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陶器概要》曾這樣評價這位紫砂名人:“幼從名師,習(xí)工精深,甚善制掇球仿古等壺,定制品目不暇接,以是價隨聲高?!币簧趧诙喈a(chǎn),年七旬猶制作不輟,且格調(diào)更加粗獷,他創(chuàng)制二次燒成的“捂灰壺”,非常有名,他是民國紫砂名家——程壽珍。
作品粗獷中有韻味,技藝純熟。所制的'掇球壺'最負盛名,整把壺由三個大、中、小的圓球重疊組成,故稱掇球壺。其造型以優(yōu)美弧線構(gòu)成主體,線條流暢,視覺感極為舒適,整把壺穩(wěn)健豐潤。 ▲ 程壽珍制 掇球壺 中晚年時僅制掇球、仿古、漢扁三式,這三款也成為程壽珍最具品質(zhì)代表的作品。尤其掇球,三球相疊,穩(wěn)健豐滿,端莊完美,口蓋緊密,突破傳統(tǒng)的線條和造型,極具個人風(fēng)格特點,被稱為“程氏掇球”。 ▲程壽珍 捂灰掇球 程壽珍的“掇球壺”,1910年由陽羨陶器公司推薦參加江蘇江寧(今南京市)舉辦的第一屆南洋勸業(yè)會,最后獲得金獎(最高獎),他亦是中國首位獲國際獎項的紫砂藝人。 1915年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太平洋萬國巴拿馬賽會和1932年美國芝加哥博覽會上又分別獲金獎和優(yōu)秀獎。
紫砂業(yè)內(nèi)有句俗話:寧做三把壺,不配一只蓋。1993年,顧老在看到臺灣故友帶著程壽珍的仿古特地來找他后,二話不說,帶病為其配了蓋。蓋上刻有“辛未夏日配制,壽珍壺蓋”字樣,另一邊還有“景舟”二字,這是顧老配蓋時專用的章。
1991年時,顧老的氣喘舊疾日益嚴重,1996年6月顧老與世長辭。程壽珍的此把仿鼓到了93年,這中間跨越了多少年代,配蓋有多少難度……顧老在78歲的高齡帶著病體給此把仿鼓配蓋,付出的心血和艱辛,我們很難想象。 不僅僅是顧惜與臺灣故人的友誼,更是欣賞程壽珍的為人和制壺的工藝。 程壽珍是顧老所推崇之人,對其評價甚高。顧老在授課時,常拿壽珍壺解析,曾說過“壽珍是一個了不起的藝人,技藝高超,數(shù)十年如一日,拿得住活,做壺又快又好?!?/span>
1937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國,不久宜興、丁山淪陷,日本鬼子下鄉(xiāng)掃蕩,上岸村的人絕大多數(shù)都逃走,程壽珍堅決不走,他說自己這么大年紀了,還怕什么? ▲周桂珍 小掇球 日本鬼子進村后聽說他是制壺名師,強行要程壽珍做茶壺送給他們,程壽珍說哪有拿著槍到中國來強搶的,堅決不做。日本鬼子惱羞成怒,把程壽珍毒打了一頓,揚長而去。年邁的程壽珍老人從此臥床不起,1939年秋病逝。 程壽珍是一個勤勞多產(chǎn)的藝人,年過七十還制壺不輟。格調(diào)更顯質(zhì)樸。 ▲呂堯臣 小掇球 品味程壽珍的茶壺,青少年時的作品,基礎(chǔ)扎實,形制樸實,粗中有細;中晚年程壽珍只做掇球、仿古、漢扁,這三款壺也被稱為“壽珍三式”,其沉靜穩(wěn)健的造型,文雅圓潤的姿態(tài),端莊完美,口蓋嚴合,代表了當時紫砂藝術(shù)的最高水平。 綜觀程壽珍的一生,他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紫砂大師,是一位承前啟后的紫砂大師,是一位里程碑式的紫砂大師。
|
|
來自: 書頁無卷 > 《工藝師風(fēng)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