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煙很難嗎?
在沒有戒煙的,戒煙失敗的人群中,總是認為戒煙很難。但在成功戒煙的人眼里,戒煙是件很簡單的事,就像吃飯一樣簡單。
為什么一件事,不同的人觀點會有這么大的反差?成功戒煙的人比其他人多了什么?
答案兩個字:自律

自律是指我們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有原則地對待事物,能夠主動掌握自己的心理和行為。
自律是即使在最初的熱情褪去后,你仍然能繼續(xù)完成一個想法或工作項目;
自律是即使非常想躺在沙發(fā)上看電視,你也還是起身去健身房鍛煉;
自律是即使百般困難,你仍然能夠每天堅持早起。
越是自律的人,越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才不會把時間和精力白白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而是真的把碎片化時間都利用起來成長自己。

一個記者在某大學采訪一個男大學生,問起大學生活怎么樣,他說大學生活無聊透頂、空虛至極。
他列舉了他日復一日的大學生活狀態(tài):“白天上課,晚上去食堂吃個飯,回宿舍就和舍友一起打游戲、開黑。打完幾局就覺得沒意思,但又沒有其他事可做?!?/span>
記者問他怎么不花時間去讀書,他卻振振有詞:“宿舍那么吵,我根本就讀不進去?!庇浾哒f:“那你可以去圖書館或者自習室啊?!彼麉s總有理由:“圖書館離我們宿舍太遠了,在路上要浪費太多時間?!?/span>
記者又建議他去參加社團活動、或者約同學一起打籃球、跑步,他卻說白天的課程已經(jīng)讓他筋疲力盡,提不起精神去運動。記者終于明白他的問題所在說:
“你并不是無事可做,而是你只想打游戲?!?/strong>
“我能怎么辦?我舍友、我同學,人人都靠著玩游戲打發(fā)時間,這難道是我一個人的問題嗎?”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米歇爾曾召集了數(shù)百名4歲大的幼童,把他們留在一個房間里,并告訴他們:“我給你一顆棉花糖,然后給你15分鐘。如果我回來的時候這顆棉花糖還在這兒,你會再得到一顆,這樣你就會有兩顆。”結果發(fā)現(xiàn),關門期間,三分之二的孩子把棉花糖吃了。
14年后,米歇爾對這群到了18歲的孩子展開了后續(xù)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那些幾乎不能等待的孩子,都比較自大,在他人眼里是頑固、愛嫉妒、容易受挫的人;
而那些能夠管住自己直到實驗人員回來才吃棉花糖的孩子,則具有更好的社交技巧、更強的社會競爭力和可靠性,他們更堅定、更守信、學術成績也更好。
自律的人,因為能看到長遠價值,而選擇犧牲部分的短期價值,從而更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戒煙也是如此,需要勇氣面對,途中可能會失敗,但還要有勇氣去接著戒,直到成功為止。

人,首先要對自己的心做得了主,才談得上高貴。因為,他由此而擺脫了受低級本能裹挾的動物性。人的本性難移,要做自己心的主人,只能靠自律。

“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戒煙也是如此,戒煙的路上沒有人拿槍頂著你腦袋戒煙,也沒人拿槍頂著你的腦袋讓你吸煙。
所以是吸是戒,全憑你的內(nèi)心做主,做到自律,戒掉煙,就獲得自由。做不到自律,戒不掉,你就只能被香煙奴役一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