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演先天八卦是華夏文明之淵源,先天八卦則源于《河圖》。 上古傳說,“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圖’。”“伏羲得河圖,夏人因之,曰《連山》”。 伏羲八卦源于陰陽判分,是為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萬有。無論伏羲先天八卦還是文王后天八卦,其根源皆出自《河圖》。 《河圖》是宇宙模型涵蓋天地萬物。《河圖》通過象、數(shù)、理涵蓋了宇宙萬有,其實就是宇宙萬有的一個縮影。河圖之數(shù)含藏天地之數(shù)、萬物生存之數(shù)、五行之數(shù)、大衍之數(shù)、天干交合之數(shù)、六甲納音之數(shù),河圖之理涵蓋左旋之理、象形之理、五行之理、陰陽之理、先天之理。 古河圖 《河圖》之象—— 用十個黑白圓點表示陰陽、五行、四象,其圖為四方形: 北方:一個白點在內(nèi),六個黑點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為水。 東方:三個白點在內(nèi),八個黑點在外,表示青龍星象,五行為木。 南方:二個黑點在內(nèi),七個白點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為火。 西方:四個黑點在內(nèi),九個白點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為金。 中央:五個白點在內(nèi),十個黑點在外,表示時空奇點,五行為土。 河圖 其中“四象”是連接天(宇宙)地(地球)的密碼。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正方位標識: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龍,右白虎。以此為紐帶,后世在風水地理上衍生出相應的風水象形;后世在天象上則衍生出星官座次,每象各統(tǒng)領(lǐng)七個星宿,共星官28宿。天地的四象是對應的——地面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對應天空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形成完整的天地投影。 四靈星官圖 古人也早已經(jīng)認識到:《河圖》本是星圖,其用為天文地理,在天為象、在地成形。 “四象”是《河圖》宇宙密碼連接天地的紐帶:四象在天成象為風為氣,稱為四神、四靈(象),用來劃分天際的星空分野,分為三垣二十八宿,是為“天文”;四形在地成形為龍為水,稱為四獸、四瑞(形),用來勘察地形之氣(吉兇休囚),分為四方二十四山,是為風水地理。天之四象與地之四形都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四形皆納天地五行之氣。 雖然古人崇尚“天圓地方”,但是宇宙日月運行產(chǎn)生四時(春夏秋冬),所以古人辨識遙遠的宇宙時將蒼穹分野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每方有虛擬的七“山”對應,《大荒經(jīng)》四方“二十八山”就是虛擬的天象之“山”;而對近在腳下的大地則詳細劃分為八向(四正向東西南北、四偏向),每向三“山”,共“二十四山”。所以天之向四方對應七山為“二十八山”,地之向八方每向三山為“二十四山”。 《河圖》就是一個涵蓋萬有的宇宙模型,而落實到具體的“天象”則就是《山海經(jīng)·大荒經(jīng)》的四方“二十八山”了?!洞蠡慕?jīng)》四方“二十八山”對應后世衍生的四象二十八星宿(參見《<山海經(jīng)>探(31):《大荒經(jīng)》是上古華夏天文學濫觴歷法之鼻祖》)。 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蓋 從考古發(fā)掘的實際遺存來看,河南仰韶文化西水坡遺址發(fā)掘的“華夏第一龍”已經(jīng)沉睡了六七千年;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發(fā)現(xiàn)的龜甲刻符(占卜)已經(jīng)上推到八九千年。這些都能證明:宇宙密碼《河圖》所演繹的伏羲八卦文化產(chǎn)生于大約一萬年前。 華夏第一龍 一萬年前的華夏是人文初祖伏羲女媧時代,尚處于人類蒙昧向文明過渡時期,伏羲先天八卦的宇宙智慧先于人類文明產(chǎn)生,是宇宙的運行法則和宇宙密碼。 賈湖甲骨 先天八卦確是人文初祖伏羲所創(chuàng),但絕對不是后世人類普遍意義上通過“仰觀俯察”所完成的重大“發(fā)現(xiàn)”“發(fā)明”,大約一萬年前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人類面對天上風雨雷電等大自然的威力、面對地面大型肉食的毒蛇猛獸隨時都可能夭亡,膽顫心驚地生活,沒有普通的人腦能夠具有如此“仰觀俯察”而洞悉宇宙萬有之密的能力。 只有作為宇宙智慧化身并且載有重大使命的伏羲女媧,才能夠?qū)⑦@樣的宇宙密碼植入到上古華夏文明。在文明之先,遠在人類文字還沒有產(chǎn)生的上古,實際的人類文明還沒有正式開始拉開帷幕,宇宙智慧密碼就用河圖的方式示現(xiàn)了——并非人類文明演生了八卦,而是《河圖》(八卦)啟發(fā)了人類文明。所以說《大荒經(jīng)》的天文學知識是宇宙智慧的星際傳承,伏羲八卦是宇宙密碼植入到上古華夏文明(參見《<山海經(jīng)>探(23):伏羲先天八卦是宇宙密碼植入華夏文明的原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