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支位置論 第一節(jié)、干支天地論 干支遠近位置細論 遠近論是衡量用神與日干直接或間接發(fā)生作用關(guān)系的,天干用神透出,直接與日干發(fā)生作用應(yīng)吉大,間接作用應(yīng)吉小,同時要分清干支的作用關(guān)系。在八字中,有時用神發(fā)揮了忌神的作用,而忌神也能發(fā)揮用神的作用,八字分析就是日干對八字中忌神,用神的關(guān)系進行分析,而十神為用神, 忌神的位置決定了吉兇的不同層次,位置在某種情況下,決定了原局每個五行的生克權(quán),也決定了喜用、忌神對日干的影響力量,分析日干信息的關(guān)鍵。 我們通過干支作用論,已經(jīng)知道天干地支是按一定的作用關(guān)系在作用,而不是沒有規(guī)律,而原局用神忌神的位置力量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關(guān)系。年柱為根,生克力大,也就是年柱對月柱的生克權(quán),耗泄權(quán);而月柱不能輕易去作用年柱,只有隔離,或月柱力量很大時才對年柱有作用。 每個十神所臨的位置,就決定了日干吉兇的運段,年月為喜用神,應(yīng)吉程度大,格局高,日時應(yīng)吉小,格局低,同樣年月為忌神格局低。必須對八字用神忌神位置與力量搞清,有利于我們分析命局,和準確預(yù)測是必不可少的。 干支宮位六親論 宮位六親論是分析八字易相,判定六親關(guān)系唯一的衡量標準,我們知道八字中有許多六親不存在時,我們怎樣判定六親的吉兇與情況呢? 1、代表六親的十神不出現(xiàn),命局為忌神應(yīng)吉,為用神時應(yīng)兇,根據(jù)這一易象分析得出的結(jié)論是錯誤的。 2、這樣的命局就利用宮位對六親的情況進行預(yù)測,結(jié)果是準確的。八字的用神六親不見應(yīng)兇,但其相對應(yīng)的宮位卻發(fā)揮著巨大的用神作用,六親以吉斷, 而他的不出現(xiàn)是六親不吉的一面,所以要分斷。 3、如果八字格局中的六親為忌神, 同時宮位又處在忌神的位置,那么其六親應(yīng)兇的程度大。 4、宮位六親是信息同步的論點,要達到星宮同參,找出六親易象,進行吉兇判定。 5、八字格局中的六親與宮位同時落在一起其發(fā)揮的吉兇程度大。 宮位與六親誰的力量大? 1、宮位為忌神而六親為用神,此時六親對日干關(guān)系好,能幫助日主,但自身條件差。 2、六親為忌神,而宮位為用神,此時六親對日干的幫助小, 而自身條件優(yōu)越而不愿幫助日主。 3、宮位與六親同為喜用神,自己條件好,同時又能幫助日主。 4、宮位為喜用神,而六親為忌神緊貼日主,六親給日主帶來的災(zāi)難要大于付出。 5、六親為喜用神,而宮位為忌神,雖然六親條件不好,卻在以100%的力量幫助日主。 6、六親與日主的關(guān)系,同樣根據(jù)以上關(guān)系進行分析論證。 第二節(jié)、干支關(guān)系論 歌訣: 天干看通根,通根有關(guān)系。 根旺干必旺,根枯苗必萎。 同柱也作用,生克泄煅晦。 通根在坐下,天干力量增。 戊辰與己丑,坐下最虛空。 月令主旺衰,力量占六成。 受制與逢生,力量有減增。 空亡不必查,神煞不可用。 一、通根關(guān)系 1、甲通根寅卯,力量:卯>寅 2、乙通根寅卯,力量:寅>卯 3、丙通根午巳未戌,力量:午>巳>未>戌 4、丁通根巳午未戌,力量:巳>午>未>戌 5、戊通根未戌,力量:戌>未 6、己通根未戌,力量:未>戌 7、庚通根申酉,力量:酉>申 8、辛通根申酉,力量:申>酉 9、壬通根子亥辰丑,力量:子>亥>辰>丑 10、癸通根亥子丑辰,力量:亥>子>丑>辰 注: 1、巳午火不是戊己土之根,亦不是戊己土的祿刃。 2、丑土既不是庚辛金的根,也不是庚辛金的墓庫。關(guān)于這些周易界爭論頗多,那只有用實踐來證明對錯。 3、天干在地支有根,天干的力量增加;根傷,天干亦減力。 4、其中通根月令力量最大,通根坐支力量次之,通根其它地方力量最小。 二、同柱關(guān)系 1、生:甲子、乙亥、丙寅、丁卯、戊午、己巳、庚辰、辛丑、壬申、癸酉。天干稍增力,地支不減力。 2、泄:甲午、乙巳、戊申、己酉、庚子、辛亥、壬寅、癸卯。天干稍減力,地支不增力。 3、克:甲戌、乙丑、丙申、丁酉、戊子、己亥、庚寅、辛卯、壬午、癸巳。天干蓋頭,天干不減力,地支也不減力。甲申、乙酉、丙子、丁亥、戊寅、己卯、庚午、辛巳、壬戌、癸未。地支截腳,天干稍減力。 4、晦:丙辰、丁丑。辰土晦丙火,丑土晦丁火,丙丁火減力較大。 5、煅:庚戌、辛未。戌土煅庚金,未土煅辛金,庚辛金減力較大。 6、通根:丙戌、丁未、壬辰、癸丑。天干坐下通根,天干增力較大。 7、相助(也通根):甲寅、乙卯、丙午、丁巳、戊戌、己未、庚申、辛酉、壬子、癸亥。天干既通根地支,也得到地支相助,天干增力大。 8、虛空:戊辰、己丑。辰丑為濕土,不助天干,也不是戊己土的根。戊己土坐下虛空。 三、八字中天干地支的作用順序及作用力流向 年干→月干→日干←時干 ↑ ↑ ↑ ↑ 年支→月支→日支←時支 上面是在八字中天干地支的作用順序及作用力流向圖,具體解釋為: 1、年干作用月干,月干作用日干,時干作用日干,日干不對月干和時干反作用。 2、年支作用年干,年支作用月支;月支作用月干,月支作用日支;時支作用時干,時支作用日支;日支作用日干,日干不作用日支。 3、在天干要看月干和時干對日干的作用力,年干只起到對月干增力或減力的作用。 4、在地支要看月支和時支對日支的作用力,以及日支對日干的作用力,年支只起到對月支增力或減力的作用。 5、在八字中天干地支相互之間的作用是有嚴格的秩序、規(guī)則和順序的,天干地支相互之間沒有交叉的作用關(guān)系,即相鄰才作用,相隔不作用。傳統(tǒng)命理學沒搞明白天干地支作用關(guān)系,而是相互之間胡亂作用,讓人無所適從,沒有秩序,沒有規(guī)則,沒有順序,這是十分荒謬的。 四、關(guān)于空亡 李涵辰提出了空亡論,現(xiàn)在新派都查空亡,線上排盤也都列出空亡。經(jīng)過至真齋主大量的實踐驗證,空亡之說是根本不存在的。李涵辰之所以提出空亡論,我認為是他沒有總結(jié)出天干衰極時,天干逢生不受生等理論,定八字格局不準確,為了跟求測者實際情況相符,他反推出了八字應(yīng)該是哪種格局,進而提出了空亡論。至真齋主認為空亡論應(yīng)該拋棄之。 例:(李涵辰《八字預(yù)測真蹤》青島盧某命造) 乾造: 己酉 辛未 癸巳 丁巳 大運: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李涵辰將此命造定為旺格,很顯然,他認為未土空亡,應(yīng)以年支酉金定旺衰。在他看來,如果不查空亡,日干癸水生在未月雖然衰,但是,辛金得己土生,又有酉金之根,辛金生日干癸水,日干不會從衰,只能是衰格。然而用衰格斷命又與實際不符。于是他很有創(chuàng)意地提出了空亡論。而事實上,辛金衰極,雖然有己土生,但是辛金逢生不起。日干癸水衰極,雖然有辛金生,癸水亦逢生不起。此命造是從衰格。戊辰大運戊寅流年,戊土合克日干癸水;己卯流年,戊己混雜合克日干癸水,所以財運順遂。 八字有很多逢生不起的情況,如果不掌握這條理論就不能準確地定八字格局。其實逢生不起的道理很好理解。八字中如果某字衰極,那個字就像是阿斗一樣扶不起來,就像豆腐一樣捧不起來。 傳統(tǒng)八字命理還查神煞,經(jīng)過大量實踐驗證,神煞根本就不存在。事實上,按照古人的理論技巧,一個天干或地支同時代表好多神煞,究竟按哪個神煞論事?矛盾重重。如果有預(yù)測師按神煞斷對了一兩件事,也沒有什么可奇怪的。碰巧的事在實戰(zhàn)中很多很多。如果抱著錯誤理論技巧不放,那只能是一種悲哀。 第二篇、論八字干支九種關(guān)系的動態(tài)與靜態(tài) 引論---干支九種關(guān)系的運用依據(jù) 四柱八字干支共有九種關(guān)系,為生、泄、克、耗、沖、合、刑、害、比。其中天干之間的關(guān)系力量主要由地支九種關(guān)系的流通轉(zhuǎn)換來決定。 這九種關(guān)系的運用也就是預(yù)測學原理的所有精華、關(guān)鍵、核心之所在,也是決定著你學習預(yù)測學所達到的水平及預(yù)測準確率的多少。 我們排好一個八字以后,這九種關(guān)系運用的主要依據(jù)為: 1、陰陽五行的屬性意義。 2、年、月、日、時所代表的宮位之義。 3、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所代表的意義。 4、年齡階段的含義及內(nèi)容。 5、十神所代表之義。 6、最為關(guān)鍵的一條,所有理論的運用之所在:要在先天性的【命】與后天性的【運】中,兩者相互產(chǎn)生的關(guān)系加以綜合分析、仔細分辨,方能預(yù)測準確。 小結(jié):以上所有理論依據(jù)要以動靜原理貫穿始終。 在此部分中,論述主要以正格的觀點來分析;從格只要以把正格的論述形式轉(zhuǎn)換一下,下面分別論述。 第一章 ‘生’的靜態(tài)與動態(tài) 第一節(jié)、生的結(jié)果 生為一方對另一方的滋生、扶助之義,有吉兇兩個方面。 一、在正格中生的結(jié)果 生總是帶有一定的、很強的目的性,使結(jié)果達到什么狀態(tài);很難預(yù)料,但總體上可概括為三大種。 第一種:生多。 1、生多為忌:對于干支的忌性來說,生多是為忌的。 2、平衡之生是為用的,對于干支的用性來說,平衡之生多是為用的;生多為患是為忌的。 3、注意階段性的用神和忌神的轉(zhuǎn)換。如果用性轉(zhuǎn)換為忌性,則對用神生的越多,反而忌性越強;同理,忌性轉(zhuǎn)換為用性,則對忌神生的越多,反而用性越強(在此多為平衡之生,生多是為患的)。 第二種:生少。 1、對于干支的用性來說,生少是為忌的。 2、生少為用,對于干支的忌性來說,生的越少越好。 3、注意階段性用神和忌神的轉(zhuǎn)換。 第三種:平衡之生 1、對于干支的忌性來說,平衡之生一般產(chǎn)生不了較大的危害;一般只是產(chǎn)生的小危害。 2、對于干支的用性來說,平衡之生是具有較強的吉性。 小結(jié):以上三種狀況要加以綜合分析方可,要注意三種之間的相輔相成、轉(zhuǎn)化流通之間的關(guān)系(分階段性,指大運、流年) 二、在從格中生的結(jié)果 1、在從格中,要按照所從之五行用神的格局論述。一般來說,合理的生助,越多越好;不合理的生助,為生多為患。 2、平衡之生,一般不適合于從格預(yù)測;但要分析這樣狀況的干支是趨向于用神還是忌神。 3、對于忌神,無論是生多、生少,還是平衡之生,只要有了生力而不從格,就會產(chǎn)生一定的禍患、忌性。這是因為生助了忌神,就會使用神受到損力。 對于用神來說,只要具備了調(diào)候的動態(tài)之力,就是生的越多越好。 第二節(jié)、生的靜態(tài)性與動態(tài)性 一、生的含義狀態(tài) 單獨論生,用相對論的原理來分析,本柱是具有動態(tài)性的。但生在很多條件范圍內(nèi)會轉(zhuǎn)化為靜態(tài)或加強其動態(tài)性。 生的動態(tài)性具有靜生和動生兩大種。那么何為靜生?何為動生? 在八字預(yù)測中,如果生方不具有沖、合等動的條件,便是靜生。 二、生的靜態(tài)性 生本為一方生助另一方,但生的一方遇到很多條件下便不會去生助另一方了,而轉(zhuǎn)化為靜態(tài)性。無論動生和靜生,只要為以下形式者便為靜態(tài)性,主要形式為: 1、受有力合絆、合化、合克住; 2、動中受有力之沖散; 3、有病無力之干支。 三、生的動態(tài)性 如果生方在其它力的引化下動,主要為沖動、合動,并且為有力之動,便會形成動生。注意受生方不算動生,而為動泄。 四、靜生與動生的主要區(qū)別及其種類 1、靜生有兩種:一為先天性八字的生為慢速、中速、快速,但是具有長久性、穩(wěn)固性。二為后天性大運、流年中的干支對先天性八字干支的生為中速或快速,不具有長久性、穩(wěn)固性,而為階段性、變化性。 2、動生也有兩種:一為在合、沖的條件產(chǎn)生的有力之動,速度為快。二為在合絆、合克、沖散的條件下仍有較強的余力動,能產(chǎn)生較強的吉兇,不過其自身也受損較大,速度為中速或慢速。 小結(jié):吉兇的程度視其力量的流通轉(zhuǎn)換。 第三節(jié)、明生與暗生 靜生和動生為在四柱八字中的主要表現(xiàn)有明生和暗生兩大類。 一、什么是明生?什么是暗生? 1、明生:在八字中,天干主外,主表面的,為外觀上所看得見的、所顯示出來的,是有形有限的。 2、暗生:地支主內(nèi),主看不到的、隱藏的,但卻是客觀存在的,是潛在、無限的。 3、因此,明生是在天干之間進行的相生,包括天干引化地支出來的相生。暗生是為地支之間進行的相生。 二、暗生與明生的力量對比 暗生比明生的力量要強大得多,暗生是促進明生的。明生力量的強弱取決于暗生的力量,在論文“四柱天干地支所占力量比重的詳細分析”中已論述,這里不再多述。 三、暗生和明生的簡單比較(事物現(xiàn)象) 總結(jié)的說,明生有著天干主外的特性;暗生有著地支主內(nèi)的特性。注意明生與暗生可以相互流通轉(zhuǎn)化。 第二章 “泄”的靜態(tài)與動態(tài) 靜生和動生在四柱干支中的表現(xiàn)分為天干、地支、干支之間的三類關(guān)系。為了學易者更好的理解,下面分別仔細論述。 第一節(jié)、天干相互之間的生性關(guān)系 一、天干靜生(計有10個,10個天干各為2個) 1.甲生丙、丁。 2.乙生丙、丁。 3.丙生戊、己。 4.丁生戊、己。 5.戊為燥土時,不生庚、辛,反而有生脆金之義;為濕土時方可生庚、辛。 6.己與戊同理。 7.庚生壬、癸。 8.辛生壬、癸。 9.壬水在寒冷時不生甲、乙,反而有凍木、冷木之義;在較溫暖時才生甲、乙。 10.癸水與壬水同理。 小結(jié):以上針對生方來說的,如果生方在有力動的條件下生助另一方,便會形成動生。 例如:甲生丙、丁,甲在沒有外力引動的狀態(tài)下為靜生。如果: ①庚沖動甲。 ②己合動甲。 ③甲在大運、流年上出現(xiàn),便會對丙、丁形成動生。 以下同理。 二、天干合化成功,本身為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對其它五行的生為動生。(計有5個合化) 1、甲己合化成土,是因為甲合動了己。 (1)但有未、戌燥土為化神時可論真化,不過不是真化,而是脆金; (2)辰、丑濕土為化神,這樣的土是生金的。 (3)甲己合化成木生丙、丁。 2、 (1)乙庚合化成金生壬、癸,是相互合動的作用。 (2)乙庚合化成木生丙、丁。 3、 (1)丙辛合化成水生甲、乙,是相互合動的作用。 (2)丙辛合化成火生戊、己。 (3)丙辛合化成金生壬、癸。 4、 (1)丁壬合化為木生丙、丁,是相互合動的作用。 (2)丁壬合化為火為生戊、己。 (3)丁壬合化為水生甲、乙。 5、 (1)戊癸合化為火為生戊、己,是相互合動的作用。 (2)戊癸合化為土,是燥土者為脆金,是濕土者為生金。 (3)戊癸合化為水生甲、乙。 注意問題一:如果生方?jīng)]有被合化成功,則為: (1)力小的把力大的合動生助其它五行; (2)力小的被力大的為有力合絆、合克而受傷轉(zhuǎn)化為靜態(tài); (3)兩者相差力不大,均為合絆,只為小范圍的動態(tài)作用力。 例:乙庚合化成金,生壬、癸,如果乙庚合化不成功,則會出現(xiàn)三種狀態(tài): (1)庚金力大,乙木力小,則庚金自身被乙木合絆受傷轉(zhuǎn)化為靜態(tài),庚金則因合動而可以動生壬、癸。 (2)庚金力小,乙木力大,則庚金自身被乙木合絆受傷而轉(zhuǎn)化為靜態(tài),乙木則因合動而可以動生丙、丁。 (3)庚金和乙木相差不大,則為互受牽制,均受傷,對外則無法發(fā)揮余力,對外則為處于一種靜態(tài)。余下的同理。 注意問題二:如果有一方被外有力沖散、沖克或壓制住,便不會形成合動、合化。還是以乙庚合化為金生壬、癸為例,如果乙木被外力有力沖散、合絆、壓克之,便不能與庚金相合,使庚失去了乙合的動態(tài)性。(具體論述請看化氣格專論) 第二節(jié)、地支相互間的生性關(guān)系 一、地支靜生(地支有十二個) 1、子水在(1)亥、子月;(2)金寒水冷時為子刑卯、凍寅。子水在年、日、時的尚暖季節(jié)或八字中為生卯但有刑,生寅但趨冷時又有凍寅。 2、亥水合生寅,半合生卯。但凍水、寒水生木力弱。 3、寅生巳、午,寅木多或為濕木時為刑巳。 4、卯生巳、午;濕木時為生火力弱。 5、巳生丑、辰、未、戌。 6、午生丑、辰、未、戌,合生未。 7、申生亥,半合生子。 8、酉金生亥、子水。 9、辰生申金,合生酉金。 10、丑土生申、酉。但在丑土比金旺許多時,為收金入墓儲存,為土多金埋。 補充:金在地支中,容易造成土多埋金;金在天干中不容易造成土多埋金。 11、戌土為燥土,有脆金之功能;但戌土含金力比較大,其生金力也是比較強的。所以在潤濕的情況下生金力是比較多的。 12、未土為燥土,由于不含金氣,所以脆金之功能比戌土要大;即使在潤濕的情況下生金力是比較弱的。 小結(jié): (1)如果生助的一方在有力沖動、合動的條件下生助另一方,便會形成動生。 (2)三合局、六合局、三會局的條件下的生為動生。 (3)單論三合局其中的兩者為靜生。 (4)沒有沖動、合動的條件下為靜生。 二、地支六合而動生,因生方和受生方相互合動而產(chǎn)生的動生。屬于六合范圍的生,上述有3個。 1、辰酉合為相互合動,辰土動生酉金。 2、午未合同理。 3、亥生寅同理。 小結(jié):如果生方被外力有力沖散、合絆住、有力壓制住,則不會形成合動生身了。如辰生酉,如果辰被外力的(1)戌有力沖散;(2)酉有力合絆;(3)寅、卯有力之壓制,便不能動生這個酉了。余下的仿此。 三、地支因合化成功而產(chǎn)生的動生。有六合、三合、三會計三個大類別。 (一)六合為:(計有6個) 1、子丑合化成土生申、酉,合化成水生寅、卯。(分清溫水還是冷水) 2、寅亥合化成木生巳、午,在水木多時為刑巳。 3、卯、戌(1)合化成火生四個土;(2)合化成木生巳、午;(3)合化成燥土脆金。 4、辰酉合化成金生亥、子。 5、巳申合化成水合生寅、卯。 6、午未合化成火生四個土;合化成土脆金。 (二)三合局為:(計有4個) 1、亥卯未三合成木局生巳、午。 2、申子辰三合水局生木,在冬季為刑木、凍木。 3、巳酉丑三合金局生水。 4、寅午戌三合火局生土。 (三)三會局為:(計有4個) 1、寅卯辰三會成木局生火。 2、巳午未三會成火局生土。 3、申酉戌三會成金局生水。 4、亥子丑三會成水局生木。 (四)注意問題 在以上六合、三合、三會中: 1、如果出現(xiàn)破局,便形不成合動。 2、如果沒有出現(xiàn)破局,但也沒有合化成功。 (1)只為力大的被合動;力小的被合絆、合克而為靜態(tài)。 (2)如果相互之間的力差不多,均互為合絆,不過這樣的狀態(tài)一般較少。 3、合化成功的動生包括緊密聯(lián)系的天干和地支。 第三節(jié)、干支之間的相互的生性關(guān)系 第一方面 本柱干支相生 有年柱、月柱、日柱、時柱計有四個種類。同時又分為支生干和干生支的兩大方面。 一、支生干,計有12個 1、甲子柱。有幾種情況: (1)在月柱中,因子水力量大,又為冷水、寒水、凍水,不生木; (2)又由于子水刑傷卯木的緣故,所以甲子為月柱時,甲木被子水刑傷、凍住。 (3)在年、月、日、時的三個柱中,當八字中金寒水冷時為刑甲、凍甲;反之則為生甲。 也為論子水藏干癸 生甲木。 2、乙亥柱,在金寒水冷時為亥水凍乙;反之為亥水生乙。 也為論亥水藏干壬水生乙木。 3、丙寅柱,由于丙火在天干,寅木在地支,地支木不可埋沒天干火;所以論寅木生丙火,只是力量的多少區(qū)別。 也為論寅中藏干甲生丙火。 4、丁卯柱,論卯生丁火。 也為論卯中乙生丁火。 5、己巳柱,論巳火生己土。 也為論巳中丙生己土。 6、辛未柱。未土在左右無火,而有金、水、濕土潤濕的狀態(tài)下是生辛金的。 也為論未中己生辛金。 7、壬申,論申金生水。 也為論申中庚生壬水。 8、癸酉,論酉金生水。 也為論酉中辛生癸水。 9、辛丑,丑土為金之墓庫,在力量旺時為收辛金入墓庫,力量小時為生辛金。一般在月柱時丑土收辛金入墓庫時明顯,在年、月、日、時分析其力量的強弱。 也為論丑中己生辛金。 10、庚戌,原理同未土,但由于戌土含力強,所以生金力要比未土強大。 也為論戌中戊生庚金。 11、庚辰,論辰土生庚金。 也為論辰中戊生庚金。 12、戊午,論午火生戊土。 也為論午中丁生戊土。 二、干生支,計有12個 1、丁丑,論丁火生丑土。 也為論丁火生丑中己。 2、丙戌,論丙火生戌土,但坐墓庫,可為入墓庫生戌土;但在戌土火旺時,有比和之力。 也為論丙火生丑中戊。 3、甲午,論甲木生午火。 也為論甲木生午中丁。 4、庚子,論庚金生子水。 也為論庚金生子中癸。 5、壬寅,原理同甲子、乙亥。 也為論壬生寅中甲。 6、癸卯,原理同甲子、乙亥。 也為論癸生卯中乙。 7、乙巳,論乙木生巳火。 也為論乙生巳中丙。 8、丁未,論丁火生未土;但也有較強的比和成分。 也為論丁生未中己。 9、戊申,論戊土生申金。 也為論戊生申中庚。 10、己酉,論己土生酉金。 也為論己生酉中辛。 11、辛亥,論辛金生亥水。 也為論辛中生壬。 12、丙辰,論丙火生辰土。 也為論丙生辰中戊。 小結(jié): 1、在本柱干支相生中,天干也可生地支,地支也可生天干。 2、本柱干支相生具有的特點: (1)直接性, (2)力量較強大, (3)速度也較快。 3、注意墓庫和刑生的關(guān)系。 4、如果生方在外力引動下而有力動,便會形成動生。原理同前有關(guān)論述。 第二方面 本柱干支和臨近干支相生 一、本柱天干和臨近地支相生 臨近相生關(guān)系好比鄰居,具有直接性與間接性的雙重關(guān)系。 一般來說,這樣關(guān)系的支生干的特性為: 1、以年干為中心,有年支和月支的生。 2、以月干為中心,有(1)月干和年支;(2)月干和日支。 3、以日干為中心,有(1)日干和月支;(2)日干和時支。 4、以時干為中心,有時支和日支一類。 二、臨近相生關(guān)系的程度 1、臨近相生關(guān)系好比鄰居,具有直接性與間接性的雙重關(guān)系。 支生干的特性:(1)直接性較強;(2)為顯性力量;(3)力量也較大些。 干生支的特性:(1)間接性很強,必須通過流通轉(zhuǎn)化方可;(2)為隱性力量;(3)力量有強有弱。 2、在此當中,如果生方在外力引動下而有力動,便會形成動生。 三、本柱天干和隔柱地支相生 先說一下本柱天干和隔柱地支的種類 1、以年干為中心,有(1)年干和日支;(2)年干和時支的兩大類。 2、以月干為中心,有月干和時支的一類。 3、以日干為中心,有日干和年支的一類。 4、以時干為中心,有(1)時干和月支;(2)時干和年支的兩大類。 隔柱相生的關(guān)系程度,主要特性為:沒有直接性,必須通過流通轉(zhuǎn)換的關(guān)系方可顯示出各自的力量。 與‘生’相反的為泄,泄為一方化泄另一方的力量,使對方失去什么。在理解‘生’的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意義后,再來理解“泄”的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意義就好說多了。 泄是指受生方對生方來說為泄,與前述原理相同,這里不再多述,只起到點明理解方法的作用。 第三章 克的靜態(tài)與動態(tài) 第一節(jié)、 克的結(jié)果 第一方面 ‘克’的結(jié)果(在正格中) ‘克’總是帶有一定的、很強的目的性,使結(jié)果達到什么狀態(tài);很難預(yù)料,但總體上可概括為三大種。 第一種:克多。 (1)克多為忌:對于干支的用性來說,克多是為忌的。 (2)對于干支的用性來說,平衡之克是為用的,平衡之克多是為用的;克多為患是為忌的。 (3)注意階段性的用神和忌神的轉(zhuǎn)換。如果用性轉(zhuǎn)換為忌性,則對用神克的越多,反而有利于用神;同理,忌性轉(zhuǎn)換為用性,則對忌神克的越多,反而用性越弱,或許轉(zhuǎn)化為忌性(在此多為平衡之克,克多是為患的)。 第二種:克少。 (1)對于干支的用性來說,克少是為用的。在此起到一個查漏補缺、刺激、改良、加速發(fā)展的作用 (2)克少為忌,對于干支的忌性來說,克的越少越為忌。 (3)注意階段性用神和忌神及其中用性和忌性的轉(zhuǎn)換。 第三種:平衡之克 (1)對于干支的忌性來說,平衡之克一般產(chǎn)生不了較大的危害;一般只是產(chǎn)生的小危害。 (2)對于干支的用性來說,平衡之克是具有較強的吉性和兇性的雙重作用。 小結(jié):以上三種狀況要加以綜合分析方可,要注意三種之間的相輔相成、轉(zhuǎn)化流通之間的關(guān)系(分階段性,指大運、流年) 第二方面 ‘克’的結(jié)果(在從格中) 在從格中,要按照所從之五行用神的格局論述。一般來說,合理的克助,越多越好;不合理的克助,為克多為患。 平衡之克,一般不適合于從格預(yù)測;但要分析這樣狀況的干支是趨向于用神還是忌神。 對于用神,無論是克多、克少,還是平衡之克,只要有了克力而不從格,就會產(chǎn)生一定的禍患、忌性。這是因為克助了用神,也就是生助了忌神,就會使用神受到損力。 對于用神來說,只要具備了調(diào)候的動態(tài)之力,就是生的越多越好;忌神是克助的越多越好。 第二節(jié)、 ‘克’的靜態(tài)性與動態(tài)性 一、‘克’的含義狀態(tài) 單獨論克,用相對論的原理來分析,本柱干支是具有動態(tài)性的;鄰柱干支是具有靜態(tài)性的,但克在很多條件范圍內(nèi)會轉(zhuǎn)化為靜態(tài)或加強其動態(tài)性,如在沖、和、及外力引動下可轉(zhuǎn)化為動態(tài)性。 二、克的靜態(tài)性 我們知道,五行相克,水火、火金、金木、木土、土水的五個方面。如果兩者之間沒有動態(tài)的作用關(guān)系,則為趨向于靜態(tài)性。如: (1)水不去克火,則不會產(chǎn)生水克火的動態(tài)性。 (2)火不去克金,則不會產(chǎn)生火克金的動態(tài)性。 (3)金不去克木,則不會產(chǎn)生金克木的靜態(tài)性。 (4)木不去克土,則不會產(chǎn)生木克土的動態(tài)性。 (5)土不去克水,則不會產(chǎn)生土克水的動態(tài)性。 靜看好比兩軍對壘,不互相戰(zhàn)斗,而均不傷亡耗力,但強大的一方能把弱小的一方壓制住。而弱小的一方為了保全自己,不得不在表面上順從強者,心理不服,否則只會以卵擊石,自取滅亡。 靜克的主要形式為: (1)本來就處于靜中; (2)動中受有力合絆或沖散; (3)有病無力之干支。 三、‘克’的動態(tài)性 ‘克’的動態(tài)性是克方?jīng)_動、合動、外力引動下的有力之動方為動克。注意受克方動不算動克,而是動耗。 動克好比兩軍交戰(zhàn),不交戰(zhàn)無損失失望,一交戰(zhàn)必然會有所傷亡,總是力量強(不分人多人少)的一方戰(zhàn)勝力量弱的一方。 四、靜克與動克的主要區(qū)別及其種類 1.主要區(qū)別就是體現(xiàn)在‘靜’與‘動’的方面上。 2.靜克沒有直接的沖擊作用,只有間接的慢性影響作用。 3.動克會產(chǎn)生直接性的沖擊作用;與動生的兩種相同。即也有兩種:一為在合、沖的條件產(chǎn)生的有力之動,速度為快。二為在合絆、合克、沖散的條件下仍有較強的余力動,能產(chǎn)生較強的吉兇,不過其自身也受損較大,速度為中速或慢速。 小結(jié):吉兇的程度要視其力量的流通轉(zhuǎn)換。 第三節(jié)、明克和暗克 靜克和動克為在四柱八字中的主要表現(xiàn)有明克和暗克兩大類。 一、什么是明克?什么是暗克? 1.明克是在天干之間進行的相克;暗克則為在地支之間進行的相克。(注意其中相互之間的轉(zhuǎn)換)在八字中,天干主外,主表面的,為外觀上所看得見的、所顯示出來的,是有形有限的。 地支主內(nèi),主看不到的、隱藏的,但卻是客觀存在的,是潛在、無限的。 因此,明克是在天干之間進行的相克,包括天干引化地支出來的相克。暗克是為地支之間進行的相克。 二、暗克與明克的力量對比 暗克比明克的力量要強大得多,暗中的克是促進明克的。明克力量的強弱取決于地支力量的參與比例的程度,在論文“四柱天干地支所占力量比重的詳細分析”中已論述,這里不再多述。 三、暗克和明克的簡單比較(事物現(xiàn)象) 總結(jié)的說,明克有著天干主外的特性;暗克有著地支主內(nèi)的特性。如公開的明爭、矛盾、壓制就屬于明克之中的;而暗斗則屬于暗克當中的。 靜克與動克在四柱八字干支中的表現(xiàn)與‘生’同樣也分為天干、地支、干支之間的三類關(guān)系。 天干相互間的克性關(guān)系 一、天干靜克,為陰干克陽干,主要有五個: (1)乙克戊, (2)丁克庚, (3)己克壬, (4)辛克甲, (5)癸克丙。 如果克方被外力所引動,并且有力而動,便會形成動克。如乙克戊,乙受辛沖或庚合動,并有力而動便會形成動克戊土;不過這樣的動中,乙木在由靜至動的過程中要損力。 二、天干因相互沖動而產(chǎn)生的動克,為同性相沖,陽干沖克陰干,陰干沖克陰干,計有10個: (1)甲沖動戊, (2)乙沖動己, (3)丙沖動庚, (4)丁沖動辛, (5)戊沖動壬, (6)己沖動癸, (7)庚沖動甲, (8)辛沖動乙, (9)壬沖動丙, (10)癸沖動丁。 小結(jié): (1)上面是指被沖克方有力時方為被沖克動,無力時為受傷嚴重。 (2)如果沖克方被外力有力沖散、合絆、或壓制住,便形不成動克,為有動克之意,但沒有行動。如甲沖動戊,當: ①甲被庚有力沖散, ②己土有力合絆之, ③或被有力壓制住, ④無力之狀態(tài),便不能形成動克戊土了。 三、天干合化不成功,力小的把力大的合動而產(chǎn)生的動克。 有五個: (1)甲合克己, (2)丙合克辛, (3)戊合克癸, (4)庚合克乙, (5)壬合克丁。 小結(jié):如果克方被外力①沖散、②合絆、③壓制住、④無力的四種狀態(tài)便不會形成動克了。 四、天干合化成功,本身為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對其它的五行的克為動克。(計有五個合化) 1、甲己合化成土克壬、癸;合化成木克戊、己。 2、乙庚合化成金克甲、乙,是相互合動的作用;合化成木克戊、己。 3、丙辛(1)合化成水克丙、丁,是相互合動的作用;(2)合化成火克庚、辛;(3)合化成金克甲、乙。 4、丁壬(1)合化成木克戊、己,是相互合動的作用;(2)合化成火克庚、辛;(3)合化成水克丙、丁。 5、戊癸(1)合化成火克庚、辛,是相互合動的作用;(2)合化成土克壬、癸;(3)合化成水克丙、丁。 注意問題一:如果兩者沒有合化成功,則會出現(xiàn)三種情況: (1)力小的把力大的合動而克其它五行; (2)力小的被力大的合絆、合克而受傷轉(zhuǎn)化為靜態(tài); (3)無力的干或支; (4)兩者相差力不大,均為合絆。 注意問題二:如果有一方被外力有力沖散、合絆、壓制住或無力的四種狀態(tài),便不會形成合動、合化了。 地支相互之間的克性關(guān)系 一、地支靜克(地支有12個) 1、子克巳。 也可論子中癸克巳中丙。 2、丑克亥。(丑中含水分多,為濕土,單論丑和亥為靜克,又有很強的比和性,如果有第三支合化便不論靜克。) 也可論丑中己克亥中壬。 3、寅克丑、辰、未、戌。 也可論寅中甲克己、戊。 4、卯克丑、辰、未。(其中卯克未,木為土力大時,為克;木比土力小許多時,方為入墓庫。) 也可論卯中乙克己、戊。 5、辰克子、亥。(與丑克亥的原理等同,不同的是辰土為水之墓庫,可以儲存很多水) 也可論辰中戊克癸、壬。 6、巳克酉。(只有在巳動或酉動才能形成半合克動態(tài)) 也可論巳中丙克酉中辛。 7、午克申、酉。 也可論午中丁克庚、辛。 8、未克子、亥,燥性強時又脆克申、酉。 也可論未中己克癸、壬。 9、申克卯。 也可論申中庚克卯中乙。 10、酉克寅。 也可論酉中辛克寅中甲。 11、戌克子、亥,燥性強時又脆克申、酉。 也可論戌中戊克癸、壬。 12、亥克午。(只有在亥動或午動才能形成亥午合克動態(tài)) 也可論亥中壬克午中丁。 小結(jié): (1)以上三合、三會局其中的兩支,但論兩者為靜克。 (2)如果克方被外力引動,并有力而動,便會形成動克。如子克巳,只有子在午沖、丑合動或大運、流年的子時,并且為有力之動,方為形成動克巳火。 二、地支因相互沖動而產(chǎn)生的動克 主要用6個 1、子沖克午。 也可論子中癸沖克午中丁。 2、丑沖克未。(丑為濕性,未為燥性,濕性與燥性相沖克) 也可論丑中己沖克未中己。 3、申沖克寅。 也可論申中庚沖克寅中甲。 4、酉沖克卯。 也可論酉中辛沖克卯中乙。 5、辰?jīng)_克戌。(與丑、未相沖的原理的同) 也可論辰中戊沖克戌中戊。 6、亥沖克巳。 也可論亥中壬沖克巳中丙。 小結(jié):如果沖克方被外力有力沖散、合絆之或壓制住,便不會形成動克了。 三、地支因合而產(chǎn)生的動克(指沒有合化成功) 1、子丑合,為丑克子;還有丑中己沖克子中癸。 2、卯戌合,為卯克戌;還有卯中乙克戌中戊。 3、巳申合,為巳克申;還有巳中丙克申中庚。 小結(jié):如果克方被外力有力沖散、合絆住、有力壓制住、無力的四種狀態(tài),便不會形成合克了。 之二 地支相互之間的克性關(guān)系 一、地支靜克(地支有12個) 1、子克巳。 也可論子中癸克巳中丙。 2、丑克亥。(丑中含水分多,為濕土,單論丑和亥為靜克,又有很強的比和性,如果有第三支合化便不論靜克。) 也可論丑中己克亥中壬。 3、寅克丑、辰、未、戌。 也可論寅中甲克己、戊。 4、卯克丑、辰、未。(其中卯克未,木為土力大時,為克;木比土力小許多時,方為入墓庫。) 也可論卯中乙克己、戊。 5、辰克子、亥。(與丑克亥的原理等同,不同的是辰土為水之墓庫,可以儲存很多水) 也可論辰中戊克癸、壬。 6、巳克酉。(只有在巳動或酉動才能形成半合克動態(tài)) 也可論巳中丙克酉中辛。 7、午克申、酉。 也可論午中丁克庚、辛。 8、未克子、亥,燥性強時又脆克申、酉。 也可論未中己克癸、壬。 9、申克卯。 也可論申中庚克卯中乙。 10、酉克寅。 也可論酉中辛克寅中甲。 11、戌克子、亥,燥性強時又脆克申、酉。 也可論戌中戊克癸、壬。 12、亥克午。(只有在亥動或午動才能形成亥午合克動態(tài)) 也可論亥中壬克午中丁。 小結(jié): (1)以上三合、三會局其中的兩支,但論兩者為靜克。 (2)如果克方被外力引動,并有力而動,便會形成動克。如子克巳,只有子在午沖、丑合動或大運、流年的子時,并且為有力之動,方為形成動克巳火。 二、地支因相互沖動而產(chǎn)生的動克 主要用6個 1、子沖克午。 也可論子中癸沖克午中丁。 2、丑沖克未。(丑為濕性,未為燥性,濕性與燥性相沖克) 也可論丑中己沖克未中己。 3、申沖克寅。 也可論申中庚沖克寅中甲。 4、酉沖克卯。 也可論酉中辛沖克卯中乙。 5、辰?jīng)_克戌。(與丑、未相沖的原理的同) 也可論辰中戊沖克戌中戊。 6、亥沖克巳。 也可論亥中壬沖克巳中丙。 小結(jié):如果沖克方被外力有力沖散、合絆之或壓制住,便不會形成動克了。 三、地支因合而產(chǎn)生的動克(指沒有合化成功) 1、子丑合,為丑克子;還有丑中己沖克子中癸。 2、卯戌合,為卯克戌;還有卯中乙克戌中戊。 3、巳申合,為巳克申;還有巳中丙克申中庚。 小結(jié):如果克方被外力有力沖散、合絆住、有力壓制住、無力的四種狀態(tài),便不會形成合克了。 地支因合化成功而產(chǎn)生的動克 地支因合化成功而產(chǎn)生的動克,計有六合、三合、三會三個大類別。 一、六合為:(計有6個) 1、(1)子丑合化成土克亥、子。(指丑土力大時克弱小的亥、子;力小時不為克亥、子。)(2)子丑合化成水克巳、沖克午。 也可論(1)丑中己土克亥中壬、沖克子中癸;(2)子中癸克巳中丙,沖克午中丁。 2、寅亥合化成木局克土。 也可論寅中的藏干甲木克土中的藏干土力。 3、卯戌(1)合化成火克金;(2)合化成木克土;(3)合化成土克水。 也可為引動合化什么五行,就可以論其中五行中的藏干本氣克其它五行中的藏干本氣。 4、辰酉合化成金克寅、沖克卯。 也可為酉中辛克寅中甲,沖克卯中乙。 5、巳申合化成水克火。 也可為引動合化成水的藏干、天干克火的藏干、天干。 6、午未合化成火克金,合化成燥土脆金。 也可論火的藏干克金的藏干。 二、三合局為(計有4個) 1、亥卯未三合成木局克土。 也可為引動合化成木的藏干、天干克土的藏干、天干。 問:三合局和戌土的作用關(guān)系如何? 答: (1)這時的亥卯未三合成木局力量必然強大,(由于合化的條件造成的)外界(指大運、流年或遠隔)的戌土不能合絆卯木,只為合動。 (2)三合木局本來就處于動態(tài)中,再加上合動,為動上加動。 (3)動的速度要視其力量流通轉(zhuǎn)化的比例程度。 (4)但由于戌和卯為相克關(guān)系,木力也受損些,至于多大規(guī)模要視其戌土之力及流通轉(zhuǎn)化的比例程度。 問:三合局和未土的作用關(guān)系如何? 答:這個未土是指三合局以外的另一個未土。是指大運、流年和沒有合化較有力的未土,作用關(guān)系有兩種: (1)一為木力比未土力強得多,也可使未土合化成三合局中的。 (2)二為木力不比未土強多少,未土較有氣了三,只為木局動克未土。 同理,天干上的木克土也可如此分析。 2、申子辰三合成水局克火。 也可為引動合化成木的藏干、天干克土的藏干、天干。 3、巳酉丑三合成金局克木。 也可為引動合化成木的藏干、天干克土的藏干、天干。 4、寅午戌三合成火局克金。 也可為引動合化成木的藏干、天干克土的藏干、天干。 三、三會局計有4個 1、寅卯辰三會成木局克土。 也可為引動合化成木的藏干、天干克土的藏干、天干。 本三會局和戌土及辰土的作用關(guān)系,原理同亥卯未三合成木局同戌、未的作用關(guān)系,但是三會局的力量要比同性三合局的力量大許多,因為三合局是同季節(jié)的同屬性力量,氣行專一,所以力量比三合局的力量要大許多。 2、巳午未三合成火局克金。 也可為引動合化成木的藏干、天干克土的藏干、天干。 3、申酉戌三會成金局克木。 也可為引動合化成木的藏干、天干克土的藏干、天干。 4、亥子丑三會成水局克火。 也可為引動合化成木的藏干、天干克土的藏干、天干。 四、注意問題 在以上六合、三合、三會中: 1、如果出現(xiàn)破局,便形不成合動。 2、如果沒有出現(xiàn)破局,但也沒有合化成功。但畢竟有三會局的形態(tài),為力大的被合動,力小的被合絆、合克;但等走后天運時可成局。 3、合化成功后的動克包括緊密聯(lián)系的天干和地支。 干支之間的相互的克性關(guān)系 第一方面 本柱干支相克 有年柱、月柱、日柱、時柱計4個種類。同時又分為支克干和干克支的兩大方面。(單柱干支間的克,單獨對單柱來說,有動克性。) 一、支克干 支克干,也稱為截腳,為阻礙、阻斷天干之含義。計有14個 1、庚午柱。午中丁,為一般性的克。 2、辛未柱。未土在火性強時才為截腳,否則不為截腳。未中丁,與辛為沖克。 3、丙子柱。子中癸,與丙為沖克。 4、戊寅柱。寅中甲,與戊為沖克。 5、己卯柱。卯中乙,與己為沖克。 6、辛巳柱。巳中丙,與辛為合克。 7、癸未柱。未中己,與辛為沖克。 8、甲申柱。申中庚,與甲為沖克。 9、乙酉柱。酉中辛,與乙為沖克。 10、丁亥柱。亥中壬,與丁為合克。 11、壬辰柱。辰土在周圍土力強時,方為截腳,金水強時不為截腳;辰中戊,與壬為沖克。 12、庚戌柱。與辛未柱原理等同。不同的是戌土含金力強,為生金力大;在火旺時,為丁火,只為一般化的克。 13、癸丑柱。與壬辰柱原理等同。丑中己,與癸水為沖克。 14、壬戌柱。戌中戊,與壬水為沖克。 二、干克支 干克支,也稱為蓋頭;即壓制、壓住的含義,計有11個。 1、乙丑柱。乙與丑中辛為相沖克。 2、甲戌柱。甲與戌中戊為相沖克。 3、戊子柱。戊與子中癸為相合克。 4、庚寅柱。庚與寅中甲為相沖克。 5、辛卯柱。辛與卯中乙為相沖克。 6、癸巳柱。癸與巳中丙為克。 7、乙未柱。乙與未中丁為相沖克。 8、丙申柱。丙與申中庚為相沖克。 9、丁酉柱。丁與酉中辛為相沖克。 10、己亥柱。己與亥中壬為克。 11、甲辰柱。辰土在周圍木力強時為根氣,不為相克;只有在周圍土力較強時方為相克。 甲與辰中戊為相沖克。 小結(jié): 1、在本柱干支相克中,天干也可克地支;地支也可克天干。(本柱上下為具有動態(tài)性) 2、本柱干支相克具有的特性:(1)直接性;(2)力量也較強大;(3)速度也較快。 3、如果克方在外力引動下而有力動,便會形成動克。 二、本柱天干和臨近地支相克 原理同生,請參照前述。 三、本柱天干和隔柱地支相克 原理同生,請參照前述。 第四章 “耗”的靜態(tài)與動態(tài) 與‘克’相反的為耗,耗為一方耗去另一方的力量,使對方失去什么。在理解‘克’的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意義后,再來理解‘耗’的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意義就好說了。 耗是指受克方對克方拉說為耗,與前述‘克’的原理等同。在此不再多述,只起到點名明理解方法的作用。 第五章 ‘沖’的靜態(tài)與動態(tài) 先說一下沖的含義:為五行之間的主動碰撞現(xiàn)象,形成較重的激烈,如同處于混戰(zhàn)的雙三方或多方。沖是克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相沖克,相沖克的天干地支同時具有五行相克、方位對沖、同性相斥這三種關(guān)系,沖比克的力量及形式要強。 沖有吉兇的兩個方面。 第一節(jié)、‘沖’的結(jié)果 一、沖的結(jié)果(在正格中) ‘沖’的結(jié)果在總體上可概括為三大種。 第一種:沖多。 (1)沖多為忌:對于干支的用性來說,沖多是為忌的。 (2)沖多為用:大運干支的忌性來說,沖多是為用的。 (3)注意階段性的用神和忌神的轉(zhuǎn)換。如果用性轉(zhuǎn)化為忌性多了,則需沖多為用;如果忌性轉(zhuǎn)化為用性多了,則沖多則為忌了。 第二種:沖少。 (1)沖少為忌:對于干支的忌性來說,沖少是為忌的。 (2)沖少為用:對于干支的用性來說,沖少是為用的,沖的較少為好。 (3)注意階段性的用神和忌神的轉(zhuǎn)換。 第三種:平衡之沖。 (1)對于干支的忌性來說,平衡之沖,只為沖去它較強的忌性,使它余下的忌性產(chǎn)生的危害作用不大。 (2)對于干支的用性來說,平衡之沖只為沖去它較強的用性,使它余下的用性產(chǎn)生的吉性作用一般。 小結(jié):以上三種狀況要加以綜合分析方可,要注意三種之間的相輔相成、轉(zhuǎn)化流通之間的關(guān)系(分階段性,指大運、流年) 二、‘沖’的結(jié)果(在從格中) 在從格中,要按照所從之五行用神的格局論述??偟膩碚f, (1)對于產(chǎn)生的忌性的干支來說,沖去的越多,反而產(chǎn)生的吉性作用也就越強;沖去的越少,反而產(chǎn)生的兇性作用也就越大。 (2)對于產(chǎn)生用性的干支來說,沖的越少越好。 (3)平衡之沖不適合在從格中,但要分清其中的吉兇的兩個方面。 第二節(jié)、‘沖’的靜態(tài)性與動態(tài)性 一、‘沖’的含義狀態(tài) 單獨論‘沖’,用相對論的原理來分析,是具有很強的動態(tài)性的;是在動態(tài)性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克。但‘沖’在很多條件范圍內(nèi)會轉(zhuǎn)化為靜態(tài)或加強其動態(tài)性。 二、‘沖’的靜態(tài)性 ‘沖’由動態(tài)性轉(zhuǎn)化為靜態(tài)性的條件: (1)雙方均受外力的有力合絆、沖散、合化。 (2)一方被合化后便會不沖另一方了,或另一方也沖不了所合化的五行了。 符合上述其中之一者便為轉(zhuǎn)化為靜態(tài)性,為靜沖。 三、‘沖’的動態(tài)性 與靜態(tài)性相反:( 1)只要雙方都有力而動; (2)雙方均不合化,其中一方為有力而動; (3)或一方合化,另一方有力沖開之。 四、靜沖與動沖的主要區(qū)別及其種類 1、主要區(qū)別就是體現(xiàn)在‘靜’和‘動’的方面上。 2、靜沖為雙方有沖之義,但還沒有行動;也有吉兇兩個方面。 3、動沖為既有意又有行動;速度和力量要視其流通轉(zhuǎn)化的比例程度。 小結(jié):吉兇的比例程度要視其力量的流通轉(zhuǎn)換。 第三節(jié)、明沖和暗沖 靜沖和動沖在八字中的主要表現(xiàn)有明沖和暗沖的兩大類。 一、什么是明沖?什么是暗沖? 明沖是在天干之間進行的相沖,暗沖則為在地支之間進行的相沖。 注意:在明沖中經(jīng)常會有暗沖,在暗沖也經(jīng)常會有明沖,是在相互轉(zhuǎn)化中的。 二、明沖與暗沖的力量對比 暗沖比明沖的力量要強得多,暗沖是促進明沖的。明沖的力量強弱取決于地支根氣輔助的力量,要視其流通轉(zhuǎn)化的力量比例。 三、明沖與暗沖的簡單比較(事物現(xiàn)象) 總結(jié)的說,明沖有著天干主外的特性;暗沖有著地支主內(nèi)的特性。注意明沖與暗沖的轉(zhuǎn)化流通。 第五章 下 靜沖與動沖在四柱八字干支中的表現(xiàn)(正格) 靜沖與動沖在四柱干支中的表現(xiàn)與前述同樣也可分為天干、地支、干支之間的三類關(guān)系。 第一節(jié)、天干相互間的沖性關(guān)系 一、天干的相沖 天干的相沖,計有10個 在十個天干所處的二十四山中,方位是正對著的,有:(1)甲戊相沖;(2)乙己相沖;(3)丙庚相沖;(4)丁辛相沖;(5)戊壬相沖;(6)己癸相沖;(7)庚甲相沖;(8)辛乙相沖;(9)壬丙相沖;(10)癸丁相沖。 相沖條件是:(1)雙方有力而動;(2)一方不動,另一方有力而動。 二、靜態(tài)性的條件 簡單、總結(jié)的說:雙方均受力牽制方可轉(zhuǎn)化為靜態(tài)。如甲戊相沖,甲受有力牽制,一為庚有力沖克去、沖克甲;二為甲受己有力合絆、合化之;三為甲木受辛金有力克;四為自身無力。 另一方的戊土也可 同理,方可轉(zhuǎn)化為靜態(tài)。(必須雙方都為靜態(tài)方可,否則一方為靜;另一方還要打你,必然不為靜態(tài)。) 三、天干因合化成功而產(chǎn)生的相沖 原理同前‘克’的論述,這里不再多述。 四、天干因合動而產(chǎn)生的相沖 第二節(jié)、地支相互之間的沖性關(guān)系 一、地支相沖 地支相沖,計用6個。 在十二支中所處的二十四山中,方位是正對著的,有: 1、子午相沖;也可論為子中癸相沖克午中丁。 2、卯酉相沖;也可論為卯中乙相沖克酉中辛。 3、寅申相沖;也可論為寅中甲相沖克申中庚。 4、巳亥相沖;也可論為巳中丙相沖克亥中甲。 5、辰戌相沖;也可論為辰中戊相沖克戌中戊。 6、丑未相沖;也可論為丑中己相沖克未中己。 (其中包括地支藏干中的相沖克) 其中子午卯酉為四正沖;寅申巳亥為四偏驛馬沖;辰戌丑未為四庫沖。 相沖條件為:與上原理等同。 靜態(tài)性的條件:與上原理等同。 二、地支因合化成功而產(chǎn)生的相沖 包括六合、三合、三會。 (一)六合 1、子丑合化丑與未相沖;(也可為丑中己與未中己相沖)合化成子與午相沖(也可為子中癸與午中丁相沖克)。 2、寅亥合化成寅與申相沖。(也可為寅中甲與申中庚相沖克。) 3、(1)卯戌合化成火與水相沖,具體分析是巳火還是午火。(2)卯戌合化成木與金相沖,具體分析是寅還是卯。(由引動中的藏干、天干和與此相沖克的天干、藏干) 4、辰酉合化酉與卯相沖。(也可論酉中辛與卯中乙相沖克) 5、巳申合化水與火相沖。(具體析是巳火還是午火,并與藏干中的天干相沖克) 6、午未合化成午與子相沖,合化成未與丑相沖。(也可論午中丁與子中癸相沖克;未中己與丑中己相沖克) (二)三合局為:(計有4個) 1、亥卯未三合化成木局,卯與酉相沖。(也可論卯中乙與酉中辛相沖克)其余兩個如果還有一些余力,可與其它支相沖,無余力便不能了。余下的仿此。 2、申子辰三合成水局,子與午相沖。(也可論子中癸與午中丁相沖克。) 3、巳酉丑三合成金局,酉與卯相沖。(也可論酉中辛與卯中乙相沖克) 4、寅午戌三合成火局,午與子相沖。(也可論午中丁與子中癸相沖克。) (三)三會局 1、寅卯辰三會成木局,而木的力量會大增,為寅與申相沖克,卯與酉相沖克。(辰由于合化而失去了與戌土相沖之意力) 也可論寅中甲與申中庚相沖,卯中乙與酉中辛相沖。 2、巳午未三會成火局。巳與亥相沖,午與子相沖。(未土為燥土,可保存較強的余力,可與丑相沖) 也可論巳中丙與亥中壬相沖,午中丁與子中癸相沖。 3、申酉戌三會成金局,申與寅相沖,酉與卯相沖。(戌土由于生金關(guān)系,不容易保留余力。其它的與上等同) 也可論申中庚與寅中甲相沖,酉中辛與卯中乙相沖。 4、亥子丑三會成水局,亥與巳相沖,子與午相沖。(丑土含水分多,余力可與未土相沖。) 也可論亥中壬與巳中丙相沖,子中癸與午中丁相沖。 (四)注意問題 與前述的原理等同,這里不再多述。 之三 干支之間相互的沖性關(guān)系 干支之間相互的沖性關(guān)系,在以前論述很少;其實天干主外,地支主內(nèi),主要為天干和地支所藏天干之間的相沖關(guān)系。 一、本柱天干相沖 有年柱、月柱、日柱、時柱計四個種類。同時,只要分為干沖克支和支沖克干的兩個方面。不論如何,我們一起論述。 1、乙丑柱。為乙木沖克丑土中的藏干己土。 2、辛未柱。為辛金沖克未土中的才藏干乙木。 3、甲戌柱。為甲木沖克戌中的藏干戊土。 4、丁丑柱。為丁火沖克丑中辛金。 5、戊寅柱。為寅中甲木和天干戊土相沖。 6、己卯柱。為天干己和卯中乙相沖。 7、癸未柱。為未中己和天干癸相沖。 8、甲申柱。為天干甲與申中庚相沖。 9、乙酉柱。為乙與酉中辛相沖。 10、甲辰柱。為甲與辰中戊相沖。 11、癸丑柱。為癸與丑中己相沖。 12、己未柱。未土中藏干乙木有力時才可與天干己土相沖。 13、壬戌柱。戌土中藏干戊土與天干壬相沖。 小結(jié):與前述的小結(jié)原理等同,這里不再多述。 二、本柱天干和臨近地支相沖 本柱天干和隔柱地支相沖克。 原理同生,請參照前述,但要注意其流通轉(zhuǎn)化的力量程度。 第六章 上 ‘合’的靜態(tài)與動態(tài) 先說一下‘合’的含義:與‘沖’相反的為合,表示干支中的兩者相互主動的靠近,也有吉兇兩個方面。 在理解“靜沖與動沖”的意義后,再來理解“靜合與動合”的意義就好說了,只要轉(zhuǎn)換一下形式即可。 第一節(jié)、‘合’的結(jié)果 總體上可概括為三大種結(jié)果。(主要在正格中) 第一種:合化。 (1)合化為忌:對于干支的用性來說,合化成忌神五行是為忌的。 (2)合化為用:對于干支的忌性來說,合化成用神五行是為用的。 (3)注意階段性用神和忌神的轉(zhuǎn)化流通。 第二種:沒有合化 ,成功的為合克。 1、合克為多:(1)為用:對于干支的忌性來說,合克多了為用。(2)為忌:對于干支的用性來說,合克多了為忌。(3)注意階段性用神和忌神的轉(zhuǎn)化流通。 2、合克為少:(1)為忌:對于干支的忌性來說,合克少了是為忌的。(2)為用:對于干支的用性來說,合克的越少越好。(3)注意其階段性的轉(zhuǎn)化流通。 3、平衡之合克: (1)對于干支的忌性來說,平衡之克只為降低其較強的忌性,使其余下的忌性產(chǎn)生的危害作用不大。 (2)對于干支的用性來說,平衡之合克只能降低其較強的用性,使其余下的用性產(chǎn)生的吉性作用一般。 第三種:合絆,兩者之間的力相差不大而產(chǎn)生的合絆;均互受牽制,難以發(fā)揮作用。 小結(jié):與‘克’的小結(jié)原理等同。 合的結(jié)果,在從格中,要按照所從之五行用神的格局論述。對于用神來說,合動但要受損越多越好。其余的方面則不佳,也不適合從格中的用神。 第二節(jié)、合的動態(tài)性與靜態(tài)性 與克的原理等同。 第三節(jié)、明合與暗合 與克的原理等同。 第四節(jié)、靜合與動合在四柱八字干支中的表現(xiàn)(正格) 也有天干、地支、干支之間的三種類型之間的合。 第一類:天干相合 為陽干和陰干相合,計有5個:(1)甲己合;(2)乙庚合;(3)丙辛合;(4)丁壬合;(5)戊癸合。 天干相合出現(xiàn)的狀態(tài)有:(1)合化;(2)合克;(3)合絆;(4)合動。與前述原理等同。 相合條件:(1)雙方有力而動;(2)一方不動,另一方有力而動。 靜態(tài)性的條件為:簡單、總結(jié)的說,雙方均受有力牽制方可轉(zhuǎn)化為靜態(tài)。 如甲己合,甲受有力牽制;一為庚有力沖克去、沖散甲;二為甲木自身無力受制;另一方己土也同理,方可轉(zhuǎn)化為靜態(tài)。(必須雙方都為靜態(tài)方可,否則一方為靜,另一方為動,必然不為靜態(tài)。) 第二類 地支三合 有六合、三合、三會,與前述同理。 第三類 干支之間的相合 干支之間的相合,在以往論述得極少,在此為天干和地支所藏干之間的相合關(guān)系。 一、本柱天干相合 有年柱、月柱、日柱、時柱計四個種類。 1、戊辰柱。為戊土與辰中藏干癸水相合。 2、庚辰柱。為庚金與辰中藏干乙木相合。 3、辛巳柱。為辛金與巳中藏干丙火相合。 4、壬午柱。為壬水與午中藏干丁火相合。 5、丙戌柱。為丙與戌藏干辛相合。(辛金有力時方合,無力時不為合。) 6、丁亥柱。為丁火與亥中壬水相合。 7、戊子柱。為戊與子中癸水相合。 8、癸巳柱。為癸水與巳中戊相合。 9、甲午柱。為甲木與午中己相合。 10、己亥柱。為己土與亥中甲相合。(甲木有力時方合,無力時不為合。) 小結(jié):與前述的原理等同。至于合化、合克的程度,是要視其力量流通轉(zhuǎn)化的方面如何。 本柱天干和臨近地支相合 原理同生,請參照前述,但要注意其流通轉(zhuǎn)化的力量。 第7章 ‘刑’的靜態(tài)與動態(tài) 先說一下刑的含義:刑的本義是刑罰、刑傷之義,但也分吉兇兩個方面。 在理解前面有關(guān)‘刑’的干支意義后,再來理解此‘刑’的意義后,便好說了,只需多轉(zhuǎn)換一下思維形式即可。 第一節(jié)、‘刑’的結(jié)果 一、刑的結(jié)果(在正格中) 總體上可概括為三大種: 第一種:刑多。(1)刑多為忌:對于干支的用性來說,刑多是為忌的。(2)刑多為用:對于干支的忌性來說,刑多是為用的。(3)注意其階段性用神和忌神的流通轉(zhuǎn)化。 第二種:刑少。(1)刑少為忌:對于干支的忌性來說,刑少是為忌的。(2)對于干支的用性來說,刑少是為用的。(3)注意其階段性用神和忌神的流通轉(zhuǎn)化。 第三種:平衡之刑。 (1)對于干支的忌性來說,平衡之刑只能刑去其較強的忌性,使其余下的忌性產(chǎn)生的危害作用不大。(2)對于干支的用性來說,平衡之刑只能刑去較強的用性,使其余下的用性產(chǎn)生的吉兇作用一般。 小結(jié):與前述同理。 二、刑的結(jié)果(在從格中) 在從格中,要按照所從之五行用神的格局論述??偟膩碚f,對于用神來說,刑出吉的方面則好,不宜刑出兇來;對于忌神來說,宜刑傷為好。(具體的在從格中論述。) 第二節(jié)、‘刑’的靜態(tài)性與動態(tài)性 一、‘刑’的含義狀態(tài) 單獨論刑,用相對論的原理來分析,是具有動態(tài)性的。但刑在很多條件范圍內(nèi)會轉(zhuǎn)化為靜態(tài)性或加強其動態(tài)性。 二、‘刑’的靜態(tài)性 三、‘刑’的動態(tài)性 由于‘刑’的干支是融于其它各種關(guān)系之中的,是在生、泄、克、耗、沖、合、比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所以在此的靜態(tài)性與動態(tài)性的干支應(yīng)與所在的關(guān)系中同理,請參照。在此不再多述。 第三節(jié)、明刑與暗刑 在此與前述同理。 第四節(jié)、靜刑與動刑在四柱干支中的表現(xiàn)(正格和從格) 靜刑與動刑在四柱干支中的表現(xiàn),與前同述,也可分為天干、地支、干支之間的三大類關(guān)系。 天干、干支之間的相刑關(guān)系在很多書上都沒有論述,為了便于好理解,我們先說明一下地支中相刑關(guān)系。 一、丑與戌相刑 1、地支相刑。為丑土中的濕性與戌土中的燥性相互壓制。 2、天干相刑。以地支相刑為基礎(chǔ),由地支所藏天干而影響天干之間的。 丑中所藏天干為癸、辛、己,戌中所藏天干為辛、丁、戊。你們看,辛與辛比和,癸與丁相沖,己與戊為比劫關(guān)系。影響到天干就是己與戊相刑,條件必須是在地支相刑的基礎(chǔ)上方可進行。 3、干支相刑 (1)一般沒有本柱之間的相刑;但可以在地支的引化下帶動天干的相刑參與。 (2)臨近或遠隔的相刑必須通過流通轉(zhuǎn)化方可進行。 二、丑未戌三刑 丑未本為相沖,加上戌方為構(gòu)成三刑。其原理與丑戌的原理等同。 三、寅巳相刑 1、地支相刑 分寅刑巳和巳刑寅。 2、天干相刑 以地支相刑為基礎(chǔ),由地支所藏天干影響到天干之間的。 寅中所藏天干為甲、丙戊;巳中所藏天干一庚、丙、戊。本氣為甲與丙,影響到天干就是甲與丙相刑,條件必須是在地支寅巳相刑的基礎(chǔ)上方可進行。 3、干支相刑 單柱的本柱相刑有丙寅和甲寅兩個,是本柱天干與本柱地支所藏天干的相刑。條件與地支相刑的條件等同。 至于臨近或遠隔的相刑必須通過流通轉(zhuǎn)化的形式方可。 四、巳申相刑可按合的理論分析對待,不過再加是有刑之義。 五、寅與巳、申三者之間的相刑 1、地支相刑 按流通轉(zhuǎn)化的形式。具體內(nèi)容求看有關(guān)章節(jié)。 2、天干相刑 由所藏的天干甲、丙、庚三者在天干上出現(xiàn)時可進行相刑。 3、干支相刑 臨近和隔柱的相刑必須通過流通轉(zhuǎn)化的相刑方可。 六、子刑卯 1、地支相刑 子刑卯,分子刑卯和卯刑子 2、天干相刑 以地支相刑為基礎(chǔ),由地支所藏天干而影響到天干之間的。 子中所藏本氣天干為癸;卯中所藏本氣天干為乙,影響到天干就是癸刑乙。條件必須是在子卯相刑的基礎(chǔ)上進行方可。 3、干支相刑 臨近或隔柱的相刑必須通過流通轉(zhuǎn)化方可。 七、自刑 自刑為亥與亥,辰與辰,酉與酉,午與午。 天干相刑是它們的本氣天干相刑。亥的木氣為壬,辰的本氣為戌,酉的本氣為辛,午的本氣為丁。 干支相刑:單柱相刑有辛酉、戊辰柱。至于臨近或隔柱的相刑必須通過流通轉(zhuǎn)化方可。 小結(jié):至于上述的干支相刑中的靜態(tài)與動態(tài)和它們所在關(guān)系中的原理相同。 總結(jié):從格相刑,和正格干支原理等同。 第八章 害 的靜態(tài)與動態(tài) 一、‘害’的含義 害對合而論,為阻礙合而與其合害,不利于地支中產(chǎn)生的合,有破壞、阻礙之義。分吉兇兩個方面。 二、產(chǎn)生‘害’的條件 必須有地支的合,再有另一支來破壞之,方為相害,否則不為害。 三、‘害’的靜態(tài)性與動態(tài)性 由于‘害’的支相互之間的關(guān)系是‘克’與‘生’。條件必須是在其它支相合的基礎(chǔ)上才能產(chǎn)生害,否則不為相合,又怎么產(chǎn)生的害。這個害就是沖合,為破壞合的意義。 由以上分析出‘害’的靜態(tài)性與動態(tài)性是在地支相互沖、克、生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可參照,這里不再多述。 四、相害的地支 這里沒有天干,只論地支。 地支兩者之間的相合有6個,所以論相害也為6個。 1.子未相害:因子與丑合,未來沖丑,使之不合,所以為子未相害。 2.丑午相害:因午與未合,丑來沖未,使之不合,所以為丑午相害。 3.寅巳相害:因巳與申合,寅來沖申,使之不合,所以為寅巳相害。 4.卯辰相害:因辰與酉合,卯來沖酉,使之不合,所以為卯辰相害。 5.申亥相害:因寅與亥合,申來沖寅,使之不合,所以為申亥相害。 6.酉戌相害:因卯與戌合,卯來沖酉,使之不合,所以為酉戌相害。 條件:必須是先有兩者之間的相合,再有另一方的沖,方為相害。否則不為相害。至于靜態(tài)還是動態(tài),可與所在作用的關(guān)系中原理等同。 五、天干相害的問題 在以前所書中,天干并沒有論述到相害。但天干論與地支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其相害也可找到與此完全對立統(tǒng)一的相似處。 地支兩者之間有六對合、六對沖、六對害。天干也可同理,有五對合、五對沖,每對沖可以從沖的當中找出相對應(yīng)的害,但古書上及現(xiàn)今書上并無論述。 在實際情況應(yīng)該怎樣對待呢?遇見天干相合,又有另一干相沖時,可謂有害之義,實為阻隔、破壞之義,分吉兇兩個方面,不必非著注意害,暫可拋開不論。 第九章 ‘比’的靜態(tài)與動態(tài) ‘比’的含義:為同一類五行之間的關(guān)系,分吉兇兩個方面。 第一節(jié)、‘比’的結(jié)果 一、‘比’的結(jié)果(在正格中) 總體上可以概括為三大種。 第一種:比多。 (1)比多為忌神:對于干支的忌性來說,比多是為忌的。 (2)比多為用:對于干支的用性來說,比多是為用的。 (3)注意其階段性用和忌的流通轉(zhuǎn)化。 第二種:比少。 (1)比少為忌:對于干支的用性來說,比少是為忌的。 (2)比少為用:對于干支的忌性來說,比的越少越為用。 (3)注意階段性用性和忌性的轉(zhuǎn)換流通。 第三種:平衡之比。 (1)對于干支的忌性來說,平衡之比只能使其產(chǎn)生一般性的危害作用,產(chǎn)生不了較大的。 (2)對于干支的用性來說,平衡之比只能產(chǎn)生一般性的吉性作用。 (3)注意其用性和忌性的流通轉(zhuǎn)化。 小結(jié):與前述小結(jié)原理等同。 二、‘比’的結(jié)果(在從格中) 在從格中,要按照所從之五行用神的格局論述??偟膩碚f: (1)對于干支的用性,主要是從旺格時,合理的比助,越多越好。 (2)對于干支的忌性來說,主要是在從弱格中和從旺格中克、耗、泄的干支,比助多了不好,比助越少反而好。(具體方面在從格中有論述。) 第二節(jié)、比’的靜態(tài)性與動態(tài)性 一、比的含義狀態(tài) 單獨論比,用相對論的原理來分析,有些為靜態(tài)性,有些為動態(tài)性。這些是由它本身所屬五行的特性來決定的。 二、比的靜態(tài)性與動態(tài)性及區(qū)別、種類 與前述原理等同。 第三節(jié)、明比與暗比 靜比和動比在八字中的主要表現(xiàn)有明比與暗比的兩大類。 一、什么是明比?什么是暗比? 明比是在天干之間進行的相比;暗比則為在地支之間進行的相比。 二、明比與暗比的力量對比 三、明比與暗比的簡單比較(事物現(xiàn)象) 原理與前同述。 第四節(jié)、靜比與動比在四柱八字干支中的表現(xiàn)(正格) 其表現(xiàn)與前述同樣也可分為天干、地支、干支之間的三類關(guān)系。 在第四節(jié)中,我們單獨論述了五行之間的靜態(tài)與動態(tài)。下面再論述就好說了。 第一類:天干相互間的比性關(guān)系 單獨論天干兩者之間的,靜態(tài)依然為靜態(tài);動態(tài)必須有地支的輔助方可,如果地支有力阻礙天干,便不能使其成為動態(tài)性。這是由于地支之力比天干大得多的特性決定的。 比性天干的關(guān)系有五對:(1)甲與乙;(2)丙與丁;(3)戊與己;(4)庚與辛;(5)壬與癸。 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條件與前同述。 第二類:地支相互之間的比性關(guān)系 地支由于力量較大,其動態(tài)與靜態(tài),可與上述單獨論五行的原理相同。 1、寅與卯之間為靜態(tài)。 2、辰與丑之間為靜態(tài)。 3、戌與未之間為靜態(tài)。 4、巳與午之間多趨向于靜態(tài),但也有少許的動態(tài)性,在外力引動下其動態(tài)性增強。 5、申與酉之間為靜態(tài)。 6、亥與子之間多趨向于靜態(tài),但也有少許的動態(tài)性,在外力引動下其動態(tài)性增強。 第三類:干支之間相互的比性關(guān)系 一、本柱干支相比 有年柱、月柱、日柱、時柱計4個種類。 本柱干支的比性,由于具有直接性,所以具有動態(tài)性,只是動態(tài)性的比例程度不同。 本柱干支直接比和的有:①甲寅,②乙卯,③丙午,④丁巳,⑤戊辰,⑥己未,⑦庚申,⑧辛酉,⑨壬子,⑩癸亥。 在外力引動下為有力而動能增強其動態(tài)性。 本柱干支間接比和的有,在此主要是指天干和地支藏干本氣的比和。 二、本柱干支和臨近干支相比 本柱干支和臨近干支相比及隔柱干支相比。 原理同生,請參閱前述,在此省略。
|
|
來自: SYH情絲絲 > 《相學預(yù)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