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的恐懼制造了所有的苦難,所有行為背后的推動,源于恐懼,而非愛,恐懼跟物質沒有太多關系,古代人恐懼多與生存有關,現(xiàn)代人的恐懼就豐富得多 ,幾乎就活成了恐懼,在兩性關系里有那么多恐懼,是對道缺少信任,出于恐懼而建立的關系不會長久,事情的出發(fā)點如果基于恐懼,可以不做。成長就是找到一種方法來超越你的恐懼,當你越了解恐懼你就越接近愛,深入愛、深入恐懼,你就有機會解脫,朝向自由。
2、你什么都可以通過努力得到,唯有滿足沒辦法!
3、這個時代人類最大的罪惡是不知感恩,當你有感恩的品德,宇宙會給你更多,當你停止了感恩 ,宇宙就會停止了給予,沒有了滿足和感恩,就很難建立關系。
4、為什么很難生起感恩心?創(chuàng)傷 ,每個人都受過無數次創(chuàng)傷。感恩心會療愈我們過去的創(chuàng)傷 ,讓我們這顆心變敏感,當你有抱怨時,你就沒有感恩了,如光與黑暗,當你看見你沒有感恩的時候,感恩就進入了你的生活。
5、追求別人的認可是世上最難的事,一個對自己很認可的人還會到處求認可嗎?每個人都是乞丐,乞討別人對你的認可、嘉許、點贊, 一個內在匱乏、內心有傷的人,脆弱是必然的,對生命有誠意,不妨用各種方式體驗生命,讓這一生豐富一點,如果有很多沖動,那是有很多能量想通過你來顯化。
6、生命是用來享受的,怎么可能可以活成一場比賽呢?
7、如果你有很多煩惱 ,那是你的愛出問題了;如果你有特別多恐懼,那是你的愛沒空間了;如果你有特別多憤怒 ,那是你的愛出狀況了,怨恨是恐懼的自然產物,恐懼在愛就不在,如同黑暗與光明,人無法移走黑暗,是要帶進光,成長是發(fā)展你的愛。
8、生命就是由一連串的問題構成的,受苦是在認知里,不是在實相里,不在事件里;假設是對現(xiàn)實的抗拒 ,等同于欺騙。把這一生當成學習之旅,成長之旅 ,問題變課題,遭遇變經驗。
9、成長不需要改變自己的,你就做自己才能爆發(fā)最大的能量,不是效仿,不是改變,沒有什么要改變的,我們只是對自己了解就夠了,我們好好了解自己,我們接受自己,我們就做自己,不模仿任何人,不效仿任何人,我們就做自己,我們做自己就好了,怎么樣都可以的。 重點是了解 ,真正對自己了解,對于里面所有發(fā)生了解,而不是關于改變,了解才是最重要的,沒有什么要改變的。
10、全是壓抑 ,全是否定,這樣行不通的,永遠不能這樣,我們學啥都一樣,無論學什么都可以 ,但關鍵不能用否定、壓抑的模式。我們要接受自己,我們要了解自己,我們只是了解自己,我們只是接受自己,很多東西就越來越清晰了,千萬千萬不要跟自己過不去啊,成長的路沒那么辛苦的,好多人就是把自己往死里搞 有必要嗎?很多人都把自己的生命當做了一個問題,在那兒搞啊搞啊,你要搞清楚生命它不是個問題啊,生命是用來經驗的,是用來享受的,生命就是讓我們好好體驗這個生命的,我們不要把它當成障礙,不要把它認為是有問題的,我們的生命是沒問題的 但是我們的念頭確實是有問題,下手處千萬不要搞錯啊!你能認清你的念頭,能超越你的念頭,你就能引領生命去好好享受生命了!生命不是個問題啊,生命是個禮物!
11、成長的過程就是再創(chuàng)造命運的過程,成長第一步:搞清自己在哪里,而不是去哪里。
12、如果愛不能喚醒你 ,那么生命就用痛苦喚醒你;如果痛苦不能喚醒你 ,那么生命就用更大的痛苦喚醒你;如果更大的痛苦不能喚醒你, 那么生命就用失去喚醒你;如果失去不能喚醒你 ,那么生命就用更大的失去喚醒你 ,包括生命本身。生命會用生命的方式,在無限的時間和空間里,用無止境的發(fā)生來喚醒你。生命會用生命的體驗,在無盡的生死和輪回里,不停息的來喚醒你,直到你醒來……生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醒來!
12、成長要一步一步走,沒有一步能省略,先回到人根的部分,滿足那些匱乏,圓滿父母關系,先從原生家庭的動力里釋放出來,自己不受苦了,走近你的人他的苦也會淡化。
13、生命中每一個階段的圓滿,會帶來很多能量來滋養(yǎng)下一個階段,圓滿需要積累,它是一個習慣,夠智慧,可以在艱苦的環(huán)境里 讓自己活得不辛苦,去到哪里都帶來圓滿!
14、生命本無意義,生命的意義由你來賦予,但世間每一件事都有它的意義,不要追求用最有意義的事情賺錢,在賺錢的過程賦予它意義,生命就是時間流逝的過程,你把時間用在哪里呈現(xiàn)了你的選擇,你用生命來做什么呢?
15、生命只有兩個范疇:受苦、覺醒。
16、人世間的事都是“有為”法,需要努力才能達成,成長是“無為”法,要無為而為方能達成,一努力就錯了,求之不得。只需要“看見” ,每一次“看見”都削弱了習性和小我的能量,“看見”的次數多了、久了,你就自由了!
17、修行路上走不動時要看父母,不要看老師,父母功課是成長的天花板,這里過不去會搞砸與法、與師、與信仰的連接,喜歡尋找新法門,一生就沒機會了,因為新的是無窮無盡的,生命需要賭一次,出去就出去了,總換方法就沒戲了。
18、我們誤以為用索取的方式可以得到,其實 ,我們要通過付出和分享的方式才能得到,我們如何才能快樂,讓別人快樂!
19、生命里的艱難都是來加持你的,它們不是來摧毀你的,就是讓你更堅強,活著,已經是最大的幸運了,好好過每一天,生命的豐滿 取決于經驗的內容。
20、能觀察到的念頭都是能量,當覺知在時身體不參與,就什么也不會發(fā)生,一念極善 、一念極惡,這就是人! 21、宇宙有一個法則,你會得到你真心愛的,也會得到你真心討厭的。
22、所有的發(fā)生,當你看到它帶給你生命的正面價值時 ,都是恩典!
23、苦難是上天另一種形式的愛,只有愛是真的連苦難都是,經歷了苦難才能更正確圓滿地活著!
24、因果法則里充滿了愛,你只能得到你曾經付出的。
25、苦難不是惡魔,苦難是天使、是警鐘、是送信人,對苦難要有正知正見,從此以后對所有的發(fā)生就會有不一樣的解讀,生命里哪一個發(fā)生不是為了你的解脫而來呢?從容體驗自己的人生,并帶著完全的接受。
26、無論是人生伴侶還是靈魂伴侶,他們都是來挑戰(zhàn)你,喚醒你,激活你生命的各個層面,支持你讓你的意識層級來到更高的意識狀態(tài)。
27、緣分不分善惡,都值得珍惜,它們的共同功能都是來支持你學習愛與寬恕,讓你蛻變。
28、每一粒種子都曾走過春天, 每一世努力只為天堂在人間顯現(xiàn), 我們都是乘愿而來的那朵蓮花,一苞綻放,驚醒整個花園!
29、已經離開的事物,你賦予它最大的影響力,這是產生失落的原因。不用擔心失去什么,因為你終將什么都失去。
30、醒來第一心念就是要“心生歡喜”。人活著不只是靠身體健康,更重要而是靠心念;一個人活著快樂不快樂,喜悅不喜悅,關鍵在于你的心。如果你的心是快樂的,那么,你在哪里都是快樂的;如果你的心是喜悅的,那么,你做什么都是喜悅的,有時候決定我們心情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我們可以有理由貧窮,但是我們沒有理由不快樂。
31、父母幫孩子,大家都笑了;孩子幫父母,所有人都哭了。這個“幫忙”,是違反了一個序位。就像噴泉從較高的層級流向較低的層級,這是愛的正確方向。父母給我們這么多,我們怎么報答?很簡單,我們把愛,一部分回報父母,一部分傳遞下去!
32、在家庭中,是有階級的。父母關系里,沒有“我們”的概念,父母和孩子在兩個層級里。孩子要在該在的位置,不要以法官的妄念介入。父母是怎樣的人,和你沒太大關系。
33、單獨,是指自己雖然一個人但能保持連結,與萬物都有連結,而且沒有需求;孤獨,是一個人關閉了與所有的連結,且有需求;區(qū)分這兩種狀態(tài),就看自己一個人時是否對外有渴望;孤獨是因為逃避進入關系,就是渴望關系又拒絕進入,與抗拒原生家庭有關。
34、很多貪圖痛苦的人,是貪圖痛苦帶給她的好處。我們面對一些好的,我們后退或者原地不動,不會向前,原因很簡單,我們抗拒父母,也抗拒自己??咕茏约旱纳椭C。不能完全接受父母的時候,無法完全接受生命,我們對自己生命是有所保留的,我們無法接受父母的時候,我們無法接受這個生命帶給自己的成功。所以,我們就活在痛苦里。
35、所有情緒里最容易轉化成愛的,就是憤怒。因為憤怒是沒有要到的愛。情緒,是生命的一種呈現(xiàn)。生命中的一種保護力是情緒提供的。情緒沒有好壞,導致的結果有好壞。
36、我們拼命地證明自己,就好比一個沒有錢的人,極力證明自己有錢。一個非常了解自己財富的人,他會跟別人說我沒有,那不是含蓄,那是自信。當我們拼命地、被動地、像個乞丐一樣向外面尋求別人的認可的時候,會有多少痛苦?因為無論你如何做,人家都不認可。有一天,你突然發(fā)現(xiàn),你再不需要外在的認可,那時你發(fā)現(xiàn)那是個笑話,是個夢,是個游戲。當一個人完全接受自己,外在的認可一點也不重要了。
37、什么是自信?對自己完全了解和接受。參禪到最后就看到了自己的本心本性。你會發(fā)現(xiàn),你所有崇拜的那些人身上的優(yōu)點你都有,所以向內看才能圓滿。當你看到一個人,怎么那么善良?其實你有的!那個人怎么那么智慧?你有的!你只是被很多東西污染了,我們要做的事就是“清理”,一旦你恢復玻璃沒有臟之前的樣子,就是我們希望達到的。真正的偶像是你自己!
38、慈是希望眾生得到快樂,悲是希望眾生脫離痛苦。隨喜能幫助你修你的慈心,慈悲是大智慧,是所有獲得自由解脫的基礎。當我們有了慈悲心后,你才可能達到終極的自由解脫,讓你的生命從所有的執(zhí)著煩惱里解脫出來。在慈悲心的范疇里,沒有嫉妒。當你還在生存、制約的意識層級里,你是去不掉你的嫉妒心的。
39、如果有一天通過內在的學習和修行,你會發(fā)現(xiàn)我的生命就是這樣的,跟自己和解,完全接受自己的當下。我們所有的自卑,所有的負面評價慢慢激發(fā)我們長大以后到處尋找別人的認可。我們生命為什么被動?為什么那么累?為什么那么多憤怒?因為你無論怎么證明,無論多么努力,還是有人不認可你。所以,關鍵你要被自己認可。
40、意識層級低遇到什么都是問題,提高意識層級,超越所有的問題。當生命處在很低能量層級的時候,你的生命就活出了問題,生命就是由問題組成的,健康有問題,婚姻有問題,孩子出問題、人際關系出問題、 生命狀態(tài)出問題、情緒出問題、錢上出問題??傊?,你的生命就在問題里,你的生命沒有真正活成一個體驗、一個慶祝、一個經驗,而是活成一次掙扎,你沉浸那些問題里。
41、所謂的愛,就是愛你不愛的那一部分,只有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才能創(chuàng)造自己,所有的關系都要回到一個點。這個點就是跟自己的關系。一個越了解自己的人接受自己的能力越強,創(chuàng)造力也就越強。煩惱的原因是自己對自己太陌生了!人性的極限就是佛性的呈現(xiàn)。
42、研究情緒要深入關系,通過關系來看你的內在,關系有個功能,放大你的情緒。通過父母關系、兩性關系、親子關系,最后是自己跟自己的關系。系統(tǒng)排列是研究你和某個人的關系影響了你和另一個人的關系。
43、你越接受自己越欣賞自己,你越能夠接受一個平凡的自己,我們就越沒了那種想當英雄的沖動,想當英雄的人都是因為自卑!我們都是英雄,成為生命的英雄自己的英雄,而不是忙著去成為一個大眾的英雄!
44、看人的行為遠比聽人的話來的真切,關系里,我們的行為呈現(xiàn)了我們對生命理解的深度和高度!在關系里真誠的看著自己吧,你會在關系里看到最真實的你!關系是個放大鏡,他映照出我們所有的美麗與丑陋!回避關系和無法進入關系的人,是沒有準備好面對關于自己的實相!
45、兩性關系并不指婚姻,它首先來自頭腦,來自自我的需求。在伴侶關系里最棒的是你會一次次遇見你自己,伴侶呈現(xiàn)了你的潛意識。在伴侶關系里你能見到你生命里最美好的一面,同時也會讓你看到你人生里最糟糕的一面。伴侶關系是唯一偶爾能體驗到無條件的愛的關系。 46、我們和父母的關系決定了我們情感的習慣、愛的習慣。父母不是在我們之外,而是在我們之內。當我們談到父母關系,不再只是看父母那兩個人,而是看內在和一切的關系,那是所有關系的源頭。
47、承認 “我錯了”,讓生命變得高大;承認“我錯了”,值得被仰視;承認“我錯了”,需要勇氣;承認“我錯了”,是給其他生命空間和看到;承認“我錯了”,是對自己表達最高的尊重,因為每個人都會犯錯。
48、自由,自己能由得自己了,叫自由!自在,自己不在了,叫自在!解脫,解開系統(tǒng)束縛,脫離業(yè)力牽引,叫解脫!圓滿,圓了緣分,都很滿意,叫圓滿!覺醒,就算睡覺,也保持清醒,叫覺醒!成道,成天活在道里,叫成道!滅苦,滅掉嫌棄苦的心念,叫滅苦!見性,見不到習性時,叫見性!開悟,開始放棄開悟,叫開悟!合一,合眼時一點不怕,叫合一!極樂,極其痛苦時能樂得出來,叫極樂!
49、當所有的發(fā)生都結束了且成為過去的時候,小我利用了頭腦的記憶和情緒的能量,把我們死死卡在那個事件中;除了寬恕,再無任何它路可尋,利用所有的機會練習寬恕吧,時間無法療愈任何創(chuàng)傷,時間會遮蓋你看傷口的目光;而寬恕才帶來療愈的效果,一顆擁有寬恕能力的心靈,是很難受苦的!
50、憤怒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你認為你不應該有憤怒;有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你認為應該沒有問題;沖突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你認為應該沒有沖突。所有的關系都會有沖突,你父母是世界上最無條件愛你的人,而你最多的沖突就是在和父母的關系里。沒有一種關系是沒有沖突的,沖突,是關系的本質與價值!
51、我們不知道業(yè)力是怎樣行動的,但它一定會行動。好好珍惜每一個儲存善業(yè)的機會,不吝嗇付出,不要等到下一代,付出會讓一個生命更慷慨。
52、好的感受會生出執(zhí)著、貪愛、欲望等等;不好的感受會生出抗拒、拒絕、嗔恨、排斥、嫉妒及其他情緒。情緒比人類存在的早,這些情緒是被安裝上的,當靜心一段時間,讓情緒只是經過,不再起習性反應,直到有一天不會再有“好”或者“不好”的感受,就升起平等心,只是經驗所有的感受。甚至你可以完全看到對一個人的感受背后的發(fā)生,然后在你們的關系中會自在很多,會更放松。
53、頭腦的核心是自我,自我的核心是小我,小我保護自我,自我強化小我。小我和頭腦都不是真實的,但頭腦它要存在,它有核心,想跟你辯論、有攻擊性,它抓住你的情緒,抓住你的業(yè),利用你的習性來傷害你。同時它又是朋友,因為頭腦想保護這個生命。
54、地球這所學校通過苦難來讓我們成長,痛苦不夠會給你更大的痛苦,不斷放大,其他屬于你的就越來越少,再想回到自己的位置,難度也越來越大。這一生為人,我們離開的時候意識層級要比來的時候有所提升,學會愛與寬?。ń邮苄裕?/span>
55、覺知是說當感受來的時候你只是看著它,但你不是那個感受。遇到任何感受,頭腦會給個定義、冠名,但那不一定是真相,感受和頭腦的答案同時升起,當有一天把感受和頭腦分開,就在當下了。
56、建立關系的同時要建立鏈接,沒有鏈接的關系像煙灰一樣一吹就散了。跟別人是否有鏈接取決于你能否看到別人為你做的。看法決定關系,在所有不完美的人身上有個完美的看法,這是智慧。
57、追求安全感,深層次是追求歸屬感。生活是不安全的,太追求安全感的人是生活在角落里的人,這樣的人會錯過生命的全部。生命的意義在于創(chuàng)造和探索。當不再追求屬于一個群體時,才有機會成為一個自由的人,心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58、你的思想不是你的身體,你的思想只是你的記憶,只是流經你。如果認同你的思想,就會痛苦。
59、能把小我和一個人區(qū)分開,就生出了慈悲心。看到一個人的任何一個特點記得“這不是他的全部”??捶Q定關系,想改變關系先改變看法。
60、為什么要消融你的小我消融你的自我呢?因為做助人的工作就是要不斷地去碰觸到別人的業(yè)和習性。也就是說,你要做的工作將不斷的面對你的挫折,你要一次次的面對挫敗感。而你的自我,他特別喜歡贏,她無法面對這些挫折。我們所說現(xiàn)在人的脆弱也是指這個部分,當他無法面對的時候,他就退縮了,所以我們說在我們沒死之前得讓我們的自我先死去,在我們還活著的時候讓自我先死去。你的自我越強大,你就越脆弱,你就越無力。為什么很多人表現(xiàn)得很傲慢?那是因為他的自卑,而掩飾自卑最好的方法就是表現(xiàn)傲慢,一個人有多傲慢他的內心就有多自卑,而真正的根本原因是他的自我太強大了!你如何看到那個強大的自我呢,你只要關注你什么時候在追求自我重要性的時候,你就容易看清楚了。在此之前不要談論慈悲,更不要強調說我們擁有慈悲,在這個狀態(tài)下,我們連最基本的善良都喪失了! 61、你得到的一定是你給出去的,時間越久,回來的越多。做了好事情不需要報答,因為那本身就是報答;做了壞事情不需要懲罰,因為本身就是懲罰。業(yè)的法則是保護,無論做了什么,都會成倍的回來。
62、寬恕是內在的發(fā)生,一旦發(fā)生,就不再背負他人對你的傷害;寬恕不是讓你忘記,那件事依然還在,當寬恕發(fā)生后,曾經傷害你的人再也不會控制你了,否則他一直在你心里;寬恕是一種擔當,是關于我們擁有這個生命要肩負起的責任;寬恕,讓心更自由。
63、在關系里萌生出依賴感,比關系里萌生出占有欲更具破壞力!看似以愛的名義,其實只是利用關系填補自己內心的恐懼,這破壞了雙方的自由,也讓關系背負了額外的負荷!友誼如此,愛情亦如此!
64、人們一旦對“苦”的看法改變了,那個“苦”就不見了。不是事情不見了,而是那些事情帶來的那些“苦”不見了。事情沒有改變,可是人們看事情的能力改變了。所以,到底什么在變呢?世界沒有變,生活沒有變,但是,我們內在起反應的心變得不一樣了。面對同樣的事情,每個人內在反應是不一樣的。其實,傷害我們的不是發(fā)生了什么,是我們對那個發(fā)生的看法。
65、不被恭敬是因為從來不去恭敬;不被贊嘆是因為從來不去贊嘆;不被感恩是因為從來不去感恩;沒有號召力是因為對別人的號召總是無動于衷!宇宙間根本的法則是,給出什么得到什么,你只能得到你曾經付出的! |
|
來自: ydzhydzh > 《修養(yǎng) 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