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予家原籍南陽人也,元末兵亂流離播遷,一支由南陽去孟津,吾祖由孟津再奔靈寶,生二子,長居靈寶,次即吾本支祖也。順治戊子,有靈寶同宗諱宏度字擴元者來金陵徧【1】晤吾宗,其人即本年拔貢,與予為兄弟,行長予二十七歲,大伯父與論先世事,皆能大槩【2】言之。彼云:留靈寶者即其祖也,靈寶住趾【3】名西澗里,今有數(shù)十家,孟津、南陽人丁皆盛,從前列祖行藏不閱,南陽宗譜難以悉知,嗣當抄録寄來。盤桓月余,錄吾宗支而去,至今音信杳然。 今予敘譜以靈寶公為始祖,以金陵公為一世祖也,吾因之有感矣:由吾身而上溯之,至于靈寶,至于孟津,至于南陽而止,再上不復可考,豈非追遠者之憾乎?更思自南陽以后由同胞而伯叔,而嫡堂,而從堂,由再從而無服,其不常見者遂至等于路人,視吾于擴元可知也。 嗚呼!有仁人之心者茍一念及何以為情乎?老泉云:觀吾譜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生矣! 峕【4】康熙三十四年歲次乙亥中秋后二日 九世孫觀謹識 印謹案【5】:靈寶公第二支來江南居和州【6】如方山【7】者四世,至東樓公始遷金陵,此序以靈寶公為始祖,以金陵公為一世祖也,金陵公似當改鷹揚公,印續(xù)纂譜錄、編排世次直以靈寶公為一世,非敢變例,諱觀公自稱九世孫實以靈寶公為一世也。 注: 【1】“徧”同“遍”。 【2】“槩”,“概”的異體字。 【3】“趾”同“址”。 【4】“峕”,“時”的訛字。 【5】“案”同“按”。 【6】江南和州,地名,今安徽和縣。 【7】如方山,山名,在安徽和縣境內(nè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