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胤禛在奪嫡之戰(zhàn)中真是一個“孤臣”嗎? 顯然不是,如果僅僅只有老十三和鄔思道替老四胤禛出謀劃策,兩肋插刀,估計他這皇帝也很難當(dāng)上。當(dāng)然,老四在朝野名聲顯然是不如老八胤禩的了,“冷面王”的稱呼可謂名副其實。 還有人說,如果康熙駕崩當(dāng)晚,老四要是沒有拿到金牌令箭,不指派張五哥前去救出老十三,只怕一場血戰(zhàn)在所難免。 雍正即位之后回府邸,意圖殺害鄔思道是真,這是在原劇本中提到的。還說老十七此時來訪,就是要來幫雍正殺鄔思道的,只不過鄔思道很聰明,爭取到一定的時間,并巧妙的利用了五路兵馬,名義上保護雍正,實際上是保護自己才得以以“半隱”之法脫身。而同時,老四胤禛府上秘密辦差的人都消失,說明還有人在為老四“洗地”,說他是個孤臣,難以自圓其說。 總之,康熙駕崩的當(dāng)晚的確是氣氛詭異,但這些都不過是想象而已,如果沒有老十三,沒有老十七,難道,雍正的帝位就真的不保了嗎?我看也未必。 如果你認(rèn)真仔細(xì)想想,康熙臨死時候的安排,就知道了,所謂詭譎,不過是劇情的需要罷了,其實真沒那么多猜測。 “殺手锏”隆科多。 在被康熙壓制沉寂若干年后,隆科多終于被康熙所重用,并給他贖回了那把變賣的寶刀。張廷玉受康熙委托,宣布了兩道圣旨,以此牽制隆科多。難道隆科多僅僅只是宣讀一下遺詔那么簡單嗎?非也。 一是任職九門提督。這個位置相當(dāng)于康熙警衛(wèi)總長,首都公安局長。呆在這個位置上,可不光是保衛(wèi)皇親國戚,九門治安,這是一股插入皇室內(nèi)部的軍事力量。這股力量放到隆科多手里,康熙等于把身家性命放到他手里,那么雍正即位的安全自然也在他手里。 二是防范未然??滴踔缹抛訆Z嫡的情形了如指掌,為了老四胤禛即位,他已經(jīng)做了大量鋪墊工作,將老十四派到西北,年羹堯牽制糧草,他就沒法起亂。老大被圈禁,太子胤礽被圈禁,老三是讀書人,沒有政治野心不足懼,老十三是老四一伙的,還剩下個老十七,顯然不是主要幫派。而最大的威脅,依然來自于那個被他敲打鎮(zhèn)壓的八爺黨,所以,防著八爺黨才是最為關(guān)鍵的因素,只要老八集團受控,老四胤禛的即位就高枕無憂。 正是因為這兩點,隆科多才以“殺手锏”的形式出現(xiàn)??滴躐{崩的當(dāng)晚,由隆科多接送八爺,九爺和十爺,看似是接送,實際則是看管軟禁,可惜老八胤禩這時候還蒙在鼓里,以為已經(jīng)拿下了隆科多,實際上,是被隆科多拿下了。 小人物張五哥。 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事。那位在刑部冤獄中差點頂罪受死的張五哥在那個時候就被康熙收買,讓他做了自己的御前侍衛(wèi),很多人當(dāng)時很意外,卻始終沒有瞧出康熙的目的所在。 張五哥深受康熙倚重,從一個刑犯到御前侍衛(wèi),就等同于隆科多所受的兩道圣旨一樣,自然也會對康熙忠心不已,言聽計從,由張五哥接送四爺胤禛,告訴他金牌令箭的地方,然后放出十三爺,一切都順理成章。這和他一廢太子舉薦新太子,打擊八爺黨的手法如出一轍。只是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小人物所起的重大作用而已。 所以,一旦隆科多將八爺黨看管住,正所謂是“擒賊先擒王”,八爺黨便縱能收買了豐臺大營的成文運,然而無法發(fā)出指令,無法動彈,也就失去作用了。便縱然成文運起兵來救,你說老八是要命呢還是不要命? 也正因為很多人忽視了張五哥這個小人物,所以他也才能有機會做出大事情。想想看,要是張五哥被八爺黨收買,老四的性命豈不是堪憂了? 正是這一大一小的組合拳,將老四嚴(yán)嚴(yán)實實送上了帝王之位。 所謂后來老十三出來接管豐臺大營,老十七和五路人馬救駕,都不過是這基礎(chǔ)上的行動。沒有隆科多拿下八爺黨核心成員,沒有張五哥“潛衣夜行”,才真的有大問題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