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是指由于血壓降低而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可有頭暈、眼花、健忘、乏力的癥狀。 特效穴位按摩 No.1 按壓內(nèi)關穴 【穴位位置】位于前臂掌側中央,腕橫紋上2寸。 【按摩方法】將食、中兩指自然并攏,以中指為中心,輕輕按壓內(nèi)關穴,每側30~40次為宜。 No.2 點按百會穴 【穴位位置】位于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端按壓頭部百會穴2分鐘左右。 No.3 按揉氣海穴 【穴位位置】位于下腹部,身體前正中線上,臍中下1.5寸處。 【按摩方法】用中指指腹端按揉氣海穴做環(huán)狀運動,力度適中。 No.4 按壓足三里穴 【穴位位置】位于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端按壓足三里穴約5分鐘,力度稍大,每天2次。 No.5 按壓魚腰穴 【穴位位置】位于額部,眼睛正上方,眉毛正中間。 【按摩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壓魚腰穴做環(huán)狀運動,力度適中。 No.6 按壓神門穴 【穴位位置】位于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壓神門穴50次,直至感到酸脹為宜。 辨證加減按摩 依據(jù)病因及癥狀的不同,中醫(yī)可將低血壓分為氣陽兩虛型和氣陰兩虛型這兩大類型,按摩治療時需要依據(jù)辨證施治原則進行治療方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氣陽兩虛型 【病癥特點】面色[圖片]白,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神疲乏力,甚則暈厥,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舌質(zhì)胖且淡,舌苔白,或可見腹脹、大便稀溏等癥狀。 【按摩方法】患者取坐位,術者站其身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提中脘穴1分鐘左右。 氣陰兩虛型 【病癥特點】口干,五心煩熱,便秘,尿少,乏力,或伴有頭暈、眼花、耳鳴、腰部酸軟、神疲、健忘等癥狀。 【按摩方法】患者取俯臥位,術者站其身旁,用捏提法在腰俞穴至大椎穴兩側的皮膚上反復操作10~20次,手法要緩和而有力。 TIPS 自我保健 ·注意均衡飲食,葷素搭配。 ·多吃易消化、高蛋白的食物,如雞蛋、魚、乳酪、牛奶等。 ·多吃健神補腦的食物,如龍眼、蓮子、大棗、桑椹等。 ·宜適量吃些高鈉、高膽固醇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蛋黃、奶油、魚子等,使血容量增加,心排血量也隨之增加,動脈緊張度增強,血壓將隨之上升。 ·忌食生冷及寒涼、破氣的食物,如菠菜、蘿卜、芹菜、冷飲等。 ·晚上睡覺將頭部墊高可減輕低血壓癥狀。 ·常淋浴或以冷水、溫水交替洗足,可加速血液循環(huán)。 ·培養(yǎng)開朗的個性,保證足夠的睡眠,養(yǎng)成平時多做運動的好習慣。 ·低血壓患者不宜長時間泡溫泉。 |
|
來自: 雪狼筋骨養(yǎng)護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