大膽的盡可能地使用這些濾鏡。

至于這些濾鏡本身,相信反差色你一定再熟悉不過了。這個顏色的有一種濃烈的「性冷淡」風格。配合著閃光燈的高亮度,讓整個畫面只增加一種高級感。

但是要是我自己來選擇,我最喜歡的濾鏡是「黑白」。

如果你沒有用過 iPhone 相機的黑白拍攝過照片,那么現在你一定要試一試。iPhone 相機的反差非常的強烈,而且影調獨特,即使你沒有任何黑白攝影的經驗,也可以讓你快速的拍攝一張高級的黑白照片。說到這個黑白,甚至有很多攝影師會專門搞一個 iPhone 4 來拍攝一些有意思的黑白作品。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除此以外的,「銀色調」這個濾鏡會帶來一種最為直接的膠片質感。

所以如果你對膠片風格感興趣,那么一定要嘗試一下。其他的濾鏡大家只要一試便知,基本上可用性都很好,只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就好了。唯一要說的就是,一張照片的曝光也會對著照片的濾鏡結果有影響。所以在使用濾鏡之前,調整不同的曝光也會有不同的效果。

人像模式

在所有的照片模式中,人像模式也是最為復雜的。因為 iPhone 相機,今天已經在人像模式里內置了兩套在傳統(tǒng)人像攝影中重要的系統(tǒng):

「光圈和光效?!?/strong>

光圈是指,已經在景深模擬上,有了一套完整的系統(tǒng)。

光效是指,已經在人像光效上,有了很高的可用性。

我們先從光圈開始吧。

手機上的人像大光圈模式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而在手機上通過改變不通的虛化程度來模擬不通的光圈數值,也不是 iPhone 第一個做的。

在專業(yè)攝影師看來 iPhone 是做的最好的。因為景深的變化并不是單純的數值模糊,這里面有許多的衡量因素。其中,光斑的大小和形狀就是顯性因素。在 iPhone 的人像模式中,我們可以在功能區(qū)多出了一標志「f 1.4」。

這是在最近的 iOS 系統(tǒng)中剛剛加入,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在前期預覽拍攝的時候直接選擇你需要的景深效果。點擊以后,滑動取景框上的數值,就可以看到不同的虛化效果。你會看到,虛化的光斑也會有著不同形狀大小的變化,這非常的真實。甚至是,如果單純只從光斑的好看程度上,iPhone 相機不輸于一些昂貴的定焦鏡頭。

當然,和前面的濾鏡一樣。無論你是前期選擇的光圈,還是后期在相冊里調整的光圈,他們都是可以隨時再進行更改的。所以,你不需要擔心以后會后悔。甚至是因為有了光圈 f10 的存在,你可以讓你一張人像虛化的照片就變成普通的照片。

但從我自身的使用經驗來看,想要最佳的效果,一般都是在 f 2.8 左右,這樣的畫面一般都是真實的。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很多人對于相機的光圈虛化效果的認識是錯誤的。比如下面這一張圖很多人認為這個摳圖是錯誤的。因為畫面中杯子的把手部分已經是模糊的。

(Shot on iPhone Xs Max  Derrick)
(Shot on iPhone Xs Max Derrick)

但是我們前面在對焦的部分說過了,相機上的景深是在縱向上的清晰空間。而不是平面上的物體輪廓。所以如果你使用相機,這么大光圈拍攝這里就應該是模糊的。有經驗的攝影師,在這一點上一定是一眼就明白。

說到這里,我們就需要了解一個重要知識點以后再繼續(xù)說:這就是 iPhone XR 和iPhone XS Max 的人像模式的異同。

iiiiiiiiii

選修課:iPhone XR 和iPhone XS Max的人像模式成像原理

目前來說,雖然所有的手機都標配了人像模式,但是人像模式和人像模式之間本身還是有著不同。目前主流的方案就有三種,分別是「長焦鏡頭+廣角鏡頭」、「廣角鏡頭+廣角鏡頭」以及「一顆廣角鏡頭」。

其中 iPhone XS Max 是雙鏡頭中最典型的廣角+長焦,而 iPhone XR 就是典型的單鏡頭。我們前面有提到,其實所謂的虛化并不是平面上的選取,而是縱向空間的一個范圍。也就是說,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手機和人之間的距離。兩顆鏡頭的手機就可以通過兩個點來確定手機和人之間的距離。這就是人像模式的基本原理。

在 iPhone XS Max 上的人像模式是以第二顆長焦鏡頭為基準,所以我們看到打開人像模式以后,原本的取景會像是打開了兩倍變焦。這樣的好處非常多,前面也提到了沒有畸變,更有空間縱深感等等。這樣虛化效果也會十分自然。比如像下圖中的焦外,在廣角上出現是不太現實的。

(Shot on iPhone Xs Max   Derrick)
(Shot on iPhone Xs Max Derrick)

這樣的人像模式更加適合一些肖像作品,人物在畫面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以及,人像模式會不僅僅局限于人像,認為任何景物的距離都可以計算。所以也就意味著,人像模式不僅僅可以拍攝人像,還可以拍攝任何你想要的虛化的景物,比如下圖:

(Shot on iPhone Xs Max   Derrick)
(Shot on iPhone Xs Max Derrick)

不過也有缺點,因為我們前面說過第二顆鏡頭在弱光環(huán)境下的畫質不好。所以我們要是在夜晚使用,可能會發(fā)現背景的虛化會存在一定的噪點。

而 iPhone XR 因為只有一顆攝像頭,所以我們就不可能獲得空間上的距離。想要獲得背景虛化就完全需要機器學習的算法,也就是說我們的手機需要知道畫面中哪一個部分是人臉,并把其從背景中分離出來。不要看說起來簡單,但是要實現起來需要很強的運算和經驗。目前 iPhone XR 的摳圖算法已經是非常優(yōu)秀,而且速度也很快。

但是注意的是,iPhone XR 是在廣角情況下虛化。這樣一來,廣角鏡頭的一些問題都還在,比如畸變。所以,使用 iPhone XR 拍攝的畫面更加接近一種環(huán)境人像。也就是說,人物的比重減少,環(huán)境居多。但是這又是某種程度上的一個優(yōu)點,因為iPhone XR 使用第一顆鏡頭,進光量大,所以即使在弱光環(huán)境下的人像作品質量也會非常高。不過 iPhone XR 的小缺點是,只能「摳人」,不能虛化其他的事物。

(Shot on iPhone XR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XR Jamie Hua)

總結:

iPhone XS Max:更適合肖像人像,摳圖更加真實,焦外更加好看,需要一定的距離限制,但是可以虛化除人像以外的其他。弱光環(huán)境下的畫質會有一定的降低。

iPhone XR:更適合環(huán)境肖像,摳圖迅速,焦外散景相比之下不夠夢幻,不能虛化人像以外其他。但是弱光環(huán)境下畫質極佳。

iiiiiiiiii

iPhone 人像模式虛化技巧:

1.人物和背景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最好是有一定的空間縱深感。

想要很好的虛化效果,首先本身就需要人物和背景之間存在的一定距離。即使你使用上萬元的昂貴定焦鏡頭,如果主體和背景貼在一起也沒有很好的虛化。

(Shot on iPhone XR   Derrick)
(Shot on iPhone XR Derrick)

2.學會看取景框。

是不是足夠拍攝的條件,取景框中會顯示。當出現黃色對焦框的時候,就說明已經可以進行人像虛化拍攝。

3.iPhone XS Max 的人像模式在其他靜物中使用,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想要好看的光斑焦外,要保證焦外本身有點狀光源。

例如圖中,背景的很多的小光點,就是光斑虛化的原因。

(Shot on iPhone Xs Max  Derrick)
(Shot on iPhone Xs Max Derrick)

5.iPhone XR 的人像模式在抓拍方面足夠好,可以盡可能的讓人物多一些動作,在捕捉精彩的瞬間。

有意思的是 iPhone 中的光圈效果是嚴格模擬了對應數值的相機鏡頭的虛化效果,建立了一套數字化的光圈模擬系統(tǒng)。這是為什么 iPhone 的人像模式更加好看真實的原因。

光效模式

光效模式最一開始出現在 iPhone X 上,當時這一套人像光效僅僅還是在 Beta 版本。但是今天人像光效模式已經非常好用,且實用的程度也越來越多。所在在說人像光效之前,我們來說說,為什么要有這樣一套系統(tǒng),方便大家理解和使用:

如果你熟悉人像攝影,尤其是影室內的布光人像,你就知道不同風格的人像需要不同的布光種類來實現。比如我們想要一個非常好的黑白人像大片,我們就需要搭建一個黑色背景,然后利用不用的光源把人物從背景中剝離出來。就像下面這張就是我使用相機拍攝的一張黑白影室燈人像:

(Shot on Sony A7R2   Derrick)
(Shot on Sony A7R2 Derrick)

類似于這樣的照片你需要一定的攝影技術,還需要很多燈光工具配合得以實現。以此類推,我們看到的很多的人像大片都是這樣拍攝而成。

而 iPhone 的人像光效模式就是想要把所有的這些人像類型,歸結為幾類。然后分析他們的光源特點以后,直接通過算法的方式得以實現。

這樣,普通人不需要知道復雜的攝影知識,僅僅是簡單按下快門即可。這個遠景是很好的,但是實現的難度可想而知。

目前 iPhone XS Max 提供了 5 種影視燈光效,我們只要打開人像模式,直接就可以在取景框中看到:

在這里,我們分別進行一個簡單的介紹和使用建議:

攝影室燈光:

這是我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光效。因為這個光效會直接模擬在影視內使用反光板或者是補光燈直接補充在臉上的效果。最為簡單的說法就是給你的臉補光。這種補光可以讓你的膚色變得非常的透亮,下面是一個簡單的對比:

我們可以看到,模特在使用了這一個模式以后立刻膚色和氣色好很多。所以這是我每次使用人像模式的必備選項。因此,這也是最為適合女性模特的一個光效(敲重點)。

輪廓光:

所謂的輪廓光,本質上通過壓暗線條會強化人物面部的邊緣,在通過提亮大面積的面部從而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這種效果由于反差比較強烈,很明顯不適合希望柔美的女性模特。而是特別適合喜歡硬朗的男性模特。當然,并不是一定只能給男孩子或者是女孩子。本質上還是取決于畫面的風格。如果你是一個在光線硬朗環(huán)境下的作品,輪廓光會直接強化你這種質感。

舞臺光:

舞臺光模擬的原理是去掉人物的背景,并加上輪廓光。這樣會有更加戲劇性的效果,基本上屏蔽掉了其他背景,作品中僅僅只剩下人物主體。一般更適合在一些比較有情緒的作品之中。并不適合一些活潑主體的作品。在所有的光效模式中,這一個光效模式我使用的幾率比較小。

單色舞臺光:

在所有的人像光效模式中,我獨愛這一種。因為在這種模式下,我們可以拍攝一些非常經典的黑白人物肖像。比如下面這一樣一張照片就是我使用黑白人像肖像拍攝的作品:

(Shot on iPhone X   Derrick)
(Shot on iPhone X Derrick)

在這種人像模式下,我們的人物首先是從黑白背景脫離出來,然后在使用輪廓光強化線條,最后再黑白化強調質感。所以,在一些比較有時間感的作品中,我都會使用這種模式。

關于人像光效的建議:

1.請注意,所有的人像光效本身都是為人像肖像設計的。

這就意味著我們在拍攝的時候,人物至少要在腰以上的畫面,如果是全身人像,效果不佳。尤其是后兩種舞臺光和黑白舞臺光需要我們更接近,一般都是人物的胸部以上才會有很好的效果。

2.人像光效模式都是可逆的。

你可以嘗試任何一種模式,然后在進行隨時的更改。

3.注意光線環(huán)境之間的配合,沒有任何一個光效模式適合所有的光線。

要通過自己的題材,確定光效模式。

4.iPhone XR 只有前三種光效模式,舞臺和單色舞臺光暫時沒有,但有可能會在后續(xù)更新中推出。

以上就是關于iPhone人像模式所有的要點?;旧?,只要了解上述的信息,我們就可以足夠可以拍攝出足夠好看的人像照片。

正方形

(Shot on iPhone X    Derrick)
(Shot on iPhone X Derrick)

在此模式,所有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和照片一致。只是構圖比例變?yōu)榱苏叫?。而之所以是正方形,主要有幾個原因:

1.更適合網絡的發(fā)布。

只要你仔細看,目前我們的所有的社交網絡的圖片預覽框都是正方形的。所以如果照片在一開始不是正方形的就意味著畫面部分會被省略或者是裁切。

(Shot on iPhone X   Derrick)
(Shot on iPhone X Derrick)

2.更簡單的構圖。

因為正方形構圖相比于長方形會有著更小的構圖面積。所以我們很多時候就會更少的擔心構圖,或者是背景雜亂的問題。所以,這也是我比較喜歡使用正方形的原因。

全景模式

全景模式本身即是一種數碼接片。它為我們解決的一個最大的痛點就是在一些場景中,當我們的一張照片無法拍攝完全的時候,就可以使用全景模式。所以在一些自然題材中,我們經常就可以看到使用全景模式拍攝連綿不絕的山脈河流等等。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 Hua)

關于全景模式,在這里有一些簡單的使用建議:

1.使用時,一定要盡可能的保持手部運動的穩(wěn)定,而且這種運動一定要在一個水平線上。畫面中會有箭頭給你一定的指示。需要說明的是,如果你上下移動的范圍過大,就會導致照片的寬像素比較低。

2.我們可以把手機放置在一些可以轉動的物體上,拍攝 360度的一個照片,會有比較奇特的視覺效果。

3.全景模式,不僅僅可以橫著使用,還可以縱向使用。如果我們縱向使用,可以有著非常奇特的空間感受。比如下面這張作品:

(Shot on iPhone XR   Jamie Hua)
(Shot on iPhone XR Jamie Hua)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拍攝就在空間上有一定的擠壓,如果畫面中有人物或者是其他不能畸變的主體,就要盡可能的做出調整。

以上就是在 iPhone 相機的所有硬件知識。但是為了能夠讓大家更大的發(fā)揮出實力,所以在這里推薦兩個非常重要的拍照補充軟件。這兩個軟件,可以幫助我們更大的釋放iPhone 拍攝的潛能。

「Focos」

我之所以一直鐘愛這一款軟件,是因為這款軟件一直在詮釋著「科技」和「藝術」的交叉點。

因為這款軟件可以通過算法(科技)的方式模擬不同型號的老鏡頭的焦外(藝術)。這樣以來,我們使用 iPhone 拍攝的人像照片甚至是可以有著不同年代老相機的質感。而這些極具個性的焦外,也可以讓你的人像照片非常出彩。

比如,在某一段時間里,我就非常鐘愛這種焦外的旋轉:

(Shot on iPhone X   Derrick)
(Shot on iPhone X Derrick)

這樣的效果,可以讓我們的攝影作品更有膠片味。只要使用得當,就可以讓我們的人像作品更加像是相機拍攝。目前來說,只有你是雙鏡頭的 iPhone 和 iPhone XR 都可以使用這款軟件。

「Pro Cam」

如果你是一個非常愛折騰的人,我一定要建議你使用這一款軟件。因為這款軟件,是目前最優(yōu)秀的手動相機軟件。如果你想要自己的手機像是一個單反相機那么這款軟件再合適不過。提供幾乎所有的可以控制的選項,你可以自動調整快門速度,自動調整對焦,白平衡等等等。甚至是包括支持 Raw 格式,Tiff 格式等等。

以及,如果你是一個熱愛拍攝各類光軌的用戶,這款軟件甚至是提供了很好的算法,你可以實時看到自己的拍攝軌跡。讓你更加自由的進行光軌的創(chuàng)作。而且,這也彌補了 iPhone 相機的一個短板,因為基本上其他的安卓手機都已經標配了手動模式。而且,基本上安卓手機帶的一些附加功能,這款軟件全部都可以實現。

當攝影師分享一張作品時,經常會被問到,你修圖用什么軟件?或者你用的什么濾鏡?首先要說明的是,很多人太看重修圖了,覺得修圖才是一張照片好看的核心,但其實并非如此。一張好的照片是前期拍攝和后期修飾的結果,二者缺一不可。隨著 iOS 這幾年的進步,連 Apple 的 Mac 的照片功能都集合了非常強大的照片修飾功能。而這些修飾工具往往被用戶所忽略。

iPhone 的修飾分為三個部分:

(1)剪裁部分

提供各種各樣的構圖比例,其中自動糾正水平和垂直的功能很貼心和人性化。具體功能如下圖:

(2)濾鏡部分

(3)參數調節(jié)部分

iPhone 拍攝最享受的就是照片的科學管理,你不不僅僅可以拍攝到美好的照片,還能對他們快速的修飾。蘋果自帶的修飾工具,基本包含了照片基本修飾的所有功能。

第一部分是曝光,也就是光效:

在這里你可以控制照片的明暗,反差,褪色等等。唯一需要說明的可能是這個黑點,其實你只要理解為黑色的純凈度的感覺就可以,或者說類似于 VSCO 上的褪色效果。

第二部分是顏色

在這里你可以調節(jié)飽和度以及色溫(就是色偏),這里要著重強調一下這個對比度,這里對比度和第一部分曝光的對比度完全不同。這里是色彩的對比度,你會發(fā)現調節(jié)后色彩更加鮮明。這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項功能。

第三部分是黑白

簡單來說,就是把你的照片變?yōu)楹诎渍掌?。我自己非常喜歡使用 iPhone 內置的黑白功能把彩色照片轉換為黑白。通過幾個參數的調節(jié),我們很快就可以獲得一幅非常有氛圍和影調的黑白大作。強烈推薦。

如果你想看到更多好看的 iPhone 攝影作品,提高審美,我和 Jamie 共同運營了微博@iPhotograghy,歡迎關注。如果你有好的作品,也歡迎艾特我們。


影片

現在我們來說說影片部分。

從 iPhone X 以來,Apple 每年都會邀請一個知名導演來使用 iPhone 拍攝一部電影。這足以說明,手機影片的黃金時代已經來臨。尤其是伴隨著即將到來的 5G 網絡,分享視頻將會是未來社交網站的主流方式。

如果說,過去的幾年里,拍的一手好照片是一個重要技能的話。那從現在起,能夠拍攝并剪輯一手好影片,就是新的趨勢。

我在今年也為小紅書拍攝了一部小短片,在這部短片中所有的鏡頭就是使用 iPhone X 來完成的。

但是,拍攝照片和影片雖然在審美的理念上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技術上的內核是有很多不同的。這也是在 iPhone 相機操作指南 1.0 中比較缺少的部分,所以在這里我們將會從頭開始。

視頻的基本原理 

不知道你小時候是不是有這樣一種經歷,這就是我們有很多畫著不同動作的小人書,當你把這些小人書連續(xù)翻動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這些人物就好像是動起來一樣。這就是動畫片的基本原理。這當然也就是影片的原理。

我們只要連續(xù)播放一定的畫面,就會感覺這個畫面就像是動起來一樣。那么一般來說,我們只要在一秒鐘連續(xù)播放 24 幀畫面,那么整個畫面看起來就是動的,而不是靜態(tài)的照片。

所以,傳統(tǒng)的電影播放機,就是在一秒鐘播放 24 張照片(因為人眼有一個叫做視覺暫留的效應)。

這個一秒鐘播放多少幀的視頻,就是幀率,它的縮寫就是「FPS」。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使用很高的幀率記錄,比如說我們使用 120FPS 進行記錄,然后仍然以 24 秒的幀率進行播放會是什么效果?也就是我們拍攝時候的一秒鐘,拉伸到120/24=5秒 進行播放。

聰明的你,一定又想到了這不就是慢動作嗎?是的,這就是慢動作的原理,我們通過記錄更高的幀率,然后再以正常的速率進行播放,就是慢動作回放。

vicon

今天的手機慢動作拍攝能力已經非常的強大了。以 iPhone 為例,目前 iPhone 的慢動作 已經可以來到了 240FPS。也就是說,我們拍攝一秒鐘的畫面,已經可以拉伸十秒。

那剛才我們說的慢動作可以理解為是視頻的拉伸,但是如果是壓縮又會是什么樣子呢?比如說,一段一分鐘的影片,我們按照規(guī)律抽出其中的一些幀率,再把他們組合到一起,按照每秒鐘 24 幀的幀率進行播放,這個效果是什么樣呢?

非常簡單,這就是延時攝影的效果。就是那種可以短時間內,讓你感受到風云變化的影片形式。

vicon

以上就是關于視頻幀率的基本知識,但是對于一些慢動作或者是延時攝影的技法我們稍后內容會詳細說明。

細心的你,除了會發(fā)現提到視頻會出現幀率,還有一個更為常見的數字,比如 1080P 和 4K。其實這個概念和照片的分辨率是一樣的。比如所謂的 1080P 就是像素為 1080X720。

今天你可能已經越來越多的聽到了 4K 分辨率這一個說法,4K 基本上就是 4096X2160 左右。也就是說代表著像素越來越高,視頻也就是越來越清晰。

這里面有意思的是,如果換算為像素,視頻的 4K 其實才相當于照片的 800萬 像素。而 800萬 像素在今天的照片可以說低來形容。但是,別忘了視頻是一秒鐘至少拍攝 24 張。那么信息量就變的異常大。所以 4K 視頻能力,成為了現在一個標準。

目前,iPhone 的 4K 甚至已經可以是拍攝 60FPS 的畫面,可想而知記錄能力的強大。不過很多人認為我們現在身邊很少已經有很少4K 播放的設備,所以 4K 沒有必要。但是只要你仔細了解,你就會發(fā)現當然不是這樣。

首先最為基本的是根據香農定律:一個播放設備應該播放器其分辨率2倍的視頻源的效果是最為清晰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是 4K 的視頻,在 2K 的設備上播放才是效果最好的。而今天的 2K 設備已經是隨處可以見到的。

但沒有什么比未來更重要的。目前在國外的 YouTube 上,4K 視頻源已經是屢見不鮮了。而國內的 4K 源也相信會隨著 5G 技術的普及以后成為主要的視頻源信號。所以現在手機上的 4K 視頻,不僅僅是有必要,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一部手機是不是能夠拍攝高質量的4K 就變的非常重要。因此,你會看到現在基本上的主流旗艦手機都已經來到了 4K 分辨率。iPhone 現在已經來到了4K 60 FPS,這已經給視頻創(chuàng)作者提供了越來越強的技術支持。

當然,你會發(fā)現這樣一種情況,即使相同分辨率的視頻,清晰度也會有一定的差異。這是因為視頻除了前面提到的分辨率和幀率以外,還有另一個參數作為衡量這就是視頻的碼率。

但是因為碼率是專業(yè)視頻制作者才會注意的參數,對于我們來說只要知道它的單位是 kbps,并且數值越高越好。

以上就是關于影片的一些基本上的參數概念,這些參數概念是基礎中的基礎,可以讓我們在拍攝時更有把握。再有了這些基礎作為鋪墊以后,我們現在可以正式進入影片的拍攝環(huán)節(jié)。

以上提到的所有參數,我們都可以在 iPhone 的設置——相機中找到。關于影片的設置有幾點說明:

1.在「錄制視頻」的選擇中,我們可以選擇4K 60FPS的前提是,在「格式」設置中打開高效。而且需要說明的是,iPhone 相機的操作的 4K 60FPS 是 H.265 編碼。這種編碼格式視頻在一些剪輯軟件或者是播放平臺可能還不支持。

2.請打開錄制立體聲,立體聲功能錄制是2018年新 iPhone 的新功能??梢宰屇愕囊曨l聲音更具空間感。

3.當你選擇4K 30P其中,可以打開「自動低光FPS」,這樣可以改善弱光畫質,且非常明顯。

視頻的拍攝技巧

視頻的曝光和對焦

1、 曝光

很多人認為照片和影片都是在曝光,所以肯定在原理上或者是方法上沒有特別大的差別。但其實不然,雖然照片和影片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但是在拍攝方法上需要注意的方向完全不同。

因為照片更多是靜態(tài)的攝取,所以基本上我們只需要考慮拍攝瞬間的情況即可。但是影片就不一樣,因為影片基本上都是動態(tài)的,所以更需要考慮動態(tài)場景的不同。

既然我們已經開始專業(yè)地進行視頻的講解,所以在這里,我們將會以目前 iPhone 上最為強大的影片拍攝軟件 FiLMiC 來進行說明。很多使用 iPhone 拍攝的影片都是來自于這個軟件。

 在這款軟件里,幾乎所有影片調節(jié)需要的功能都可以進行手動調節(jié)。

其中曝光是通過兩個數值相互協(xié)調來進行的。一個是快門速度,一個是感光值。我們可以直接通過滑動轉盤來進行更亮還是更暗的調節(jié)。你會發(fā)現,這兩個數值并不是直接增加或者是減少的。而是有一個原則,比如感光值的數值都是能夠低就是低一些。尤其是在一些曝光充足的畫面中的。

因為更低的感光值可以擁有更好的畫質。但是快門速度是不可以一味的降低的,你會發(fā)現一旦在 1/30S 以后就會不會再降低。這里并不是因為安全快門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如果快門速度再低一些,畫面中如果人是移動的就會造成拖影。所以一般來說,任何影片的快門速度一般都是 1/50S 左右。

當然,我們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直接調節(jié)畫面的明暗。不過,和照片一樣,我們一樣可以通過點按畫面中的任何一點來確定曝光值。而且,在這款軟件里,最好的是曝光和對焦是完全分開的。

我們在拍照部分說的,測光和對焦都是一個點的時候不方便的情況就完全沒有了。我們可以直接通過點按畫面中的圓點來實現曝光。

前面我們說到,由于手機屏幕亮度,或者是人眼之間的差異等等原因,如果我們是使用手機直接肉眼判斷曝光就會造成畫面中的曝光不夠準確。所以在照片中我們會使用直方圖來進行一個判斷。

但是直方圖有很多弊端,比如我們僅僅知道畫面中的像素數量,而不知道畫面中的像素位置。所以一些高級的影片錄制工具,就會提供其他的參考工具。

其中,最為重要的也就是最為常見的就是斑馬紋。

雖然這個詞匯聽起來非常高大上,其實使用起來是非常簡單的事。你一旦打開斑馬紋以后,畫面中如果出現過度曝光的情況,這一部分就會被紅色的網格紋覆蓋,如果是藍色的網格就是曝光不足。因為是相間的網格,所以我們叫做斑馬紋。那么再有了這樣一個工具以后,我們就可以快速知道畫面中的某一個是曝光過度的。那么這個時候我們不僅僅是可以通過調整曝光的方式,也可以直接想辦法改變場景中的光源。

這也是為什么,影片拍攝我們使用斑馬紋的原因。

2、對焦

我們再來說說對焦。其實對于影片的創(chuàng)作而言,在對焦上有著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隨著今天手機的傳感器面積越來越大,景深也越來越大,這就說明景深和對焦控制是越來越重要的,而且它和照片有很大的不同。

照片我們僅僅需要考慮拍攝的瞬間的景深情況。但是對于影片來說,景深變化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創(chuàng)作方式。所以,在專業(yè)的影視制作中,對焦甚至是攝影師和跟焦員一起協(xié)同完成的。

關于對焦,我們給出以下幾個建議:

1.定場鏡頭

所謂的定場鏡頭就是機位確定,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選擇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進行拍攝。一個是固定焦點。比如場景中是兩個人的對話,那么這個時候我們就完全直接確定焦點在人眼上。調節(jié)方法基本上和我們的照片拍攝一樣。我們要么可以通過調節(jié)對焦滑桿,直接進行景深的調節(jié)。

要么就是通過點按畫面中的方框選擇對焦點。我們前面在曝光的時候提到過,曝光針對影片的輔助工具斑馬紋。對焦也一樣,對焦也有一個非常實用的對焦工具。這就是峰值對焦。峰值對焦的使用原理也是非常的簡單,只要是畫面中出現的綠色的紋理的邊緣就是清晰銳利的,也就是對焦清楚的地方。例如下面這張圖中展示的一樣。

當然,在定場鏡頭中,我們因為不需要控制相機,所以如果想要改變對焦點也是可以的。這個時候就可以通過手動對焦滑桿直接控制景深變化。比如我們可以從模糊到清晰,作為一個開場。我們可以跟隨人物的移動改變,使人物一致保持清晰。但是這個能力需要不斷練習以后才能夠熟練掌握。

2.運動鏡頭

這是最難的。因為攝影師不僅僅需要控制鏡頭的移動,還需要控制景深的變化。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們似乎只有一個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指望手機在拍攝過程中的自動對焦。

是的,幾乎目前所有的手機都有這個自動對焦功能。但是水平層次不齊,但是從我的使用經驗看,iPhone 至少是可以勝任大部分場景。

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要非常精確的控制,并希望自主控制,并不是不可以。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使用另一款軟件相互配合,這就是 FilMic 的遙控軟件。

所謂的遙控,就是這款軟件允許你使用另一臺設備遙控參數。那么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使用一個鏡頭拍攝,而另一臺機器進行遙控拍攝。只要兩個人配合的好,想要拍攝出對焦準確是可以的。

3、白平衡

除了對焦以外,還有一個參數的控制至關重要。而且這個參數,對于畫面的影響還非常大。這就是影片拍攝的白平衡。

和照片不同的是,影片的白平衡調節(jié)工作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可以說影片的白平衡一定要在拍攝時調節(jié)恰當。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例如目前影片參數后期調節(jié)的軟件還是非常非常少的。而且,即使能夠調節(jié)后期的影片參數,但是調節(jié)的空間,也就是所謂的后期的寬容度是特別特別低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盡可能的在前期解決。

在我們剛剛前面提到的軟件中,白平衡調節(jié)工具是非常直觀的。我們直接可以通過點按畫面中的顏色區(qū)域就可以。或者是下方也提供了幾種常見的白平衡調節(jié)選項。包括像是鎢絲燈啊,日光或者是陰天等等。直接點按即可。

在知道了以上的拍攝參數以后。我們需要特別強調一件事。這件事是在照片中不需要考慮,但是在影片中異常重要的點,這就是「連續(xù)性」。

因為我們的影片是很多個鏡頭連在一起的。那么這些鏡頭很多都是發(fā)生在同一個空間。那么這個空間內的光線應該是一致的。如果我們的鏡頭忽明忽暗,或者是色溫飄忽不定。就會給觀眾帶來是不是場景已經發(fā)生轉換的疑問。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跳戲。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我們就需要讓同一場景的曝光,色溫參數保持盡可能的一致。

鏡頭的景別

再說到鏡頭的景別之前,我們先來說說畫面比例這件事。我們在照片后期過程中,都會進行裁片。其實這個裁片原則上你可以是任何的比例。正方形、16:9 還是 4:3你可以按照自己的主題隨意進行裁切。

但是影片并不是這樣,雖然原理上你可以任意的裁剪。但是還是有一些非常常見的約定俗成的拍攝比例。例如我們在社交網絡上常見,也是很多手機的默認拍攝比例 16:9。

在電視上我們最為常見的是 4:3 的畫幅。這是傳統(tǒng)電視會使用的畫幅。到今天,我們仍然會看到很多電視臺使用這種比例。比如說我們經??吹降男侣劼?lián)播就是這個畫幅錄制的。

但是我們再相愛電影院里最為常見的叫做寬熒幕,一般都是 1.85:1 或者是 2.39:1。而其中 2.39:1 也叫做變形寬熒幕。

其實本質上,這種是使用了一種比較特殊的手法,可以兼顧鏡頭的廣度和景深。但是今天使用這種比例,會給我們帶來比較獨特電影感。所以越來越多的視頻制作者,會使用這種比例。更重要的是,目前是移動設備觀看視頻比較多,如果使用這種比例,畫面中的像素都會被盡可能的使用,也就是我們比較俗稱的沒有黑邊。

慢鏡頭

慢鏡頭也叫做升格鏡頭。這里的升格就是指的是前面我們所說的幀率。升格拍攝就是采用更高的幀率進行拍攝,這樣后期我們可以盡可能的拉伸鏡頭。這樣我們就可以獲得慢動作的效果。

慢動作因為可以盡可能的讓觀眾看清楚的動作細節(jié),所以經常用來調動觀眾的一種情緒。所以在一些強調感情或者是動態(tài)張力的作品中我們經常會見到慢動作。但是更好玩的是,因為慢動作是可以回放一些非常快的瞬間的。所以這也可以讓我們拍攝很多酷炫的畫面。

我們先來說說手機上的慢動作設置。分辨率選擇上 720P 的分辨率是遠遠不夠。所以在這里我們的建議就是,如果你是影片創(chuàng)作的話,至少是1080P 的分辨率才可以。

目前 iPhone 的主流旗艦畫面的 1080P 的慢動作幀率已經在240FPS。已經可以讓你回放 10S 的素材??梢哉f是足夠使用了。

這里我們分享一些使用慢動作的技巧。

1.首先是慢動作是并不需要三腳架的。

很多人認為慢動作是需要三腳架才可以完成的。恰恰相反,因為慢動作的原因,畫面中的抖動并不會特別的明顯。所以這反而是一個減少畫面抖動的一個方法。比如我們在拍拍攝一些鏡頭,可以通過升格讓畫面看起來穩(wěn)定一些。當然,前提是你的畫面可以允許你升格。

2.慢動作并不是適合所有的鏡頭。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慢動作本質的精髓在于一些高速鏡頭的回放,例如我們可以捕捉一些本身就非常高速的鏡頭。像是物體掉落的瞬間,水花濺起的瞬間等等。而如果本身就是動作不快的鏡頭,如果我們還是使用慢鏡頭的話,就會造成鏡頭本身變得十分拖沓。

3.拍攝慢鏡頭對光線要求特別的嚴格。

我們會發(fā)現,一旦使用慢動作以后,畫面的曝光就會產生變化。尤其是在一些光線環(huán)境本身就是比較弱的情況下。而且畫面的噪點也會特別的明顯。所以我們盡可能的保證畫面中的光線充足,在夜晚的環(huán)境中盡量不要使用慢動作。與此同時,你一定會發(fā)現有些情況,尤其是環(huán)境中有人工光源的時候,畫面中的頻繁閃動的現象這是因為慢動作捕捉的幀率原因,所以盡可能的避免。

延時視頻

延時視頻其實在傳統(tǒng)的數碼攝影中,是一種在前期拍攝和后期制作難度上都很高的拍攝手法。尤其是延時視頻的拍攝還要求拍攝者花很長的時間去完成一個鏡頭的拍攝。但是現在由于手機的出現,讓我們普通人也可以拍攝延時視頻。而所有的這些操作,僅僅只是簡化為兩個動作:

按下快門開始拍攝,再按下快門結束拍攝。

然后手機就會自動的為你生成一段延時影片。但是,即使如此,想要拍攝一段延時視頻,還是需要一些技巧。

1.延時視頻首先使用的題材范圍是在一段時間內能夠有比較大的變化場景。

其中最為經典,也是拍攝次數最多的就是莫過于云彩的變化。因為云彩的變化一般情況下都是非常緩慢的,我們很不容易察覺。

但是如果我們使用的是延時視頻,可以看到本來半個小時的延時拍攝,僅僅在幾秒鐘的呈現。就會立刻感受到風云變換。所以以此類推,我們可以去拍攝城市的車水馬龍,日升日落等等。

2.延時視頻一定要保持穩(wěn)定。

我們前面說到過,如果是拍攝慢動作就可以不需要考慮穩(wěn)定的因素。但是延時視頻就正好恰恰相反。因為延時視頻正好可以放大任何輕微的抖動。而且延時視頻的拍攝時長一般來說都會非常的長。

就算再厲害的人,也不可能使用手持完全拍攝一段延時攝影。所以這個時候一個三腳架就一定是必須的。我們可以使用三腳架把手機固定在某一個位置拍攝。這樣就避免了畫面的抖動,也避免了長時間的舉著拍攝。

3.一定要鎖定對焦和曝光。

如果你現在已經開始去火急火燎的拍攝延時了。但是你一會回來發(fā)現有兩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首先第一個畫面一定是會忽明忽暗的。又或者是畫面是不斷抽動的。這是什么原因呢?很簡單,因為延時攝影的時間跨度特別的長。所以我們拍攝過程中,場景中的光線或者是物體都是實時改變的。而相機會不斷的自動的測光對焦。這樣就會造成上述我們提到的問題。

為避免這種情況,只要我們鎖定對焦和曝光即可。只要我們長按住畫面的任何一個部分,就像照片一樣就可以鎖定對焦和曝光。這樣我們拍攝出來的畫面就不會再有任何的閃爍和抽動。

4.更高級的移動延時

傳統(tǒng)的延時,都只能是單一的保持不動的畫面。但是現在的 iPhone XS Max和 iPhone XR 手持防抖能力已經很好,這讓我們甚至是可以手持移動延時。只要我們用手邊拍,并盡量的放慢移動速度就可以拍攝大范圍移動延時。

影片的后期

剪輯

視頻的剪輯如果說簡單,也是非常的簡單,就是把幾段視頻結合到一起就可以。但是要是說難也非常難,因為視頻剪輯里有很多的基本原則和技巧。所以在這里,我們就著重基礎,從最為簡單的一些要素來和分享一些關鍵點。

1.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素材管理。

其實對于無論是照片來說,還是影片來說。良好的素材管理一定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對于影片來說。因為照片我們所需要瀏覽的時間特別短。比如你花個幾天的時間拍攝的畫面可能僅僅幾分鐘就可以瀏覽一遍。但是如果是影片的話,那么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了。

如果你拍攝了一個兩個小時的素材,就意味著,你需要在回看的時候再次觀看兩個小時的素材。這個效率肯定是十分低的。如果我們是比較正式地拍攝一個短片,那么一定會有很多鏡頭,甚至是一個場景就會有很多鏡頭。

所以我自己有一個習慣就是,無論是旅行中,還是生活中,還是非常正式地拍攝一個短片,我都會對我滿意的素材進行及時的標注。在 iPhone 相冊里,會有一個選項可以給自己的短片加上收藏。這樣在事后剪輯的時候,就可以快速找到合適的片段。

2.剪輯是以敘述為基礎的。

這里的敘述有很多種類型。比如我們最為常見的,也是我被問到好多次的類型就是旅拍風光類型的怎么剪輯。在我看來,任何的剪輯一定是有一條線的。比如有一部非常有名的風光片叫做《挪威的四季》,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延時風光的影片。雖然是個風光片但是卻有一條「四季變換的時間線」。

那如果是敘述故事的影片,故事的結構就是一條線。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尾都是你剪輯的指引。

3.注重剪輯中的運動。

如果想要理解這一點,就可以看一部叫做《土耳其瞭望塔》的短片。這是一部剪輯非常經典的影片。甚至是被后來很多人爭相模仿。在這部片子里,有一點非常重要的點就是考慮到鏡頭剪輯之間的運動。每一個鏡頭的動勢都可以跟它的前后鏡頭相配合。所以這就回給人以非常清晰的流暢感。這也是這部片子非常出名的原因。當然,這部片子的背景音樂,也就是我們所說的 BGM 又是另一個支點。因為這個影片的 BGM 來自經典曲子《Experience》。

音樂

這就是我們要說的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就是關于視頻的音樂。再開始說音樂之前。有幾點非常重要的經驗,可以作為一種分享。

1.影片中,聲音的重要性可能遠高于畫面。

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點。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一種經驗,就是一段視頻如果畫面不清晰,但是聲音優(yōu)秀你可以看完。但是如果你一個影片畫面再怎么美麗,但是聲音特別劣質,比如有雜音,有破音。那么你都無法忍受。

這就是因為我們的聽覺遠比我們的視覺更加敏感。因此,這里就需要強調的是,如果你的影片需要額外錄制聲音那么你就需要盡可能的提高質量。

如果你的聲音,是作為一種畫外音。比如作為故事說明等等。那么其實只要在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中,帶上手機自帶的耳機,使用耳機上的麥克風就可以錄制。

如果你是畫面中的對白,這也最難解決的辦法了。此時就需要考慮一些手機的外接麥克風來完成錄制。

2.影片的配樂是提高影片高級感的重要手段。

但是前提是,我們需要能夠對音樂有一個非常好的把握。換成好理解的話就是,這需要你自己本身就有一定的音樂修養(yǎng)才能夠選到好音樂。這個音樂需要配合你的畫面,無論是旋律上,還是在節(jié)奏上。就像我們前面說到的《土耳其瞭望塔》的音樂本身就是十分契合。

在這里給大家一個簡單的剪輯技巧。這個技巧也是 MV 的基本手法。這就是根據音樂的節(jié)奏作為剪輯點。這樣的好處不僅僅會讓人感覺到音畫同步。與此同時,最為重要的是,一首好音樂本身就是自帶節(jié)奏。它的輕重緩急本身都十分優(yōu)秀。那這個時候的你的短片也就有了輕重緩急。

視頻的特效

那么說到視頻的特效,其實并不是我們理解的那種常規(guī)意義上非常多的「duang」的爆炸效果等等。我們想說一些簡單的最基礎的。

1.文字

一個影片一定是有一個標題的,就像一部電影一定有名字一樣。影片的標題的呈現方式很多,尤其是現在很多剪輯軟件都會有非常多的模版。我相信大家一定會一開始更傾向于選擇特別花哨的文字出現方式。

但是很多時候,如果過于花哨反而是喧賓奪主。我們更應該可以把心思花在字體上,因為字體很多時候是代表著一種形態(tài)的。它可以跟影片的主題有一種呼應。

至于其他的影片文字,可以根據功能需求添加。添加難度也不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影片中已經選定了一個文字樣式,就不要頻繁的更換,除非你有特別的表達方式。尤其是前一個鏡頭如果用一個字體,另一個鏡頭立即使用另一個字體,就會有非常明顯的割裂感。

最后就是能夠用鏡頭說的,就不要用文字說。因為過多的文字,會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戳俗?,畫面很多時候就會被忽略掉。

2.轉場

轉場又是一個剪輯新手經常犯錯的區(qū)域。很多人一開始在知道有很多的轉場特效時,會過多的濫用這些轉場的特效。所以經常看到一段片子里,甚至是會出現十種以上的特效。這種轉場不僅僅是一種喧賓奪主,更重要的是浪費時間。

因為一般的轉場都需要發(fā)生的過程。而且如果你的設備配置不高,還浪費計算的運力。所以,越是花哨的轉場就越是需要慎重.。

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影片利用畫面中物體的移動方向之間的互相銜接,讓整個鏡頭語言非常流暢。如果你看過前面的《瞭望塔》這樣的鏡頭其實到處都是。也就是說,最好的轉場是鏡頭里那些順其自然該發(fā)生的。

也就是說,給轉場一個理由。

至于剪輯軟件,在移動端最好用的剪輯軟件肯定最為推薦的是一閃。

這款軟件的工具基本上全,而且軟件中的音樂非常適合音樂剪輯。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節(jié)約你尋找音樂的時間。

視頻的調色

其實對于視頻調色來說,是有一套很專業(yè)的流程的。但既然我們是手機影片,所以就不可能大費周章。那么對于手機調色,我們需要做兩件事。

1.找到一個非常合適的軟件。

目前雖然說手機上的照片修飾軟件已經非常多了。但是視頻調色的軟件還是鳳毛麟角。尤其是因為影片本身的后期空間就不是很大。這也就造成了我們在調色上會遇到很多的障礙。比如只要稍微的進行一點調整,整一個畫面就會嚴重失真。

不過這里就先說說我自己最為經常使用的一個軟件為例。

大家都知道VSCO 是一個非常好的照片濾鏡軟件。但是其實現在這個軟件也可以上色視頻。這個功能其實是我一直都非常期待的。因為 VSCO 的膠片色一直做的特別好。所以如果影片可以使用,那么我們很輕松的就可以獲得一種膠片感或者是說電影的獨特色調。而且內置的基本調節(jié)工具也都有,曝光,對比之類的都可以。

但是遺憾就是,這個軟件只可以針對單獨的片段調整。

2.記住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一定要保證統(tǒng)一性。

尤其是各個相連的鏡頭之間,曝光,顏色傾向一致。那么在后期調色時,更應該嚴格遵守這一點。如果我們一旦使用了某一種色調,就應該做到影片中都使用這個色調作為基準。避免顏色混亂,給觀眾帶來困惑。

視頻的必備拍攝工具

前面說的比較多的都是軟件方面?,F在我們來聊聊硬件。在這里的硬件推薦,我將會從價格低到高的順序,可以讓大家按照自己的情況,和熱愛程度上做一個選擇。

1.八爪魚三腳架。

這是一個我認為只要你喜歡手機攝影的一定要購買的設備,這個設備有多好呢?他既可以擴充你的照片拍攝題材。又可以擴充你的影片拍攝題材。尤其是,影片很多時候都是需要記錄一定的時間,手持拍攝很容易產生晃動,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個三腳架。

八爪魚三腳架是一個適應能力非常強的三腳架,它可以吸附在空間任何一個地方。這樣可以擴充我們的拍攝場景。

2.手機兔籠。

在相機上,有很多專門為微單等等準備的兔籠配件。其實本質上就是在機身上安裝一個鐵籠,好處就是可以在鐵籠上擴展很多其他的配件。與此同時還可以增強機身強度。

如果你有在 iPhone 上裝一個收音麥克風的需求,其實手機也是有兔籠的,大家可以在淘寶上搜索獲得。

不過其實手機兔籠最重要的目的是:可以接鏡頭。因為我們可以根據拍攝題材的不同,使用不同的鏡頭。這樣可以獲得更多的景別畫面。

3.手持穩(wěn)定儀器。

這個東西在近幾年突然火起來。最為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拍攝 Vlog。

是不是需要手持穩(wěn)定儀器呢?其實本質上取決于你的視頻拍攝量。如果你是一個經常拍攝,且不嫌麻煩的人,那么一個手持穩(wěn)定儀器是非常好的。因為手持穩(wěn)定儀器本身還是十分重和不方便攜帶的。

又或者是你自己想要使用手機拍攝一部小影片。那么一個穩(wěn)定儀器可以絕對的豐富你的鏡頭。所以總的來說,只要你熱愛手機拍攝影片,就不要錯過這個。

目前來說,穩(wěn)定器你有兩個品牌可以選擇。一個大疆的一個是智云的。我們來說說兩個品牌之間的優(yōu)劣。這兩款硬件上的價格都是類似的。智云會相對比較便宜些。

大疆的 OSMO 2 好處就是設計比較簡潔,軟件功能強大,以及最為重要的就是穩(wěn)定性好。無論是硬件的,還是軟件的穩(wěn)定性都足夠好。很少出現云臺抽風等等情況。

但是功能相對比較少,尤其是二代針對的是直播。就意味著如果你不愛直播,只愛拍片子就不是很適合。

而智云的 Smooth 4 好處就是功能特別的多,尤其是對焦?jié)L輪這個設計特別適合一些喜歡 DIY 的拍攝用戶。

軟件方面,以前不夠好,但是現在已經可以更新到和前面我們已經說到的非常強大的軟件 FilMic 相結合。價格相對還比較便宜。

所以在這里,我是最為推薦智云的這一款穩(wěn)定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