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熱映、刷屏,再次證明娛樂勢力的強大,因為劉慈欣這部小說已出版多年,即便在《三體》獲雨果獎并成為媒體熱門之后,《流浪地球》這部小說得到的關(guān)注也不算多。 事實上,劉慈欣的腦洞真的夠大,除了設(shè)想出'太陽'氦閃'爆炸逼迫人類帶地球出走太陽系、流浪宇宙'這樣極為大膽又極為硬核的情節(jié)之外,他的空前腦洞還有很多,隨便舉幾個例子:
還有許多…… 劉慈欣的內(nèi)心,就是一個奇幻寶藏的宇宙,讓人著迷。 那么這跟李白有什么關(guān)系呢? 如果李白在世,跟劉慈欣也許會互為粉絲。 李白在中國詩歌歷史中擁有至高地位,而劉慈欣在中國的科幻小說歷史上也可謂獨步天下。 詩仙或許想不到,2000多年后,會有后人在設(shè)想面對宇宙高級文明的碾壓時,把他奉為地球文明最后的尊嚴,其詩歌令宇宙終極技術(shù)都無法超越。 而李白若在世,也很可能會為劉慈欣的硬核科幻而著迷、嘆服,因為他本身也是個宇宙迷。 詩仙李白 李白的宇宙情結(jié)詩仙李白的一百多首名篇里,涉及到日月星辰的超過一半。雖然日月星辰是歷朝歷代文人經(jīng)常描寫的題材,但如李白這樣對日月著迷、對星空變幻觀察細微的詩人,并不多見。 隨便舉幾個例子,便可見一斑:
這首詩寫的是深宮中寂寞哀怨的宮女嬪妃,但詩的精彩卻在于用星空和月光來點出時間、季節(jié),既用空廓寂寥的天地夜景來烘托人之渺小、宮女之孤寂,又不落俗套、不就事論事描寫宮女們怎么個愁苦法。 俗話說'功夫在詩外',李白因為有著對天文持久的好奇和觀察,才能夠熟知北斗星在不同季節(jié)、夜晚不同時辰里的位置變化。第一句'天回北斗掛西樓',點出了是夜晚(這個是當然啦,白天也看不到星星、月亮、螢火蟲),也點出了是秋季。為什么呢? 因為北斗七星的斗柄在不同季節(jié)指向不同,在晚上8、9點鐘觀測,春天斗柄朝東,夏天斗柄朝南,秋天斗柄朝西,冬天斗柄朝北。而且北斗星到了秋天位置很低了,靠近地平線,而不在高空,所以'北斗掛西樓'是一句科學(xué)而客觀的描寫,'掛'和'西樓',準確點出了秋季夜晚北斗星的位置。 再比如《望廬山瀑布》中的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句大家都太熟悉了,可能熟悉得都習以為常了。 但其實呢,假設(shè)一個詩人對夜空不是那么迷戀、對宇宙天文也不那么care,是不容易想到用銀河來比喻瀑布的。因為夜空里銀河雖然通常呈現(xiàn)條狀,但形狀顏色都和瀑布相差較大。 很多詩人將瀑布、江河比作'白練',也就是一長條的白色絲綢,這也難怪,文人用比喻,通常追求形'像'為佳。 而李白別開生面,不止一次將廬山瀑布比作銀河(另一首五言詩里將瀑布比作'河漢'),令他詩歌的立意和格局立刻就不一樣了,新奇瑰麗、鶴立雞群,甩出其他詩人幾條街。能將這樣的比喻信手拈來,顯然和他是個天文迷、對神秘的星空心心念念分不開。 再如《把酒問月》里的跟月亮死磕:全詩16句,含有'月'的就有8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以及《月下獨酌》中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澜Y(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詩仙終成科幻男主角李白瑰麗而天馬行空的文學(xué)意象,想來對每個中國文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影響。 劉慈欣無疑讀過李白的詩,多半是李白的資深粉絲,以至于在他的科幻小說《詩云》里,把李白作為男主角。 《詩云》講的是地球文明先是被'吞食者'文明蠶食得尊嚴全無,吞食者們其實就是恐龍發(fā)展到智慧時期,他們已到達思維空間階段,技術(shù)能力完全秒殺地球人,并將人類像雞一樣飼養(yǎng)起來用于食用。而神族文明已進入十一維空間,能夠隨意將能量和物質(zhì)相互轉(zhuǎn)換。 一個叫伊依的瘦弱書生,他沒有被吃掉,是因為他教其他被飼養(yǎng)的人類詩歌,詩歌的熏陶讓他的學(xué)生們?nèi)赓|(zhì)鮮美,恐龍們更愛吃,所以伊依就有了價值。當神出現(xiàn)時,恐龍族將他作為一個新奇的'玩意'獻給神,供神收藏消遣。 《侏羅紀公園》劇照 就在神對伊依不屑一顧,讓恐龍把他扔進'焚化口'的時候,伊依大喊出人類文明的偉大,并以李白詩歌的不可超越為例子。神出于好奇,想教訓(xùn)一下這個傲慢的'小蟲蟲',但一點一點、一步一步地,神逐漸認識到了技術(shù)的極限。 為了領(lǐng)悟詩歌的意境、寫出超越人類的古體詩,神從純能量的狀態(tài),化身為肉軀——李白,并穿上唐代寬袍、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窮盡所能找尋詩仙的靈感。卻依然不能夠。 無計可施的神決定消耗掉整個太陽系和吞食者的星球來建造一個巨大的量子計算機和詩歌儲存器,因為神要窮盡漢字所能夠組成的所有五言和七言詩歌,而那個數(shù)量,是龐大到恐怖的。 最終,'終極吟詩'完畢,卻制造不出能夠?qū)?yōu)秀詩篇從其中檢索出來的軟件,等于說神族文明還是拿不出超越李白的詩作。神頹然低頭。 出于對李白詩歌的敬畏,神在毀滅掉太陽系之后,讓地球保留了下來,并讓人類居住在地球內(nèi)部,里面也有海洋、空氣、植物,在核心有一個類似太陽的'白洞'作為能量來源。 如果李白在世的話,讓劉慈欣跟他老人家講述這個小說,可能要比跟現(xiàn)代人講述費點力氣,畢竟得把這兩千多年來人類科技已經(jīng)達到的水平先簡要陳述清楚,他估計會有很多懵圈的地方。 但也不一定,太白老人家腦子里的空靈世界不是蓋的,詩仙絕非浪得虛名,說不定能夠秒懂大劉,并迸發(fā)出更多靈感的火花,讓《三體》之父眼前一亮,亦或五體投地。 |
|
來自: 昵稱32937624 > 《待分類》