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臨終前告誡兒子,此人一有異動必須殺掉,否則會對你不利 我們經(jīng)常聽說一句話“狡兔死、走狗烹”,它也經(jīng)常用來形容那些古代皇帝,在成功登基后將當初的功臣殺死的事情。其實這樣的事情,不管在哪個朝代都是很常見的,尤其是朱元璋時期,畢竟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皇帝也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來,當然除了這些原因外,還有就是安歇功臣樹大招風(fēng),如果在有個性一點的話,碰到多疑的君王,最后等待他們的只能是死路一條。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跟李世民有關(guān)的故事,當時李世民在臨終前曾對兒子說,必須殺掉此人,不然大唐就要屬于他了,這個人是誰呢? 其實在在中國古代,每當一位新的皇帝登基,為了建立自己的威嚴,都會懲罰一些大臣,殺雞儆猴讓一些大臣臣服于自己的統(tǒng)治。其實李世民跟其他皇帝相比,對待功臣已經(jīng)是比較寬容的了嗎,當初在宣武門事變中,跟著他的十個人,最后差不多都得到了善終。但卻有兩員大將,李靖和李勣,他們?yōu)槔钍烂窠⒆约旱慕y(tǒng)治付出了很多,但是李世民臨終前,還是對自己的大將的忠心表示懷疑,叮囑自己的兒子,若有謀反之意必殺。李世民為什么對他如此害怕? 李淵是唐朝的第一任皇帝,但是他沒有太多的能力,當他是皇帝的時候也沒有給人民帶來太多的好處。李淵應(yīng)該非常感激他有一個像李世民這樣聰明的兒子!李世民和他的父親李淵在性格上完全不同。我們可以說李淵是一個膽小的人,并且做事情猶豫不決。但是他的兒子不一樣,李世民是一個具有偉大戰(zhàn)略和遠見的人。隋朝末期,隋煬帝楊廣一直都是不得人心的,李世民看到這些后,他找到了他的父親李淵,他想讓他起事,但是李淵一直猶豫不決,無法做出決定。 要不是李世民的不斷勸說,原本屬于李氏家族的王朝就不知道會在誰的手中,所以李淵能夠成為皇帝要感謝李世民。李世民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政事上,亦或是對待人才上,如果他的能力不強的話,也就不可能招攬到那么多的能人強將了,因此剛開始李淵對這個兒子也是比較滿意的,但也就是因為這樣,他的很多兄弟都對他心生不滿,甚至要設(shè)計殺掉他。于是李世民不得不奮起反擊,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自己的兄長(也就是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等。 太宗皇帝能在戰(zhàn)亂時代,慧眼識珠救下李靖,并且重用李靖,守住大唐邊境,令匈奴人聞風(fēng)喪膽。在和平年代也能知人善任,讓賢臣也能與他共享榮華。卻有一個大唐名將,他對李世民是有救命之恩,而李世民卻在臨死之前要殺他,并且絲毫沒有感情可言,此人便是唐初名將徐世績。徐世績在隋末時期,跟隨軍閥起義,后來歸順李世民,之后憑借自己的智勇,輔佐李世民開疆擴土,他也被李世民譽為唐初三大名將之一,除了這個人之外,李勣這個人,當初也幫了李世民不少的忙。 李勣(ji)曾經(jīng)輔佐過李密,當時幫助李密很多,但是后來李密因為戰(zhàn)敗所以去投奔李淵,當時李淵讓李勣把李密的所有領(lǐng)地人口統(tǒng)計一下報上來,當時李勣并沒有如實的回答,而是說他只聽從李密的吩咐,這個人著實忠心,因此李淵對他的印象還不錯,后來李績跟著李世民到處打仗,立了不少的功勞,李勣和李世民也因為這段共事的時光產(chǎn)生深厚的情義,所以若是李世民讓他做什么,他一定會盡力去做,不會耍什么手段,但是若是說起忠心,李勣對李世民的話是談不上的,這一點李世民從玄武門之變就看出來了。 本來李世民是想殺掉他的,但是這個人實在是很有能力和才華,再說還一起征過戰(zhàn),所以李世民還真是不舍得殺他。李世民因擁有軍事權(quán)力而遭到太子李建成的誹謗。李世民開始發(fā)動玄武門之變,在開始之前,李世民曾偷偷詢問李靖和李勣他們的意見。李靖保持沉默,李勣說這是皇室事務(wù),我不能發(fā)表我的意見。從那時起,李世民已經(jīng)了解到李靖和李勣的才華不僅在軍事上,而且在政治上,因為他們無法預(yù)測玄武門的變化在當時的后果,李勣不想站起來表態(tài)。最后長孫無極和尉遲敬德參與了朝代的建立,從這件事情上,李世民則是看到出來并非所有的大臣都獻身于自己。 但是李世民是一個功于心計的人,在建立唐朝之后,并沒有以把這些人一一鏟除,而是讓他們繼續(xù)為大唐增光添彩。后來李世民就知道李勣是有才華的,也為李世民打下了很多汗馬功勞,但他擔(dān)心此人不能為自己的兒子所用,所以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想試探一下這個人。他下了一道圣旨,把李勣調(diào)到一個偏遠小鎮(zhèn)去做官,而此人非常聰明,他一下就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沒有絲毫猶豫地接受了圣旨,毫無疑問的去了一個偏遠的地方做官。當時李世民也是對自己的兒子說,如果這個人有移動的話,就一定要殺了他,不然大唐就要屬于他了。 因為李勣死實在是太聰明了。李世民的兒子李治非常聽自己父親的話,他看到此人沒有絲毫猶豫,就去了一個偏遠的地方,不問緣由就放棄了唾手可得的榮華富貴,覺得此人可以為他所用,于是就把李勣請了回來??梢哉f李世民真的非常聰明,李勣也是技高一籌,但其實要想在一個復(fù)雜的朝堂中,活下去必要的聰明是必須的,要不然最后只能是死路一條,不過好在李勣是一個聰明人,而李世民也不壞,所以他才能得到善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