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社會,女兒嫁出,為了遵循例俗,照顧臉面,會給娘家?guī)碓S多麻煩。既花錢,又費事。女兒若生了兒子,還必須“辦外孫”。辦外孫,就是要備辦許多物品,送給剛出生的外孫。如果女兒第一胎為男孩,則非常隆重。若第一胎是女孩,便相對較為簡單,要等以后生了男孩再隆重辦理。 自從女兒懷了孕,娘家便事事關(guān)心,做好準備,請四鄰針縫能手,前來縫制兒童衣物。女兒將產(chǎn)育的這個月,母家必命人送一籃雞蛋,名為“催生卵”,意為催促平安快產(chǎn)育。外孫出生后,女婿便立即到岳家“報生”。第三天,娘家便備了豬肉、雞蛋、米酒,送給女兒,稱為“補腹”。十二日,須備一只熟雞,一小缸卵卷,煮點酒,稱為“送雞酒”。卵卷是甜的,還加點酒,裝在一個特制、專用的瓦罐里,這罐俗稱“雞凼(但)”,現(xiàn)在還有些家庭尚保存此東西。到了滿月,女方娘家的禮品除豬肉、雞蛋、活雞外,必備的是“豆酒”。豆酒,是用北方出產(chǎn)最上品的烏豆經(jīng)熬煮熟透后,加糖又再煮,使之潤實,再加點酒制成,味道極佳。豆酒盛放的器具也是特制。是專門供盛滿月禮品用的,肚大口闊,有一沖水小口的陶瓷器皿,俗稱為“豆酒埤(脾)”。若裝滿須30多斤。男家收后,用大茶杯分贈鄰居及近地親友。 到了孩子4個月,便要隆重慶祝,俗稱為“做四閣”(小孩出生,每經(jīng)一月稱“一閣”)。男家做桃粿,辦三牲,拜老爺(公婆母、司命公、花公媽等)。有錢人家還拜祖宗,設(shè)酒席,宴請親朋好友,甚至有演大戲(潮?。┑?。而女方娘家則要“辦外孫”。辦外孫的禮品有: 衣服類:除嬰兒的襁褓衣物外,還有童裝,一年四季具備。有錢人家是成百件。最精工的是“頷砧”和“肚帕”,有的是用碎花布拼接成的,有的加刺繡花草、文字,造型巧妙,色澤鮮艷。有的還加布匹,每塊一丈,有錢人家是幾十塊。經(jīng)濟較差的家庭,便只有2~4塊而已。還有絲棉小被褥。 鞋帽類:鞋是布質(zhì)或彩緞的加上刺繡,有虎頭鞋、龍頭鞋等。帽更講究,除紗、羊毛鉤織的便帽外,必有一頂像舞臺演員武生公子、將軍王侯的大帽,十分美觀,必有薄棉披風。 銀飾類:銀制腳環(huán)一雙,手鐲一雙,肚帕練一條,項鏈一條。項鏈上有許多小鈴鐺,還有一個小長形圓盒,俗稱“符貢(gong2)”,系在項鏈上,盒里可裝老爺符,為小孩保平安的。 此外,必須辦一只椅轎,可讓嬰兒坐、臥、推行。有錢人用藤制的,一般人則用木制的,無錢人則用竹制的,稱“母仔椅”。還必備有一支剃頭刀,給孩子理發(fā)用,刀旁放著一對染紅煮熟的雞蛋,兩條搓成長形,用紅紙封連的棉條。 辦外孫的禮品送來時,男家主人便請四鄉(xiāng)親戚前來參觀,讓人家品評,是否豐盛?是否美觀?禮是否周到?下午,男方便把拜老爺?shù)募t桃粿,三牲作為回禮,送給女方娘家。 這種豪華奢侈的例俗,實在讓女方娘家擔負不起。所以,一般家庭,都把初生的第二胎女嬰,或溺死,或送人。直至新中國成立,這個陋俗,才被徹底打破。 |
|
來自: 天寶堂一山人 > 《鄉(xiāng)村、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