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岸/瓦爾肯群島 N63 18 00 E21 18 00(芬蘭瓦爾肯群島Zone A) 波的尼亞灣最窄處稱為瓦爾肯地區(qū),位于芬蘭的瓦薩鎮(zhèn)與瑞典的高海晨鎮(zhèn)之間。該地區(qū)內(nèi),芬蘭與瑞典的海岸之間平均相距80公里,最遠的海島間相距僅約25公里。瓦爾肯地區(qū)連接著北部的波的尼亞海灣和南部的波的尼亞海,海水較淺,最深處約為25公里。瓦爾肯群島有5600座大小島嶼,總面積19萬4千4百公頃。這里不但是大批水鳥、植物的自然棲息地,更有一萬到兩萬四千年前大陸冰原融化時形成的尖利的冰脊,地貌極其特殊,地殼均衡理論最先就是在這里發(fā)現(xiàn)和開始研究的。2006年7月12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召開的第30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宣布批準把芬蘭沿海的“瓦爾肯群島”加到瑞典現(xiàn)有的世界遺產(chǎn)“高海岸”項目中,合稱為“高海岸/瓦爾肯群島”,屬于瑞典和芬蘭共有。海岸線長約2181公里。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北部為諾爾蘭高原,全國最高峰克布訥凱塞峰海拔2123米,南部及沿海多為平原或丘陵。主要河流有約塔河、達爾河、翁厄曼河。湖泊眾多,約902萬個。最大的維納恩湖面積5585平方公里,居歐洲第三。約15%的土地在北極圈內(nèi),但受大西洋暖流影響,冬季不太寒冷,大部分地區(qū)屬溫帶針葉林氣候,最南部屬溫帶闊葉林氣候。瓦爾肯地區(qū)有幾個物種是冰河時代及之后的遺跡。瓦爾肯群島有15個海岸物種,有可能源自巴倫支海。還有最重要的一些冰川遺跡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種,來自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qū)。這里有波羅的海海岸范圍內(nèi)的24種植物中的16種。這些物種的出現(xiàn),反映了陸地抬升時海拔高度變化所引起的生物進化過程。 瓦爾肯群島是芬蘭第一個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ǎn)的項目,距離瑞典的高海岸150公里。這由冰磧石形成的群島,及不斷上升的地形,是研究地殼均衡現(xiàn)象的典型地區(qū)。同樣受到冰川作用影響,瑞典的高海岸與芬蘭的瓦爾肯群島各有不同地形特點。 高海岸以滿布巖石的陡峭海岸線為特色,山丘高達350米;而瓦爾肯群島則由低平的冰磧?nèi)簫u組成,最高點離海平面只有20米。這兩個地區(qū),正好完整代表冰河時期后復(fù)雜的地形發(fā)展。瓦爾肯群島總海岸線長達2,840公里。這區(qū)水深大約只有25米,布滿彷如洗衣板的脊狀冰磧。其中最特別的是Ostrobothnia平原上,一大片非常完整、由De Greer冰磧石組成的區(qū)域,估計約在1萬至2萬4千年前形成,充份展現(xiàn)冰河時期后,冰川在陸地上逐漸融化的過程。原來被巨大冰川壓迫下沉于海底的陸地,以驚人的速度上升,島嶼慢慢形成并連結(jié)在一起,半島也在擴張,湖泊由海灣演變而來,繼而成為塊狀沼澤與濕地。瓦爾肯是研究地殼均衡現(xiàn)象的典型區(qū)域,當然這種現(xiàn)象也是從此地開始為人們所認知并探求的。每年群島區(qū)會增加100公頃的土地面積,平均上升速度為每年8-8.5毫米,全球最快。持續(xù)改變的地形,造成海岸線不斷延長、島嶼增加、海灣逐步形成湖泊繼而發(fā)展成為沼澤;若速度不變,2500年后,芬蘭與瑞典之間的瓦爾肯海峽將會出現(xiàn)相連的土地,波的尼亞灣可能成為歐洲最大的淡水湖泊??送郀柨先簫u獨特的地形及生態(tài)環(huán)境,記載著地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不斷由海床上升的新陸地,由于未有經(jīng)歷侵蝕和破壞,有助科學家了解由冰河時期以來的地球歷史及生物進化過程,并對地質(zhì)學研究來說,極有代表性。 瑞典的高海岸于2000年加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該處海岸巖石高聳,冰河期之后的陸地抬升清晰可見。而瓦爾肯則遍是低平的洗衣板狀冰磧?nèi)簫u,其最高處海拔僅20米。最明顯也最壯觀的地方是10000到24000年前Ostrobothnia平原的大陸冰層消融而形成的DeGeer冰磧,展現(xiàn)著大陸冰層的冰川逐漸消失的過程。DeGeer冰磧的形成非常獨特而具有代表性,該地區(qū)頻繁地出現(xiàn)新升地面,而且擁有圓丘冰磧和冰川山脊橫截面的其他形態(tài)。 瓦爾肯群島(2006年加入到世界自然遺產(chǎn)的高海岸項目中)有5,600個群島和小島,總面積194,400公頃(15%為陸地,85%為海洋)。地面主要為10,000至24,000年前大陸冰層融化形成的不規(guī)則脊狀延伸的洗衣板冰磧,“DeGreer冰磧”。在冰川快速均衡抬升過程中,小島不斷地從海面升起,原來被冰川壓迫而下沉的大陸,逐漸以世界最快的速度抬升。海岸線不斷推進,島嶼慢慢形成并連結(jié)在一起,半島也在擴張,湖泊由海灣演變而來,繼而成為塊狀沼澤與濕地。瓦爾肯是研究地殼均衡現(xiàn)象的“典型區(qū)域”;人們正是從此地開始認識并研究這種現(xiàn)象的。 The Kvarken Archipelago (Finland) and the High Coast (Sweden) are situated in the Gulf of Bothnia, a northern extension of the Baltic Sea. The 5,600 islands of the Kvarken Archipelago feature unusual ridged washboard moraines, ‘De Geer moraines’, formed by the melting of the continental ice sheet, 10,000 to 24,000 years ago. The Archipelago is continuously rising from the sea in a process of rapid glacio-isostatic uplift, whereby the land, previously weighed down under the weight of a glacier, lifts at rates that are among the highest in the world. As a consequence islands appear and unite, peninsulas expand, and lakes evolve from bays and develop into marshes and peat fens. The High Coast has also been largely shaped by the combined processes of glaciation, glacial retreat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land from the sea. Since the last retreat of the ice from the High Coast 9,600 years ago, the uplift has been in the order of 285 m which is the highest known ''rebound''. The site affords outstanding opportunities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t processes that formed the glaciated and land uplift areas of the Earth''s surface. |
|
來自: 昵稱34668224 > 《芬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