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vlog(視頻博客)很火,有個朋友幾個月前就跟我說,沒趕上了微博,錯過了微信公眾號,這次一定要抓出vlog的東風(fēng),把自己打造成一個視頻博客的生活博主。 有趣的是,年前我問他:視頻拍得怎么樣了?他:還在籌劃中,等過完年再說吧。前幾天和他一起吃飯,我又問起他視頻的事情,他依然理直氣壯:這才剛過完年呢! 我白了他一眼:你這樣下去,你的vlog東風(fēng)很快也就過去啦!他這才開始著急起來。 觀察身邊的人,其實不只是這個朋友,包括我自己在內(nèi)的很多人,都會把“過完年再說吧”“等我有空的時候”“改天吧”掛在嘴邊。 我們總是在等, 等有錢,等有空,等有心情…….然而生活不是做菜,你不能等一切都準(zhǔn)備好了才下鍋。 有多少人,就是在沒完沒了的等待中,毀掉了自己的一生。 1 等待,是遺憾的開始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等待,只是尋求一個最佳時機(jī),其實不是。等待更多是懶惰,是拖延,是不敢面對。 在電視劇《請回答1988》中,正煥和德善彼此都有意,最后卻因為正煥的等待和猶豫遺憾錯過。 德善的心意已經(jīng)很明顯,假裝扭傷腳,試探他的反應(yīng);朋友邀請去聯(lián)誼,德善征求正煥的意見要不要去;以為正煥把她送的襯衫借給別人而生氣…….可即便如此,正煥還在等待,不敢行動。 直到在電影院門口,崔澤放棄比賽,早一步找到德善,正煥才明白:真正拖住他的,不是紅綠燈,不是時機(jī),而是他數(shù)不清的猶豫。 小野妹子曾發(fā)過一條微博: 我們遇到有趣的文章總是先馬著,說有空再看;碰到中意的東西總先放購物車,想有錢再買;著迷哪個城市總先查好攻略,盤算著有假再去;喜歡上一個人總按兵不動,告訴自己等時機(jī)成熟再說。我們在籌劃、想象中看遍美景,嘗盡美食,閱盡書卷,愛到刻骨?,F(xiàn)實中卻總是一句“還是算了”,原地踏步,坐井觀天。 我們做事情,總是在等,等具備了做事的條件,等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或者等自己什么時刻能夠主動熱情地做事情,可是等來等去,時機(jī)依然沒有完美,大事依然沒有發(fā)生,熱情依然沒有攢夠,我們最后等到的,也只有一腔遺憾罷了。 2 一等,也許就滄海桑田 以前聽過一句話:20歲時,我終于買得起10歲那年喜歡的玩具,又有什么意義呢?人生就是這樣,錯過了就再也回不來了。有些事情現(xiàn)在不做,以后再也不會做了。 是啊。就像我們身邊很多人,常常說自己最大的夢想是環(huán)游世界。但是空閑的大多數(shù)時間卻都是在等,等有錢,等有時間,等找到合適的同伴。 很多人覺得,年輕時拼命掙錢,等老的時候存夠一定錢,才去環(huán)球旅行。然而事實是,到了那個時候,你可能會因為年紀(jì)太大,身體不好,體力不行等各種原因,很多東西都沒法體驗了,甚至稍微遠(yuǎn)一點的飛行都沒法承受了。 我就在采訪中,認(rèn)識了一對老夫妻,他們想去北歐看極光,經(jīng)歷各種辛苦到達(dá)北歐后,卻因為天氣寒冷,和年老身體原因,而遺憾錯過。 很早之前,有個讀者的哭訴,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一個曾經(jīng)幫助過他很多的前輩,出國多年終于又回到了他的城市,每次都說見面一起吃飯,但各自都有各自的工作、家庭和生活,總是因為各種原因“改天”。直到朋友發(fā)生意外,讀者翻看聊天記錄,“改天一起吃飯”類似的話語競有三十多條,才流淚痛悔,對自己幫助那么多一個人,沒來得及好好感謝,就再也沒有機(jī)會了。 在眾多的詞匯中,我特別不喜歡的一個詞,就是“改天”,透著漫不經(jīng)心的拖延和敷衍。我花了很久克制自己不說這兩個字,而是給別人一個相對確切的回復(fù),這樣才不會陷入到永無來日的等待中去。 很多東西等得太久,往往已不是當(dāng)初想要的樣子,就算得到,也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想看的風(fēng)景,想見的人,等太久所有期待也會消耗殆盡。很多事不能等,一等,也許滄海桑田,想做的事趕緊做,不要給人生等來太多遺憾。 3 在等待中,死于一事無成 倘若我現(xiàn)在問:你的年初計劃,進(jìn)行的怎么樣了? 相信很多人都會無言以對。 昨天和一個朋友聊天,他說他現(xiàn)在一直在等一個點,他需要找到一個他能夠讓自己變得奮起的點,他不想頹廢下去。 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生活會像電影一樣,有一個是神轉(zhuǎn)折,所以我們總在等,等誰誰羞辱我了,我就奮勇直追;等我突然因為某一事件醍醐灌頂,突然開竅,一切都會水到渠成,等……反正就是自己現(xiàn)在什么都不用干,什么委屈都不用受,什么努力都不用付出,總會有那么一個點,我自己會心甘情愿地做著我現(xiàn)在做不到和不愿做的事情,只不過不是現(xiàn)在。 就像電影《白日夢想家》中,主人公沃爾特是一個雜志社底片管理主任,他經(jīng)常會進(jìn)入某種 “出神”狀態(tài),幻想自己做了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像超人一樣幫助了別人,很有魅力地吸引到喜歡的女神。但回到現(xiàn)實,他只是一個每天做白日夢的空想家。直到一次工作事故的發(fā)生,他才不得不做出改變,踏上旅程,開始了他真正的逐夢之旅。 可惜,我們的生活不是電影,沒有那么多的戲劇性改變你“只幻想,不行動”的事實,你必須自己主動改變,承受之前忍受不了的苦,做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才能過上和現(xiàn)在不一樣的人生。 以前聽人說,人生平均只有7次決定人生走向的機(jī)會,兩次機(jī)會間相隔約7年,大概25歲后開始出現(xiàn),75歲以后就不會有什么機(jī)會了。這50年里的7次機(jī)會,第一次不易抓到,因為太年輕;最后一次也不用抓,因為太老。這樣只剩5次,這里面又有兩次會不小心錯過,所以實際上只有3次機(jī)會了。 而這世上的大多數(shù)人,又都會在等待和拖延中,把這3次機(jī)會浪費(fèi)掉,不知不覺中,毀掉自己僅此一次的人生吧。 “過了年再說吧”“改天吧”說起來多么云淡風(fēng)輕的兩句話,然而殘酷的是,我們因為懶惰,總想著來日方長,做何事都能拖則拖,竟致那么多的計劃、旅行、戀愛、對人生的探究未見實行!大難不至,我們就會什么也不做,我們就這樣在日復(fù)一日的平庸生活里,生活的欲望被消磨殆盡。 所以,別再拖延等待了,想去的地方,想成為的人,想做的事情都趕緊做,不要再留下更多遺憾。 今 / 日 / 互 / 撩 說一件你一直想做卻一直沒做的事吧? 圖片大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文字由極物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說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