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句拗句:拗句是和律句相對的概念,不合律便是拗。拗句可分為兩類:小拗和大拗。凡在律詩中可以正常使用的拗句,皆歸為小拗;不能在常規(guī)律詩中使用的拗句,皆歸為大拗。 拗救拗救:拗救皆是針對小拗而言。拗而能救,便不為病。拗救的方法是:前面在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后面便在該用仄聲的地方用平聲作為補償,反之亦然。 第一類小拗第一類小拗的形式是: 出句:“中仄仄平仄”與“中平中仄仄平仄”; 對句:“平平平仄平”與“中仄平平平仄平” 第一類小拗的拗救法為對句相救:出句第三字(七言句第五字)當(dāng)“平”而“仄”,對句第三字(七言句第五字)變“仄”為“平”。反之亦然。 如: 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身無拘束起長晚,路足交親行自遲。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第一類小拗可用拗救,也可不用拗救。不救之例如: 地迥云偏白,天秋山更青。(唐·高適)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三千里外巴南恨,二十年前城里狂。(唐·元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第二類小拗:第二類小拗的形式是 “仄平平仄平”和“中仄仄平平仄平”。 第二類小拗的拗救法為對句相救:把出句第三字(七言句第五字)的“平”變?yōu)椤柏啤?,即讓出句變?yōu)榈谝活愋∞帧?br/>如: 久客得無淚,故妻難及晨。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溪云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第二類小拗與第一類一樣,可用拗救也可不用拗救。 第三類小拗:第三類小拗的形式是 “中平仄平仄”與“中仄平平仄平仄”。 這類拗句其實就是把五言的“平平平仄仄”的第三四字平仄互換(七言則是“中仄平平平仄仄”的第五六字平仄互換)。這種平仄互換可看作一種句內(nèi)拗救。 特別注意:七言句在使用這種形式時,第三字以避免用仄聲為原則。 第四類小拗:第四類小拗的形式是 “中仄中仄仄”與“中平中仄中仄仄”。 第四類小拗的拗救法為對句相救:把對句第三字(七言句第五字)的“仄”變?yōu)椤捌健薄?br/>特別注意:第四類小拗必須用拗救且不可用于排律。 如: 有法知不染,無言誰敢酬。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大拗大拗是針對七言句而言的。其特點為:詩句內(nèi)相鄰的偶數(shù)字平仄聲調(diào)相同(律句相鄰偶數(shù)字平仄聲調(diào)應(yīng)相反)。按照相鄰偶數(shù)字平仄聲調(diào)相同的位置劃分,大拗可分三種: 1. 拗句(四六同聲) 2. 單拗(二四同聲) 3. 雙拗(二四六同聲)。 單從聲律上看,大拗句的平仄聲調(diào)與律句完全不同,大拗句不能用于普通律詩當(dāng)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